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剧评

大兔子张三
楼主 (文学城)

 

 

站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上,我的阿勒泰实在是太美好,让我找不出哪怕任何的缺点。
这些年不论中外,我少有在现实向的影视作品里,看到正常的、合理的、饱满而不刻板的角色塑造与情感联结。尤其是亲子关系与两性关系。
而阿勒泰中的男女老少,有些甚至只有寥寥几笔的勾勒,都让我能够深深的共情。
……

血缘与民族的脉络交织在张凤侠和苏力坦这两个人物之中。

张凤侠是母亲,同时也是她自己。
她有自己的执念、追求、财迷,以及一点点无伤大雅的恋爱脑。她从不过多管束女儿,大剌剌放手给文秀自己体验。可一旦倒霉闺女惹出任何麻烦,嘴上吐槽完了,关键时刻还是一定要挡在闺女身前,给人鞠躬道歉的。自己毫无包袱,也不拿包袱为难身边人。
张凤侠明白,这世上没有出厂设置拉满的完美孩子,没有缺乏经历就起作用的唾沫星子说教,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个人好恶。这份经验和豁达也让她跨越了民族文化了隔阂,成为阿勒泰屹立不倒的小卖部女王。

苏力坦是父亲。
他当然有着诸多问题,却不是一个僵化得不可理喻的“大家长”。他谨遵传统,但并非失去人类正常思维的死板守旧,也没有像个复读机一样的念念叨叨。他讲道理,负责任,不因为自己的价值观而要求和批判家族之外的任何人(当然也不太接受别人批判自己)。他管束孩子,却也为孩子们做了最多的工作,是全家人的引路者和保护伞。他不认同张凤侠和李文秀,仍然会信守承诺,口嫌体正的关照,保护她们一路前进。
苏力坦有着自己的道德准则,那是故土和游牧生活所赋予的心灵约束。他只是抛不下那些祖祖辈辈难以割舍的,对牧场的眷恋和归属。

所以,尽管托肯和巴太都对父亲有诸多的不认同,他们也从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叛逆孩子。托肯会对文秀骄傲的讲道“要不是我爸爸救了你们,今晚树上睡觉”;巴太会考虑父亲的固执和颜面,说“交枪的事情,你们先别提,我再劝劝我爸爸”。
……

关于两性的表达并不尖锐,却也耐人寻味。

诚然,小于塑造了一个和夏牧场一样清澈美好的巴太。他是纯真的,对所有事物和生命都充满热情和善意;他也是细腻的,隐忍的爱着家人与心上的女孩;他富有责任感,不惜让渡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自由。
巴太和文秀都代表着年轻的力量。如果说文秀是投入湖面的卵石,那么巴太就是她激荡起的涟漪,是旧事物和新生的联结。

然而,男性角色的出彩不会掩饰女性角色的苦难,更无法遮盖女性角色的光辉。
就像巴太到最后也没有带回来的那块搓衣板,最后托肯是在同为女性的文秀手中得到的。因为洗衣服在游牧民族中,是独属于女性的体验;那条流淌的河水,是生命、生活和女性之间的独特脐带。所以,巴太为嫂子奔走、苦恼、争取……却唯独不能记得一块搓衣板;所以,托肯会哭着说,“一年了,没有人在乎”。
有人认为这一点不好,我却非常喜欢。这没有什么值得批判的。因为一个两个善良的男性,永远也替代不了女性自身的觉醒。觉醒来自于真实存在的女性困境和女性体验,那些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因浆洗粗糙的双手,被消磨在灶台和床帷的自我,不被尊重的隐私、边界和尊严……是由内至外的,不该指望那些他者。
如果那块搓衣板来自于巴太,我反倒会觉得像一种不真实的大团圆结局,“落了俗套”。
而编剧则非常善解人意的用接生小羊、少年爱恋等情节软化了那些可能的冲突,让搓衣板的隐喻变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

张凤侠,苏力坦,巴太,文秀,托肯,还有奶奶,村主任,库兰……我爱的角色实在是很多。
正因为如此,阿勒泰里所有人的结局都令人太难以释怀。
毕竟,所有人都活生生在你面前生活过、幸福过,怎么能忍心再看着他们走向落寞?
最令我欣慰又心酸的一点,这里没有什么非黑即白的对立,每个人都是善意的,鲜活的。他们没有“作”,所有人都在努力的生活。
但时代和人心在流动,世界千变万化,生活本身已经有着太多太多不得已。
……

