他是辛亥革命元勋 惨死于中共的镇反运动 离异妻子一直思念到死—被冤杀的辛亥功臣

J
JustWorld
楼主 (文学城)

他是辛亥革命元勋 惨死于中共的镇反运动 离异妻子一直思念到死—被冤杀的辛亥功臣

作者: 徐敏

镇反运动中,夏之时却被人诬告为匪患主谋,遭到逮捕,并于1950年10月6日,以“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的罪名,枪决于合江县城关镇,时年63岁。他的大哥、四弟,侄儿,也同被处决。董竹君离婚后从没有对孩子们说过夏之时不好,只是说他脾气暴躁;董竹君一直把她和夏之时的照片放在卧室床头,直到1997年12月她98岁在北京逝世。

他是辛亥功臣,却被解除兵权;他是革命元老,却被无辜冤杀;他有最好的妻子,却彼此离异。他生前虽然没能挽回婚姻,却在死后47年,仍然被前妻认可为自己的丈夫。

这个人叫夏之时,名字取得雅致,却非诗人而是军人。1887年出生于四川合江夏家。15岁入自贡私立树人学堂读书,两年后东渡日本,就学于东斌学校步兵科。1905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1908年,奉命还蜀,加入四川新军。在成都谒见总督赵尔丰时,因言辞激烈,惹赵尔丰不快,被分派至川边、西藏一带做军事测绘和勘察工作。两年后调回,担任新军第十七镇步兵排长。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他率步兵一队随东路卫戍司令驻防成都龙泉驿。11月5日夜,策动驻龙泉驿新军步兵3排,工兵、骑兵、辎重兵各1排共230余人起义。起义士兵处决了清军东路卫戍司令魏楚藩,打伤了教练官林绍泉。

总督赵尔丰获知消息,令十七镇统制官朱庆澜派管带龙光率大队官兵平乱。为避锋芒,夏之时率部东下。至简州,新军支队官孙和浦部180余人来附。攻占乐至时,又添驻乐新军330余人。起义军进驻安岳,经公议,夏之时被推举为革命军总指挥。根据当时形势,决定进军重庆。

此时,重庆的革命党人杨沧白、张培爵正在筹划起义,但因武力不足,不敢贸然起事。获悉夏军正往重庆而来,重庆革命党人立刻感觉有了武装支持,精神大振,当即派朱之洪前往夏之时兵营联系。11月22日,夏之时率军高举“中华民国”旗帜,从浮图关进入重庆。重庆革命党人及绅商学各界数千人夹道欢迎夏军,在朝天观举行盛大集会,宣告重庆独立暨重庆蜀军政府成立,推选张培爵为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负责军事指挥和整训部队。并将此消息通电全国。

蜀军政府的成立,如同吹响了进军号角,四川各州县闻风而动,纷纷起事,相继宣告独立。川督赵尔丰迫于形势,在成都宣布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将政权交与咨议局局长蒲殿俊与心腹朱庆澜。重庆蜀军政府认为赵尔丰仍居总督位置,手握重兵,并非真正起义,乃决议西征,统一四川,令夏之时率军出征。进军途中,收到成都尹昌衡来电,谓已推翻蒲、朱政权,戡平兵乱,将赵尔丰明正典刑,改由他和罗纶出任正副都督。鉴于形势变化,蜀军政府决定暂缓西征。

不久,又传闻清政府拟派重兵进攻潼关,滇、黔两省通电推举夏之时为北伐军总司令官,准备北伐。后因南京陆军部长黄兴电令西北统一,北伐遂被取消。

局势稳定后,重庆蜀军政府以大局为重,主动提议与成都大汉军政府合并,避免了一场内斗。1912年3月,成、渝两地军政府合二为一,成立“四川都督府”,尹昌衡任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夏之时任重庆镇抚府总长。

