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底,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青年女演员邢韵声接到一封来信。她一看信封上那遒劲、稔熟的字体,就激动不已、幸福万分:是毛主席写来的。她急切地打开信:
小邢:我的好孩子……赞成你的计划,立即开始入学考试准备,温习功课。
……盼来信!
信的落款是“父亲”。
看到金子般的“父亲”两字,邢韵声的满眶热泪再也忍不住了,她在心中轻轻呼喊:毛主席,我伟大的父亲!
两个月前,她和毛泽东在庐山交往的幸福情景,蒙太奇似的时时闪现在眼前……
毛泽东跳交谊舞
舞厅初见
1961年8月,江南大地仍然酷热似火,庐山却是一片清凉世界。8月23日起,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工作会议。
晚上9点,“芦林一号”别墅已沉睡在九奇峰的怀抱中,但屋内却灯火通明。踏着华尔兹的节奏,首长们和各自的舞伴跳起欢快而轻盈的舞来。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们敬仰的领导人早已步入舞池。刘少奇舞步虽然优雅,但满脸严肃;朱老总却总是笑嘻嘻的,有时鞋带松了他也浑然不知;周总理和每位舞伴都不会跳得太久,与这个跳了一阵又和那个跳了起来,生怕冷落了这些从江西各剧团选来给首长伴舞的女演员。
毛泽东来到舞厅时已过11点。这位新中国的领袖,脚下穿着当年斯大林赠送的黑色大头鞋,手指夹着香烟,悠闲地走入舞场。四名荣幸地被选做毛泽东舞伴的青年女演员,都激动地站了起来。谁不想第一个陪伟大领袖跳舞!一个、两个……一曲、两曲……毛泽东心情很好,舞姿犹如他的性格:从容、帅气、潇洒、豪放;舞步矫健有力而又灵活多样。虽然舞伴都是能歌善舞的专业演员,但总是被毛泽东带动着时左时右、时进时退。他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右手,不时还轻轻在舞伴的腰背上打着拍子。舞曲进入高潮时,毛泽东揽著舞伴转了一圈又一圈,一点也不像年过花甲的老人。
此时,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女演员邢韵声正坐在角落,默默望着热闹的舞池。能被选中给毛主席伴舞,她感到无比幸福。她几次起身想与毛主席共舞一曲,但只要毛主席一坐下,身边就立刻围满了人。听到他那富有魅力的话音和朗朗笑声,邢韵声不禁把座位往前移了移。那边,毛泽东正和青年舞伴“讨论”他脚下的旧皮鞋该不该换、美庐别墅的蚊子叮人等话题。偶然间,他一眼看见坐得较远的邢韵声,心中似乎有所触动,她长得有些像自己的女儿。于是毛泽东朝她这边招了招手。邢韵声又惊又喜,她犯傻似的用手指点点自己的鼻子,那意思是:真的是在叫我吗?
毛泽东会意地点点头。邢韵声高兴地跑到毛泽东身边,紧张得心里怦怦直跳,两手不停地扭著胸前的辫子。好半天,才红著脸望着毛泽东,声音发颤地叫了一声:“主席……您,您好!”
毛泽东和蔼地打量著邢韵声,喜悦地问道:你是哪个团来的?”
“省农垦厅文工团的。”
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是时任公安部副部长兼江西省副省长的汪东兴创办的。它凭著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清新的艺术特色,不但在江西红火起来,而且在生活着不少江西老乡的中南海也受到关注和赞扬。毛泽东笑了笑:呵,你们汪部长和我说过农垦文工团。”
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朝邢韵声伸出大手说:“咱们来跳个舞吧!”
邢韵声喜出望外,连忙跟随毛泽东进入舞场。两人欢快地跳起舞来。毛泽东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邢韵声……”她还不停地解释著每个字,生怕主席不知道是哪三个字。
毛泽东听了说:这名字好。”又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
“上海人。”
“喔,阿拉上海人。”说罢两人同时大笑起来。
当老人家的手触到小邢手上的老茧时,不禁有些心疼起来。毛泽东慈爱地说:“你还算是吃了苦的孩子……不过,劳动能克服娇气。我有个女儿叫‘娇娇’,就是怕她太娇了……”
他俩坐下休息时,毛泽东转过头对邢韵声低声说:“你到休息室帮我拿支烟来。”小邢刚起脚,毛泽东又指指对面坐着的护士长吴旭君,叮嘱她说:“千万不要被她看见。”
邢韵声会意地点点头。真没想到,毛主席抽烟还要“偷偷摸摸”。
毛泽东烟瘾不小,转瞬间一支烟就快抽完了。邢韵声看着毛泽东手中舍不得扔掉的烟头,提醒说:“主席,烟头烧手指了!”
毛泽东抽起烟来像任性的孩子,刚刚抽完一支,又要她去拿烟。邢韵声乖乖地帮毛泽东又拿了一支烟。
当点烟的火柴刚划著,邢韵声突然听到严厉的敬告声:“主席,您已抽了一支烟,不能再抽。”原来,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就站在邢韵声的后面。小邢有些不解地轻声说:真厉害,连毛主席也敢管!”
这位护士长耳朵可真灵,她生气地对邢韵声说:“是你拿的烟吧?”
邢韵声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有些紧张地回答:是我!”
毛泽东连忙替这位不知情的新舞伴解围说:小吴呀,不关她的事,是我要她去拿的。不知者,不责怪嘛!”
然后他用带点儿自嘲、带点儿玩笑的口气对目瞪口呆的邢韵声说:“你看,我不自由呀,抽烟都要受管制。”
芦林合影
在庐山的那段日子是邢韵声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早年丧父的她真正感受到了父爱的温馨和幸福。毛泽东不但经常和她跳舞,还带她在芦林湖游泳、林荫道上散步、书房中聊天,同桌吃饭,教她做人……陪毛泽东吃饭,就要让他吃得高兴,这几乎成了每位陪同人员不成文的任务。毛泽东十分喜欢邢韵声,还准备把身边的警卫员介绍给她做对象。当她说已经找了男朋友时,毛泽东非常高兴,还想见见她的男友。
作为一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她是少有的能得到毛泽东召见的客人。这不仅使邢韵声感到十分荣幸,也叫省各剧团来的同行们无比羡慕。她每次从毛泽东那里做客回到宾馆,都要被姑娘们围着兴奋地问这问那。毛主席喜欢吃什么菜,是不是餐餐离不开辣椒,他喝的是庐山云雾茶吗,毛主席也喜欢唱歌吗,他会训人吗?……似乎领袖身边有数不清的神奇和秘密。
记得有一天晚上,邢韵声回来后,一位同事拉着她的手喜悦地问:你经常和主席在一块儿,主席和你照过相没有?”
这一问倒提醒了邢韵声,这么久,还没想到和主席一起留影纪念。一起来执行任务的演员们也热切地说出大家共同的心愿:“我们都想和毛主席合个影。”“能和主席一块照相,那该有多好呀!”
邢韵声再次见到毛泽东时,就把大家的热切心愿告诉了他。毛泽东愉快地笑了:“我很高兴呀……你再去问问你们的汪部长……”
汪东兴对自己创办的农垦厅文工团本来就十分宠爱,听毛泽东这么一说,自然满口答应。
第二天上午,芦林一号”还被笼罩在密云浓雾之中。这天,大家像过节般高兴。上面通知这些来自省歌舞团、京剧团、赣剧团和农垦厅文工团的演员把衣服穿漂亮点。有人猜想:会不会是毛主席要来和我们照相?于是,姑娘们尽量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些。看到雾蒙蒙的天气,大家都有点担心,这像能照好吗?
9点左右,太阳还躲在云雾中。这时,一辆吉普车飞速开进了“芦林一号”的车道。“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别墅庭院立刻欢呼起来。盼望已久的演员们眉开眼笑地围拢在毛泽东的身边。
临时负责的江西省歌舞团的周团长代表大家欢迎说:“主席,您好!”
毛泽东笑了笑,指了指周团长嘴唇上的小胡子说:“你是个当官的,当小官的,对不对?”
“主席说对了……”大家一齐笑了起来。
毛泽东和演员们一一握手。有位年龄较小的演员把手伸过来后,毛泽东问她姓什么?
小演员回答:“我姓钱。”
“呀,你可是我们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啊!”
