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
聊聊《哪吒2》现在的一些舆论。
春节档之后我就没专门给《哪吒2》写过一篇内容了,后面发生了那么多事情,我都没凑热闹,但一直都还是有很多读者朋友问我怎么看,所以我就最后发一篇短文,把我想说的都说了。
坦白讲,我不是很喜欢《哪吒2》现在的两极舆论,一种盲目自信,认为中国电影崛起,升国旗,超欧赶美;一种过分自卑,觉得《哪吒2》大部分票房都是国人贡献,没有意义。
两者我都不太认同,《哪吒2》进入国际当然是有意义的,不管是进入排行榜还是在北美上映都是好事情。这个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是那年奥运百米决赛,苏炳添站在起跑线上,镜头拉远他是唯一的黄种人那种震撼,能站上去就是好事儿,让世界看到我们。但骄傲之余,我记得当时体育界也有很多媒体分析,为什么我们在田径上总体还是落后,为什么这么多年只能出一个苏炳添,比如种族差异,发展历史之类的。
现在怎么现在换到文娱界就没见后续的思考了,我们的问题明明更多,“为什么我们人口这么多市场这么大,现在才出一个哪吒?”“为什么这个榜单上除了哪吒,全部是好莱坞?”,“为什么好莱坞能卖全球票房,我们不行?”.....这些问题当然不是灭自家志气,是为了去学习和解决,然后我们能有更多的“哪吒2”,毕竟在当下哪吒不管多少票房都是个例,是偶然下的必然,是这个春节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这几天和很多业内朋友聊,大家反而都有些焦虑,因为哪吒后面一下子就没片子了,尤其是有体量的商业制作,去年开始的各家各片过分迷信节日大档期的倾向依旧在越来越严重,日常无大片的现象,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很明显了,今年清明档甚至都已经不被很多国产大片考虑了。
哪吒只是证明了观众依旧还爱看好电影,只是给了一个好的信号,但没有改变行业供给端的问题,也不存在拯救行业的可能,行业依旧在存亡边缘,没有任何好转,甚至我之前就说过哪吒起初在春节档的成功,本身也是当下观众对中国电影不满的体现,是对同档那些作品不佳导致的一种报复性投票,来自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恨,对用心的创作者的爱。
就和哪吒里的剧情一样,哪吒的成功不是中国电影的成功,是中国观众的“庶民的胜利”。
虽然好莱坞创作力和市场也都在萎缩,但我总是觉得在当下我们去因为一部片谈拳打脚踢好莱坞有些太早了,内部的市场还在悬崖边上岌岌可危,各种电影公司都在亏损,国产商业佳作还在减少,充斥着观众看腻的旧东西,解决了这些,我们站稳了再往外走才有意义。
总结来说,哪吒2的火爆本身是一个对市场有益无害的好事情,有害的是对它过分的唱衰和过分的拔高,多关注哪吒带来的那个好消息——观众没走,真诚有用。
然后带着最后四个字,好好创作,比什么都强。
来自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恨,对用心的创作者的爱。“哈哈敢说
这位博主的影评和思考值得看看
越来越难,国情大约是不能写最最上面的大boss是反派,怎样巧妙地给观众情绪价值,得好好想想
视觉效果做到了极致,大部分人是被动画效果震撼到的吧
一段话,大意是人类在文学艺术上要突破越来越难,你能想到的情节设置巧思基本已经有人想到过且做出来了。
暑假必刷剧,还有83版射雕,看了不知道几遍。
https://mp.weixin.qq.com/s/
聊聊《哪吒2》现在的一些舆论。
春节档之后我就没专门给《哪吒2》写过一篇内容了,后面发生了那么多事情,我都没凑热闹,但一直都还是有很多读者朋友问我怎么看,所以我就最后发一篇短文,把我想说的都说了。
坦白讲,我不是很喜欢《哪吒2》现在的两极舆论,一种盲目自信,认为中国电影崛起,升国旗,超欧赶美;一种过分自卑,觉得《哪吒2》大部分票房都是国人贡献,没有意义。
两者我都不太认同,《哪吒2》进入国际当然是有意义的,不管是进入排行榜还是在北美上映都是好事情。这个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是那年奥运百米决赛,苏炳添站在起跑线上,镜头拉远他是唯一的黄种人那种震撼,能站上去就是好事儿,让世界看到我们。但骄傲之余,我记得当时体育界也有很多媒体分析,为什么我们在田径上总体还是落后,为什么这么多年只能出一个苏炳添,比如种族差异,发展历史之类的。
现在怎么现在换到文娱界就没见后续的思考了,我们的问题明明更多,“为什么我们人口这么多市场这么大,现在才出一个哪吒?”“为什么这个榜单上除了哪吒,全部是好莱坞?”,“为什么好莱坞能卖全球票房,我们不行?”.....这些问题当然不是灭自家志气,是为了去学习和解决,然后我们能有更多的“哪吒2”,毕竟在当下哪吒不管多少票房都是个例,是偶然下的必然,是这个春节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这几天和很多业内朋友聊,大家反而都有些焦虑,因为哪吒后面一下子就没片子了,尤其是有体量的商业制作,去年开始的各家各片过分迷信节日大档期的倾向依旧在越来越严重,日常无大片的现象,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很明显了,今年清明档甚至都已经不被很多国产大片考虑了。
哪吒只是证明了观众依旧还爱看好电影,只是给了一个好的信号,但没有改变行业供给端的问题,也不存在拯救行业的可能,行业依旧在存亡边缘,没有任何好转,甚至我之前就说过哪吒起初在春节档的成功,本身也是当下观众对中国电影不满的体现,是对同档那些作品不佳导致的一种报复性投票,来自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恨,对用心的创作者的爱。
就和哪吒里的剧情一样,哪吒的成功不是中国电影的成功,是中国观众的“庶民的胜利”。
虽然好莱坞创作力和市场也都在萎缩,但我总是觉得在当下我们去因为一部片谈拳打脚踢好莱坞有些太早了,内部的市场还在悬崖边上岌岌可危,各种电影公司都在亏损,国产商业佳作还在减少,充斥着观众看腻的旧东西,解决了这些,我们站稳了再往外走才有意义。
总结来说,哪吒2的火爆本身是一个对市场有益无害的好事情,有害的是对它过分的唱衰和过分的拔高,多关注哪吒带来的那个好消息——观众没走,真诚有用。
然后带着最后四个字,好好创作,比什么都强。
来自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恨,对用心的创作者的爱。“哈哈敢说
这位博主的影评和思考值得看看
越来越难,国情大约是不能写最最上面的大boss是反派,怎样巧妙地给观众情绪价值,得好好想想
视觉效果做到了极致,大部分人是被动画效果震撼到的吧
一段话,大意是人类在文学艺术上要突破越来越难,你能想到的情节设置巧思基本已经有人想到过且做出来了。
暑假必刷剧,还有83版射雕,看了不知道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