任职方一月有余,夏之时便在5月7日发表辞职通告书,书中说“清政府已推翻,革命已大体完成,统一全国的南北合议,也已达成协议,大局已定,自己年仅二十四岁,愿弃职留学日本,再度攻读军事”。四川军政府再三挽留,但夏之时去意已决,最终获准辞职;政府赠留学费银三万元,以酬其革命功勋。

1912年夏天,夏之时回到合江,旋即乘船东下。在上海加入了孙中山、宋教仁组织的国民党。1913年,在上海参与革命党人的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夏之时隐居上海,伺机待起。当年,上海的红灯区四马路,是革命党人经常出没的地点之一,灯红酒绿的妓院是开展秘密活动的最好场所。在这儿,夏之时认识了董竹君。

董竹君小夏之时12岁,1899年出生于上海一个穷苦家庭。父亲靠拉黄包车挣钱,母亲是替人家做粗活的娘姨。13岁那年,因父亲病重,无法拉车,又需治病,无奈之下,向长三堂子(妓院)老板借了300元钱,条件是将董竹君抵押给妓院做三年“清倌人”,但说好卖唱不卖身,只陪客人清谈。像长三堂子这种高等妓院,姑娘未成年是不接客的。这倒不是老板心善,是要等到姑娘唱红了,接客时才能开出高价。

因为心情抑郁,董竹君陪客时从来不笑。但她天生丽质,嗓音又好,水牌总是写得满满的。一张局票唱一曲,堂子收一块银元。第一天晚上就有30张,后来逐日增加,客人不断,成了青楼老板的摇钱树,经常要唱到嗓子嘶哑。

也是天赐姻缘。在这人来人往的堂子里,董竹君在众多的来客中相中了夏之时,而夏之时也为少女歌妓的容貌和歌喉所吸引。两人一见钟情,决定结为伴侣。夏之时提出为董竹君赎身,被董竹君拒绝,她要凭借自己的力量逃离青楼。董竹君说:“我不是一件东西,不能让你用钱来买,免得日后吵起架来,你说我是你买回来的。”“我嫁给你,条件有三,一不做小,二是必须送我到日本求学,三是将来你行报国之志我做贤内助。”

出逃当晚,董竹君支开看守,只穿了一套白色的内衣裤,跑到楼下,叫了一辆黄包车,一趟子拉到了日租界夏之时的居住处。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等到风头过后,夏之时携董竹君乘船前往日本,在东京郊区租了一幢小独院,居住下来。董竹君每天搭高架电车进城,补习日文和学习各科知识;夏之时则一边学习军事,一边继续从事反袁活动,并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组建的中华革命党。

这一天,恰是初夏的一个傍晚,在家温习功课的董竹君,突然耳闻一阵箫声,吹奏的乐曲是爱尔兰民歌《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她临窗遥望,隐隐约约看见一个青年在远处的桥上吹箫。此后每天傍晚,那婉转动听的箫声就远远地传送过来,董竹君就站在窗前侧耳倾听。夏之时有时也会来窗前一道聆听,并称赞说乐曲不错。再后来,远处桥上的男子不知去了何处,婉转动听的箫声也从此消失,但那妙曼的旋律,却永远刻在了董竹君心底。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夏之时奉命从日本返川。第二年7月,护法战争爆发,受唐继尧委任为四川靖国招讨军司令兼川东宣抚使,驻防合江、璧山、永川等县。1919年,熊克武任四川总督,对川军各部进行改编,令夏之时率部至成都,交出军权后改任文职,授其为西昌道道尹。夏之时痛感时局动荡,名为护法,实为军阀互斗,抢夺地盘,遂无心仕途,决定辞职不就。1920年,吕超出任川军总司令,仰慕夏之时的才能,邀请他担任护法军川西总司令。但夏亦不为所动,毅然退出军政两界,将目光转向教育。

