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念错一个字,导致全中国人跟着读错,连新华字典都迁就他

r
reno2389
楼主 (文学城)

首发2023-08-12 17:59·博览历史

黄埔军校是大名鼎鼎,为国共两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

众所周知的是,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

黄埔子弟对他最深的三个印象就是:第一、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演讲,一次是2小时起;第二、就在找学生谈心,也就是拉拢自己的势力;第三,就是每天一大早,他走到学生宿舍前的马靴声。

 

而且,蒋介石对黄埔军校的影响非常大。他当校长时,曾经当众读错了一个字的发音。最后,以至于全国人民都跟着他一块儿将错就错,连《新华字典》都跟着妥协。

虽然世人一提黄埔军校,必先想到蒋介石。但鲜有人知道他在军校筹建时,并不是校长的第一人选,或者说孙国父当初就没想让他当校长。

那么,校长的第一人选是谁?

蒋介石到底是怎么当上的校长?

他读错的哪个字又影响了后世呢?

 

鲍罗廷

说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就不得不提到苏俄人鲍罗廷,在我国国内的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他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

 

鲍罗廷可谓是名“老革命”,他老家是拉脱维亚,他的革命足迹遍布欧、美、亚三大洲。他本人就是一部活着的传奇。

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孙国父最早在美国芝加哥就见过面,两人属于是老熟人。

1923年8月,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任命他为代表,到广州辅佐孙国父。

当时的国民党是什么样呢?

举个例子,连孙国父自己都不知道手下到底有多少党员。

鲍罗廷告诉孙国父,作为有组织的力量,国民党并不存在

孙国父闻之大骇。因为在过去,从来没人对他说过这种话。这倒是,要不有人说了,他不信。要不就是没人敢说。

于是,孙国父痛定思痛,决心“以俄为师”,依靠鲍罗廷,用苏俄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经验,改造国民党。

而且,在武装力量方面,鲍罗廷也看出了国民党的巨大隐患。

 

当时,广州虽然号称是“革命中心”,但形势却是极为不妙。追随孙国父的人并非都是革命者,有不少人纯粹是为了谋图私利才跟着国民党混。所谓的革命军中旧军阀的势力非常强大,高级军官在自己的地盘里,把贩毒、赌博、走私、宿娼当成家常便饭。

更要命的是,新败的陈炯明是雄心不倒,一直琢磨卷土重来,一场恶战是随时都可能爆发。11月12日,鲍罗廷就向苏俄负责远东事务的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汇报,说广州政府随时有倒台的可能。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陈炯明便发动了新一轮的反攻,革命军是节节败退。关键时刻,鲍罗廷挺身而出,力主在广州颁布有利于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法令,联合所有的人一致对外。

 

11月19日,陈炯明败退,孙国父就此对鲍罗廷更是信赖有加,倚重有加,对共产党更是亲密有加。

当时,国民党内的右派对此是大为不满。气得孙国父厉声警告他们:“你们要是不跟共产党合作,那我就退出国民党,加入共产党!”

而且,鲍罗廷非常注重中国的传统、习惯和礼节

他的房间里从来不挂列宁像,只挂孙国父的像。凡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被他的非凡气度和征服听众的演讲能力所折服。

 

而且,他协调不同派系的能力也是超强,只要他在,广州的各山头势力基本都能相安无事。而各山头的人如果有事,基本都愿意找他商量解决。鲍罗廷也不负众望,总能提出让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让来客满意而归。

时间一长,他在广州的住所就自然而然成了交流中心。巨头们都以成为他的座上宾为荣。

日后,连宋美龄都为鲍罗廷的风采所倾倒,在蒋介石想弄死他的时候,宋美龄仍然警告蒋介石:“鲍罗廷是一位非同凡响的人物!”

好了,有了上述的这一大背景,就可以来捋顺蒋介石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的逻辑了。

 

小人物

蒋介石一直以孙国父的接班人自居,很多人还就信了。

其实呢?

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举个例子,当初陈炯明叛变的时候,蒋介石说自己在永丰舰一直护佑孙国父左右,寸步不离。

实际上呢?

真正护卫孙国父杀出叛军重围的功臣有三。

第一功臣当属陆战队司令兼卫队总长杨虎。此人和蒋介石是把兄弟,但很长一段时间内,蒋介石都是跟着杨虎混。当时,杨虎手提双枪,带200勇士拼死抵抗,并一路护送孙国父到了永丰舰。从6月23日一登舰,杨虎就一直在国父的左右。

 

第二功臣当属我们的叶剑英元帅,当时是陆战队营长。叶帅是带着陆战队员接应孙国父,然后带人乘坐宝璧舰在永丰舰后面护卫,并亲自举着机关枪,一路与岸上的叛军激战。

第三功臣当属国母宋庆龄,她带着50卫士坚守总统府,吸引叛军火力,掩护国父离开。后来要不是国母躺在大街上装死,也是难逃一劫。为此,国母流产,日后一直无法生育。

蒋介石呢,是过了一个礼拜才上了永丰舰。他干的啥活儿呢?主要就是派手下到岸上偷菜,解决国父夫妇的伙食问题。

其实,即便如此,他在当时的国民党内,也算不上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1905年,在拜把子大哥陈其美的引荐下,蒋介石才在日本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国父。不过,孙国父真正引为股肱的军事干将可不是他。

那都是谁呢?

