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真相:蜀国法西斯,魏国走正道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楼主 (文学城)

来源:网易

 

从史实的角度讲,《三国演义》贻害无穷,陈寿一定恨死了罗贯中。

很多人熟悉的三国,是一个假三国。

1  还原历史

 

208年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

 

曹操不再想着卷土重来,而是经营大北方,带着民众一起兴修水利振兴农业。

 

在货币政策上,魏国沿袭东汉,不仅继续用东汉的五铢钱,而且没有官方铸币,将货币权开放给民间

 

不仅如此,魏国还废除了董卓的“无字小钱”,这种币值不足、专门用来抢劫民间财富的劣币,曹操直接下令禁止流通。

 

曹操这种高瞻远瞩的政策,给魏国奠定了强盛的基础,魏国很快就恢复了东汉时期的造船业、陶瓷业、丝织业等核心产业。

 

这种利国利民,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反观蜀国,刘备废除五铢钱,铸造“直百五铢”,价值只有五铢钱的1/33

 

这比董卓的“无字小钱”还要狠。董卓制造了10倍的通货膨胀,刘备“弯道翻车”,要制造33倍的通货膨胀

 

刘备在疯狂抢劫川蜀的财富!简直比土匪还要流氓。

 

刘备这种土匪行径,自然遭到了川蜀百姓的强烈抵制,刘备的处理方法很直接:

杀!

 

不接受直百五铢,杀无赦,还抄家,把你家里的铜材,连挂蚊帐的铜钩都不放过,一起没收,拿回去铸造货币“直百五铢“,杀人诛心。

 

蜀国这种离谱的货币政策,直接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搞成了饿殍遍野的生灵涂炭。

 

看到这里,《三国演义》把曹操弄成奸臣“白脸”,把刘备美化成正义之生。这种篡改历史,不亚于把希特勒和丘吉尔对调。

 

青梅煮酒论英雄,一个是接受非议的真英雄,一个是披着羊皮的狼。

 

刘备与董卓是一路货色,都是靠着军队占领异地,然后进行釜底抽薪的大抢劫。两人的不同点在于,刘备更狠。

 

蜀民与秦民的生活几无二致:种地、打仗、重税。但蜀国与秦国有一个不同,秦国不会乱杀本国百姓,但蜀国会。

 

“深藏功与名”的魏国注定成功,“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蜀国注定失败。

 

两国之间的这种根本差别,在科学艺术上体现得很明显。一个国家是否繁荣,基础是经济,但特征一定是科学艺术成就。那些科艺成就非凡的国家,自古以来无一不繁盛;光有经济没有科艺,伪强国;都没有,就是失败国家。

 

魏国科艺成果琳琅满目,改进生产技术有织绫机、龙骨水车、指南车,理论成就有《九章算术注》、《制图六体》、《禹贡地域图》,艺术成就有建安文学、初创玄学、重开太学。

 

蜀国呢?这方面的成就几乎是零!唯一历史留名的就是《出师表》。

两国高下立判。

2  夺取汉中

 

三国之中,唯独蜀国没有史官,没有留下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原因很简单:坏事做绝,不敢公之于众

 

对于川蜀而言,刘备军团是一支异地军队,是来侵略和占领这块地盘的。刘备刚刚入蜀的时候,穷得叮当响,甭说军饷了,士兵吃都吃不饱。

 

214年攻取成都后,刘备纵兵抢劫,以此作为士兵的激励和奖励,成都毁于一旦。

 

紧接着刘备又推出了新货币“直百五铢“。剧烈的通货膨胀为刘备迅速带来了巨额财富,《三国志》这样形容:“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眼看着蜀军兵强马壮,有一个人寝食难安,他就是“汉中王”张鲁。

 

汉中是川蜀的门户,无汉中就无法守护川蜀,刘备必须夺取这块战略要地。曹操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215年率先发兵,张鲁投降曹操。

 

唇亡齿寒,现在轮到刘备寝食难安了。

 

