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记实(四)1970年走五七道路下放农村

老生常谈12
楼主 (文学城)
下乡记实(四)1970年走五七道路下放农村

1970年5月17日,两辆4吨解放牌卡车驶离出大连市区,上了哈(尔滨)大(连)国道,一直向北开去。这是父亲带领全家4口离开了城市,到农村去落户,走五七道路。孩子不知愁,我站在车后箱上只顾看景色了,哪知道我今后将永远成为农村人了。

1968年革命大联合,结束了武斗。12月,毛主席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6届学生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即下乡插队。

毛主席于1969年1月指示,干部要下放劳动。在1969年4月召开的中共九大上,他再次强调了机构精简的原则。这本来是指中央各部委精简机构的,辽宁省极左,对城市普通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劳动,把这项运动和五七指示联系上,称作走五七道路。注意不是五七干校,是直接落户到农村。1969年的时候走在大连市的大街小巷,墙上到处都是大字标语和漫画:“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大连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的走五七道路的运动,下放人数达到万人以上,连带家属达10万人以上,当时大连市区人口是120万人。

父亲单位在1950年代初建立时,厂长为12级干部,1964年四清时一个7级干部当厂长,这是一个国家大型骨干企业,时任领导是12级干部和13级干部。1969年单位立即响应号召,动员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走五七道路--全家迁至农村。几十个厂级干部和科级干部以及知识分子下放到ZH县GRH公社,一个远离大连的贫穷的山区里落户。家父当时30多岁,是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职称是技术员,论资历还排不到他下放。

1966年文革开始不久,父亲带领越南大学实习生实习,没有卷入派性。但是也是感觉不受信任,组织上经常找他谈话敲打他:群众反映你如何如何。。。,他很郁闷,感觉没有希望,可能随时被削整。我家在葵英街住在一座日本别墅里的一间房子里,里面住着四家,隔壁是警察,他老婆总是欺负我母亲,总是和街道监视我家。父亲决定搬家,搬到附近一座资本家(韩Q)的院子里。资本家自己住着3间屋子和独立的客厅厨房厕所,他的其它房间分别住着3家,每家一间房,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公用厕所在院子里面,很大的有窗户的地下室是空的。我家一间小房间并有小厨房。谁知道刚搬到这里就受到隔壁的青工的监视,他不是父亲单位的工人。父亲每次进出家门,青工都掀开门缝看,一直是这样。

单位的几十户已经下放到了山区了。到了1970年5月份,父亲决定自己下放,离开单位,离开城市到农村落户,当时不知道是否还能回城。这是经过痛苦的思考和选择的,意味着放弃大城市。那1950年代他走出农村上大学为了什么?父亲当时到底经历过什么样的压力才能做出这种不顾自己的前程,不顾子女的前程这样决定的?他一定是评估了自己的处境,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后悔没有问过他,也许永远是一个迷了。

他要避开单位的人,没有去ZH县GRH公社,而是自己联系到母亲的三姨的大队去,那已经不是大连市的辖县了。我家隔壁是一间大约只有6平米的小房间,住着一位40岁左右的单身女人,我称她为康大娘。她是离婚的女人只身一人净身出户住在这里,什么都没有,连一张床也没有,是睡在小树枝干柴上面,偶尔她11岁的女儿来看望她。当我们家决定下乡时,她其实是万念俱灰,也想随我家一起下放。父亲思考了几天,我们和她做邻居也就是几个月,没有什么来往,她女儿来看她怎么办?让她跟我们走是最好的选择吗? 我们都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所以没有答应她。

1970年5月17日,单位派了两辆4吨解放牌卡车来,一车装着破破烂烂,没有一件家具,坐着全家四口人,另一辆车拉着一车煤,农村不供应煤啊。那时候城里一批一批地下放,一车一车地搬家,我们小孩子们都去看热闹。议论谁家走了,谁家有钱,车上有好家具,拉了几车,而我家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父亲年轻,大学毕业后从来没长过工资,母亲有大病,不工作,做过手术,欠了300多元,所以生活清贫。

一路上在明媚的阳光下迎着暖暖的春风,看到田野庄稼已经出苗,经过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我第一次体会到几个成语:一望无际,一马平川,感觉大连地区真是一个好地方。父亲此时想些什么?是如释负重,还是前途未赴?

