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九不算啥 北洋水师的悲剧真不是少修一个颐和园就能避免zt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楼主 (文学城)

 

北洋水师亚洲第一、世界第九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排名,大家更熟悉的段子是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挪用了北洋水师经费,结果造成了北洋水师的战败。慈禧挪用北洋水师经费是真,也确实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你要以为慈禧清如水廉如镜,北洋水师就能一帆风顺,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北洋水师的排名含金量真的不高,当时亚洲只有五个独立国家,奥斯曼帝国、波斯、日本、中国和泰国,波斯和泰国当时都没有发展海军的野望,亚洲第一其实长期在奥斯曼帝国海军、日本联合舰队和北洋水师之间徘徊。在北洋水师正式成立的1888年奥斯曼帝国海军总吨位为7万2,500吨,中国海军总吨位是5万2500吨,北洋水师的吨位是3万4750吨。奥斯曼帝国海军一共有5艘铁甲舰和7艘铁甲巡洋舰,舰船质量也超过北洋水师。这个所谓的北洋水师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是某美国海军杂志的排名,它计算亚洲海军时,显然没有把奥斯曼帝国看作是亚洲国家。

海军界的世界第九可不是国际足联的世界第九,根本就没有击败世界第一的可能性。1888年世界第一的英国海军总吨位是63。98万吨位,此后英国长期执行两强总和的战略,也就是说英国海军的总吨位要超过第2名和第3名的总和,也超过世界第四、第五、第六三国海军的吨位总和。世界海军的排名更像是古龙笔下的兵器谱,排名前三的强者都可以秒杀同样的十强高手,奥斯曼帝国虽然在亚洲一度数一数二,遇到排名世界第三的沙俄海军却多次被秒杀,而沙俄世界第三的海军遇到英国海军也是只能光速下跪。

其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海军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北洋海军的军费即便没有被挪用,依靠传统的税收政策,满清也难以追上世界海军进步的脚步。在1894年以前,北洋水师的两艘7000吨级的铁甲舰被日本人看作是亡国级别的大杀器。因此在1894年,日本就委托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开始建造12000吨位富士级战列舰,这两艘战舰在1897年建成,就算慈禧不建颐和园,北洋水师的军舰也难以对抗它们。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军界不断上演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故事。在黄海海战中,日军的吉野号俨然是邪派高手,邓世昌等海军官兵牺牲自己也没战胜它。但到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吉野号就成了日本联合舰队中的小角色,它的侧舷火力投放量是780磅,在联合舰队中属于垫底水平,联合舰队的新欢四艘敷岛级战列舰(最著名的就是东乡平八郎的旗舰三笠号)一次侧舷火力齐射可以达到4240磅弹药,日军的六艘战列舰火力齐射一次都超过了4000磅,就连六艘装甲巡洋舰一次也能发射3588磅弹药。海军装备从来都是新人胜旧人,旧人不如牛夫人,日本1919年开始建造的长门级一发炮弹就重达一吨,八门主炮齐射弹药重量高达17989磅,又把三笠号拍在了沙滩上。

 

你可别觉得这都很遥远,东乡平八郎就在当打之年经历了上面的全套变化。百年海军是长时间的可持续投资,从甲午战争结束到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又在海军装备上烧掉了足足1亿6800万卢布,折合黄金129吨,也就是一亿8576万两白银,和这笔钱比起来颐和园的装修都是小意思。关于腐败问题,同时期的西方大国和大清比起来那是半斤对八两,日本出过腐败堪比李鸿章的山县有朋,美国的坦慕尼协会捞金数额甚至强于和中堂,但这不妨碍它们的海军进步。近代中国海军落后于日本海军,是农业国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及工业国的结果,慈禧的花销只是加快了这个步伐。

b
borisg
日本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范例。。全民动员搞军国主义。

Meiji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d inherited a tax regime that put at their disposal a fraction of national output that was unusually high for a pre-industrial society, an average during the late Tokugawa period of some 20%. From 1880 to 1920,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took 14% of GDP, the largest single component going to the military, which in the three successive decades after 1890, absorbed 34%, 48% and 41% of total government outlays respectively.

日本到二战时钢铁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每年1千万吨,是中国的20倍以上(东北的工业是日本军工的一部分,蒋丢掉东北罪恶极大)。

h
hkzs
这不是北洋水师输掉的直接原因。北洋水师输掉,根本原因是大清不愿全盘西化,用不懂现代海军的愚昧人士来指挥现代海战。

焉有不败之理。

日本海军当年是彻底全盘西化的,连舰上的饮食都全盘西化了!这样虚心的学生打败那个自以为自己是天朝,只需西学为用不肯虚心学习的愚昧老夫子是天经地义的。无论这个老夫子投入多少钱,也全部都是打水漂。

 

华府采菊人
那就再找一位陈永贵来领导芯片大跃进! “哼, 你做得出2纳米的, 老-子做个比你大的”!!
b
borisg
这个还真不是笑话。。苏联时代,工厂产品傻大粗笨,成绩是按出厂产品吨位计算,

苏联时代,工厂产品傻大粗笨,成绩是按出厂产品吨位计算,

所以设备装个死沉的铸铁座不就可以提高产量了么。

到了电子时代,这招不灵了,但是传统意识还在,于是某个电子厂厂房里挂了这么条横幅。。。

我们要造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

4
401.king
你建山寨,他建大寨。哈
c
chufang
那时候笑话苏联手表像个钟。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那怎么解释同样是半文盲的王洪文领衔出来的运十?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那怎么解释同样是半文盲的王洪文领衔出来的运十?
华府采菊人
多说几遍就能成功
白云蓝天
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及对海军建设的彻底漠视是甲午海战之败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根据相关史料研究推算,多数研究者认为慈禧建颐和园而挪用海军军费达二三千万两白银之多。总之,北洋海军在1888年正式成军时,其实力大大超过日本海军,然而此后至甲午战前的6年,由于经费紧张便未再添置一舰、未再更新一门火炮,甚至正常的维修都难进行。1891年4月,户部干脆明确要求停购舰上大炮、裁减海军人员。以后,正常维修都不能保证。相反,这6年中日本平均每年添置新舰2艘,日本天皇甚至节省宫中费用,拨“内帑”以充造船、买船费用。到甲午海战时,日本舰队的航速与火力都大大超过北洋舰队。

 

白云蓝天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海军管理模式完全是原始的,基本没有现代因素。这样的军队即使拥有优势武器也难以打胜仗。
白云蓝天
李鸿章很清楚,根本没法与日本海军交战,否则大概率全军覆没,所以避战是唯一能采取的做法。
白云蓝天
这篇文章很片面,完全没有提及慈禧对海军建设的彻底漠视。另外,李鸿章并不腐败,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工业的建设。
L
Lisland_2013
问题是陆军更渣,最后北洋的基地都丢了。当时大清唯一的机会确实是拿北洋水师赌一把。
L
Lisland_2013
北洋舰队保船的结果估计和俄第一太平洋舰队差不多.
白云蓝天
陆军也是被慈禧限制发展的,怕威胁到她的统治。如果太平天国失败后,让淮军任意发展,日本即使赢了海战,也无法打入中国。
白云蓝天
俄在远东的力量难敌日本,而后来俄军扰师远征本是一大弱点,再说俄远征海军又犯了不止一个不该犯的致命错误。
老商
也有集中力量辦蠢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