尽管司马懿建议曹操进攻蜀国,但曹操以“得陇望蜀”的理由拒绝了。

 

此时离赤壁之战结束有7年,曹操不愿意再次拖入战争泥潭,而是专心国内发展,推广屯田制。魏国人民要为曹操的这个长远决定点赞。

 

217年,刘备不顾国内满目疮痍的经济,以举国之力进攻汉中,抗魏援汉。

此时他夺取川蜀才3年而已。

 

发兵之前,刘备赶制了一批新的“直百五铢“,与之前重十克的“直百五铢“相比,这批货币更轻了,只有八克

 

没有最流氓,只有更流氓。蜀民太悲惨了。

 

汉中之战打了两年,刘备拼了命要夺取汉中,在战事焦灼的时候,杨洪劝诫诸葛亮:“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不断给前线输送援军和粮草。

 

蜀民不愿意,就杀无赦。

 

面对疯子一样的刘备,曹操不愿意动员大规模军队,也不愿意久拖不决,于是在217年息战,将汉中百姓迁往魏国内地,退出汉中。

 

自此,魏延守汉中,刘备返回成都论功行赏,封“五虎上将”。

 

魏国的经济实力碾压蜀国,魏国不是打不过,只是避其锋芒,专心国内发展。

 

但蜀国君臣天天吹牛逼,说自己以弱胜强,打赢了这场立国之战,打出了国威。

 

仿佛蜀国百姓的血泪不存在似的。

 

历史可以隐瞒一时,但终将大白于天下。

 

3  酷吏诸葛亮

 

诸葛亮是诸葛丰的后代,世代相传的法家

 

223年刘备死后,诸葛亮本该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但诸葛亮更加离谱。

 

继续搞法家那一套的军国主义,屡次北伐,动辄十万大军。

 

全国十三州,蜀国只占益州一地,户籍人口不到100万;魏国独占九州,户籍人口近500万,拥有长安和洛阳这两个经济中心城市;吴国有三州,户籍人口230万,拥有日渐富庶的江南之地。

 

(真实人口数量应该是户籍人口的3倍左右)

 

蜀国最穷,经济底子最差,地理环境最偏僻,从常识角度讲,蜀国应该避其锋芒,安心国内发展,方能避免灭国。

 

但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居然主动出击。将全体蜀国人民绑架到毫无希望的战车之上。

 

为了筹集军费,他发行新货币“太平百钱”。

 

刘备发行的“直百五铢“已经足够惨无人道了,但诸葛亮的这个货币比“直百五铢“更离谱,重量只有一克不到,是劣币“直百五铢“的1/10

 

换句话说,蜀国货币的币值,只有魏国的1/100;蜀国的通货膨胀,是魏国的100倍;诸葛亮以1:100的比例,抢劫民间财富。

 

严格意义上,“太平百钱”已经不是钱了,就是废纸

 

诸葛亮与董卓之间,差一个刘备。而且,董卓还是他们三人之中最好的。

 

诸葛亮不仅如此,还规定“太平百钱”和“直百五铢“都是蜀国的官方货币,但“直百五铢“发给官吏,废纸般的“太平百钱”给民间用。

 

随着蜀国经济的一步步烂下去,诸葛亮只得用越来越猛的通货膨胀来攫取财富。

 

《三国志》记载,234年,诸葛亮临死之际,蜀国再次铸币,将“直百五铢“的重量减到两克,贬值了80%。

 

死之前也要“爽一把”,不忘收割民脂民膏。

 

诸葛亮死后,所谓的蜀国举国悲痛是假历史,蜀国土著李藐拍手称快“苍天有眼,蜀国有救矣”是史实。

 

实在很难相信,一个在历史上传得神乎其神的正义伟人,其真面目居然是一个连董卓都甘拜下风的大恶人。

 

陈寿在《三国志》这样评价诸葛亮:本应偏安一隅,却连劳师远征,实在是志大才疏

陈寿还可以加上这么一个评价:蜀国是一个垃圾国家

 

