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故事原创系列(38)瞬间

少壮军人
楼主 (文学城)

瞬间

    下连队经过一段理论学习,实车训练是由驾驶员开始,看着驾驶员干净出去回来一身尘土,尤其那张脸被黄土厚厚的覆盖一层,就有一种莫名得感动。尤其我们车驾驶员,回到宿舍,我根本无法辩认,真正的灰头土脸。

满脸尘土的驾驶员

 

   到了夜间驾驶训练科目,需要二炮手配合看标志杆,我异常激动,因为可以体会坐坦克的感受。吃过晚饭,我们步伐整齐来到车场,此时太阳已经快落山,金色的余辉照在一辆辆高昂着炮管原本深绿颜色的坦克,更加立体层次分明,呈现出坦克武威身躯巨大。列队在坦克前面,副连长宣布训练科目,所有乘员三步登车进入坦克战斗室,我迅速看了一下四周,左前方是炮身,并列机枪,前下方是一排排弹仓,右前方是潜望镜,以及插座开关。驾驶员告诉我坐在椅子上,牢牢抓住潜望镜把手,头一次坐坦克,确实很紧张。

    驾驶员开始按警报器,接着按俩下机油泵,启动发动机按钮,(这时发动机的发出巨大轰鸣声,无法让人听见彼此说话声音,据说它的噪音达到120分贝,声音可以传20里。只有戴上工作帽才能保证通话,尤其从坦克下来,巨大的噪音会造成耳鸣2、3天)。驾驶员脚踩离合器,看到转速达到400转时,松离合器,挂二档,坦克这个巨大的铁家伙,开始缓慢移动,驾驶员不停加速换挡,坦克就向一匹烈马,高速驶向驾驶场。我在车上,随着车辆的颠簸,紧张地抓紧潜望镜把手,到了训练场,我下车时,手心全是汗。紧张—这是所有第一次坐坦克的人共有的感受。

坦克向一匹烈马  

    随着对坦克了解、熟悉,越来越喜欢坐坦克,身子随着坦克摆动自然摇晃,尤其一个好的驾驶员,你坐他的车就如坐船,上下起伏非常舒服,坐坦克还有一点好处,不怕翻车,即使翻几个滚,起来照样跑(忽悠,呵呵!)。还有就是坐坦克神气,尤其训练路过一些村庄,路旁有众多老百姓观看,大姑娘小媳妇在旁指指点点,你成了众人的焦点,就如同上了九霄云外,得意的不得了。

    跑题了,回到训练场,我们这些二炮手被汽车一个个放在不同的路段,这一天的训练科目是夜视仪情况下通过标志杆。需要我将一马灯放在标志杆处,人在距标志杆50米处检查标志杆是否被过往坦克压倒,同时要把标志杆扶起。夜晚很黑很冷,在起伏的山丘上,只有你一个人,孤独地守着标志杆,坦克经过,卷起的尘埃包围着你,身上脸上也是一层黄土,所以当坦克兵不容易,尤其驾驶员就更加辛苦。

    一直到凌晨4点,训练才结束,回到宿舍,洗漱干净,吃完香喷喷的夜餐,倒在床上,很快就梦到周公。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我们才起床吃中饭,下午是训练课总结,晚上继续该科目。也许是年轻,也许是习惯了,第二天就完全没有了第一天的兴奋,凌晨3点多,瞌睡虫钻了进来,迷迷糊糊裹着雨衣坐着就睡着了。突然听到声音不对,睁开睡眼,突然发现坦克冲着我压过来,当时什么也没想,一个翻滚,坦克就从我睡觉的地方压了过去。我当时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幸亏反应快,否则大家今天就看不到我在这胡侃。人生许多都是瞬间的事,如果当时睡着了,那你的生命瞬间就消失。

夜间驾驶

    夜视仪驾驶是当时许多坦克驾驶员谈虎色变的科目,因为观测距离只有50米,高速行驶的坦克,反应也就两三秒的时间。一些驾驶员白天成绩很好,一到晚上就出状况。我那晚上遇到个糊涂驾驶员,不去过标志杆,偏偏朝我这来,也许是嫉妒我在哪里睡觉吧!从此凡是参加这种训练,再也不敢睡觉。

    听老兵讲,在我当兵前1年,我们师就出过这样一件事,同样科目,一个新兵没有按要求退后50米,就站在标志杆旁边,被坦克辗进泥土中,就这样,坦克一辆辆的从其身上辗过,训练结束集合,找不到这个战士,以为回到营房,结果营区根本没有,于是全团到训练场找,一直到天亮,才在他执勤的地方,找到一滩血泥,很惨!坦克兵对出事故已经是习以为常,我们团每年不出个事故死个人,是过不去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呼噜王 军旅故事原创系列(38)瞬间 军旅故事原创系列(37)六点差一点 军旅故事原创系列(36)纯朴的炮长 军旅故事原创系列(35)险中“仙人跳”
h
hkzs
惨。
少壮军人
谢谢回帖!坦克部队一出事几乎都与生命有关。
竞选
怎么赔偿其家属?
华府采菊人
训练成绩有没有事故率的要求?
少壮军人
这个还真不知道。
少壮军人
就是坚决杜绝一切事故发生,坦克一动车就容易出事,有的时候就是在原地也一样出事,有一次通信排故障训练,

550高压漏电,我被击中从坦克炮塔摔在地上,几分钟才缓过来,手上打了一个洞,几年都没有生病。

华府采菊人
try best to 杜绝一切事故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正如毛主席说的“死人的事实经常发生的”,有没有个标准?

