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亮:阎明复,一个向光亮而生的人

风铃99
楼主 (文学城)
  解放战争期间,在辽吉省委大院里住着三家人,一家是省主席阎宝航夫妇,还有他们的女儿阎明光,小儿子阎明复;另一家是省副主席朱其文及他的两个儿子朱育理、朱育诚及女儿朱丽;第三家就是我家,我父亲——省委书记陶铸,杨叔叔和我(母亲在前线)。   原本省主席是朱其文,阎宝航来了以后朱便让位给了阎。省委大院里有人议论:怎么能让一个民主党派来当正职?父亲和朱其文都知道阎宝航的地下党员身份,但那时还不能公开。陶铸在大会上说:「阎宝航是党外布尔什维克,革命性坚定,是组织上信任的人,以后谁也不许私底下再议论阎主席!」   阎大哥有着一个极不平凡的家庭,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谍报传奇——阎宝航,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人能及的贡献。这位深受宋美龄青睐的基督徒、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毕业生、风度翩翩的国民党新生活运动总干事,在周恩来的信念和魅力的感召下,义无反顾地改为信仰共产主义,并成为杰出的红色谍报英雄。他深信,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积弱的国家和苦难的人民。然而不幸的是,文革中阎宝航夫妇,还有他们的二儿子,以及老阎家的另两位成员,受到残酷迫害而含冤去世。   阎大哥以第一名成绩从「俄专」毕业后,为苏联专家做翻译,七年无一句翻错,被称为当时俄文口语翻译的奇才,因而得以调进中南海,担任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首席俄文翻译,还成为中南海孩子们最喜欢的「小阎叔叔」。然而文革中他被打成「苏修特务」,在秦城监狱一关就是七年半。出狱的时候甚至失去说话功能,邓榕心疼地说:「那么英俊的一张脸都睡歪了!」这是由于长期只许面朝外一个睡姿造成的。     1957年阎明复(右二)随毛主席出访苏联。   平反后,胡乔木调阎大哥去「大百科全书」任副总编,后又被彭真要去当了全国人大办公厅任副秘书长。 1986年,中央要物色一位新统战部长,时任政治局委员的杨尚昆推荐阎明复,他说「小阎在秦城没有说过一句假话!」 就这样阎大哥出任了中央统战部部长。很快他又升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中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阎大哥以他独特的主政方式、极强的服务意识、非典型的官员形象、真诚热情的个人魅力,获得了民主党派、知识分子,以及地方统战部部长们众口一词的好评。 198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阎大哥被一抹到底。   1991年,阎大哥被分配到民政部当副部长。从副国级到副部级,被贬了好几级,但他没有一点负面情绪,而是欢天喜地地去了民政部。见他又一番的豪情万丈,老秘书王健民既心疼又气恼地说「又犯过去那个德性了!」我也不以为然:「服从组织分配就得了呗!至于那么高兴吗?」有一位大哥干脆说「明复真傻,给个副部长也当?!」逢此阎大哥每每都会诚恳地说:「毕竟受党那么多年的教育嘛!」在我母亲眼里,耀邦和阎明复是党内最天真的两个人,她对阎大哥的坦荡很是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阎大哥主动去拜访时任民政部长的崔乃夫,恳切地说:「我来民政部绝不拆台而是补台,是安定因素绝不是不安定因素。」上班没几天他就完全进入了角色,一张口就是「我们那儿!」还说「原来以为让我出来是象征性的,不会重用的,现在看不是这样的,还是真让干,给压担子,我分管了……部门」,他数了足有10个单位,都是民政部无关紧要的部门,别人懒得管,推给他,可他还挺高兴。一说起自己现在的一摊事,他总是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们他分工管残疾人和智障人,精神病院,养老院,弃婴院,荣军院,三项康复(白内障,小儿麻痹,聋哑),所辖5200万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2亿多人。 