所谓匡扶大汉,不过是诓大汉

 

4  不曾想念

 

封建官僚系统的膨胀,源于政府想做坏事。因为违背民众利益,所以需要更多的“打手”。

 

如果政策深得民心,民众自然就会积极配合,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行政人员。

 

刘备和诸葛亮将蜀国打造成法西斯政权,不顾蜀民的生死,不断地对内掠夺和对外作战。这种邪恶政策,必须是大量的官僚集团来强制实施。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蜀国有官吏4万,吴国有3万。但吴国的户籍人口是蜀国的2.5倍,也就是说,蜀国的官民比例是吴国的3倍左右

 

史书没有记载魏国的官吏人数,但魏国在各种政策上都是沿袭东汉,东汉是出了名的小政府,逻辑上讲,蜀国的官民比例肯定远超魏国。

 

官僚膨胀的国家无一有前途,蜀国也是民怨沸腾,焉有不败之理?

 

诸葛亮死后,行政交给费祎和蒋琬,军事交给姜维。费祎反对北伐,坚持要休养生息,屡次驳回姜维的出兵要求;蒋琬死得早,费祎成为姜维的眼中钉,后被行刺身亡。

 

《三国演义》将姜维塑造成忠臣良将,但在史实里,他是祸国殃民之臣。

 

费祎一死,姜维立刻北伐,蜀国上升的国运结束。10年之后,蜀国灭亡。

 

263年,一个邪恶的政权终于消失。

 

蜀民,没有留下任何怀恋蜀国的文字。

 

蜀国没有眼泪,人民从未怀念。

 

5  发展是硬道理

 

在蜀国不断瞎折腾自己时,魏国始终谋求国内的经济发展。

 

主要就干一件事:屯田

 

魏国将荒芜的土地收归国有,为了吸引流民来耕作,由国家免费提供种子、耕牛和农具,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一般是对半分。

 

这个税率虽然较高,但在乱世之中能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农民已经很满足了。

 

就连首富李嘉诚都很欣赏魏国实行的屯田制。

 

魏国的基本盘是屯田,但魏国的经济基本盘是世家大族和坞堡。曹操搞屯田,实际上是在这些地方势力的眼皮子底下“捡漏”,将农民笼络在自己羽翼之下,慢慢积累自身力量。

 

曹操本可以学刘备,杀土豪,暴力夺取有钱人的财富,快速壮大自己。但他没有这么干,而是与世家大族友好合作,共筑未来

 

魏国没有搞官方铸币,货币权还是在民间,并用“九品中正制”与世家大族进行政治合作。

 

这种和平共处,是魏国得以强盛的保障。

 

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就有了两种选择:当屯田制的屯农、当世家大族的佃农。在这种自由竞争下,谁对农民好,农民就去哪。

 

在这种竞争格局下,魏国内外兼修。国内持续发展,国外开疆拓土,通西域、平辽东、抗吴蜀。

 

有一个人想打破这种良好局面,结局凄惨,那就是曹爽,被灭族。

 

“高平陵之变”的根本原因不是司马懿的心狠手辣,而是好大喜功的曹爽把魏国瞎折腾,对内败坏屯田制,大肆侵吞农田,对外执意伐蜀,虚耗国家,导致全国都反对他的这种胡来。

 

屠灭三族时,当时无人同情,后世徒留骂名。

 

这个结局,对得起他的作为。

 

以曹爽为开端,在与世家大族的竞争中,屯田制逐渐败下阵来,到了魏国后期,屯田的剥削日益加重,分配比例一度高达八二开,政府拿八成,这就引起了屯民的大逃亡。

 

这些反抗的屯民,大量流向世家大族,因为世家大族的税负一直比较稳定。

 

反观蜀国农民,逃无可逃,只能忍受国家无休止的剥削,直到肉体消灭。

 

有选择,总比没得选要好。

 

