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邓小平
论坛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会罔顾历史事实吹捧夸大邓小平在77年的权力(权威)和功劳:如“敢推翻华国锋的决定”“拍板、决定恢复了高考”“只有小平才是那个时代一言九鼎的人,那怕是他刚刚出山”,还有人看到邓在转送报告上了写了“此事较急”说是“充分表达了强臣欺主,华国锋不乐意也得同意,而且不敢拖延”等。这些捧邓贬华的人缺少一些知识和理解力。中共的一个基本规则就是下级服从上级,职位决定权力。看下面的事例,张鼎丞、汪锋、陈丕显的级别资历比郭玉锋、郑屏年高多了,但没了职位,想看文件、外出都要郭、郑批是否同意。
那77年的邓小平在做什么呢?
写信:
华主席叶副主席并党中央:
我完全拥护华主席最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完全拥护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方针和对当前各种问题的工作部署。 ...... 至于我个人的工作问题,做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工作为宜,完全听从中央的考虑和安排。
为当时位高权重者拍手祝寿:
还是个“仰视”者、要向人敬酒,
改两段工会大会的祝词还要送华、李审阅:
邓小平掌了权,能一言九鼎后还会这样谦恭吗?邓小平对尽早恢复高考起了很大的推动(他主管教育工作)有功劳,但过分夸大他当时的作用和权力就不是实事求是了。有人喜欢认邓小平为恩人是你们的自由,但不了解历史进程就不要对历史妄加评论,77年的邓小平还“不敢”做也不会试着做你们所说的那些举动。
亲历者,这都想否认吗?
一旦跃居权力中心,邓小平的表现就不一样了。
1977年7月17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邓小平在全会上针对“两个凡是”,指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你要认为让你上学的恩人是华国锋,我只能笑笑。因为要按原来招生方案还是工农兵大学生嘛再加点应届生。
要不是邓改了原方案,77,78乃至79届的大学生哪有机会在这里打嘴丈。不是华要邓改,是邓听取意见主动改。
有华没邓,不会有77年那次全社会性地恢复高考,有邓没华,一定有77年那次全社会性地恢复高考。
对于77年那次全社会性地恢复高考,有无华无华无所谓,但唯有邓才有77年那次全社会性地恢复高考。 这就是历史事实。
黄泉路上与刘少奇同行也是有可能的。
邓于1973年从江西回到北京后,就没再回去过。1976年邓小平被打倒后,一直住在北京,闲居,日常生活是吃饭、睡觉、锻炼、玩牌。。。
没华的话,毛也会安排非4人帮的隔壁老王接班的,不让4人帮接手是毛的既定方针。无华有隔壁老王,
那么邓的恢复高考之举依然有可能实现。
老邓的复出不是华能左右的
知肚明。老毛一死,连一个月都没等到,就把四人帮抓起来了。
不过已经很晚了, 俺要困觉了。 很高兴和你聊天, 晚安
1976年底他召开的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就是开展大寨县运动,指标全是空浮的毛泽东思想。但是华国锋和汪东兴都没有班底,去推动全国的党政军运作,他们不能从湖南省或者8341部队提拔人才。一是不够用,二是当不了天下。迟群和谢静宜的例子还在那里,饭桶还互斗,没法用。当时的历史条件是解放全国的旧功臣最有管理经验,最有老党员资格,最能合作面对新的任务。所以从1977年开始启用旧功臣组成中央班子取代毛泽东的文革集团,而旧功臣全部敬重邓小平。到了77年夏天邓小平正式出马,先只分管教育。邓小平是个硬货,要么不干,要他干份内的事由他做主,于是就有了他一贯主张的高考政策。当时这样做有点逆上,这是谁都看得出来的(只有你看不懂),但是华国锋无法在这一点上与邓小平吵架,他已经成了少数,叶剑英总是在邓小平这边。这是77年8月底。等到78年2月底新大学生入校,全国知识分子抬了头,邓小平开始在理论上与华国锋对抗,放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白了就是冲着华国锋的治国纲领来的。文章不怎么样,比康生张春桥和姚臭嘴的差远了,但是随着旧功臣群体越来越壮大,华终于看清他在历史舞台上其实没有力量,他没有反抗。到了78年底11届三中全会华国锋失去领袖地位。这条脉路清清楚楚地说明华国锋从农业学大寨会议之后逐渐地在治国方针上与功臣帮做妥协退让直到下台,恢复高考并且做得比解放初期还绝不可能是华国锋的意见,也不是他能反抗得了的。
最早的圣经写在羊皮纸上,现在价值连城啊。
哈
我知道几个。
1977年的邓小平
论坛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会罔顾历史事实吹捧夸大邓小平在77年的权力(权威)和功劳:如“敢推翻华国锋的决定”“拍板、决定恢复了高考”“只有小平才是那个时代一言九鼎的人,那怕是他刚刚出山”,还有人看到邓在转送报告上了写了“此事较急”说是“充分表达了强臣欺主,华国锋不乐意也得同意,而且不敢拖延”等。这些捧邓贬华的人缺少一些知识和理解力。中共的一个基本规则就是下级服从上级,职位决定权力。看下面的事例,张鼎丞、汪锋、陈丕显的级别资历比郭玉锋、郑屏年高多了,但没了职位,想看文件、外出都要郭、郑批是否同意。
那77年的邓小平在做什么呢?