1921年,在余际唐、向传义等人的帮助下,夏之时在包家巷创办“锦江公学”(原址即现在的成都十四中学),并亲任董事长,从此一心培育青年,为国家储备人才。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夏之时与朱之洪、向楚、唐宗尧等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声援华北,抵御日寇,并请川军出师杀敌。同年,夏之时与董竹君的婚姻,也因情感不合走到了尽头。虽经朋友相劝,仍然无法挽回。

自此后,夏之时身居成都,董竹君则带着子女回了上海。尽管天各一方,但毕竟夫妻一场,夏之时仍时时牵挂着对方,董竹君也间或会让子女写信问候他们的父亲。夏之时离婚后,一直还希望董竹君能回心转意,双方破镜重圆。从最初分居到正式离婚,6年过去了,夏之时看到董竹君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他的身边,这才跟一位名叫唐则吾的中学老师结婚,婚后又生下一个女儿夏国琪。抗战中,成都多次遭受日机轰炸,频率和强度仅次于重庆,夏之时考虑到家人安全,遂于1938年携家眷回到故乡合江定居。

从此,夏之时与军政两界再无往来,惟愿修身养性,远离政事,仅担任过合江县银行名誉董事长这样一个闲职,而以欣赏书画文物自娱,并潜心学佛,曾出任合江县佛教分会常务委员、法王寺佛学院院董。

1948年,夏之时听说上海要发生战争,特地写信给董竹君,要她回四川躲避兵灾,并告知房间都已经为她安排妥当。董竹君让儿子夏大明回信,告诉他不要担心,且叮咛他明哲保身,小心行事。

1949年合江“解放”,夏之时被委任为合江县招抚委员会委员。1950年,土匪暴乱,受人民政府之命,夏之时写信给匪首夏西夔,劝其反正,夏西夔见信后即率部投诚。

然而怎么也没想到,在接下来的镇反运动中,夏之时却被人诬告为匪患主谋,遭到逮捕,并于1950年10月6日,以“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的罪名,枪决于合江县城关镇,时年63岁。他的大哥、四弟,侄儿,也同被处决。

也是这一年,董竹君在上海开办的锦江饭店,成为接待外宾的高级宾馆。在开办锦江饭店的那些年间,董竹君一直以锦江饭店为据点,默默从事地下工作。

夏之时的历史冤案,历经37年方才得到纠正。1987年11月,四川省合江县人民法院受上级指示,对夏之时案进行了认真复查,认定夏之时无罪,进而签署判决书,为其平反昭雪,宣布恢复其辛亥革命功臣的荣誉。


董竹君离婚后从没有对孩子们说过夏之时不好,只是说他脾气暴躁;董竹君一直把她和夏之时的照片放在卧室床头,直到1997年12月她98岁在北京逝世。

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回忆起一件事:董竹君让小女儿打电话给卞先生,托他寻找《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的录音带。董竹君临终的愿望,是在举行葬礼时,播放这首爱尔兰民歌《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

“她用这首歌隐喻她是夏之时的夫人。她和夏之时经历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最后还是要化解……”卞先生感慨地说,“她选用这首歌,是要给自己的人生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c
chufang
镇反运动”中被杀掉的辛亥元老