灭蜀的第二年,264年,魏国宣布废除屯田制,曹魏政权实质灭亡。266年,西晋建立。

 

本质上讲,并非贵族抛弃了魏国,因为双方从未真正走到一起,只是一种合作的竞争关系,是农民抛弃了魏国

 

根源就出在屯田制的破坏。屯田制的目的和手段都是好的,但它是土地国有制。一个好的土地制度,应该是土地私有制,不仅要承认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还要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屯田制不允许买卖,并不能杜绝买卖,只是杜绝了公平买卖,而带来了强买强卖。魏国官员会进行各种巧取豪夺,但就是不会用公平价格去进行经济赎买。

 

如果必须用合理的价格才能购买农民的土地,那当官还有什么意思呢?

土地私有制,不仅不会加速土地兼并,反而会给农民带来一道公平的经济保障。只有土地国有制下的权力寻租,才会对农民进行欺骗和抢占。

 

魏国,成也屯田,败也屯田。

 

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

 

如果穿越到三国,你是希望生活在蜀国呢?还是希望在魏国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路边总有一些野文案,颠覆你的想象 三国的真相:蜀国法西斯,魏国走正道 小动物的日子 妞妞架子鼓 巩俐,够毒
走资派还在走
陈寿他爸爸陈式被诸葛亮砍了脑袋瓜子,所以把蜀国说的一塌糊涂
j
jinjiaodw
三国志还是良史,陈寿入仕晋朝,当然以晋为正统,基本还是客观和公允的
衡山老道
有道理。但更重要的是,蜀国地处山区,虽然守易,但要扩张,非常难。诸葛亮逆天而为,空耗国力,实属不智。
老生常谈12
三国总人口700多万人,魏吴蜀人口份额4:2:1。
通州河
诸葛亮是正统儒家的一个代表人物,就算在民间,许多事迹也是广泛被流传怀念,这些事迹三国演义中都不是重点

或很少提及。

恢复汉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8个字来概括,非常恰达。

诸葛亮治蜀,儒法结合,公正严明仁义,

目前四川的很多行业及行政组织,都有诸葛亮留下的遗产,

都江堰设置堰官,常驻军队,也军也维护人员,这种方式管理都江堰延续至今。

盐铁专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政府收入。

盐井使用天然气,或者煤,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个进步。

纺织丝绸发达,当时的蜀锦便是诸葛亮时代发展起来的,魏国吴国都会偷偷派人来购买。

成都开始被称为锦城,也是从那时起。等等等等

 

云南等地少数民族,以教化为主,诸葛亮被称为云南普洱茶的祖师爷,

当地的农耕手工等都是诸葛亮派人教会当地野蛮人的。

 

至于人才,三国演义里,蜀国的人才似乎都是刘备延揽,其实刘备征孙权失败之后,蜀国人才死了一大半,

诸葛亮之后10多年培养了大量人才。

 

从任何角度看,诸葛亮都可以算一个完人。

衡山老道
刘备入川,命运就注定了。
老生常谈12
梁王要入川,吕后把他杀了。张献忠入川灭亡。
十具
此文 2022-05-17 贴出来的,至今没被删。诸葛亮穷兵黩武,疲弊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祸国殃民是基本史实。
c
chichimao
那晉朝为何沒多久 就天下大乱了?
l
luren_1970
把蜀国换成中国,魏国换成美国,好像通篇都能说得通啊

啥情况?影射中共? 

c
chichimao
为何蜀第一次北伐,天水三郡很快投蜀了呢?
l
luren_1970
这个嘛,主要是司马炎的错误

司马炎总结了一下司马夺取曹家天下的经验,觉得曹家灭亡主要是因为军权太集中,都在曹爽一个人那里。司马师司马懿干掉曹爽曹家就没有力量能挑战司马家了。于是司马炎把军权下放到各个司马姓的王爷,希望如果有事的话司马家人能凝聚起来一起解决。然而,他没想到自己后面即位的是傻儿子。然后各个司马王爷看着贾南风皇后操纵政权不爽,就带兵造反。于是就有了八王之乱

c
chichimao
那就句安等死嗎?
l
luren_1970
光人口也说明不了啥。金兴起的时候只有万把人

照样十年灭辽(辽近千万人),又过了两年灭宋(宋大约7千万人)。

时不时来看看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有这么一条记载:“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年。”作何解释?