最早一批是黄兴、陈其美。

后来一批则是朱执信、邓铿、居正、许崇智和陈炯明。

所以,在认识了孙国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蒋介石其实都没什么重要的军职。他主要是在粤军里跟着许崇智混,还总受其他广东同僚的排挤。

对此,蒋介石是愤愤不平,一直到老

1963年11月,跑到台湾的蒋介石曾经说过自己的几点“委屈”。

第一, 他21岁时就入党了,但直到27岁,孙国父才单独召见他。

第二, 虽然孙国父一直教导他,也希望他担任一些要职。但他没向孙国父要过官当,而孙国父也就没给他什么重要的官当。

第三, 直到40岁,他才当了中央委员。从入党算起,他足足等了20年。

说这话的时候,这革命的老叛徒的情绪中是饱含当年的不遇与委屈。

 

事实也确是如此。

在孙国父弥留之际,寸步不离病榻左右的侍卫李荣曾经回忆,说孙国父逝世前,已经基本不能说话,在临断气前,只喊了两个人的名字。是谁呢?

3月12日4点30分,国父仅呼“达令”一声。(这是喊国母)

6点30分,又呼“精卫”一声。

上午9时30分,国父驾鹤。

由此可见,孙国父临死前根本没指定接班人,连蒋介石的名字都没喊。

1925年7月1日,民国政府在广州成立。而蒋介石作为所谓“总理惟一的接班人”,虽然已经当上校长了,但国民党和政府内是一点要职都没有,只是一个没有多大影响的小人物。

可说回来,当初孙国父也没打算让他当这个校长。

那蒋介石是怎么逆风翻盘的呢?

 

崛起之路

1923年8月,蒋介石作为孙国父的代表到苏俄考察访问。

这说明孙国父对他器重?

非也!

当时,陈炯明还在虎视眈眈,孙国父实在是不敢让许崇智这样的大将离开本镇,去国外。

许崇智

也只有蒋介石这样的闲人最合适。

而蒋介石到苏俄的目的也绝对不是为了学习共产主义。那他去干啥呢?

他的目的有三。

第一, 为自己的未来之路刷积分。他知道孙国父对苏俄很重视,所以通过此行要让孙国父更重视自己。

第二, 作为军人,他倒是很希望学习先进的军事经验。毕竟人家把偌大的沙俄给弄死了。

第三, 给自己找靠山。在国内,他毕竟是个无权无枪的“白人”,而苏俄是他上位可以借助的最大希望所在。

列宁那时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所以没法接见他。但其他的苏俄政府巨头和他基本都见了,尤其是斯大林,对他的印象还不错。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鲍罗廷

苏俄当时在国际上非常孤立,急需一个盟友。而孙国父主动抛来了橄榄枝,苏俄方面当然非常高兴。

 

蒋介石在苏俄受到了超规格的接待,但这绝对不只是因为孙国父的面子。那是什么呢?

鲍罗廷对蒋介石的评价是:一位可以信任的、强有力的人物,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有军事经验,并且不是军阀;他没有自己的军队;他是孙中山身边的人,且愿意接受孙中山的领导。在国民党里,这样的背景唯他独有。

看出来了吗?

苏俄是希望在广东革命政府中培养一个可靠的“自己人”。没根没叶,但有能力的蒋介石是一个最佳人选。因为他没有什么可讨价还价的资本,更容易被控制。

 

而历史真是开了一个黑色的玩笑,斯大林和鲍罗廷是完全看走了眼。斯大林更是没想到,在未来,蒋介石居然能玩出“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绝技”能把蒋经国送到苏联当人质,但却也能为了权力,把这个儿子直接牺牲。

不过,这是后话。

说到这次考察之后,蒋介石对苏俄方面的意图也是心知肚明。于是,他在回国之后,并没有直接去广州向孙国父复命,而是跑回了慈溪老家。为何?

从他后来的经历就可以找到答案。

蒋介石三次下野和西安事变之后,都会回到老家沉思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由此可见,每遇人生的关键抉择时,蒋介石一定会跑回慈溪“闭关”

他的新婚妻子陈洁如在几十年后,都记得蒋介石在当时是心事重重。而且,在此期间,他重读了诸葛孔明的《出师表》。

 

在此期间,廖仲恺是再三催促。鲍罗廷也一样急着要见他,问他跟苏俄谈的如何。带他在上海炒股票的大哥张静江也是劝他:孙国父正在琢磨黄埔军校的校长人选,你得赶快回去!