在我眼里,艺术之于社会,就好像一条河流的水面。
观众们可以看见的一切,都来源于河流里、河岸上所生长着、生活着的自然物,亦或者倾倒入的人造物。不过其中一些易于漂浮在上层,可以轻易的被发觉;一些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本质未曾改变,却以不同的化学和物理形态呈现;一些则会沉淀在水底,容易被忽视,需要耐心的、仔细的观察,才能看的清晰。
或许不成比例,仅供参考,但它们的集合确确实实反映着社会整体。

过去跟着在老师们去往一些陌生的社会,见到形形色色的文化和个体,我常常触动于,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是无法被大众所看见的。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信念和坚持;他们的表达欲很强,梦想看到比自己的生活边界再大一些些的地方,也有着被看见和被理解的渴望。
我相信主创团队都是很温柔的人。他们能够看见每个人的情感、触觉、伤痛和远方,将它们加入一些细腻的理解,娓娓道来,也没有在结局中强求任何人须得改变。
看见——不带凝视、并尊重的,也不因此丢掉自己的是非和立场——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件重要,又珍贵的事。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己之心爱人。

嗯,一点点惆怅,一点点释然。
万物总有始终。作为阿勒泰的过路者,我希望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远方和归属。

 

忘忧萱草
托肯像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有木有?
大兔子张三
有ooooooooooo

现在电视剧都路演了,真拼

数与形
托肯憨憨的质朴自然,没想到演员本人看着很灵气的呢
忘忧萱草
内什么,那块搓衣板难道不是因为巴太被爱情搞得五迷三道的才忘了买吗?LOL有像这里解读得辣么深刻??
大兔子张三
所以我说演技好的演员把托肯捎上了,她演得非常好
大兔子张三
虽然表面上是巴太恋爱脑忘了搓衣板,但笔者的解读也不无道理,而且我很赞同。
落英如雪
这就是编导的高明之处。日子和琐事就这样一天一天过着,一件一件发生着。不刻意不突兀不介入。。。
大兔子张三
贴一个巴太在阿勒泰骑马的视频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034364774318099

再贴一个舞蹈学院院长领学生跳蒙古舞的视频,院长跳得好极了,后面一个学生好像于适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034035970244639

 

微博评论

于适扮演的巴太像“少女的第一个梦”,是初恋梦中最可能、最完美的男性的真身示现。《封神第一部》中的姬发都没有这个角色适合他,可以有那么多的个体魅力展示空间。

巴太首先就好在他是一个放松的人,一个随处散发少年气的罗密欧。因为他生于新疆,草原就和他相得益彰。他简直就是从那个美景里结晶出来的,就像仙子只能出现在云里、水边、林中。他的一尘不染是用和土地紧密相连来表达的,而他又没有泥垢,牙齿都整齐雪白,脸也从来不会脏兮兮。虽然生于斯长于斯,他在马上却自有一种王子般的高贵气,不过相比一般的王子,他又没有背负什么深仇大恨,因此也看不出有任何过度的焦虑在摧残他。

他纵马奔驰,似乎是要去赢取邻国的公主;靠在河边的树上,似乎是牧羊神在休憩;一头长发牵着踏雪,似乎是《指环王》里亚洲版的精灵王子刚射箭得胜回来;他注视文秀,以及在黑夜第一次说出情话,他毫无猥亵和油腻。憨厚、善良、温柔、俊美、英挺、纯真、上进、勇猛、专一,一些恋人眼中才有的美好的词,此时可以全部一时间出现在少女脑海中。

他如草原上的鹰,山林里的马,林泉的泉眼,山谷缝隙过来的凉风,这样的人因为太过于美好,无论是真的,还是初恋的人眼中美化后的,也好像就是注定要失去的。似乎是为了失去他,上帝才这样准备他,使他无一不备,神形兼好。他若不是英年早逝,便保留不住他这样的完美,他便应该在生活里遭受凡庸的磨难与洗礼,使人再看时才发现此少年也不再是旧人,而成为包浆重重的一个社会性格的、油滑的人——尽管他的内心或许还保留着纯真,而此纯真已不愿示人,保护它只能像保护风中之烛。

最后一集,导演在他深夜回村,步步走出暗夜,在微弱的灯光和众人眼中映现出他——剪短了长发,如今的中长发披拂在额头眉稍,更为英挺和成熟的,更增加了一层忧郁眼神,更有魅力的脸孔——的地方结束,是谁看了都要心动,心伤的,仿佛他是一块璞玉,如今经历了一种打磨,而这种打磨使他挫折,却也使他更发光。