野史算不上的胡诌博客,笑醒众蜀史官。陈寿扬刘是因为生于蜀,抑曹是因为吃的是司马饭。司马懿本想做个默默无闻的农夫,结果被曹操设计搞出山,当然其后代不能简单放过曹。

C
Cathy_Bay
跟作者观点一样。不久前看的一个剧倒是给出了一个新的视角。诸葛认为如果不攻打魏国,扩张领土,蜀国是没有机会发展的,迟早被灭

扩张领土,增加人口才有一线生机。

十具
诸葛亮屡屡北伐无果。先军经济,total war,拿蜀国人民为先帝的“理想”“梦想”殉葬。毛康10亿饥民之慨,去解放全人

类,邪恶。

十具
有人只晓得中原。欧洲腹地的山区瑞士、巴伐利亚,意北一圈被全世界羡慕。盆地里的捷克是华约国里最发达的,难怪他们讨厌草原那边

战马换坦克的红色帝国。

 

前后左右
这篇文章基本是臆想。魏国连币都没有,是不是更法西斯?

当时不仅仅是政府铸钱,更多的是私人铸钱。当时在刘璋任上的蜀汉豪强可以自己铸造外围劣币,扰乱市场,而蜀汉的直百五铢则狠狠地打击了这些劣币。   魏国很长时间没有发行货币,一直是以货易货。有点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的意思。估计铜用来打仗了。

在东吴墓葬的三国货币中,蜀汉货币的占比超过98%,当时是蜀币吴用,魏国也使用蜀币。蜀币相当于今天的美元,是“国际”货币哟。是不是应该吹一下刘备大打货币战争,蜀汉剥削东吴经济?

到底哪本秘史记载蜀汉直百剥削百姓了?还是蜀汉把剥削来的财富换成美元来保值了?

这东吴也是可怜,现在发现,15座东吴墓葬陪葬大量货币,其中三国货币约4000枚,而蜀汉货币有3900多枚,东吴才50多枚,不愧是蜀钱吴用。

古代本来就没什么像样的金融体系,金属货币减重,或引发通货膨胀都是常见情况,21世纪的中国尚且人民币增值或减值,而去年猪肉等价格纷纷上涨,还指望古代金属货币是什么鸟样?

蜀汉直百是什么水平,只能靠古代金属货币之间的互相比烂,才能得出结论。

从目前史料和考古情况来看,魏晋南北朝300多年,蜀汉直百属于比较优良的保值金属货币,不要说东吴墓葬中,蜀汉直百的占比高达98%,后面的南四朝,百姓也爱使用蜀汉直百。

对刘备政权的评价,唯一有意义的结论就是汉朝的秉承东汉政治传统的寒门士人+游侠势力自救失败,华夏帝国以门阀政治为主要表象的政体再封建化趋势不可逆转。

随之而来的就是封建主之间的残酷而旷日持久的内战,八王之乱如是、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概莫能外。

l
luren_1970
这个观点也对

四川这个嘎达吧,比较闭塞,容易让人有一种偏安的安全感。如果在这里建政过久不思进取,很容易萎靡不振,最后被灭掉。历史上在蜀建立的地方政权最后全部被轻松地灭掉了。据我所知好像没有从蜀地兴起然后吞并周围地区最后统一全国的。秦国不算,因为秦国兴起于关中地区,也就是渭河平原。西汉也不应该算,因为刘邦虽然被封在汉中,但是很快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了关中,没有在蜀地浪费时间。