毛泽东一句玩笑,使大家哄堂大笑,无拘无束。
在周团长的指挥下,大家排好队。摄影师望望天,浓云使光线阴沉沉的。他皱了皱眉,举著照相机,又放了下来。但当他重新举起照相机时,太阳的红光忽然驱散了云雾,天空放亮了。阳光下的“芦林一号”显得金碧辉煌,四周青山叠翠,草木吐艳。
几十名男女演员真是心花怒放。毛泽东也欢快地望了望天空,微笑说:今天太阳也高兴了,出来笑一笑。
摄影师对大家喊:“笑一笑……”
在阳光下,在笑声中,江西的演员们终于如愿和毛泽东合了影,芦林一号外景毛泽东在庐山水库游泳,在年轻人中间,他的心情十分愉快。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手表和诗稿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近一个月的时间像庐山的清泉般淙淙流逝。庐山会议一结束,邢韵声想到毛主席也要离开庐山了,阵阵离愁别绪不觉袭上心头。她几次在毛泽东居住的“美庐别墅”旁的林荫道上徘徊,想进去和毛主席道别。
其实,毛泽东在百忙中仍然关心着被他视为女儿的邢韵声。就在毛泽东下山的那天早晨,夜色刚刚退去,剧团的姑娘们还沉睡在梦中,毛泽东的警卫员便敲门叫醒邢韵声说:“快起来,主席今天要走了,他想见见你……”
她连忙梳洗了一下,跟着警卫员乘车来到“美庐”的二楼。
邢韵声一跨进门就看见由于政务繁忙而带着倦意的毛泽东,不禁激动地叫了一声“主席”,泪水立即在眼眶里打转。毛泽东轻轻叫了声:“小邢呐……”示意她坐下。
邢韵声坐在毛泽东的身边,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哽咽地说:“主席,您,您今天……就要走呀……”
毛泽东点点头:小邢呀,你是我的好朋友,我知道你会送送我……”
这话反而使邢韵声更加难过,眼泪把手绢湿透了。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在很短的沉默中,毛泽东注视著桌上的手表。这块老掉牙的手表是毛泽东在江西瑞金时指挥作战用的。也可能是感情太深,他一直舍不得换下来。岁月使表壳失去了光彩,时间刻度也模糊不清。邢韵声陪毛泽东聊天时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劝他换个新的手表。当时,毛泽东像呵护着心爱的婴儿,着急地说:“换是换不得哟,这表可是跟随我几十年啰。它为我立了很大功劳哩!”她理解毛主席非常珍爱这只旧表的心情。但是,一位六亿五千万人口大国的领袖,没有一只刻度清晰的手表怎么行呢?万一弄错了时间,受损失的可是国家和人民呀!
邢韵声再看看自己手上的手表,可比毛泽东那块表“高级”多了。一年多前,她从上海下放到江西时,母亲心疼女儿,倾其所有,花200多元为她买了一块崭新的“英纳格”手表。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奢侈品哟!现在,要和主席分别了,送什么礼物合适呢?当邢韵声看到毛泽东那块老掉牙的手表之后,她立刻把自己的手表取了下来,双手递给毛泽东说:“主席,你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使。现在要分别了,我没什么东西送给您,这块表就送给您做个纪念吧……”
毛泽东并没有立刻接过这块闪亮的手表。邢韵声纯朴的真情使他十分吃惊和感动。凝视片刻,毛泽东双手接过手表,望着这不平常的“礼品”沉思著。分别在即,小邢还有满肚子的话:“主席,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您到了北京,不要忘了我这个江西老表。”她又像女儿叮嘱年迈的父亲,这表……您,您不要忘了上……上弦……”
邢韵声边说边哭,已成泪人。毛泽东的情绪也有所感染,他像慈祥的父亲哄逗正在哭鼻子的女儿:“不会,不会的。我会每天上弦。”他把手表放在口袋里,还用左手拍了拍说:你看,我把手表放在这里!”
看到毛泽东那认真的样子,小邢又像孩子般笑了起来。
毛泽东也笑着说;“你是个好大方人啰,我也不能小气。”他翻著桌上的诗稿书法作品,从中挑了一幅《七律·长征》对她说:“就送这首诗给你吧!”
邢韵声接过诗稿,很小心地把它叠好放进裙子口袋。毛泽东看见口袋外还露出半截诗稿,连忙说:“这样不行。”他把诗稿重新拿在手上,然后从口袋掏出手绢,将诗稿包在里面,再交给邢韵声说:“拿回去放好,不要让大家看见。我是作为朋友送给你的。你有,大家没有,人家会妒忌的,将来对你不利。”
毛主席想得真周到。小邢感激地点点头说:主席,我记住了。”
第二年3月,毛泽东来到南昌,住在江西宾馆。已经结了婚的邢韵声又见到了毛泽东。这次重逢,两人都异常高兴。毛泽东先伸出手握住小邢的手,发现她的手上没戴表,就说:“小邢呀,你把手表给了我,你自己还没表呀?”
结婚后,邢韵声经济并不宽裕,不打算买表。她只好说:“不着急,眼下我也用不上。”毛泽东认为没表对工作、学习、生活不方便,就把这事挂在心里。不久,他托我国驻瑞士大使馆的同志买了一块手表。当年5月中旬,在上海再见面时,毛泽东把表送给邢韵声说:你送我一块表,我回你一块表。不过,你千万不要说是我送的,不然,别人会妒忌的。就说是你母亲送给你的。”
邢韵声至今还珍藏着这块表,手表仍像新的,滴答声十分清脆。
毛泽东“挨克”与“自责”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做错事的时候。下山前,他曾留给邢韵声一个通信地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
回到南昌后,小邢当然很想念主席,1961年10月10日给毛泽东寄去第一封信。10月21日,她收到了毛泽东以“父亲”的名义的回信。早年丧父的邢韵声捧著领袖父亲的来信,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她读了一遍又一遍,整天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
后来,毛泽东告诉邢韵声,因为小邢寄去的第一封信“泄了密”,使他挨了护士长吴旭君一顿“克”。原来,汪东兴得知这封信写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之后,把吴旭君找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受了“冤屈”的吴旭君,只好去找毛泽东。在书房内,她指著信封说:“主席,您怎么能告诉小邢这样写地址呢?这可是泄密呀……”
毛泽东看了看信封上的字,不解地说:是这个地址呀,怎么泄密啦?”
吴旭君只好耐心解释:“这就是泄密,这等于把中央首长的住址公布出去了。”
毛泽东恍然大悟:“哎呀,我怎么不知道哇?不知者,不怪罪嘛,小吴,我以后注意,注意就是了。”
吴护士长像教导学生似的告诉他,外面来信的地址应该写:北京第17支局106信箱吴旭君收。她还反复叮嘱说:主席,要记住,不能写您收,要写我收。”
伟大领袖在年轻的护士长面前,乖乖地点着头。
这年5月,毛泽东和邢韵声在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家又见面了。此时,邢韵声身怀六甲。本来毛泽东想劝她上大学的,这样一来已是不可能了。毛泽东对她说:大学读不成没关系,要好好休息,把孩子养好。在家里也可以自己学习嘛……”
主人家中有一台高级落地收音机。作为文艺工作者,邢韵声对它爱不释手。她蹲在旁边,摸摸这个按钮,弄弄那个开关,总想打开听听广播歌曲。可能因为收音机太“现代”了,怎么也开不了。主人又不在家,邢韵声还不甘心地在收音机上摸来摸去。
毛泽东问她:“你用过吗?”
“没用过!”
“那算了,不要动人家的。搞坏了主人不高兴,你交不了差,我也交不了差。”
邢韵声听话地重新坐了下来。毛泽东给她拿了一个苹果说:“你现在更需要营养,要多吃。”她接过苹果,从盘子里拿起一把小刀。这时,毛泽东正抓住苹果张口在咬。邢韵声连忙伸手拦住说:“哎,慢点,吃苹果应该削皮呀!”
毛泽东笑道:“我从来就不削皮。你就不知道吧,皮很有营养哩。削皮是浪费,多可惜!”
他边吃边说:你也不要削皮,就这么吃!”
邢韵声第一次津津有味地连肉带皮吃着苹果,还说:“主席,这苹果真甜。”
“当然甜啰,你应该多吃!”