「过去在统战部,都是为民主党派、党外人士服务,现在在民政部为残疾人服务,都是一样的服务,只不过统战部层次高点罢了!」。还说「我以前一直在中南海,在中央领导身边,可谓高高在上,来到民政部后才真正接触到了底层的民众,才了解了社会。」   阎大哥对天底下受苦受难之人有种本能的感情,他见不得穷苦人,见不得弱势群体。到民政部后,阎大哥的天性就流露得更加淋漓尽致。每到孤儿院、福利院或贫困地区,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流泪,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甚至摘下手表去救济人家。我就亲历过多次。一次阎大哥到甘肃临夏下乡,路上偶遇一位大脖子病(甲状腺肿)患者,他立即让部下送那位老乡去兰州手术治疗,一切费用由他全包。在孤儿院,他向演出节目的小孤儿们鞠躬,周围人员忙不迭地阻止:「不可不可!哪有爷爷给孙儿鞠躬的!」看到孤儿院里的胖厨师,他会莫名地愤怒,就因孩子们太瘦弱了……他不仅仅是动情,更是付诸行动。争取资源解决问题是他的擅长,例如在武汉儿童福利院,看到孩子们生活环境太差,立即打电话给台湾慈济会,要了2千万,并且现场办公,敲定配置工程,让在场所有人感动。   我曾见阎大哥讲述亲睹的民众之疾苦时,他眼圈红了,声音也哽咽了,说:「我们一定要为中国的穷人做事,能帮一个是一个,但是要真心实意地帮他们,保证募得的每一分钱都能用到他们身上。有些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太苦了,有些地方你都不能想像,简直就是一百多年前的情况!」   张学良与阎宝航是老乡加老友,他曾说「没想到玉衡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衡女士曾随阎大哥下去考察,回来后对我说:「不行,不行了!大哥见到穷人就止不住落泪,他掏钱我们也得掏啊!都掏得光光了!」 民政部老徐局长也向我「抱怨」:「这个明复啊,什么人都见,什么事都帮,他就说不出一个『不』字来。特别有同情心,动不动就会流眼泪,掏光自己的钱包,万元的手表也会摘下来送给贫苦农民。」   1994年,在阎明复的一再坚持和亲手操办下,「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了。世界各个著名慈善组织纷纷开始与中国合作,从此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慈善事业。说阎明复是中国「现代慈善之父」一点都不为过。但他在这个并不涉权力的岗位上,也还是没能摆脱之前的阴影,难免遭到一些不公正的对待。例如1998年华东大水灾,慈善总会一下子就筹到4.7个亿的捐款,远超民政部和红会。阎大哥曾两次去湖北灾区,逢人就激情感谢,只要时间安排得开,不管捐大钱还是捐小物,他都热情接见。但是他的善举却令慈善总会被宣传部门封杀了,无论电视台还是报刊都不准报导慈善总会的消息,特别是不准报他去灾区,电视里不能有他的镜头。总会同志想不通,可他大度一笑:「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不该去灾区,只要钱能用到灾区人民就好。       1998年阎明复在慈善总会募款现场。   「中国特殊(弱智人)奥运会」能融入国际并引进中国,也是在阎明复任上蓬勃发展的,它引导了全社会对中国1100万智障人士的关注和尊重。说起「弱智」不禁让我莞尔,想起了一桩趣事。阎大哥调到民政部后,先后担任过很多职务,但都是副职,夫人克良佯装不屑。某天,阎大哥一回家就兴高采烈地对克良说:「这次我担任的是正的了!」   「什么机构?」克良问。   「中国特殊奥委会主席。」阎蛮得意。   「怎么个特殊?」克良又问。   「就是指弱智人」阎回答。   「嗯,挺适合你」克良幽默地一语双关。   克良大姐才貌双全,可惜后来得了与我父亲同样的绝症,手术后突发严重情况。抢救时,原六局小郝拉着我一起去医院,明复大哥悲痛得一直流泪。这次虽然抢救过来了,但生命之火如风中之烛,最终还是熄灭了。   虽然慈善总会是阎明复一手创立的,但94年他还在任上,他请退下的崔乃夫部长出任了第一届会长,五年后他才担任了第二届会长。 2002年底阎大哥退职时,慈善总会共募到至少10亿以上的善款(这在90年代也算是个天文数字了)。此外,总会还开展了多个誉满中国的项目,如「微笑列车」,「烛光工程」……阎大哥的挚友、美籍华人王嘉潋先生,就是在阎明复任会长后才进入中国,从1999年至今,「微笑列车」已为40万「唇腭裂」儿童做了手术治疗。   