写信:
华主席叶副主席并党中央:
我完全拥护华主席最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完全拥护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方针和对当前各种问题的工作部署。
......
至于我个人的工作问题,做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工作为宜,完全听从中央的考虑和安排。
为当时位高权重者拍手祝寿:
还是个“仰视”者、要向人敬酒,
改两段工会大会的祝词还要送华、李审阅:
邓小平掌了权,能一言九鼎后还会这样谦恭吗?邓小平对尽早恢复高考起了很大的推动(他主管教育工作)有功劳,但过分夸大他当时的作用和权力就不是实事求是了。有人喜欢认邓小平为恩人是你们的自由,但不了解历史进程就不要对历史妄加评论,77年的邓小平还“不敢”做也不会试着做你们所说的那些举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1977年的邓小平 山东“历史事件”探究之七 吴冠中以一幅画设立了一个奖学基金 几张不常见的周总理照片 山东“历史事件”探究之五
亲历者,这都想否认吗?
一旦跃居权力中心,邓小平的表现就不一样了。
1977年7月17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邓小平在全会上针对“两个凡是”,指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你要认为让你上学的恩人是华国锋,我只能笑笑。因为要按原来招生方案还是工农兵大学生嘛再加点应届生。
要不是邓改了原方案,77,78乃至79届的大学生哪有机会在这里打嘴丈。不是华要邓改,是邓听取意见主动改。
有华没邓,不会有77年那次全社会性地恢复高考,有邓没华,一定有77年那次全社会性地恢复高考。
对于77年那次全社会性地恢复高考,有无华无华无所谓,但唯有邓才有77年那次全社会性地恢复高考。 这就是历史事实。
黄泉路上与刘少奇同行也是有可能的。
邓于1973年从江西回到北京后,就没再回去过。1976年邓小平被打倒后,一直住在北京,闲居,日常生活是吃饭、睡觉、锻炼、玩牌。。。
没华的话,毛也会安排非4人帮的隔壁老王接班的,不让4人帮接手是毛的既定方针。无华有隔壁老王,
那么邓的恢复高考之举依然有可能实现。
老邓的复出不是华能左右的
知肚明。老毛一死,连一个月都没等到,就把四人帮抓起来了。
不过已经很晚了, 俺要困觉了。 很高兴和你聊天, 晚安
1976年底他召开的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就是开展大寨县运动,指标全是空浮的毛泽东思想。但是华国锋和汪东兴都没有班底,去推动全国的党政军运作,他们不能从湖南省或者8341部队提拔人才。一是不够用,二是当不了天下。迟群和谢静宜的例子还在那里,饭桶还互斗,没法用。当时的历史条件是解放全国的旧功臣最有管理经验,最有老党员资格,最能合作面对新的任务。所以从1977年开始启用旧功臣组成中央班子取代毛泽东的文革集团,而旧功臣全部敬重邓小平。到了77年夏天邓小平正式出马,先只分管教育。邓小平是个硬货,要么不干,要他干份内的事由他做主,于是就有了他一贯主张的高考政策。当时这样做有点逆上,这是谁都看得出来的(只有你看不懂),但是华国锋无法在这一点上与邓小平吵架,他已经成了少数,叶剑英总是在邓小平这边。这是77年8月底。等到78年2月底新大学生入校,全国知识分子抬了头,邓小平开始在理论上与华国锋对抗,放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白了就是冲着华国锋的治国纲领来的。文章不怎么样,比康生张春桥和姚臭嘴的差远了,但是随着旧功臣群体越来越壮大,华终于看清他在历史舞台上其实没有力量,他没有反抗。到了78年底11届三中全会华国锋失去领袖地位。这条脉路清清楚楚地说明华国锋从农业学大寨会议之后逐渐地在治国方针上与功臣帮做妥协退让直到下台,恢复高考并且做得比解放初期还绝不可能是华国锋的意见,也不是他能反抗得了的。
最早的圣经写在羊皮纸上,现在价值连城啊。
哈
我知道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