小邢看着盘子里新鲜的苹果,舍不得再吃。她情不自禁地说:这么好的苹果在南昌是看不到的。如果有的话,也很贵,哪里买得起哟!”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笑容一下子从毛泽东的脸上抹去了。当时,饥饿、贫困、食物高度匮乏笼罩着中国大地……人民日夜在同灾难、贫穷作斗争……
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来,沉默著在房间走来走去。
邢韵声第一次看到毛泽东脸上出现了沉重痛苦的表情,她被吓住了,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望着毛泽东没敢出声。
毛泽东终于开口说话:“小邢呀,国家很困难,老百姓吃苦了……这些,中央有责任,我个人更有责任……”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低着头在房子里踱步。
邢韵声离开上海时,护士长吴旭君送她上车,并且送她一个包说:这是1000元钱,是主席送给你的。他说,再困难也要把孩子养好。”
永远的怀念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邢韵声离开了舞台,离开了南昌,被下放到九江地区瑞昌县的一个偏远的乡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粉碎“四人帮”后,她才回到南昌市歌舞剧团,恢复了艺术生命。她不仅活跃在舞台上,也参加了许多电视剧的编导、拍摄。后来全家回到上海,2002年又到北京定居。时代变了,但邢韵声对毛泽东的深情没变。每逢毛泽东诞辰,这位与他在庐山结识的“女儿”都会凝视著老人家留下的珍品—瑞士手表、包过诗稿的真丝手绢、一封封毛泽东的亲笔信,陷入深情的回忆与怀念之中……
本文摘自《党史纵览》2005年第2期,
https://www.*****/2011/0127/194288.html
毛泽东一生中交往过的人很多,但能让他记住,并书信来往的真的很少,邢韵声这一个连在百度百科都找不到的女子,却有幸成了毛泽东的笔友,并以父女相称,后来他们的来往甚至惊动了中央警卫局和当时的负责人汪东兴。在60年代的风雨岁月中毛泽东和邢韵声到底是怎么认识的,他们演绎着一场什么样的感情呢……
来源:解放军生活杂志 作者:曹元明
1961年8月,江南大地酷热似火,庐山却是一片清凉世界。8月23日起,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工业七十条的工作会议。晚上9点,“芦林一号”别墅已沉睡在九奇峰的怀抱中,但屋内却灯火通明。踏着华尔兹的节奏,首长们和各自的舞伴跳起欢快而轻盈的舞来。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早已步入舞池。周总理和每位舞伴都不会跳得太久,与这个跳了一阵又和那个跳了起来,生怕冷落了这些从江西各剧团选来给首长伴舞的女演员。毛泽东来到舞厅时已过11点。此时,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女演员邢韵声正坐在角落,默默望着热闹的舞池。那边,毛泽东正和青年舞伴“讨论”他脚下的旧皮鞋该不该换、美庐别墅的蚊子叮人等话题。偶然间,他一眼看见坐得较远的邢韵声,心中似乎有所触动,她长得有些像自己的女儿。于是毛泽东朝她这边招了招手。邢韵声又惊又喜,她犯傻似的用手指点点自己的鼻子,那意思是:真的是在叫我吗?毛泽东会意地点点头。邢韵声高兴地跑到毛泽东身边,紧张得心里怦怦直跳,两手不停地扭着胸前的辫子。好半天,才红着脸望着毛泽东,声音发颤地叫了一声:“主席……您,您好!”毛泽东和蔼地打量着邢韵声,喜悦地问道:“你是哪个团来的?”“省农垦厅文工团的。”毛泽东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邢韵声……”毛泽东又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上海人。”
当老人家的手触到小邢手上的老茧时,不禁有些心疼起来。毛泽东慈爱地说:“你还算是吃了苦的孩子……不过,劳动能克服娇气。我有个女儿叫‘娇娇’,就是怕她太娇了……”说话间,邢韵声低头看到了毛泽东手上的一块手表噎表面发黄,表盘模糊,表带也破了,便天真的问道:“主席,您的手表该换一块了!”“喔,这可不能换。这块表跟了我十几年哩,为我立下了大功呢!”毛泽东连连摇摇头,又深情地抚摸着那块表。他俩坐下休息时,毛泽东转过头对邢韵声低声说:“你到休息室帮我拿支烟来。”小邢刚起脚,毛泽东又指指对面坐着的护士长吴旭君,叮嘱她说:“千万不要被她看见。”邢韵声会意地点点头。真没想到,毛主席抽烟还要“偷偷摸摸”。毛泽东烟瘾不小,转瞬间一支烟就快抽完了。邢韵声看着毛泽东手中舍不得扔掉的烟头,提醒说:“主席,烟头烧手指了!”毛泽东抽起烟来像任性的孩子,刚刚抽完一支,又要她去拿烟。邢韵声乖乖地帮毛泽东又拿了一支烟。当点烟的火柴刚划着,邢韵声突然听到严厉的敬告声:“主席,您已抽了一支烟,不能再抽。”
原来,吴旭君就站在邢韵声的后面。小邢有些不解地轻声说:“真厉害,连毛主席也敢管!”吴旭君耳朵可真灵,她生气地对邢韵声说:“是你拿的烟吧?”邢韵声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有些紧张地回答:“是我!”毛泽东连忙替这位不知情的新舞伴解围说:“小吴呀,不关她的事,是我要她去拿的。不知者,不责怪嘛!”然后他用带点儿自嘲、带点儿玩笑的口气对目瞪口呆的邢韵声说:“你看,我不自由呀,抽烟都要受管制。”
9月中旬,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毛泽东要离开庐山了。小邢想起毛泽东那块老掉牙的手表,心想:毛主席日理万机,年龄越来越大,眼睛越来越不好使,需要一块好表。她不由自主地看看自己手腕上的手表。这块英纳格表,是她参加工作时,母亲用多年积蓄的200元钱给她买的,平时她格外爱惜,一般场合是舍不得戴的。现在,她毅然从手腕上摘下表来,双手递给毛泽东,说:“毛主席,我没有什么东西送给您,这块表就给您老人家作个留念吧!”毛泽东有些惊讶,但看到小邢这么真诚、认真,略微迟疑便收下了。小邢见毛泽东收下她的表,便眼含热泪地对毛泽东说:“毛主席,我有点要求,你到了北京,不要忘了江西还有我这个老百姓。还有,您不要忘了给这表上劲。”毛泽东连说:“不会的,不会的。”他又拍了拍上衣的左边口袋:“这表我放在这里。”
毛泽东可不愿白受人家的礼,他对小邢说:“你是个大方人,我也不能小气。”说着,他走到桌前,从一叠他练笔时写下的诗词墨迹中抽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等诗词,说:“就送几首诗词给你吧!”毛泽东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方手帕将诗词小心包好,叮嘱道:“好好放好,不要让人家看见,我是作为朋友送给你的。大家都没有,你有,人家会嫉妒你的,将来对你不利。”
邢韵声当然心知肚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是有极严格纪律的,绝不允许将毛泽东的片纸只字带出去,当然她也不会不知道,毛泽东的墨迹是何等的珍贵!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近一个月的时间像庐山的清泉般淙淙流逝。庐山会议一结束,邢韵声想到毛主席也要离开庐山了,阵阵离愁别绪不觉袭上心头。她几次在毛泽东居住的“美庐别墅”旁的林荫道上徘徊,想进去和毛主席道别。其实,毛泽东在百忙中仍然关心着被他视为女儿的邢韵声。就在毛泽东下山的那天早晨,夜色刚刚退去,剧团的姑娘们还沉睡在梦中,毛泽东的警卫员便敲门叫醒邢韵声说:“快起来,主席今天要走了,他想见见你……”她连忙梳洗了一下,跟着警卫员乘车来到“美庐”的二楼。邢韵声一跨进门就看见由于政务繁忙而带着倦意的毛泽东,不禁激动地叫了一声“主席”,泪水立即在眼眶里打转。毛泽东点点头:“小邢呀,你是我的好朋友,我知道你会送送我……”这话反而使邢韵声更加难过,眼泪把手绢湿透了。毛泽东“挨克”与“自责”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做错事的时候。就在这次下山前,他曾留给邢韵声一个通信地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回到南昌后,小邢当然很想念主席,1961年10月10日给毛泽东寄去第一封信。
10月21日,她收到了毛泽东以“父亲”的名义的回信。早年丧父的邢韵声捧着领袖父亲的来信,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她读了一遍又一遍,整天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
第二年三月,邢韵声和爱人王庸结婚。
伟大领袖在年轻的护士长面前,乖乖地点着头。后来,毛泽东告诉邢韵声,因为小邢寄去的第一封信“泄了密”,使他挨了护士长吴旭君一顿“克”。原来,汪东兴得知这封信写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之后,把吴旭君找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受了“冤屈”的吴旭君,只好去找毛泽东。在书房内,她指着信封说:“主席,您怎么能告诉小邢这样写地址呢?这可是泄密呀……”毛泽东看了看信封上的字,不解地说:“是这个地址呀,怎么泄密啦?”吴旭君只好耐心解释:“这就是泄密,这等于把中央首长的住址公布出去了。”毛泽东恍然大悟:“哎呀,我怎么不知道哇?不知者,不怪罪嘛,小吴,我以后注意,注意就是了。” 吴护士长像教导学生似的告诉他,外面来信的地址应该写:北京第17支局106信箱吴旭君收。她还反复叮嘱说:“主席,今后一定要记住,不能写您收,要写我收。”
这年5月,毛泽东和邢韵声在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家又见面了。此时,邢韵声身怀六甲。本来毛泽东想劝她上大学的,这样一来已是不可能了。毛泽东对她说:“大学读不成没关系,要好好休息,把孩子养好。在家里也可以自己学习嘛……”邢韵声离开上海时,护士长吴旭君送她上车,并且送她一个包说:“这是 1000元钱,是主席送给你的。他说,再困难也要把孩子养好。”
网友评论:
皇上,您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文中说的“这年5月...在上海...又见面了”,这年是哪一年呢?61年8月,转眼62年5月吗?也真不愿意多想... m(_ _)m
这孩子,这孩子...噢噢嗯嗯
过了九个月……邢韵声身怀六甲……?这孩子知道他的身份吗?
女人在这样的体制下,也是一个可悲的牺牲品,所以才有类似对于权力的疯狂痴迷
男演员只有等江青来宠幸了,不知惊没惊动中央警卫局。
我请教各位网友:改革开放后奸商和贪官到处认干女儿和本文是否可做类比?
文中出现了小刑的新婚丈夫王庸,按文中文字理解,二人结婚时间是62年3月,且同月毛主席又到南昌,并与小刑夫妇见过面。 “这年5月”仍是指同年 62年5月,毛与小刑又在上海见过面,并回送小刑OMEGA手表一块,而“此时,邢韵声身怀六甲”…… 如果3月结婚,5月就“身怀六甲”(应该是至少显出一些身形了),说实话,那确实是快了些啊!看来王庸同志在为革命制造下一代上可一点也不“中庸”啊!^_^ 顺便再说一句,关于毛主席不吃红烧肉的故事,这个我很早就是知道的,相信“至少有那么一次”没吃过红烧肉,这也无可厚非。而关于毛主席吃西餐和烤乳猪的事情,这个我很早风闻过,但直到近来才相信!(韶山毛主席纪念馆所编《毛泽东遗物事典》,红旗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全文见:
[next]
慈父毛泽东与他的“庐山女儿”
月底,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报幕员邢韵声接到一封珍贵的来信。她一看信封上那遒劲、稔熟的字体,就激动万分:是毛主席写来的。她急切地打开信:
盼来信!