这下,蒋介石才回到了广州复命。

随后,他又到上海见了老谋深算的张静江。而在广州,鲍罗廷开始力挺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孙国父原来的计划是自己当校长的,最多让蒋介石干个副手

张静江

1924年1月,蒋介石奉孙国父之命,开始筹备黄埔军校,但校长这事还是没着落。

2月,蒋介石不辞而别,撂挑子了。

与此同时,斯大林很默契地大幅度削减了对孙国父的军事援助。

3月,孙国父派许崇智把蒋介石请回广州,并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而斯大林突然把“欠”的军援全部补齐。

由此,“边缘人物”蒋介石开启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对了,黄埔军校的“埔”应该读“补”。但蒋介石是浙江人,想当然地把这个字念成了黄浦江的“浦”。后来,随着他一手遮天,全国上下就一块跟着将错就错了,以至于《新华字典》在日后都改了。

当然,这只是黄埔军校的一个小插曲。

而蒋介石以此为起点,在3年后将掀起一股滔天的反动巨浪,但他的末日在那一刻也将注定。

明初
你这个故事有趣应多发表于国内流行媒体,但对于捧读委员长传记的朋友以及期待更多读后感的古博们来说,则情以何堪啊 :-)

这世上还有朋友,会用上自己生命的宝贵时间,去拜读所谓委员长传记并思绪万千地读后感或追捧马丹宋一类的人物的 。。。。。。

 

• 从学德到学日、学共,为什么国军就是不学美?(《蒋介石传》读后感之一) 井观天 -    (6399 bytes) (5129 reads) 08/15/2023  06:12:17 (5)

• 谢谢分享,对研究近代史有参考! 古树羽音 -    (0 bytes) (0 reads) 08/15/2023  16:51:47

• 数年前,曾经去参观过中正陵墓和纪念馆,拍了许多照片,以后从存在CD盘里找出来分享。 古树羽音 -    (0 bytes) (2 reads) 08/15/2023  16:52:11

• 脚踏实地,审时度势,人心的相背,社会背景,掌握或轻视这一切都是决定了是”英雄“还是”奸雄“的命运?还有水不涨船也不会高! 古树羽音 -    (0 bytes) (1 reads) 08/15/2023  16:58:35

• (《蒋介石传》读后感之一),那么,期待之二,之三。。。。。 古树羽音 -    (0 b

最接近太阳的人
你肯定读过.
明初
我从前粗略读过金陵春梦,但从不把它当史料来看。对于国民党蒋介石,知道他是反动派头子后来逃到台湾,就够了。:-)
最接近太阳的人
金陵春梦好像80年左右在国内发行?我也看过.
明初
记得最早国内流行的好像来自香港商务印书馆,批量很小。后来可能就是你说的,也是限量印刷并公开发行过一次。
t
tibuko
蒋介石是第三国际看中的人,这点是真的,跟周恩来也是鲍安插的人一样
晶体管发射极
谢分享….. 以前真没读到蒋念错字的这个故事
明初
你,有没有听说过委员长实际上属于毛大仙安插在国民党内的暗探这类故事啊?
古树羽音
明末清初博就是看着古树不顺眼!我是不问政治,只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认真写文有参考性的都欢迎,可以提高自己的比较识别力。
古树羽音
难道清末明初博,您就不思考一下为什么在那片土壤上会产生了“反动派头子”蒋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毛吗?根本才重要!
立竿见影-1
以前家里有一本,耐着性子也读不下去
华府采菊人
金陵春梦的作者叫唐人, 是在香港的地下党
a
aguafresh
蒋介石改得了国语改不了广东话,至今广东话字典里还是:埔[bou3] 浦[pou2],因为广东

含有“埔”字的地名太多了。

信笔由墨
《侍卫官杂记》
吾道悠悠
《侍卫官杂记》比较有趣。
走资派还在走
蒋介石得亏不是安徽人,要是安徽人就麻烦了;姚雪垠在小说《李自成》里说,安徽人发音,鸟和屌不分。
大阿牛
金陵春梦我读过好多遍的,那时没有很多可读的书籍。对郑三法子印象很深刻。当然我知道这是歪曲和丑化老蒋的小说。
c
chufang
起码我的中学老师就提到水浒中的撮鸟的鸟就是屌。
五湖大人
清朝时,汉地18省,18种语言。谁不天天念错字?毛、蒋天天在念错字,都是我听不懂的话!谁在乎?
五湖大人
毛、蒋天天在念错字!谁在乎?
m
man008
要是换成现如今,一半的中国字都要改了
E
Eastgate
蒋介石老家是奉化, 不是慈溪。这么胡编乱造的东西竟还有人兴奋?
老姐
蒋介石当时也是个人物,可惜中国人配得上毛泽东这个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