时任《公益日报》总编的刘佑平曾釆访阎明复,他问道:「您当过毛主席的翻译,又当过统战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政部副部长,还做过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要您自己总结,您觉得一生中最满意的事是什么?」略思片刻,阎大哥深沉地回答:「我自己觉得,这一生最有意义的是两件事:一是组织出版了中国的第一部大百科全书,二是主导创办中华慈善总会,并在此工作了5年。这两件事,前者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后者是救助困难群众。」   为什么阎大哥把「救助困难群众」作为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两件事之一呢?我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自己认为的「党的多年培养和教育」,再一个原因,我认为是他的家庭教育。   大哲学家罗素在其名著《教育与美好生活》中特别着重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阎明光大姐曾说「爱人如爱己」是阎家的家训,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阎宝航出身贫苦,早年在他的家乡辽宁海城办过「贫儿学校」,开慈善办学之先河。在陪都重庆时,阎公馆专门收容从东北来的抗日志士,小洋楼变成了骡马大店,人称「阎家老店」。阎宝航的子女也都继承父愿,在张学良的资助下,成立了「阎宝航社会公益基金会」,现已九十多岁高龄的明光大姐,至今仍奔波在慈善路上。这种「爱人如爱己」的训导,父母的潜移默化,加上与生俱来善良的天性,这就形成了阎大哥与我们这些革命后代有所不同的人生观。我们是在「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的政治环境中长大的。那种「爱人如爱己」的基督精神,与我们这些「正统」革命家庭的家训有点不一样。我想,这大概就是在官场上为什么阎大哥会那么与众不同的原因吧!     抗战前夕,阎宝航、高素桐‍夫妇与子女合影(中间最幼者是阎明复)。   阎大哥从慈善总会退下后,从头开始学电脑,用了十年时间,在与病魔的艰辛较量中,终于在84岁那年(2015年),为党和国家贡献了一部近100万字的《阎明复回忆录》。此书有巨大的文献价值,特别对「中苏关系的演变」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这样评价道:「此书是20年来不可多得,可遇不可求的原创好书。」   阎大哥对十年著书的艰辛,也是一如既往的泰然。他在自序中写道:「如今,我已80多岁,这几年免不了多有犯病,幸得家属津利,南南精心的照顾。每天坚持散步,游泳,感觉自己记忆力还算清晰,思想也不迟钝,一边回想往事,一边记录过程,使我获得饱满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去更客观地对待历史,更乐观的地看待生活。精心收拾起过去的岁月,想来是很有意义的事。」       2015年6月25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阎明复回忆录》一书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鞠躬尽瘁」,阎大哥配用这个词!很多人都不知道,阎大哥在统战部五年,因无名高烧住院竟达6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他常常撕掉病休单,带着38~39度高烧坚持工作。人们只看到阎部长日益消瘦和苍白,但他那饱满的工作激情,怎会让人想到他是个病人呐?我是个医生,依我的判断,长期的牢狱生活损害了他的免疫系统,而统战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很容易造成他免疫系统紊乱,从而反覆引发无名高烧。最终他还是没能躲过自身免疫系疾病——重症肌无力,一种难治且可致死的顽疾。   那是2002年12月的一天,也是他退下来的当年,阎大哥被确诊患了「重症肌无力」。我去北京医院看望他,觉得他整个人都脱型了,眼睑下垂,眼球转动缓慢,吞咽障碍。由于咽喉部麻痹,说话得用鼻音,所以乌噜乌噜的,我忍不住的笑了,他竟然也跟着呵呵大笑起来,依然乐观如初。   2012年,陶斯亮与先生理由探望阎明复。   从这年起阎大哥就失去了健康。 