信的落款是“父亲 ”。
两个月前,她和毛泽东在庐山交往的幸福日子,像蒙太奇似的时时出现在眼前。
当时去牙医的路上在报亭摊上突然看见一张十分熟悉的照片,印在NewsWeek的封面上,立刻买下,塞入外套的插袋。
这次来牙医诊所是几天前就预约的,结果到那里后发现有不少人等着,前台说这次预约不算数,我必须再次预约。我们立刻爆发了争吵,声音太大,惊动了里面,一个60岁左右的白人医生走出来打招呼,说马上给我安排。。
不一会,医生请我进去。。让座以后,医生看了我一眼,然后转回去到哪里去找什么,回来后手里拿着几本毛主席语录,红色塑料套的。。他看我一脸惊诧,解释说,
医生: 这是我刚从中国带回的。
我:这都是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的东西呀。。
医生:Over there, everything is for sale ! 我从北京骑自行车一直到上海。。
我:请等一下。。
(我从座位上下来去那件挂着的外套里取出在报亭刚买的NewWeek,封面上就是毛在火车上抽着烟的那张著名照片,介绍李志绥的那本书)
我:请看看,这是我刚刚在楼下的报亭买的。
医生:他是老板,他当然可以这样做!
1961年10月底,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青年女演员邢韵声接到一封来信。她一看信封上那遒劲、稔熟的字体,就激动不已、幸福万分:是毛主席写来的。她急切地打开信:
小邢:我的好孩子……赞成你的计划,立即开始入学考试准备,温习功课。
……盼来信!
信的落款是“父亲”。
看到金子般的“父亲”两字,邢韵声的满眶热泪再也忍不住了,她在心中轻轻呼喊:毛主席,我伟大的父亲!
两个月前,她和毛泽东在庐山交往的幸福情景,蒙太奇似的时时闪现在眼前……
毛泽东跳交谊舞
舞厅初见
1961年8月,江南大地仍然酷热似火,庐山却是一片清凉世界。8月23日起,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工作会议。
晚上9点,“芦林一号”别墅已沉睡在九奇峰的怀抱中,但屋内却灯火通明。踏着华尔兹的节奏,首长们和各自的舞伴跳起欢快而轻盈的舞来。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们敬仰的领导人早已步入舞池。刘少奇舞步虽然优雅,但满脸严肃;朱老总却总是笑嘻嘻的,有时鞋带松了他也浑然不知;周总理和每位舞伴都不会跳得太久,与这个跳了一阵又和那个跳了起来,生怕冷落了这些从江西各剧团选来给首长伴舞的女演员。
毛泽东来到舞厅时已过11点。这位新中国的领袖,脚下穿着当年斯大林赠送的黑色大头鞋,手指夹着香烟,悠闲地走入舞场。四名荣幸地被选做毛泽东舞伴的青年女演员,都激动地站了起来。谁不想第一个陪伟大领袖跳舞!一个、两个……一曲、两曲……毛泽东心情很好,舞姿犹如他的性格:从容、帅气、潇洒、豪放;舞步矫健有力而又灵活多样。虽然舞伴都是能歌善舞的专业演员,但总是被毛泽东带动着时左时右、时进时退。他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右手,不时还轻轻在舞伴的腰背上打着拍子。舞曲进入高潮时,毛泽东揽著舞伴转了一圈又一圈,一点也不像年过花甲的老人。
此时,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女演员邢韵声正坐在角落,默默望着热闹的舞池。能被选中给毛主席伴舞,她感到无比幸福。她几次起身想与毛主席共舞一曲,但只要毛主席一坐下,身边就立刻围满了人。听到他那富有魅力的话音和朗朗笑声,邢韵声不禁把座位往前移了移。那边,毛泽东正和青年舞伴“讨论”他脚下的旧皮鞋该不该换、美庐别墅的蚊子叮人等话题。偶然间,他一眼看见坐得较远的邢韵声,心中似乎有所触动,她长得有些像自己的女儿。于是毛泽东朝她这边招了招手。邢韵声又惊又喜,她犯傻似的用手指点点自己的鼻子,那意思是:真的是在叫我吗?
毛泽东会意地点点头。邢韵声高兴地跑到毛泽东身边,紧张得心里怦怦直跳,两手不停地扭著胸前的辫子。好半天,才红著脸望着毛泽东,声音发颤地叫了一声:“主席……您,您好!”
毛泽东和蔼地打量著邢韵声,喜悦地问道:你是哪个团来的?”
“省农垦厅文工团的。”
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是时任公安部副部长兼江西省副省长的汪东兴创办的。它凭著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清新的艺术特色,不但在江西红火起来,而且在生活着不少江西老乡的中南海也受到关注和赞扬。毛泽东笑了笑:呵,你们汪部长和我说过农垦文工团。”
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朝邢韵声伸出大手说:“咱们来跳个舞吧!”
邢韵声喜出望外,连忙跟随毛泽东进入舞场。两人欢快地跳起舞来。毛泽东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邢韵声……”她还不停地解释著每个字,生怕主席不知道是哪三个字。
毛泽东听了说:这名字好。”又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
“上海人。”
“喔,阿拉上海人。”说罢两人同时大笑起来。
当老人家的手触到小邢手上的老茧时,不禁有些心疼起来。毛泽东慈爱地说:“你还算是吃了苦的孩子……不过,劳动能克服娇气。我有个女儿叫‘娇娇’,就是怕她太娇了……”
他俩坐下休息时,毛泽东转过头对邢韵声低声说:“你到休息室帮我拿支烟来。”小邢刚起脚,毛泽东又指指对面坐着的护士长吴旭君,叮嘱她说:“千万不要被她看见。”
邢韵声会意地点点头。真没想到,毛主席抽烟还要“偷偷摸摸”。
毛泽东烟瘾不小,转瞬间一支烟就快抽完了。邢韵声看着毛泽东手中舍不得扔掉的烟头,提醒说:“主席,烟头烧手指了!”
毛泽东抽起烟来像任性的孩子,刚刚抽完一支,又要她去拿烟。邢韵声乖乖地帮毛泽东又拿了一支烟。
当点烟的火柴刚划著,邢韵声突然听到严厉的敬告声:“主席,您已抽了一支烟,不能再抽。”原来,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就站在邢韵声的后面。小邢有些不解地轻声说:真厉害,连毛主席也敢管!”
这位护士长耳朵可真灵,她生气地对邢韵声说:“是你拿的烟吧?”
邢韵声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有些紧张地回答:是我!”
毛泽东连忙替这位不知情的新舞伴解围说:小吴呀,不关她的事,是我要她去拿的。不知者,不责怪嘛!”
然后他用带点儿自嘲、带点儿玩笑的口气对目瞪口呆的邢韵声说:“你看,我不自由呀,抽烟都要受管制。”
芦林合影
在庐山的那段日子是邢韵声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早年丧父的她真正感受到了父爱的温馨和幸福。毛泽东不但经常和她跳舞,还带她在芦林湖游泳、林荫道上散步、书房中聊天,同桌吃饭,教她做人……陪毛泽东吃饭,就要让他吃得高兴,这几乎成了每位陪同人员不成文的任务。毛泽东十分喜欢邢韵声,还准备把身边的警卫员介绍给她做对象。当她说已经找了男朋友时,毛泽东非常高兴,还想见见她的男友。
作为一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她是少有的能得到毛泽东召见的客人。这不仅使邢韵声感到十分荣幸,也叫省各剧团来的同行们无比羡慕。她每次从毛泽东那里做客回到宾馆,都要被姑娘们围着兴奋地问这问那。毛主席喜欢吃什么菜,是不是餐餐离不开辣椒,他喝的是庐山云雾茶吗,毛主席也喜欢唱歌吗,他会训人吗?……似乎领袖身边有数不清的神奇和秘密。
记得有一天晚上,邢韵声回来后,一位同事拉着她的手喜悦地问:你经常和主席在一块儿,主席和你照过相没有?”
这一问倒提醒了邢韵声,这么久,还没想到和主席一起留影纪念。一起来执行任务的演员们也热切地说出大家共同的心愿:“我们都想和毛主席合个影。”“能和主席一块照相,那该有多好呀!”
邢韵声再次见到毛泽东时,就把大家的热切心愿告诉了他。毛泽东愉快地笑了:“我很高兴呀……你再去问问你们的汪部长……”
汪东兴对自己创办的农垦厅文工团本来就十分宠爱,听毛泽东这么一说,自然满口答应。
第二天上午,芦林一号”还被笼罩在密云浓雾之中。这天,大家像过节般高兴。上面通知这些来自省歌舞团、京剧团、赣剧团和农垦厅文工团的演员把衣服穿漂亮点。有人猜想:会不会是毛主席要来和我们照相?于是,姑娘们尽量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些。看到雾蒙蒙的天气,大家都有点担心,这像能照好吗?
9点左右,太阳还躲在云雾中。这时,一辆吉普车飞速开进了“芦林一号”的车道。“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别墅庭院立刻欢呼起来。盼望已久的演员们眉开眼笑地围拢在毛泽东的身边。
临时负责的江西省歌舞团的周团长代表大家欢迎说:“主席,您好!”
毛泽东笑了笑,指了指周团长嘴唇上的小胡子说:“你是个当官的,当小官的,对不对?”
“主席说对了……”大家一齐笑了起来。
毛泽东和演员们一一握手。有位年龄较小的演员把手伸过来后,毛泽东问她姓什么?
小演员回答:“我姓钱。”
“呀,你可是我们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啊!”