镇反运动”中被杀掉的辛亥元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认为“镇反运动”时机来到,应当利用战争的危机情景,大肆杀戮“反革命”,毛泽东对公安部长罗瑞卿说,“你们不要浪费了这个时机,镇压反革命恐怕只有这一次,以后就不会有了。千载难逢,你们要好好运用这个资本。”刘少奇心领神会,在高干会议上说,“抗美援朝很有好处,使我们的很多事情都好办(如搞土改,订爱国公约,搞生产竞赛,镇反等)。因为抗美援朝的锣鼓响起来,响得很厉害,土改的锣鼓,镇反的锣鼓就不大听见了,就好搞了。如果没有抗美援朝的锣鼓响得那么厉害,那么土改和镇反的锣鼓就不得了了。这里打死一个地主,那里也打了一个,到处闹------很多事情就不好办。”——十九年后刘少奇自己在文革的锣鼓喧天声中凄凉悲惨地死去,不知在他的最后时刻是否还记得自己当初镇反时的那些话。 1951年1月17日毛泽东给上海市委电报指示,“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今年一年内,恐怕需要处决一两千人,才能解决问题。南京方面----争取在春季处决一两百个最重要的反动分子。”次日电告华南分局,广东省委负责人说,“你们已杀了三四千人,这很好,再杀三四千人。”“今年可以杀八九千人为目标。”毛泽东指示,杀人要稳,要准,要狠,既不能手软,更不能胆怯。只有这样才能稳定社会秩序,使得志愿军作战没有后顾之忧。 3月30日,毛泽东指示,“很多地方,畏首畏尾,不敢大张旗鼓杀反革命。这种情况必须立即改变。”于是,各地镇反运动迅速升级,你追我赶纷纷举行声势浩大的公审大会,当场宣判,然后立即押赴刑场处决,报纸广播予以大力宣传报导。 毛泽东又指示下放批准杀人的权限,针对中共西北局报告“执行镇反计划,一定求稳,批准杀人一律在省上”,毛批示“其判死刑者则经专署批准执行”即可,实际情况是杀人审批权下放到县级机关就可以杀人,甚至在乡村召集的群众大会上,激动的群众一哄而上活活群殴打死“反革命分子”,不仅不受追究,反而得到鼓励。 前安徽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尹曙生在回忆文章里指出,镇反运动中对于判处死刑的人,不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罪行来定罪量刑,确定该不该杀,而是根据人口比例,要求某地某市必须杀多少人,这是最大的荒谬之处。 1951年2月,在毛泽东建议下,中共中央开会讨论杀人比例问题,“决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杀此数的一半,看情形再下决定”。当时中国人口五亿五千万,千分之一是五十五万人。 据中共中央1951年5月底公布的数字,当时全国已经逮捕一百五十万“反革命”,杀掉了五十万,基本达到千分之一的目标。1954年1月,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此人在文革中受迫害至死)在一份报告里说,“镇反运动”共逮捕了两百六十二万人,杀掉七十一万两千人,占全国人口比例为千分之一点三,超额完成了任务。而据相关学者估计,实际处决的人数远远高于上述公布的数字。国共内战国共两军死亡人数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说是七十万左右,镇反杀掉的“反革命”稳高于此数。 据不完全统计,镇反运动中被杀的有超过两百四十一名民国时代的高级将领,这些人大多参加过抗日战争。其中辛亥革命元老和民国上将有四位,中将有七十八位,少将一百五十九位。这些人有些是起义投诚的,有些是被俘后释放的,他们返乡退隐,对新政府并不构成任何威胁。 四位辛亥元老被杀时,都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尽管早已退出“江湖”,仍难“苟全性命”。四人之一是夏之时。此公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过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时他在四川起兵响应,做过蜀军政府的副都督兼蜀军总司令。夏之时与董竹君的婚恋是当时的一个传奇。董竹君就是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办人。夏之时在1938年时已经退隐江湖不问世事。不料镇反时候,还是被杀,与他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大哥,四弟以及侄儿等人,是灭门之灾。夏之时被杀近四十年后,于1987年被平反昭雪,恢复“辛亥革命人士”荣誉。 第二位是何海清,民国上将。进过日本士官学校。黄兴介绍他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云南讲武堂结识蔡锷朱德,1911年参加辛亥起义。后又参加过护国战争,蔡锷曾经说他是“吾之子龙也”。1923年何海清任云南镇守使兼建国军第六军军长,由中将晋升为陆军上将。1925年由于耳朵失聪,加上母亲病故需要料理后事,何海清解甲归田还乡,在上海遇到从欧洲回国的朱德,还资助了朱德三百银元。1944年日军进犯韶山,何海清捐钱购买枪支,组织抗日自卫委员会,年近古稀还出任抗日自卫大队队长。1950年何海清被“镇反”,杀掉。1983年“平反”,确认他为“辛亥革命人员”。 第三位,宋鹤庚,湖南人,民国上将。日本士官学校第九期步科生,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见辛亥起义。1913年1916年两次参加讨袁,后又参加护法战争,1923年随谭延闿入粤,被孙中山任命为湖南讨贼军湘军第一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建国军北伐军中央总指挥。1931年他出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但已不带兵打仗。不久辞职回乡,以绘画学佛游山玩水自娱。“镇反运动”中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1980年平反昭雪,“不咎既往撤销原判”。 第四位是邓玉麟,民国上将。参加过武昌起义。护法运动时,邓玉麟跑去广州担任广州护法军大元帅府参军,1926年出任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司令。北伐后邓玉麟脱离军界,1946年邓玉麟当选第一届国大代表。蒋介石败退台湾前曾经动员邓玉麟去台湾,为邓所拒绝。他自认为自己并未与共军作战,故选择留在家乡。但50年1月就被新政府逮捕,次年被处决。据说中共元老董必武曾经电示县政府刀下留人,但电报到时,邓玉麟已经被杀掉了。1982年,邓玉麟被平反昭雪,恢复“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b
borisg
没那么美好。。