汽车行驶了约4个小时,我们下了国家公路哈大道,左手进入一个村庄,映入眼帘的是遍地苹果树。只开了一里地(500多米)就到了目的地。母亲的三姨一家已经准备好了租的房屋,一间房子和共用厨房,是母亲三姨夫的本家堂兄的房子。三姨姥迎接了我们,端来了高粱米干饭,刚摘下来的菠菜做的菠菜汤。这波菜汤真鲜,我连喝了三大碗,喝得满头大汗。

这里归属鞍山市管辖,是平原,土地肥沃,交通发达,满清时是八旗册封的土地。西边走过去2公里就是渤海,东面哈大主干铁路,即中长铁路,有快车大站,还有几条货车停车场,哈大公路也经过。一个2000多年的古城就在这里,拥有3万多人,职工1-2万人,是苹果之乡,不少农户里有人在镇里上班拿现金工资。公社16个大队平均日工分一元钱,很富裕,越靠近城镇越富裕。

已经有鞍山市知青下乡在这里,还有几户从鞍山市来的五七战士去年就已经落户到了这里。

大队有6个生产小队,由3个离的很近的自然屯组成,有低矮土山3座,最高的才几十米高。

安顿好了家以后,第三天,父亲领我到大队小学去转学。学校坐落在一个小土山上,有5个年级,共有5个班级,每个班级有30多名学生。学校有校长WYK,老师WGD,WBC,WJH,JSX,一年后又来了WDZ,GEL,JSY。

父亲计算了一下,九年义务教育,因为我上学太早,在中学毕业后我年龄太小,不能参加农田劳动。

于是跟校长讲:“给他降3级吧,他挺调皮的学习不好。”

校长看看我说:“不像调皮的孩子呀!”

父亲继续请求他。

这个时候我看墙上的人名就念起来:“WY棍”。

校长一听:“你真调皮!”

父亲赶紧批评我:"不懂礼貌,WY琨“

校长笑了打圆场:“他可能不认识琨字”,想了一下说:“只能给他降一级”。

于是在大连学习上从来都是懵懵懂懂,不知道老师留什么作业,进五年级时刚刚开窍的我, 是班级里学习第一,到了农村却成了留级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77级高考,北京人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 和强乐宁奇祥希 小时候我的发明 抗日战争中,国军击毙日寇276万人 【收藏】早领社安退休金可能更合算
萧嵐
写的详细。毛在68年要干部下放劳动,对黑龙江柳河经验的批示。不是69年。

人的记忆会出现差错。具体时间会记不清楚。容易误导和争议。

老生常谈12
是指国务院机关90个部位精简到27个,人员减少82%,多余干部要下放劳动。1969年1月主席下指示针对部机关精简下来的干

部。

辽宁省紧跟形势按照国务院模式积极行动让城市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落后,不是到五七干校。口号和标语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t
tomcat801
父辈们在当时形势下 应该是做了最好的选择! 老生 那么小就做了小留!

老生常谈12
家父放在家里的条幅:退一步海阔天空,难得糊涂。

说明很难做到,时刻提醒自己。

B
BeagleDog
所以能听鞍山电台的广播。我们家走五七道路的邻居是大连造船厂的副总工程师。他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他夫人是

眼科医生。这些技术人员怎么都去走五七道路?而且那个眼科医生也没让她在公社医院出诊。真是太浪费人才了。话说当年生产队给五七战士盖房子,那个造船厂副总对每户之间没有防火墙非常忧虑(其实防火墙真的需要,因为房顶铺的稻草是连成一体的)。再三提醒要有防火墙。我父亲说,船厂副总画的图非常professional,所有人都佩服万分,可就是不照办。最后无奈,副总只好选了最边上的位置,另一边挨着我家。

z
zillos
点完赞问两个问题:你父母下到农村后带工资吗?你们家还有供应粮吗?谢谢。
萧嵐
不知69年1月毛指示的具体内容。68年干部下放的批示由人民日报发表,全国都知道。

不知69年1月毛指示的具体内容为何?网上也说有毛指示,但未见内容是什么。感觉只是谣传。

 

68年毛对干部下放的批示由人民日报发表。“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这个指示全国都知道。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由甘肃城市居民提出来,再全国宣传,毛鼓励。也没有见到具体指示。

c
chufang
自己的家在文革时候被搞得一塌糊涂,现在还依然为文革辩护,中国人民太“善良”了。
老生常谈12
文中错别字和错句不少,推荐上城头了,改不了,抱歉。
z
zillos
大姐,他不会吧。72年开始纠正了一些错误:解放五七干部、引进国外装备...,不会为66-71年发生的事情歌颂
z
zillos
想了想,我的问题可能会引起异议,我是想说
z
zillos
知识青年、城镇居民、五七干部是三个不同的群体,到农村的待遇也不同。我在为人父的帖子后提过
老生常谈12
第一年