毛泽东一句玩笑,使大家哄堂大笑,无拘无束。
在周团长的指挥下,大家排好队。摄影师望望天,浓云使光线阴沉沉的。他皱了皱眉,举著照相机,又放了下来。但当他重新举起照相机时,太阳的红光忽然驱散了云雾,天空放亮了。阳光下的“芦林一号”显得金碧辉煌,四周青山叠翠,草木吐艳。
几十名男女演员真是心花怒放。毛泽东也欢快地望了望天空,微笑说:今天太阳也高兴了,出来笑一笑。
摄影师对大家喊:“笑一笑……”
在阳光下,在笑声中,江西的演员们终于如愿和毛泽东合了影,芦林一号外景毛泽东在庐山水库游泳,在年轻人中间,他的心情十分愉快。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手表和诗稿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近一个月的时间像庐山的清泉般淙淙流逝。庐山会议一结束,邢韵声想到毛主席也要离开庐山了,阵阵离愁别绪不觉袭上心头。她几次在毛泽东居住的“美庐别墅”旁的林荫道上徘徊,想进去和毛主席道别。
其实,毛泽东在百忙中仍然关心着被他视为女儿的邢韵声。就在毛泽东下山的那天早晨,夜色刚刚退去,剧团的姑娘们还沉睡在梦中,毛泽东的警卫员便敲门叫醒邢韵声说:“快起来,主席今天要走了,他想见见你……”
她连忙梳洗了一下,跟着警卫员乘车来到“美庐”的二楼。
邢韵声一跨进门就看见由于政务繁忙而带着倦意的毛泽东,不禁激动地叫了一声“主席”,泪水立即在眼眶里打转。毛泽东轻轻叫了声:“小邢呐……”示意她坐下。
邢韵声坐在毛泽东的身边,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哽咽地说:“主席,您,您今天……就要走呀……”
毛泽东点点头:小邢呀,你是我的好朋友,我知道你会送送我……”
这话反而使邢韵声更加难过,眼泪把手绢湿透了。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在很短的沉默中,毛泽东注视著桌上的手表。这块老掉牙的手表是毛泽东在江西瑞金时指挥作战用的。也可能是感情太深,他一直舍不得换下来。岁月使表壳失去了光彩,时间刻度也模糊不清。邢韵声陪毛泽东聊天时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劝他换个新的手表。当时,毛泽东像呵护着心爱的婴儿,着急地说:“换是换不得哟,这表可是跟随我几十年啰。它为我立了很大功劳哩!”她理解毛主席非常珍爱这只旧表的心情。但是,一位六亿五千万人口大国的领袖,没有一只刻度清晰的手表怎么行呢?万一弄错了时间,受损失的可是国家和人民呀!
邢韵声再看看自己手上的手表,可比毛泽东那块表“高级”多了。一年多前,她从上海下放到江西时,母亲心疼女儿,倾其所有,花200多元为她买了一块崭新的“英纳格”手表。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奢侈品哟!现在,要和主席分别了,送什么礼物合适呢?当邢韵声看到毛泽东那块老掉牙的手表之后,她立刻把自己的手表取了下来,双手递给毛泽东说:“主席,你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使。现在要分别了,我没什么东西送给您,这块表就送给您做个纪念吧……”
毛泽东并没有立刻接过这块闪亮的手表。邢韵声纯朴的真情使他十分吃惊和感动。凝视片刻,毛泽东双手接过手表,望着这不平常的“礼品”沉思著。分别在即,小邢还有满肚子的话:“主席,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您到了北京,不要忘了我这个江西老表。”她又像女儿叮嘱年迈的父亲,这表……您,您不要忘了上……上弦……”
邢韵声边说边哭,已成泪人。毛泽东的情绪也有所感染,他像慈祥的父亲哄逗正在哭鼻子的女儿:“不会,不会的。我会每天上弦。”他把手表放在口袋里,还用左手拍了拍说:你看,我把手表放在这里!”
看到毛泽东那认真的样子,小邢又像孩子般笑了起来。
毛泽东也笑着说;“你是个好大方人啰,我也不能小气。”他翻著桌上的诗稿书法作品,从中挑了一幅《七律·长征》对她说:“就送这首诗给你吧!”
邢韵声接过诗稿,很小心地把它叠好放进裙子口袋。毛泽东看见口袋外还露出半截诗稿,连忙说:“这样不行。”他把诗稿重新拿在手上,然后从口袋掏出手绢,将诗稿包在里面,再交给邢韵声说:“拿回去放好,不要让大家看见。我是作为朋友送给你的。你有,大家没有,人家会妒忌的,将来对你不利。”
毛主席想得真周到。小邢感激地点点头说:主席,我记住了。”
第二年3月,毛泽东来到南昌,住在江西宾馆。已经结了婚的邢韵声又见到了毛泽东。这次重逢,两人都异常高兴。毛泽东先伸出手握住小邢的手,发现她的手上没戴表,就说:“小邢呀,你把手表给了我,你自己还没表呀?”
结婚后,邢韵声经济并不宽裕,不打算买表。她只好说:“不着急,眼下我也用不上。”毛泽东认为没表对工作、学习、生活不方便,就把这事挂在心里。不久,他托我国驻瑞士大使馆的同志买了一块手表。当年5月中旬,在上海再见面时,毛泽东把表送给邢韵声说:你送我一块表,我回你一块表。不过,你千万不要说是我送的,不然,别人会妒忌的。就说是你母亲送给你的。”
邢韵声至今还珍藏着这块表,手表仍像新的,滴答声十分清脆。
毛泽东“挨克”与“自责”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做错事的时候。下山前,他曾留给邢韵声一个通信地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
回到南昌后,小邢当然很想念主席,1961年10月10日给毛泽东寄去第一封信。10月21日,她收到了毛泽东以“父亲”的名义的回信。早年丧父的邢韵声捧著领袖父亲的来信,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她读了一遍又一遍,整天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
后来,毛泽东告诉邢韵声,因为小邢寄去的第一封信“泄了密”,使他挨了护士长吴旭君一顿“克”。原来,汪东兴得知这封信写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之后,把吴旭君找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受了“冤屈”的吴旭君,只好去找毛泽东。在书房内,她指著信封说:“主席,您怎么能告诉小邢这样写地址呢?这可是泄密呀……”
毛泽东看了看信封上的字,不解地说:是这个地址呀,怎么泄密啦?”
吴旭君只好耐心解释:“这就是泄密,这等于把中央首长的住址公布出去了。”
毛泽东恍然大悟:“哎呀,我怎么不知道哇?不知者,不怪罪嘛,小吴,我以后注意,注意就是了。”
吴护士长像教导学生似的告诉他,外面来信的地址应该写:北京第17支局106信箱吴旭君收。她还反复叮嘱说:主席,要记住,不能写您收,要写我收。”
伟大领袖在年轻的护士长面前,乖乖地点着头。
这年5月,毛泽东和邢韵声在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家又见面了。此时,邢韵声身怀六甲。本来毛泽东想劝她上大学的,这样一来已是不可能了。毛泽东对她说:大学读不成没关系,要好好休息,把孩子养好。在家里也可以自己学习嘛……”
主人家中有一台高级落地收音机。作为文艺工作者,邢韵声对它爱不释手。她蹲在旁边,摸摸这个按钮,弄弄那个开关,总想打开听听广播歌曲。可能因为收音机太“现代”了,怎么也开不了。主人又不在家,邢韵声还不甘心地在收音机上摸来摸去。
毛泽东问她:“你用过吗?”
“没用过!”
“那算了,不要动人家的。搞坏了主人不高兴,你交不了差,我也交不了差。”
邢韵声听话地重新坐了下来。毛泽东给她拿了一个苹果说:“你现在更需要营养,要多吃。”她接过苹果,从盘子里拿起一把小刀。这时,毛泽东正抓住苹果张口在咬。邢韵声连忙伸手拦住说:“哎,慢点,吃苹果应该削皮呀!”
毛泽东笑道:“我从来就不削皮。你就不知道吧,皮很有营养哩。削皮是浪费,多可惜!”
他边吃边说:你也不要削皮,就这么吃!”
邢韵声第一次津津有味地连肉带皮吃着苹果,还说:“主席,这苹果真甜。”
“当然甜啰,你应该多吃!”