没那么美好。。

我读过董的回忆,两人分手后夏还想通过同是军阀的朋友弄死她。

https://www.sohu.com/a/699510092_121166766

其实夏被杀掉未必是冤枉的,投共也是大势下不得已而已,只是多少年之后无所谓了,平个反大家开心就是了。很多镇反时候的冤案都是类似的吧。

有言
辛亥原老是免死金牌?-:)
华府采菊人
连建党元老都没有的话, 辛亥元老又算得什么
4
401.king
涂脂抹粉也没用。哈
4
401.king
元老算不上,最多是遗老。哈
A
Amita
辛亥革命功劳能大过汪精卫?
J
JustWorld
猫共杀人立威远远胜过历朝历代,习共反腐如出一撤。
华府采菊人
真正的”民国遗老“是章含之的养父,养起来了, 顺便说一句,章含之的生父,喊她的养父”章伯伯“, 老子变大哥了
立竿见影-1
杀人杀到保长一级,
w
weed123
1950年,夏之时被枪决杀于合江县;同一年,董竹君将自己开办两家饭店合成一家锦江饭店,捐赠给了国家作为安全高级的食宿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4KP5ESC05436JRE.html
w
weed123
[zz] 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67岁含冤入狱,鲁迅的话帮助她度过难关

https://www.sohu.com/a/459603371_121080227


2021-04-08 14:35
   
过去的社会,男女地位相差悬殊,女性想要打拼出一番事业简直难如登天,尤其是在动荡的年代,然而对于了解董竹君的人而言,恐怕都会为她一生当中的故事所震撼到,这名锦江饭店的创始人,97年春秋,起起落落。

1900年,上海的一个贫民窟,董竹君呱呱坠地,她的父亲是一名黄包车夫,尽管家境艰难,但是父亲已经意识到,唯独有读书才能改变出路,故而将其送到私塾。

 

然而遗憾的是,到了董竹君13岁,因为父亲伤寒,一家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将董竹君卖到青楼当“清倌人”(卖艺不卖身的卖唱女)来偿还债务。

也正是在这里,董竹君见识到了三流九教大大小小的人物,年少的她因此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交经验,等到了1915年,董竹君又认识了利用青楼交换情报的革命党人夏之时,此时夏已经有一名卧病在床的夫人,即便如此,他对董竹君依然是一见倾心,两人随即许定终身。夏随后要为董竹君赎身。

 

然而读了书的董竹君,却十分聪明地回答道:“我不要你赎身,省得到时候吵架,你说我是你买来的”。没过多久,董竹君便利用看守酩酊大醉的时间,悄悄地和夏之时私奔了,按照之前的约定,夏之时随即将董竹君送到日本度过了4年的求学时光。