18年来他一直在病中艰难生存,先看看他那惊心动魄又堪称奇迹的疾病史吧!   最早,于2002患上不亚于癌症的「重症肌无力」,4年后居然治愈。   2006年发现「肝占位性病变(怀疑癌)」,后自行神奇消失。   2007年因发烧使用抗生素造成全血相降低,诊断为「MDS」(白血病前期),医生说只能生存1-2年,结果控制至今。   2013年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医院通知家属准备后事,结果起死回生,连支架都没放。   2016年被护工失手摔得三窍出血,面目全非,面部多处骨折,他跟没事人似的,没有一句抱怨。   2018年初感染重度肺炎,恶化为「大白肺」,竟然奇迹好转。   2019年初,又发生「吸入性肺炎「(护工将酸奶误倒进他的气管里),且遇「血栓与大出血」的棘手难题,住进医院ICU抢救。   每一次都凶险无比,几乎必死无疑,但阎大哥以他一贯的达观和从容,对随时准备吞噬他生命的病魔竟毫无感应。他从来不提他的病,从来没有说过哪儿不舒服,相反,他整天都在寻找快乐,直到2018年还一直坚持游泳。而最让他开心的事就是吃。他病得那么重,一次竟能吃掉半斤三文鱼和一盘基围虾,可见病从不会影响到他那超好的胃口。对这种毫不在乎的病人,疾病奈他几何?   南南说阎大哥每次的康复秘诀在于「他对自己的病视而不见,总是关心别人。南方冰雪,四川地震,云南支教,救助早产儿……没他不惦记的。这次又全神关注战疫形势,时不时向护士寻问消息,心中装满了大爱和小善。关心别人,自己的病倒好了。」   台湾最大慈善会王执行长贺阎大哥九十大寿的对联「德为世重,寿以人尊」,短短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大哥的一生。   在阎大哥最痛苦的时候,陈津利博士放弃事业,成为阎大哥忠实的后老伴。她无微不至、尽心尽力地照顾阎大哥,但命运多舛,这期间津利自己也两次患癌,但每次都受到阎大哥的感召,在病情稍稳定后又回到阎的身边,俩人相依为命,共同抵抗命运的残酷。   2020年年初,由于新冠肺炎,医院彻底隔离了阎大哥,不允许津利继续陪床,也不让明复大哥心爱的独生女儿南南来探望,这对阎大哥来说比病魔的打击还要致命,我担心他这一关怕是过不去了。国庆前夕,津利和阎兰终于获准去看望了大哥,大哥再次颠覆了我的认知!   津利在探视后发微信给我:「他的精神状态很好,看到他的气色好,眼睛发亮,还胖了一些,我们告他越来越年轻了,他笑了!我们与他沟通交流很好,替大家给他祝福,他还不断与我们说话,用眼神沟通,作手势,临走告别时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当然也含泪光和渴望)!」   这真是我没想到的,于是问津利 「不管病成什么样,大哥的精神一直没有垮掉,我想不明白,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什么力量支撑他?这似是人为什么活着的哲学命题,他从未亲口讲,他独自享受着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不论躯体多磨难,他的精神一直扛着,让自己保持着和社会的认知,打破了精神科专家的『消极』预后评估,他一直是那个不断打破各种预言的人。」津利如是说。   民政部一位同志在阎明复八十寿辰上,说了这样一段话:「向前八十年,这个世界上有了一个奇特的人。这个人出身名门,却充满了平民意识;这个人当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却没有丝毫官气;这个人坐了七年的牢,却对党忠心不改;这个人被贬到民政部,却干得更欢。这个人正直!善良!真诚得有些天真,慈悲得像个菩萨!」这个概括很到位。   但津利说的一段话更让我感动,她说:「明复是属于那种本能向往光明的人,哪怕只是从门缝中透出一线阳光,他也会拼命地朝那束光一点点趋往。」   阎大哥是为光明而生的人,所以他光明磊落,如今已九十高龄的他,还将继续向光趋往,因为他叫明复——周而复始的光明!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仅以此文献给这位最赤诚的老党员,并恭贺阎明复大哥九十寿辰!   https://inf.news/history/2b8b0d3a312b0a60eb1999424e974442.html  
风铃99
阎明复2023年7月3日10点19分于北京逝世,享年92岁。陶斯亮这篇文章写于2021年4月28日,以此文悼念阎明复。
萧嵐
从小受洗,上教会学校,对他的人生观有影响。加个内容