小邢看着盘子里新鲜的苹果,舍不得再吃。她情不自禁地说:这么好的苹果在南昌是看不到的。如果有的话,也很贵,哪里买得起哟!”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笑容一下子从毛泽东的脸上抹去了。当时,饥饿、贫困、食物高度匮乏笼罩着中国大地……人民日夜在同灾难、贫穷作斗争……
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来,沉默著在房间走来走去。
邢韵声第一次看到毛泽东脸上出现了沉重痛苦的表情,她被吓住了,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望着毛泽东没敢出声。
毛泽东终于开口说话:“小邢呀,国家很困难,老百姓吃苦了……这些,中央有责任,我个人更有责任……”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低着头在房子里踱步。
邢韵声离开上海时,护士长吴旭君送她上车,并且送她一个包说:这是1000元钱,是主席送给你的。他说,再困难也要把孩子养好。”
永远的怀念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邢韵声离开了舞台,离开了南昌,被下放到九江地区瑞昌县的一个偏远的乡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粉碎“四人帮”后,她才回到南昌市歌舞剧团,恢复了艺术生命。她不仅活跃在舞台上,也参加了许多电视剧的编导、拍摄。后来全家回到上海,2002年又到北京定居。时代变了,但邢韵声对毛泽东的深情没变。每逢毛泽东诞辰,这位与他在庐山结识的“女儿”都会凝视著老人家留下的珍品—瑞士手表、包过诗稿的真丝手绢、一封封毛泽东的亲笔信,陷入深情的回忆与怀念之中……
本文摘自《党史纵览》2005年第2期,
https://www.*****/2011/0127/194288.html
毛泽东一生中交往过的人很多,但能让他记住,并书信来往的真的很少,邢韵声这一个连在百度百科都找不到的女子,却有幸成了毛泽东的笔友,并以父女相称,后来他们的来往甚至惊动了中央警卫局和当时的负责人汪东兴。在60年代的风雨岁月中毛泽东和邢韵声到底是怎么认识的,他们演绎着一场什么样的感情呢……
来源:解放军生活杂志 作者:曹元明
1961年8月,江南大地酷热似火,庐山却是一片清凉世界。8月23日起,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工业七十条的工作会议。晚上9点,“芦林一号”别墅已沉睡在九奇峰的怀抱中,但屋内却灯火通明。踏着华尔兹的节奏,首长们和各自的舞伴跳起欢快而轻盈的舞来。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早已步入舞池。周总理和每位舞伴都不会跳得太久,与这个跳了一阵又和那个跳了起来,生怕冷落了这些从江西各剧团选来给首长伴舞的女演员。毛泽东来到舞厅时已过11点。此时,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女演员邢韵声正坐在角落,默默望着热闹的舞池。那边,毛泽东正和青年舞伴“讨论”他脚下的旧皮鞋该不该换、美庐别墅的蚊子叮人等话题。偶然间,他一眼看见坐得较远的邢韵声,心中似乎有所触动,她长得有些像自己的女儿。于是毛泽东朝她这边招了招手。邢韵声又惊又喜,她犯傻似的用手指点点自己的鼻子,那意思是:真的是在叫我吗?毛泽东会意地点点头。邢韵声高兴地跑到毛泽东身边,紧张得心里怦怦直跳,两手不停地扭着胸前的辫子。好半天,才红着脸望着毛泽东,声音发颤地叫了一声:“主席……您,您好!”毛泽东和蔼地打量着邢韵声,喜悦地问道:“你是哪个团来的?”“省农垦厅文工团的。”毛泽东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邢韵声……”毛泽东又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上海人。”
当老人家的手触到小邢手上的老茧时,不禁有些心疼起来。毛泽东慈爱地说:“你还算是吃了苦的孩子……不过,劳动能克服娇气。我有个女儿叫‘娇娇’,就是怕她太娇了……”说话间,邢韵声低头看到了毛泽东手上的一块手表噎表面发黄,表盘模糊,表带也破了,便天真的问道:“主席,您的手表该换一块了!”“喔,这可不能换。这块表跟了我十几年哩,为我立下了大功呢!”毛泽东连连摇摇头,又深情地抚摸着那块表。他俩坐下休息时,毛泽东转过头对邢韵声低声说:“你到休息室帮我拿支烟来。”小邢刚起脚,毛泽东又指指对面坐着的护士长吴旭君,叮嘱她说:“千万不要被她看见。”邢韵声会意地点点头。真没想到,毛主席抽烟还要“偷偷摸摸”。毛泽东烟瘾不小,转瞬间一支烟就快抽完了。邢韵声看着毛泽东手中舍不得扔掉的烟头,提醒说:“主席,烟头烧手指了!”毛泽东抽起烟来像任性的孩子,刚刚抽完一支,又要她去拿烟。邢韵声乖乖地帮毛泽东又拿了一支烟。当点烟的火柴刚划着,邢韵声突然听到严厉的敬告声:“主席,您已抽了一支烟,不能再抽。”
原来,吴旭君就站在邢韵声的后面。小邢有些不解地轻声说:“真厉害,连毛主席也敢管!”吴旭君耳朵可真灵,她生气地对邢韵声说:“是你拿的烟吧?”邢韵声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有些紧张地回答:“是我!”毛泽东连忙替这位不知情的新舞伴解围说:“小吴呀,不关她的事,是我要她去拿的。不知者,不责怪嘛!”然后他用带点儿自嘲、带点儿玩笑的口气对目瞪口呆的邢韵声说:“你看,我不自由呀,抽烟都要受管制。”
9月中旬,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毛泽东要离开庐山了。小邢想起毛泽东那块老掉牙的手表,心想:毛主席日理万机,年龄越来越大,眼睛越来越不好使,需要一块好表。她不由自主地看看自己手腕上的手表。这块英纳格表,是她参加工作时,母亲用多年积蓄的200元钱给她买的,平时她格外爱惜,一般场合是舍不得戴的。现在,她毅然从手腕上摘下表来,双手递给毛泽东,说:“毛主席,我没有什么东西送给您,这块表就给您老人家作个留念吧!”毛泽东有些惊讶,但看到小邢这么真诚、认真,略微迟疑便收下了。小邢见毛泽东收下她的表,便眼含热泪地对毛泽东说:“毛主席,我有点要求,你到了北京,不要忘了江西还有我这个老百姓。还有,您不要忘了给这表上劲。”毛泽东连说:“不会的,不会的。”他又拍了拍上衣的左边口袋:“这表我放在这里。”
毛泽东可不愿白受人家的礼,他对小邢说:“你是个大方人,我也不能小气。”说着,他走到桌前,从一叠他练笔时写下的诗词墨迹中抽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等诗词,说:“就送几首诗词给你吧!”毛泽东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方手帕将诗词小心包好,叮嘱道:“好好放好,不要让人家看见,我是作为朋友送给你的。大家都没有,你有,人家会嫉妒你的,将来对你不利。”
邢韵声当然心知肚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是有极严格纪律的,绝不允许将毛泽东的片纸只字带出去,当然她也不会不知道,毛泽东的墨迹是何等的珍贵!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近一个月的时间像庐山的清泉般淙淙流逝。庐山会议一结束,邢韵声想到毛主席也要离开庐山了,阵阵离愁别绪不觉袭上心头。她几次在毛泽东居住的“美庐别墅”旁的林荫道上徘徊,想进去和毛主席道别。其实,毛泽东在百忙中仍然关心着被他视为女儿的邢韵声。就在毛泽东下山的那天早晨,夜色刚刚退去,剧团的姑娘们还沉睡在梦中,毛泽东的警卫员便敲门叫醒邢韵声说:“快起来,主席今天要走了,他想见见你……”她连忙梳洗了一下,跟着警卫员乘车来到“美庐”的二楼。邢韵声一跨进门就看见由于政务繁忙而带着倦意的毛泽东,不禁激动地叫了一声“主席”,泪水立即在眼眶里打转。毛泽东点点头:“小邢呀,你是我的好朋友,我知道你会送送我……”这话反而使邢韵声更加难过,眼泪把手绢湿透了。毛泽东“挨克”与“自责”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做错事的时候。就在这次下山前,他曾留给邢韵声一个通信地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回到南昌后,小邢当然很想念主席,1961年10月10日给毛泽东寄去第一封信。
10月21日,她收到了毛泽东以“父亲”的名义的回信。早年丧父的邢韵声捧着领袖父亲的来信,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她读了一遍又一遍,整天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
第二年三月,邢韵声和爱人王庸结婚。
伟大领袖在年轻的护士长面前,乖乖地点着头。后来,毛泽东告诉邢韵声,因为小邢寄去的第一封信“泄了密”,使他挨了护士长吴旭君一顿“克”。原来,汪东兴得知这封信写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之后,把吴旭君找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受了“冤屈”的吴旭君,只好去找毛泽东。在书房内,她指着信封说:“主席,您怎么能告诉小邢这样写地址呢?这可是泄密呀……”毛泽东看了看信封上的字,不解地说:“是这个地址呀,怎么泄密啦?”吴旭君只好耐心解释:“这就是泄密,这等于把中央首长的住址公布出去了。”毛泽东恍然大悟:“哎呀,我怎么不知道哇?不知者,不怪罪嘛,小吴,我以后注意,注意就是了。” 吴护士长像教导学生似的告诉他,外面来信的地址应该写:北京第17支局106信箱吴旭君收。她还反复叮嘱说:“主席,今后一定要记住,不能写您收,要写我收。”
这年5月,毛泽东和邢韵声在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家又见面了。此时,邢韵声身怀六甲。本来毛泽东想劝她上大学的,这样一来已是不可能了。毛泽东对她说:“大学读不成没关系,要好好休息,把孩子养好。在家里也可以自己学习嘛……”邢韵声离开上海时,护士长吴旭君送她上车,并且送她一个包说:“这是 1000元钱,是主席送给你的。他说,再困难也要把孩子养好。”
网友评论:
皇上,您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文中说的“这年5月...在上海...又见面了”,这年是哪一年呢?61年8月,转眼62年5月吗?也真不愿意多想... m(_ _)m
这孩子,这孩子...噢噢嗯嗯
过了九个月……邢韵声身怀六甲……?这孩子知道他的身份吗?
女人在这样的体制下,也是一个可悲的牺牲品,所以才有类似对于权力的疯狂痴迷
男演员只有等江青来宠幸了,不知惊没惊动中央警卫局。
我请教各位网友:改革开放后奸商和贪官到处认干女儿和本文是否可做类比?
文中出现了小刑的新婚丈夫王庸,按文中文字理解,二人结婚时间是62年3月,且同月毛主席又到南昌,并与小刑夫妇见过面。
“这年5月”仍是指同年 62年5月,毛与小刑又在上海见过面,并回送小刑OMEGA手表一块,而“此时,邢韵声身怀六甲”…… 如果3月结婚,5月就“身怀六甲”(应该是至少显出一些身形了),说实话,那确实是快了些啊!看来王庸同志在为革命制造下一代上可一点也不“中庸”啊!^_^
顺便再说一句,关于毛主席不吃红烧肉的故事,这个我很早就是知道的,相信“至少有那么一次”没吃过红烧肉,这也无可厚非。而关于毛主席吃西餐和烤乳猪的事情,这个我很早风闻过,但直到近来才相信!(韶山毛主席纪念馆所编《毛泽东遗物事典》,红旗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全文见:
[next]
慈父毛泽东与他的“庐山女儿”
月底,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报幕员邢韵声接到一封珍贵的来信。她一看信封上那遒劲、稔熟的字体,就激动万分:是毛主席写来的。她急切地打开信:
小邢:我的好孩子……赞成你的计划,立即开始入学考试准备,温习功课。
盼来信!