导演保留和持续了他的完美性,这是理想主义的,是寓言的,是一个浪漫的梦。(或许结尾巴太根本没有来,但导演不想令自己、文秀和观众失望,还是让他更好地来了。另一种极端和可能性的选择是,巴太变了一种性格后再来,使文秀和观众可以一起悲悼过去的那个他不在了,但导演更不想那么残酷地对自己、文秀和观众,因此巴太是这部剧集里最像神话的、非真实的、文学化了的一个人。大概滕丛丛趁机安放和圆满了自己的少女梦也未可知。)

 

夜半_听雨
是啊,反差挺大。这部剧可爱的角色很多,托肯排在前面,
永远都不骂人
影坦不是反对粉丝宣传演员个人吗?专注作品,请你这位影坦的广电主任以身作则
永远都不骂人
不是故意找茬,影坦无数个贴子被以“粉丝宣传偶像”的理由举报掉了,希望标准统一,如果实在想宣传偶像,可以让偶像来影坦做广告
b
bluemoon99
哈哈,昨天看到周依然说巴太那一吻演的很少女,导演的话
数与形
这段文字真漂亮,马上的英姿太美了!
在山泉水清
这一段写得真好
在山泉水清
托肯真是演得好,非常喜欢听她哈萨克口音打着嘟噜的汉语
永远都不骂人
捧臭脚的ID再多也没啥意义,成年人会被互联网上真假都不知的ID唬住?笑得。
数与形
浑然天成,没有一点表演的痕迹,太难得了
大兔子张三
微博评论巴太

看完了《我的阿勒泰》,于适扮演的巴太像“少女的第一个梦”,是初恋梦中最可能、最完美的男性的真身示现。《封神第一部》中的姬发都没有这个角色适合他,可以有那么多的个体魅力展示空间。

巴太首先就好在他是一个放松的人,一个随处散发少年气的罗密欧。因为他生于新疆,草原就和他相得益彰。他简直就是从那个美景里结晶出来的,就像仙子只能出现在云里、水边、林中。他的一尘不染是用和土地紧密相连来表达的,而他又没有泥垢,牙齿都整齐雪白,脸也从来不会脏兮兮。虽然生于斯长于斯,他在马上却自有一种王子般的高贵气,不过相比一般的王子,他又没有背负什么深仇大恨,因此也看不出有任何过度的焦虑在摧残他。

他纵马奔驰,似乎是要去赢取邻国的公主;靠在河边的树上,似乎是牧羊神在休憩;一头长发牵着踏雪,似乎是《指环王》里亚洲版的精灵王子刚射箭得胜回来;他注视文秀,以及在黑夜第一次说出情话,他毫无猥亵和油腻。憨厚、善良、温柔、俊美、英挺、纯真、上进、勇猛、专一,一些恋人眼中才有的美好的词,此时可以全部一时间出现在少女脑海中。

他如草原上的鹰,山林里的马,林泉的泉眼,山谷缝隙过来的凉风,这样的人因为太过于美好,无论是真的,还是初恋的人眼中美化后的,也好像就是注定要失去的。似乎是为了失去他,上帝才这样准备他,使他无一不备,神形兼好。他若不是英年早逝,便保留不住他这样的完美,他便应该在生活里遭受凡庸的磨难与洗礼,使人再看时才发现此少年也不再是旧人,而成为包浆重重的一个社会性格的、油滑的人——尽管他的内心或许还保留着纯真,而此纯真已不愿示人,保护它只能像保护风中之烛。

最后一集,导演在他深夜回村,步步走出暗夜,在微弱的灯光和众人眼中映现出他——剪短了长发,如今的中长发披拂在额头眉稍,更为英挺和成熟的,更增加了一层忧郁眼神,更有魅力的脸孔——的地方结束,是谁看了都要心动,心伤的,仿佛他是一块璞玉,如今经历了一种打磨,而这种打磨使他挫折,却也使他更发光。

导演保留和持续了他的完美性,这是理想主义的,是寓言的,是一个浪漫的梦。(或许结尾巴太根本没有来,但导演不想令自己、文秀和观众失望,还是让他更好地来了。另一种极端和可能性的选择是,巴太变了一种性格后再来,使文秀和观众可以一起悲悼过去的那个他不在了,但导演更不想那么残酷地对自己、文秀和观众,因此巴太是这部剧集里最像神话的、非真实的、文学化了的一个人。大概滕丛丛趁机安放和圆满了自己的少女梦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