比如煤矿, 劳动安全条例中有个“百万吨事故率”, 超标就扣奖金, 煤矿工人心酸地形容成“死人指标”,军队有没有类似的要求, 事故达到某个程度, 主官被撤?

b
borisg
非战时因公牺牲。。有抚恤条款。
b
borisg
哈哈,是不是每人都该如此“电镀”一下。。。
b
borisg
有量化控制。每年各大军区都有因公人身伤亡数字汇总到总部以后通报到下面单位。
竞选
估计就是几百元,不会像毛泽东那样一次就给其女儿们每人8千元,给江青3万8千元
少壮军人
别说非战时因公牺牲,就是对越反击战牺牲的抚恤金还没有一头猪的钱多,好像是400元。
d
delta2020
美军作战部队没有培训新兵的职能。所有新兵营出来的(或军官学校毕业的),都送到专门学校去学习专业技能,比如:

装甲兵专业的新兵,送到位于Fort Benning的装甲兵学校去。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全军训练方式统一,标准化作业。

作战部队的训练时战术训练和联合作战训练。

少壮军人
我们团训练年年死人,不是军人就是百姓,其中1977年一个刚从坦克训练团到我们团的76年的驾驶员,

连行军,一个大姑娘挎着篮子去赶集,见到坦克过来害怕,就从路边跑下浅沟里,坦克不依不饶也下了沟,大姑娘吓得跑进地里,坦克追着直到把她压死。全团开公审大会,当即宣布开除军籍,撕去领章摘取帽徽,在部队监狱服刑2年,让我们看得心惊肉跳,更可恶大礼堂四周有许多漫画,其中有一幅漫画印象深刻,画得是这个驾驶员伸着五个手指,旁边一句话,我开得是5档。那个驾驶员是河南商丘人,和我们连2个76年驾驶员炮长是老乡。

少壮军人
幸亏是击倒摔下坦克,否则就因公牺牲。
少壮军人
解放军陆军只有装甲兵是这样,步兵是新兵和老兵一起训练,弊端是年初战斗力最弱。79年自卫反击战,

79年的新兵当兵2个月就打仗,伤亡最大。

b
borisg
看这个抚恤金规定演变的历史:

http://dfz.shaanxi.gov.cn/sqzlk/xbsxz/sxdyl/hzs_16205/hzdqz_3/201610/t20161026_756083.html

看这个抚恤金规定演变的历史:

五十至七十年代战士死亡发150。那时候农村算5毛钱一天公分的话大概是一年的收入。

到八十年代标准提高了,而且各部队会另外发一些,大概可以达到3000。

美军死亡军人一次性的抚恤是10万美元。

d
delta2020
现在PLA还是以师为单位训练新兵吗?美军从一战开始就是集中训练。
b
borisg
义务兵制的都有这个问题,比如原来苏联陆军是二年制,现在缩短成一年,

义务兵制的都有这个问题,比如原来苏联陆军是二年制,现在缩短成一年,

分两次征集。这样的打起仗来岂不一多半都是缺乏训练的炮灰。

美军是三个月基本训练以后再分工种下部队。

竞选
中国军人抚恤金按官阶高低给,官阶越高补偿越高,前些战士最低。美军是否也这样?
少壮军人
坦克部队有训练团,针对的只是坦克分队,大部分新兵会直接配属直属分队。步兵没有训练团,估计还是老样子。

现在取消独立的坦克部队,变成合成营、团、旅。坦克连已经是最大建制。

少壮军人
我当兵时,步兵2年,特种兵3年,坦克兵是特种兵,最低服役3年。我们连几乎都是超期服役,我当兵5年,

还不能算老兵,我退伍时我们连还有1973年兵,也就是9年兵,不是志愿兵。

h
hkzs
竟然不是故意杀人,枪毙?
少壮军人
除了新疆是师、团级,其它都是旅、营编制。军改首先是缩减,期望有训练团编制估计,难!
清迈
问个小问题,你当坦克兵的时候训练后返回营房能洗上热水澡吗?
少壮军人
当年那有那个条件,夏天可以,直接用井水或者自来水冲。冬天一个月可以去团洗澡堂洗一次。到了新疆

有了火墙和加热管,可以洗个热水澡,看热水量。

p
planet
苏联坦克外面有像砖头的装甲有什么作用? 减重增加防弹能力?

   

最接近太阳的人
主动装甲.
p
planet
怎么样个原理?
c
chufang
坦克应该有一大片盲区。觉得只要跑到的边上,驾驶员就看不到了。如果坦克够高,钻到底下,也应该无可奈何。
少壮军人
这种在坦克车体外部的装甲叫反应装甲,这种块状装甲内部放有惰性炸药,一旦敌方的导弹或者穿甲弹、破甲弹

接触到反应装甲,反应装甲的炸药就会引爆,消耗卸去其动能,将威胁降到最低限度。还有一种贫铀装甲,因为他的密度高于钢两倍多,强度大大增强,增加了坦克防护力。

p
planet
造价高了? 维护成本也高了许多?
少壮军人
战场生存需要,现在一辆坦克造价比一枚反坦克导弹不知贵多少倍,安装反应装甲可以有效提高坦克防护能力,还是值得的。
p
p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