信的落款是“父亲 ”。
两个月前,她和毛泽东在庐山交往的幸福日子,像蒙太奇似的时时出现在眼前。
舞厅初相见 1961年8月,江南大地仍然酷热似火。庐山却是一片清凉世界。8月23日起,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工作会议。 晚上九点后,后来被人称作红色宫殿的“芦林一号”别墅已沉睡在九奇峰的怀抱中,但宫内却灯火通明。踏着华尔兹的节奏声,首长和各自的舞伴跳起欢快而轻盈的舞步。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们敬仰的领导人早已在舞厅。刘少奇舞步虽然优雅,但满脸严肃而不失慈祥;朱老总总是笑嘻嘻的,不过,有时鞋带松了他也浑然不知;周总理和每位舞伴都不会跳得太久,和这个跳了一阵又和另位跳了起来,生怕冷落了这些从江西各剧团选来给首长伴舞的女演员。 毛泽东来到舞厅时已过晚上11点。这位新中国的领袖,脚下穿着当年斯大林赠送的大头黑皮鞋,手指夹着点着的香烟。在典雅的舞场中,毛泽东的确显得巨人般的高大魁梧。四名荣幸被选出做毛泽东舞伴的青年女演员,都激动地站了起来。谁不想能第一个跟伟大领袖跳舞!一个、两个……一曲、二曲……毛主席心情很好。他跳舞犹如他的领袖兼诗人的性格:舞姿从容、帅气、潇洒、豪放;舞步矫健有力而又灵活多样。虽然,舞伴都是能歌善舞的专职演员,但总是被毛泽东带动着时左时右,时进时退。他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右手,不时还轻轻在舞伴的腰背上打着拍子。舞曲进入高潮时,毛主席挽着舞伴转了一圈又一圈,一点也不象年过花甲的老人。 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女演员邢韵声坐在角落,默默望着热闹的舞池。能被选出做毛主席伴舞,她感到无比的幸福。她几次起身想与领袖共舞一曲,但领袖一坐下,身边就被人围满。听到他那富有魅力的话音和朗朗笑声,邢韵声不禁把座位往前移了移。那边,毛泽东正和青年舞伴“讨论”他脚下的旧皮鞋该不该换,美庐别墅的蚊子等话题。偶然间,领袖一眼看见坐得较远的邢韵声,心中似乎有所触动,她长得有些像自己的女儿。毛泽东一阵惊喜,就用手朝这边招了招。邢韵声简直不敢相信,她犯傻似的用手指点点自己的鼻子,那意思是:主席真的是在叫我吗? 毛泽东会意地点点头。邢韵声高兴地跑到毛泽东身边,紧张得两手不停地扭着胸前的辫子。好半天,才红着脸望着毛泽东,声音发颤地叫了一声:“主席……您,您好!” 毛泽东和蔼地看着邢韵声,就喜悦地问道:“你是哪个团的?” “省农垦厅文工团的。” 江西农垦厅文工团是当时任公安部副部长兼江西省副省长的汪东兴创办建成的。它那沾满山野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艺术特色不但在江西红火起来,而且在有不少江西老乡的中南海也受到关注和赞扬。毛泽东笑了笑:“呵,你们汪部长和我说过,农垦文工团。” 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朝邢韵声伸出手说:“咱们来跳个舞吧!” 邢韵声喜出望外,跟随毛泽东进入舞场。 休息时,毛泽东转过头对邢韵声低声说:“你到休息室帮我拿支烟来。”她刚起脚,毛泽东又指指对面坐着的护士长吴旭君,叮嘱她说:“千万不要被她看见。” 邢韵声会意地点点头。真没想到,毛主席抽烟还要“偷偷摸摸”。 毛泽东烟瘾不小。转瞬间一支烟快抽完了。邢韵声看见毛泽东手中舍不得扔掉的烟头,提醒说:“主席,烟头烧手指了!” 毛泽东烟瘾大,抽起烟来像任性的孩子,刚刚抽完一支,又要她去拿烟。邢韵声乖乖地帮毛泽东又拿了一支烟。 当点烟的火柴刚划着,邢韵声突然听到一声严厉的敬告声:“主席,您已抽了一支烟,不能再抽。”原来,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就站在邢韵声的后面。她有些不解地轻声说:“真厉害,连毛主席也敢管!” 这位护士长耳朵可真灵,她生气地对邢韵声说:“是你拿的烟吧?” 邢韵声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有些紧张地回答:“是!” 毛泽东连忙替新舞伴解围说:“小吴呀,不关她的事,是我要她去拿的。一生为自由而奋斗的领袖毛泽东,带点儿自嘲,带点儿玩笑对目瞪口呆的邢韵声说:“你看,我不自由呀,抽烟都要受管制。” 红光薄雾照芦林 这是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早年丧父的邢韵声真正感受到了父爱的温馨和幸福。毛泽东不但经常和她跳舞,也带她在芦林湖游泳、林荫道上散步、书房中聊天,并且经常共桌吃饭,还教她如何做人……还准备把身边的警卫员介绍给她做对象。当她说噎有男朋友时,毛泽东非常高兴,说要见见他。 作为一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她又是少有的能得到毛泽东召见的客人。这不仅使邢韵声感到十分荣幸,也叫省各剧团来的同行们无比羡慕。她每次从毛泽东那里做客回到宾馆,都要被姑娘们围着兴奋地问这问那。毛主席喜欢吃什么菜,他喝的是庐山云雾茶吗,毛主席也喜欢唱歌吗,他会训人吗……似乎领袖身边有数不清的神秘。 记得有一天晚上,邢韵声回来后,一位同事拉着她的手喜悦地问:“你经常和主席在一块,主席和你照过像没有?” 这一问倒提醒了邢韵声,这么久,还没想到和主席一起留影纪念。一起来执行任务的演员们也热闹地说出大家共同的心愿:“我们都想和毛主席合个影。”“能和主席一块照相,那该有多好呀!” 毛泽东再次召见她时,邢韵声就把大家的热切心愿告诉了他。毛泽东愉快地笑了笑:“这,我很高兴呀……你再去问问你们的汪部长……” 汪东兴对自己创办的农垦厅文工团本来就十分宠爱,听说毛泽东同意和大家合影,自然满口答应。 第二天上午,“芦林一号”还笼罩在层云浓雾之中。面前的芦林湖碧水荡漾,白雾像银纱在湖面轻歌曼舞。毛主席几乎每天中午都要来这里游泳。大家接到通知,让她们把衣服穿漂亮点。有人猜想:会不会是毛主席要来和我们照相。于是,姑娘们尽量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些。九点左右,太阳还在云雾之中。这时,一辆吉普车飞速开进了“芦林一号”的车道。“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别墅庭院立刻欢呼起来。盼望颐的演员们眉开眼笑地围拢在毛泽东的身边。 在周团长的指挥下,大家排好队形。摄影师望望天,浓云使光线阴沉沉的。他皱了皱眉,给毛泽东照相可不能拖时间哟!说来也巧,就在这一瞬间,太阳的红光驱散着云雾,天空放亮了。太阳露出半个脸,照得“芦林一号”金碧辉煌,四周青山叠翠,草木吐艳。 几十名演员真是心花怒放。毛泽东也欢快地望了望天空,微笑说:“今天太阳也高兴了,出来笑一笑。” 摄影师对大家喊:“笑一笑……” 在阳光下,在笑声中。江西的演员们终于如愿和毛泽东合了影,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手表和诗稿 幸福时光过得特别快,近一个月的时间像庐山的清泉淙淙流逝。庐山会议一结束,毛主席也要离开庐山。这两天,毛泽东很忙,而邢韵声的离愁别绪阵阵袭上心头。她几次在毛泽东居住的“美庐别墅”旁的林荫道上徜徉,想进去和毛主席道别。 其实,毛泽东在百忙中仍然关心着被他视为女儿的邢韵声。就在毛泽东下山的那天早晨,夜色刚刚退去,剧团的姑娘们还沉睡在梦中。毛泽东的警卫员敲门走了进来,对邢韵声说:“快起来,主席今天要走了,他想见见你……” 她连忙梳洗了一下,跟着警卫员乘车来到“美庐别墅”的二楼。 邢韵声一跨进门就激动地叫了一声主席,泪水立即在眼眶里打转。 毛泽东轻轻叫了声:“小邢呐……”示意她坐下。 邢韵声坐在毛泽东的身边,更控制不住心内的激荡。她热泪如泉、喉头哽咽地说:“主席,您,您今天……就要走呀……” 毛泽东点点头,本想设法让邢韵声心情平静下来。他尽量做出很快乐的样子,轻松地笑了笑:“小邢呀,你是我的好朋友,我知道你会送送我……” 这话反而使邢韵声更加难过,眼泪湿透了手绢。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在很短的沉默中,毛泽东的眼神注视着桌上的手表。这块老掉牙的手表是毛泽东在江西瑞金时,指挥作战用的。也可能是感情太深,他一直舍不得换下来。几十年的枪林弹雨,风霜雷电,表壳已磨去了光彩。标记时间的刻度也模糊不清。邢韵声陪毛泽东聊天时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劝他换个新的手表。当时,毛泽东像护呵着心爱的婴儿,着急地说:“换是换不得哟,这表可是跟随我几十年罗。它为我立了很大功劳哩!”她理解毛主席非常珍爱这只旧表的心情。但是,一个六亿五千万人口大国的领袖,没有一只刻度清晰的手表怎么行呢?万一弄错了时间,受损失的可是国家和人民呀! 邢韵声把手表取了下来,双手递给毛泽东说:“主席,你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使。现在要分别了,我没什么东西送给您,这块表就送给您作个纪念吧……” 毛泽东并没立刻接过这块闪亮的手表。邢韵声纯朴的真情使他十分吃惊和感动。凝视片刻,毛泽东双手接过手表,望着这不平常的“礼品”又在凝思什么。 分别在即,她还有满肚子的话:“主席,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您到了北京,不要忘了我这个江西老表。”她又像女儿叮嘱年迈的父亲:“这表……您,您不要忘了上……上弦……” 邢韵声边说边哭,已成泪人,毛泽东的情绪也有所感染。他像慈祥的父亲哄逗正在哭鼻子的女儿:“不会,不会的。我会每天上弦。”他把手表放好,还用左手拍了拍口袋说:“你看,我把手表放在这里!” 看到毛泽东那认真的样子,她又像小女儿般笑了起来。 毛泽东也笑着说;“你是个好大方人罗,我也不能小气。”他翻着桌上的诗稿书法作品。从中挑了一幅《七律、长征》对她说:“就送这首诗给你吧!” 邢韵声接过诗稿,很小心地把它叠好放进裙子口袋。毛泽东看见口袋外还露出半截诗稿,连忙说:“这样不行。”他把诗稿重新拿在手上,然后从口袋掏出手绢,将诗稿包在里面,再交给邢韵声说:“拿回去放好,不要让大家看见。我是作为朋友送给你的。你有,大家没有,人家会妒忌的,将来对你不利。” 毛主席想得真周到,她感激地点点头说:“主席,我记住了。” 这次分别后,手表的事并未结束。第二年三月,邢韵声和爱人王庸结婚后,毛泽东来到南昌,住在江西宾馆。她在二楼又见到了毛泽东。分别重逢,两人都异常高兴。毛泽东先伸出手握住她的手,发现邢韵声手上没戴表,就说:“小邢呀,你把手表给了我,你自己还没表呀?” 结婚后,邢韵声经济并不宽裕,所以不打算买表。她只好说:“不着急,眼下我也用不上。” 毛泽东认为没表对工作、学习、生活不方便,就把这事挂在心里。不久,我国驻瑞士大使馆的同志买了一块刻有OMEGA的商标的手表。当年五月中旬,在上海见面时,毛泽东把表送给邢韵声说:“你送我一块表,我回你一块表。不过,你千万不要说是我送的,不然,别人会妒忌的。就说是你上海的母亲送给你的。” 这块表很大。当时,大使馆的同志以为是毛泽东戴的。 至今,邢韵声还珍藏着,手表仍像新的。 毛泽东“挨克”与“自责”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做错事的时候。 下山前,他曾留给邢韵声一个通信地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 收