又一位见证历史的人走了。

 

加个内容,源于微信

阎明复走了,过来人的心香一瓣

7月3日上午,阎明复去世,终年92岁。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忘不了这位老爷子与晚辈的真诚对话,无私的担当。

阎明复1985年任中央统战部长,1987年在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据作家张贤亮回忆,198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曾到统战部参加座谈会,初识阎明复同志,“谦和直率,有彬彬君子之风”。座谈会气氛融洽宽松,张贤亮大胆进言:中国共产党有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决心和魄力,而要改造世界、改造社会必须先改造自身。改造自身应首先从改变自身的党员结构开始,建议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不久后,自治区宣传部找到张贤亮,说他的发言受到了耀邦的注意,还作了批示。198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批吸收知识分子入党,张贤亮本人就是在这年“七一”前夕入党的。(张贤亮《一生最大的幸运》,2006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阎明复积极参与了同民主党派、非党人士、编辑记者和同学们的对话沟通。他诚恳表示:“既然对话,就不应是敷衍的、应付的,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无助于改革的进程。”同时,阎明复也告诫年轻人:社会上一些深层的矛盾,不是光靠对话就能解决的,还要靠实际工作,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阎明复身上,有八十年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优良作风。此前,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任上,他接受胡乔木的建议,从洞庭湖一座死囚岛上,把知名媒体人刘尊棋调来北京;流放新疆的“右派”周志成打电话毛遂自荐,阎明复陪同姜椿芳总编辑一道登门拜访,让他先来上班,多方奔走帮助“落实政策”。

    (后排左一阎明复)

阎明复作为俄语翻译,从1952年随刘少奇出席苏共第19次代表大会见到斯大林开始,到1989年陪同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见证了中苏两国几十年的跌宕起伏。据澎湃新闻记者许荻晔2015年发自北京的报道,在江泽民的关注下,1998年阎明复牵头举行了“关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大论战问题的讨论会”,与会者包括外交部、中联部的原领导和外交官、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担任俄语翻译的老同志,以及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社科院等长期研究国际共运史、中共党史和中苏关系史的学者。会议形成两个纪要,基本认为:“在国家关系方面,苏联责任更大;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责任更大。”江泽民主席赞成纪要观点和结论。

1967年11月,阎明复被关押在秦城监狱,一待就是七年半,罪名是“参与杨尚昆‘里通苏修’的活动”。据邓小平的女儿邓榕说, 1975年见到阎明复,发现那张特别英俊的脸“歪了”,因为在监狱里必须脸向外睡觉,脸朝一边睡了7年半。因为一个人关着,说话、走路也有问题。

    (阎宝航一家)