有粮食(包括细粮)供应直到农村秋收分新粮食。

家父一直发工资,他在队里看果园子不给公分。

母亲有病没工作没工资,到农村参加大田里劳动,身体逐渐恢复了。生产队里也照顾她。

老生常谈12
我家

盖的新房子是石外墙海泥顶,很好。

老生常谈12
你比我年龄大,但是偏激狭窄,非白即黑,怎么能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呢?
z
zillos
还没习惯跟帖,不应该用问句,虽然似“请问”,但也像“疑问”、“质问”
老生常谈12
后来作为知青下乡,第一年也是吃城里的商品粮。
c
chufang
72年只是因为林彪事件,所以无奈才把老邓拉了出来,到了76年忍不住又把他打了下去。
c
chufang
所以之后老邓受欢迎也是这个原因。
老生常谈12
不会有人在乎这些细节,在乎的是不是找茬骂架的。
z
zillos
所以,你们家是五七战士,是有级别的干部,不是“吃咸饭”的下放户,后者多是无固定工资的手工业主。“阶层”不同
老生常谈12
根据68年那个指示,各地建立了五七干校,包括辽宁。辽宁69年下半年这次规模大得多的下放是跟随国务院精简的形势在辽宁精简干

部,所以不是到五七干校(暂时的),而这次辽宁省精简是消除户口的,没打算让回城的。64年时大批下放是不回城的 

华府采菊人
1968年10月5日就成为五七干校的纪念日了

http://www.gov.cn/ztzl/17da/content_739410.htm?  (党史上的今天) 

1968年10月5日 《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

    196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在编者按中发表毛泽东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各地普遍开办“五·七干校”,把原党政机关、高等学校的绝大部分干部和教师,送到干校劳动、学习。

老生常谈12
对于你帖内的关切,再次重申:我是1976年听的刘兰芳评书岳飞传。有人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胜利者所写的。

满清焚书无数销毁史书,重新修史,在辽东屠杀250万汉人2,在关内屠杀3000万汉人不见于史书,把四川十室九空的大屠杀安到张献忠头上。

老生常谈12
吃闲饭的概念外延:精简冗余的干部,他们留在城里就是吃闲饭。
老生常谈12
辽宁省1969年的五七战士不同于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里有不少被批斗的干部劳动改造。

z
zillos
忍。健坦一位“老者”曾骂过我。后来他转贴被大家质疑-“诽谤”,我找到日文原文为他平反,见截图。都是网友

萧嵐
请问69年1月指示具体内容。也许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

也许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

 

 

风铃99
你跟随父亲下乡落户,那你76年听岳飞传是在鞍山吗 ?
老生常谈12
你没听说过的事多得很,不然不会对我亲历的77年公社马拉松和抽调回城的女知青老师淡妆死缠烂打。

承认记忆力不如我有那么难吗?

我没听说过的事更多,毕竟那时候我年龄小,不关心那些事。

老生常谈12
不在,是在大连。
萧嵐
根据毛这个68年的指示和后来的“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宣传,从69年开始,江苏下放干部和城市居民几十万人。

干部带工资,子女家属把户口迁到生产队。居民没有工资,挣工分。文革后期开始回城潮,没有单位和住房,户口回不来,街边搭个棚子住,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在江苏,这些人群被称为“下放的”,“下放干部”或“下放户”,没有“五七战士”或“走五七道路”这样的美称。

风铃99
又回城了,真能折腾,家家如此。
老生常谈12
江苏省也是工业大省,城市人口庞大。
老生常谈12
回城2年多,我自己又下乡插队了。所有

LP 经常骂我是农村人,农村习惯,节约闹革命。

B
BeagleDog
各处都因地制宜盖房子。
B
BeagleDog
我感觉五七战士是辽宁的发明创造。除此之外,还没听说别处有把干部插队落户的。

刚看到下面的帖子,江苏也把干部插队落户了。

B
BeagleDog
老生,我差点又忍不住要来和你死磕了。不过我还是忍住。
萧嵐
说不出具体内容就算了。

不扯其他。

 

农村马拉松比赛,你已经承认不是是标准的马拉松。那就结了。

 