当时间过去4年,夏之时成为了四川总督,而董竹君也成为了总督夫人,为丈夫生下4女1子,尽管夏之时是革命党人,然而他的封建意识依然浓重,当看到董竹君为一名生病的女儿日夜守候,却感到相当不悦,认为无需为女子操劳如此多的时间。

 

而董竹君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丈夫之间的隔阂,最终她提出和丈夫分手离婚的请求,当听闻妻子的申请,以及她日后的打算,夏之时嗤之以鼻,他如此说道:“咱们来个君子协议,我和你暂不离婚。以5年为限,如果你带着女儿,5年内在上海滩没有饿死,我就用手掌心煎鱼给你吃。”

就这样,董竹君带着友人资助的一大笔资金,来到了上海滩,她咬咬牙,用生平所有积蓄,办理起了小规模的群益纱管厂,还通过关系进行招到了1万元的股资,然而到了1932年1月,因为日军进攻上海闸北,纱管厂被炸毁,董竹君的努力前功尽弃。

 

好在一名叫做李嵩高的四川商人,同情董竹君的遭遇,及时伸出了援援手,资助了2000银元,董竹君因此开设了一家川菜为主的锦江川菜馆。

凭借自己在川中旅日所获得的的经验,董竹君大胆结合东西方以及日本文化,通过改良菜品口味,提升服务风格,竟然招徕了众多食客,其中包括上海滩的大佬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是锦江川菜馆的座上宾,而在1935年卓别林访问中国,也是前往此地品尝菜肴。

 

而在抗战期间,董竹君在菲律宾生活,一直到1945年回到上海,继续掌管饭店,在此期间,她积极庇护地下组织,参与革命工作,为策反杨虎,营救张澜和罗隆基立下了重大功勋。

随着上海的解放,董竹君将自己15万美元的积蓄和住宅全部上交,并且以锦江川菜馆的班底,创立了著名的锦江饭店。

在此之后多年,锦江饭店多次接待国际重要嘉宾,成为了早期享誉中外的酒店。

 

然而到了1967年的特殊时期,董竹君却也被从家中带走,关押到了监狱当中,被逼着交代“犯罪的事实”,董竹君十分困惑,她无法理解自己的罪行,67岁的她却还迎来了一次次殴打。

对此董竹君选择了忍耐,她凭借多年闯过风风雨雨的信念支持着自己,根据董竹君写下的回忆,在监狱当中,她日日都会默记重复鲁迅的一句话:“敌人要你死,你偏不死。”为了保证自己的身体能够继续维持,她每天还会坚持跑步,就这样,董竹君总算度过了最艰难的5个月。

到了1973年5月,她的生活情况得到了改善,而到了1979年,董竹君总算被平反,晚年的她,也开始续写自己相关的回忆录,1997年,《读书时间》专门出了一台关于老人的专栏,记录她一生的风风雨雨,而就是在这一年,董竹君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一个传奇

w
weed123
"董竹君和夏之时的婚姻出现问题属于少数类:他们的婚姻并不存在原则性问题,更多的来自于双方三观所引发的矛盾冲突。"
w
weed123
兩人兒子談父母離婚: “两人离婚的根本在价值观不同” “父母的感情非常深厚但离婚是绕不过的坎”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06121242/http://morning.scol.com.cn/new/html/tfzb/20100422/tfzb357359.html

 

两人离婚的根本在价值观不同

 

志士夏之时衣冠墓昨进入成都磨盘山功勋园

84岁儿子谈及父母夏之时董竹君的感情问题:

昨日上午11时,曾领导龙泉驿起义、建立蜀军政府并任副都督的辛亥革命志士夏之时,在等了60年之后,其衣冠墓终于进入成都磨盘山功勋园。在赶来祭奠的46位夏之时的后代中,年纪最大的是夏之时和董竹君唯一的儿子、84岁的夏大明;最小的是夏之时的玄孙女,才3岁。5代人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夏之时……