1968年春季,阎明复在秦城常听到一阵熟悉的咳嗽声,但他觉得父亲怎么可能被捕呢。就在他听到咳嗽声不久,父亲在审讯中被踢倒在地,昏迷不醒,随后离世。父亲阎宝航,1937年入党的“战略情报员”。他曾是张学良将军的高级幕僚,与国民党政府上层人物如于右任、宋美龄、孙科及军政各界交游广阔。“西安事变”之后即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之下从事秘密工作,把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更有两件赫赫有名的历史功绩:一是1941年打探到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的准确日期,为苏联提早进入战备争取了时间。苏方曾致电我党领导人,对中共中央表示感谢。二是1944年获取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中苏边境部署情况,包括陆、空军的配置、要塞地点、布防计划、兵种兵器、部队番号、人数以及将领姓名等,使苏联对日开战后迅速地摧毁了日军防线。(罗青长《反法西斯的无名英雄——纪念阎宝航同志百年诞辰》,1995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晚年撰写《阎明复回忆录》时,写到“文革”期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父亲、母亲、二哥相继离世,阎明复仍要流泪。

统战部老人回忆,八十年代在部里没人叫他部长,都叫他“明复”。这个风气,与人民日报相通。1989年统战部邀请200多位知识分子共迎新春。阎明复勉励说我国知识分子有一个最大优点,就是怀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全国青联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上,阎明复叮嘱年轻人:“我们这一代青年命中注定不是享受的一代,而是吃苦的一代,不是欢乐的一代,而是艰苦创业的一代。”(《投身改革做创业者》1989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他接受人民日报记者赵蓓蓓采访时,有过这样的答问:

记:您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阎:与人为善,尽最大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慈心为人 善举济世———中华慈善总会会长阎明复访谈录》,1999年1月28日人民日报)

访谈录刊发在人民日报第10版“读者来信”版右上角。赵蓓蓓记得,见报后,他很高兴,其他朋友也很欣喜。阎人很好,光明磊落,坦荡君子,很有魅力。

在岁月的深处,阎明复对年轻人的体谅和爱护,始终触动着过来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老爷子一路走好!

 

 

 

立竿见影-1
俄语讲得好,当过俄语翻译。凡同情学生的都遭团灭。
走资派还在走
文革中挨过整的人,出来(官复原职)之后两个极端;要么成了勇敢的忏悔者,要么变本加厉的整人
吾道悠悠
文革期间,阎宝航阎明复父子同被关押在秦城,

但相互不知道。

阎宝航在秦城去世。

抗战期间,阎宝航的六个子女中四人去了延安,阎明光阎明复年龄小,留在重庆父母身边。

古树羽音
惊闻,走好,一位平易近人的领导人!

阎明复主持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工作,正是百废待兴的时期,在他的领导下,聚集了众多跨学科的真正的精英。

一次他来到梁从诫在百科知识编辑部为了欢送主编DNA的易女士陪同研究人工智能的夫君(彭先生)前往北美的小小聚会,他和众人一起包饺子,就连我这样打杂的人都会和蔼可亲地谈话,印象深刻。

吾道悠悠
重庆抗战时期,阎家也是"东总“(东北抗日救亡总会)

的办公地,那时伍豪在重庆”八办“,常去”阎家老店“,与阎家人也很熟。

阎宝航情报工作的重大成绩是事先取得了德国将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情报。

L
LoveBBJr
这些民族的精英,本来可以做出更大贡献的,可惜都被马克思共产主义带歪了团灭了。
x
xiaoxiao雨
what are his ideals? he cannot express openly
绿
绿珊瑚
阎先生家是一门忠烈。願阎先生一路走好,天堂有他崇尚的正义。
l
longmarch
同意
l
longmarch
意思是出污泥而不染。
w
weibao
+1
D
Dayoufan
好贴。学习了。以前竟不知道他是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m
modems
凡入共党者(黑社会)不得好死
吾道悠悠
看那张阎家全家福,

现大概只有阎阿姨(阎明光)了。

照片中的8人,在文革中有3人去世,真不幸。

照片上阎明复身后是阎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