我说了你什么知青化妆的事情?莫名其妙

张冠李戴,记错了吧?网有记录

 

t
tomcat801
嗯, 我父亲先去了盘锦五七干校,后来有在69年11月 下乡的 。。。。。。。。

我以前说过的,

华府采菊人
他或她的重点不在于江苏是不是工业大省, 而在于人民日报引用了毛的指示,是在“1968年10月”还是“1969年1月”!
z
zillos
五七战士倒是全国都有。带家属到农村的省市罕见。我一直不清楚的是:69年大疏散与“下放”和“走五七”的关系。
z
zillos
哈哈,你不能“自贬”。“阶层”不同则待遇、善后、时间都不同,当时的党委组织组与后来的民政部门的差别。
萧嵐
哪壶不开提哪壶!

:)

 

“他或她”?

老生常谈12
能上五七干校的是有一定级别的?有人把五七干校和五七战士混淆了。
老生常谈12
人美其心亦善

老生常谈12
应该没有关系。下放落胡户主要是生产力被破坏,经济状况不好,城里养太多的人
老生常谈12
那个

文盲汉奸单发一贴,把骂人的话藏在其中,跟帖上百个,你跟帖帮一浪狼掐架。

网管把大部分跟帖删了。

 

老生常谈12
尔是她还是牠?

两天不打,上房揭瓦。

老生常谈12
69年1月主席针对国务院机关精简指示说的干部下放。

以前说下放是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情况。总之,当主席形成了一种看法或观点,会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的。

B
BeagleDog
天呀,你的理解和事实差太多了。我说和你死磕是开玩笑的。你千万别真当回事儿。

我父亲50年代在中央高级党校的新闻班学习。重点是父亲。新闻班。新闻班我的理解是大专班。譬如,人家正常班学两年,大专班学一年。正常班是老干部学员,大专班干部级别没那么高。我那时不到三岁,什么也不知道。这些不是官方定义,是我自己瞎猜的。

我母亲那时也是患病,曾就医林巧稚大师。我母亲不是什么大干部。林巧稚的号那时不用走后门,只要早起去排队就行。

大连市的大中小干部我都不认识。有几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是我要去认识的。只是因为是班里的公主,知名度高而已。

我从没认为我比任何人多知道什么。什么以前的和以后的事,我都不关心。我过去说过好几次,我上大学前,在大化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也不是我自愿的,是厂教育科一个小干部要求的),在工作中CO中毒。我在到学校报到前,先去北京朝阳医院报到。因为该院有高压氧仓,能迫使更多的氧进入人体的血液中,进而排出血液中的CO。CO中毒严重影响我的记忆力。还好没有影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别说你这个记忆大拿了,一般人我都没法比。你要和我比,不就自降身份了吗?

 

t
tomcat801
都是“干部” 无论级别大小 一律平等 在那里开荒种地 ,听说 还炸了山 改成田 等等 后来动员下乡,第一批申

请的, 就下了 

t
tomcat801
哈哈哈 下乡养成的生活 好习惯 可不能丢啊!

老生常谈12
弱弱地说一声

笑坛是我的大本营,和你很多都是调侃。

你上学前大化总工杨盛烈,浙大毕业的,那时候设备处处长魏富海先升任大化厂长,再到市里当市长了,这两位都算是家父的老熟人了。

老生常谈12


副总理到辽宁指导农业,看到长白山余脉千山山脉的辽东丘陵,批评说:辽宁的条件这么好,这些山在大寨早就开梯田了。

省领导无语。

大寨开始是干出了名,后来是全国支援的钱堆出来的。

m
man008
毛泽东治理国家和洪秀全一样,靠锁在深宫里心血来潮发最高指示,一对昏君。
申芝堂主
蒋介石倒是喜欢亲自上阵,输到赤膊
m
man008
蒋介石怎没发个最高指示,搞个文化大革命祸害台湾人民?
老生常谈12
歌词唱到: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锦绣河山更加壮丽,更加壮丽

d
delta2020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認同加害者
老生常谈12
尔一再宣称请求没过核平北京,核炸中国,美军占领中国让中国掏军费

心黑到比巫婆还黑的地步,歇斯底里躁狂臆想症,就不要到中文网混了。

我们华人2在讨论,杂 种就不要参入了。

老生常谈12
不是自贬,是被贬
m
man008
相信歌词?我也是醉了。
老生常谈12
电影前面的新闻简报可都是视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