领导龙泉驿起义24岁任蜀军政府副都督


    1887年9月,夏之时生于四川合江虎头乡。1904年,夏之时东渡日本学习军事。期间,夏广交进步人士,并在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到四川后的夏之时,潜伏进清廷军队,任清新军十七镇骑炮标步兵排长,在军队里,他私下宣讲推翻清廷,并“拉拢”了大量的兄弟入伙。
    1911年5月,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遭到清廷镇压,特别是同年9月份,赵尔丰制造了“成都血案”。看着满地的鲜血,夏之时再也无法忍受。“同年11月2日晚,父亲在龙泉驿的一个土地庙率领230人发动起义,他任总指挥。随后,再从简阳一路打到重庆。整个过程只用了17天。而200多人的队伍也发展到了2000多人。龙泉驿起义,是‘保路运动’中唯一获得成功的起义。”夏大明说。

    重庆独立后,张列五任都督,夏之时任副都督,这也是当时唯一由同盟会成员完全控制的政府。这一年,夏之时24岁。
婚姻

父母的感情非常深厚但离婚是绕不过的坎

    而夏之时与董竹君的结合,让他的生命显得更丰满。
    董竹君是江苏省海门市人,1900年生于上海。父亲拉黄包车,母亲给人洗衣服。由于家境贫寒,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而这位被称为中国“娜娜”的女人,她的人生传奇,在1914年拉开了帷幕。
    1913年,夏之时的第一位夫人晏氏病逝。次年,夏在上海结识了董竹君,双方很快结成夫妻,并一起流亡到日本,育有4女1男。在外人看来,英雄美人一定是绝配,可在1929年,两人开始了长达5年的分居。1934年两人宣布离婚。
    直至今日,提起夏董的婚姻,多数人依旧唏嘘不已,可他们的儿子夏大明却说:“两人一定要离婚,非离不可!”
    夏大明说:“我父亲在辛亥革命那个年代,他是进步的。可他骨子里有很多儒家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有些观念落后了,但我母亲依旧在进步。两人的离婚,不是外界说的感情不好,他们感情非常深厚。记得在1948年,我父亲当时已与隆昌的唐则吾结婚9年了,但想到当时上海情况凶险,他写信喊我和母亲回四川,说房间都已经替我们安排好了,而我母亲让我回信告诉父亲,要他明哲保身……两人离婚的根本原因是价值观不同:我母亲一辈子追求社会公正,认为女人应当独立,要有才干;而我父亲的‘大男子’主义和儒家思想很严重,要求我母亲不要在外面工作,就应该在家里带孩子。两人性格都要强,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离婚是肯定的。”

分手后怀念在成都的生活母亲将饭店取名叫“锦江”


    离婚后,夏之时的生活渐渐步入平静,而董竹君的传奇,却开始轰轰烈烈地上演……对于有人称后来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的董竹君就是“阿庆嫂”一说,夏大明说:“我母亲做的事情要比‘阿庆嫂’多,她一方面周旋于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杜月笙、黄金荣等权贵之间,同时又追随革命和进步,秘密帮助、掩护共产党人进行地下革命工作。这其中的难度,外人很难想象。”“母亲的成功,当然跟她的性格和智慧有关。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国民党要员和权贵,其实很多都是我父亲的故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母亲是一直利用我父亲的关系资源。而锦江饭店的名字,就是取自成都的锦江,是母亲对与父亲在成都那些日子的怀念。就连锦江饭店的菜,也是以川菜为主。”夏大明说。


后代>>> 散居各地 各有成就
“这是大哥的孙子,这是……”在现场,不时有亲人向从北京赶过来的夏大明介绍着。虽然身边都是亲人,可84岁的夏大明已经很难辨认。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而是这些夏之时的后人,分散世界各地,终年难得一见。
    夏之时的后代多名流,各有成就。