回到南昌后,她当然很想念主席,10月10日给毛泽东寄去第一封信。10月21日,她收到了毛泽东以“父亲”的名誉的回信。早年丧父的邢韵声捧着领袖父亲的来信,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她读了一遍又一遍,整天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 后来,毛泽东告诉她,因为她寄去的第一封信“泄了密”,使他挨了护士长吴旭君一顿“克”。因为汪东兴得知这封写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的信之后,把吴旭君找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受了“冤屈”的吴旭君,只好去找毛泽东。在书房内,她指着信封说:“主席,您怎么能告诉小邢这样写地址呢?这可是泄密呀……” 毛泽东看了看信封上的字,不解地说:“是这个地址呀,怎么泄密啦?” 吴旭君只好耐心解释:“这就是泄密,这等于把中央首长的住址公布出去了。” 毛泽东恍然大悟:“哎呀,我怎么不知道哇?不知者,不怪罪嘛,小吴,我以后注意,注意就是了。” 吴护士长告诉他,外面给您来信的地址应该写:北京第17支局106信箱吴旭君收。她还反复叮嘱说:“主席,要记住,不能写你收,要写我收。” 堂堂的伟大领袖在年轻的护士长面前,乖乖地点着头。 这年五月,他们又在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家见面了。 此时,邢韵声身怀六甲。原来毛泽东劝她上大学的愿望已是不可能了。毛泽东对她说:“大学读不成没关系,要好好休息,把孩子养好。在家里也可以自己学习嘛……” 主人家中有一台高级落地收音机。作为文艺工作者,邢韵声对它真是情有独钟,喜爱无比。她蹲在旁边,摸摸这个按扭,弄弄那个开关,总想打开听听歌曲。可能因为收音机太“现代”了,怎么也开不了。主人又不在家,邢韵声还不甘心地在收音机上摸来摸去。 毛泽东问她:“你用过吗?” “没用过!” “那算了,不要动人家的。搞坏了主人不高兴,你交不了差,我也交不了差。” 听了这话,她感到日理万机的主席也是个深谙世故的细心人。 邢韵声重新坐了下来。毛泽东给她拿了一个苹果说:“你现在更需要营养,要多吃。” 她接过苹果,从盘子里拿起一把小刀。这时,毛泽东正抓住苹果张口在咬。邢韵声连忙伸手拦住说:“哎,慢点,吃苹果应该削皮呀!” 毛泽东笑道:“我从来就不削皮。你就不知道吧,皮很有营养哩。削皮是浪费,多可惜!” 他边吃边说:“你也不要削皮,就这么吃!” 邢韵声第一次津津有味地连皮吃着苹果,还说:“主席,这苹果真甜。” “当然甜罗,你应该多吃!” 她看着盘子里新鲜的苹果,舍不得再吃。这两年天灾人祸,市面上几乎没什么可买。她情不自禁地说:“这么好的苹果在南昌是看不到的。如果有的话,也很贵,哪里买得起哟!”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笑容一下子从毛泽东的脸上抹去了。当时,邢韵声所说的现象只是祖国大地960平方公里中的一角。饥饿、贫困、食物和粮食的高度亏缺笼罩在中国大地……人民在忍受灾难,日夜在和灾难、贫穷斗争…… 中国的解放者和领导者毛泽东是清楚的。今年的庐山会议就是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召开的。领袖的本意也许和人民是一致的,国家、民族噎受了一次灾难性的教训和痛苦,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邢韵声第一次看到毛泽东和蔼的脸上出现了某种的痛苦。他从沙发上站起来,沉默、凝重地在房间走来走去。他高大的身躯像负荷沉重的老牛车,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沙漠中无水、无草、贫瘠…… 邢韵声被待她如慈父的毛泽东的神情变化吓住了。她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不敢做声地望着毛泽东。 毛泽东终于开口说话:“小邢呀,国家很困难,老百姓吃苦了……这些,中央有责任,我个人更有责任……”他像平常的老人一样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低着头在房子里踱步。 也许,她真实地看到亿万人民爱戴的领袖的另一面。 离开上海时,护士长吴旭君送她上车,并且送她一个包说:“这是一千元钱,是主席送给你的。他说,在困难也要把孩子养好。” 又一次分别了。主席神色的变化,内疚的自责,一千元……令人永远难忘。 永远的怀念 在以后的数年里,中国并未从极左的灾难中摆脱出来。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这种祸害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它不仅触及每个人的灵魂,也改变着人们的命运。 邢韵声也未躲过这历史性的影响。文革中她离开了舞台,离开了南昌,被下放到九江地区瑞昌县的一个偏远的乡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粉碎“四人帮”后,她才回到南昌市歌舞剧团,恢复了她的艺术生命。由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她和丈夫王庸的文艺才华真正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不仅活跃在舞台上,也参加了许多电视剧的编导、拍摄。后来全家回到上海。2002年,又到北京定居。 时代变化了,但邢韵声对毛泽东的深情没有变。每到毛泽东的生日时,这位庐山结识的女儿,总是拿出老人家留下的珍品----瑞士手表、包诗稿的真丝手绢、一封封毛泽东的亲笔信,默默地凝视,久久地回忆,深深地怀念……
《党史纵览》杂志,1981年创刊,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4-1134/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9482,邮发代号26-194,广告经营许可证皖工商广字011号,出版国际标准大16开本,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发行代码BM1325。 本刊是党史宣传普及性刊物,通过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歌颂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服务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省委一块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和新闻传播媒体。1998年,本刊被列入综合性党刊序列,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同志借鉴党的历史经验提供资料,为各级党团、工会、妇联等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教材,是各级党委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同志的参谋和助手,是广大党团员、干部、离退休老同志、青少年学生的知心朋友。
当时去牙医的路上在报亭摊上突然看见一张十分熟悉的照片,印在NewsWeek的封面上,立刻买下,塞入外套的插袋。
这次来牙医诊所是几天前就预约的,结果到那里后发现有不少人等着,前台说这次预约不算数,我必须再次预约。我们立刻爆发了争吵,声音太大,惊动了里面,一个60岁左右的白人医生走出来打招呼,说马上给我安排。。
不一会,医生请我进去。。让座以后,医生看了我一眼,然后转回去到哪里去找什么,回来后手里拿着几本毛主席语录,红色塑料套的。。他看我一脸惊诧,解释说,
医生: 这是我刚从中国带回的。
我:这都是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的东西呀。。
医生:Over there, everything is for sale ! 我从北京骑自行车一直到上海。。
我:请等一下。。
(我从座位上下来去那件挂着的外套里取出在报亭刚买的NewWeek,封面上就是毛在火车上抽着烟的那张著名照片,介绍李志绥的那本书)
我:请看看,这是我刚刚在楼下的报亭买的。
医生:他是老板,他当然可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