    早报记者 杨法礼 实习生 徐征摄影黄瑶

w
weed123
‘分手后怀念在成都的生活母亲将饭店取名叫“锦江”’
w
weed123
“这些国民党要员和权贵,其实很多都是我父亲的故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母亲是一直利用我父亲的关系资源”
b
borisg
给董撑台子的其实是杜月笙,因为他喜欢吃川菜经常来。
郭大平
从青楼出逃,就可看出董竹君的刚强。
h
hhtt
董竹君的饭店里,有地下党,其中一个是我朋友的父亲。
b
borisg
这些人解放以后夺权,所以董识相点主动交出来了。其实她不开心的事从回忆录里零零碎碎的可以看出很多。

这些人解放以后夺权,所以董识相点主动交出来了。其实她不开心的事从回忆录里零零碎碎的可以看出很多。

苏联人看上她的别墅,让出来了。搬到憋囚的地方,大狗没处跑,整天睡觉,只好送人了,等等。

十具
所谓土匪暴乱就是50年2月四川农民的抗粮运动。国民党特务插手是逻辑的,但在前政权征过粮后再征一次,民变是谁的错?中共党史

是这么写的,“但解放初期,四川接收和缴获的国民党政府各种机构的存粮只有1.75万吨,无法满足庞大的军需民用,而且成都解放时正值冬季,庄稼青黄不接。因此,征收公粮以保证军需民食供应,便成为共产党和新生人民政权所面临的一项极为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上面还没有全说实话,所谓民需是指陈云他们要调川粮去打击囤积居奇的上海奸商。强征非但不是解决四川的民需,而是是从川民口中夺粮去稳定长三角的市场。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不惜经济掠夺新占领区,这是TMD的什么行为?

而且,从此以后,中央政府形成了对川粮和其它农副产品(如猪肉)的长期依赖。于是,全国就有了这么一个至今仍然挥之不去的穷的刻板印象,川妹子用几十斤粮票或几十元钱就可换来做老婆。小时候课本中控诉黑暗的旧社会穷人卖儿卖女,我知道的是,毛时代发生过穷人自己卖自己,背井离乡的实情。

这也是为什么四川的地下党,心地里对南下的泥腿子军人,有十万个看不起。

 

申芝堂主
董在1945年从菲律宾回沪后与共党任百尊配合秘密印刷,1951年借董没收华懋公寓该锦江饭店,董首任董事长,任百尊经理
w
weed123
補充得很好。
4
401.king
张澜算不算辛亥元老?所以,不管是遗老还是元老都养起来了不是?

结论:被杀与否跟元老一毛钱的关系没有。

ha

w
weed123
百度百科說, 1950年土匪暴乱,受人民政府副县长之命,夏之時写信动员匪首夏西夔投诚, 但随后却在镇反运动中被捕並被槍殺
华府采菊人
元老和遗老有相同也有不同, 遗老名声不好但对当政者没有威胁, 元老很可能不安分守己想说几句话, 犯忌的
华府采菊人
辛亥革命真正功劳大的是武昌兵营里的那几个队(连)排,棚(班)级干部
华府采菊人
能劝匪首投降, 就也有可能鼓动土匪再叛, 这就是犯忌的地方,夏之时倒霉倒在是副县长喊他写的信, 若是刘伯承,一点儿事也没

夏与刘帅早年就相识

十具
小说《青木川》塑造了乡绅型“土匪”魏富堂的形象,写对那段历史的反思和人文感触。作者叶广芩出生于满族贵族,但对乡土中国在那

个乱世的苦难和传统风土人情,把握得很到位。

c
chufang
大概和那些叛乱分子有些瓜葛,在那个时候,送命的可能性极大。
h
hhtt
是的!她在回忆录里特别提到我朋友的父亲,有怪罪的意思。她儿子还特别和我朋友的父亲打招呼,说他母亲会在书中提到他。
w
weed123
是的,民生輪船公司的老闆沒有這樣的智慧,主動把產業獻出來, 結果落得個自殺。
w
weed123
夏之時,1921年已解甲归田,此時已60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