十具
这种零和思维,大一统情怀,害了汉民族两千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与文艺复兴、大宪章、工业革命无缘。
咲媱
因为凉州边地一直是半独立状况,而魏国开始加强控制,直接导致马超韩遂的反叛。马韩之后,中央控制加强,损害了当地豪强的利益

这些人是两面下注,希望左右逢源在两大势力之间横跳。一些成员如姜维,加入蜀汉,而另一些如王异等就加入魏国,这样不论谁胜,都能保护他们在本地的利益。

咲媱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认为曹魏和蜀汉都是不变的。其实不攻打曹魏,专心防守,曹魏也许会有自己分裂的一天。正是战争让司马崛起,避免

了曹魏的分裂。如果不经过和蜀汉的战争,确立司马的地位,曹家的孤儿寡妇,没有司马家这种强力人物辅佐,很有可能重新变成东汉末年。那个时候,蜀国就有机会了。

咲媱
你这个说法是忽略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那个时候,工商业并不发达,其实普通人并不需要货币。米是自己种的,衣服是自己织布。

真正的财产是田产,房屋,牛羊。普通人就是用米换鸡蛋什么的。

而货币是绸缎之类的东西。

蜀汉是当时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因为蜀国有蜀锦,所以蜀国有货币,魏国不需要。

赏都是赏绸缎百匹,房子一坐什么的,没有赏钱的。

白云蓝天
“蜀民,没有留下任何怀恋蜀国的文字”——那是因为作者太无知!
白云蓝天
同时代乃至后时代的人对诸葛亮的治国能力有着极高的评价,陈寿称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白云蓝天
蜀汉地區的百姓对诸葛亮极为追思,陈寿:“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白云蓝天
袁準评价为“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白云蓝天
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士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白云蓝天
那是垃圾文章的作者造谣,事实正相反,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极高。
白云蓝天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白云蓝天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白云蓝天
稍微瞄了下内容,就能断定这是一个标准的垃圾贴!
白云蓝天
有个P道理!蜀汉政权开端很好,后来不好了也不能白白等死,以攻为守、等待时机(比如象八王之乱等)是最佳的战略决策。
白云蓝天
而且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生产照样发展得很好,其政绩不仅被历代文人称颂,而且蜀地百姓千百年来怀念诸葛亮。
白云蓝天
腐儒之见,更缺乏相关知识,就胡扯乱评。
前后左右
你还承认蜀国发达。发达能是法西斯吗?
L
Lacedaemon
刘备本人就来历不明,很可能就是谎称汉胄
十具
6出祁山无果,是不是史实?年年征战与民生经济能兼容吗?没常识的是谁?孙大炮边喊建设边北伐,毛的抓革命促生产,这种自相矛盾

的谎言,你照单全收。

十具
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比中原更适合农业生产。地理又利于防御。只要不打仗,经济和人口自然会高增长。历史上

蜀地社会经济的浩劫,都是因为战争。诸葛亮屡屡无谓挑起伤筋动骨的战端,百姓怎么可能安居乐业?对这事,你就丧失了革命觉悟,这么容易就被统治阶级的粉饰文字骗了?

白云蓝天
我不是说以守为攻吗?如无此战略,诸葛一死蜀国就被灭了,还能坚持近30年?至于诸葛治蜀,
白云蓝天
至于诸葛治蜀,征战(不是年年!)能否与民生经济能兼容,蜀国经济到底如何,好好去学学历史,百科一下也行,就是不要胡说。
白云蓝天
拜托,没有历史知识,百科诸葛亮一下也不会吗!百度、维基。看看人们是怎样评价诸葛亮的,有褒有贬,但就不是你所凭空胡说的。
十具
不必指望曹魏出事。军事上坚守是可为的。席卷亚欧大陆的蒙古军就难吭蜀地,抗日是近期的例子。百姓就怕伟人有使命感,谁谁的霸业

关升斗小民P事。

十具
别人云亦云,诸葛亮被歌颂是因为他的’正统‘,他不过摘了秦在蜀地建设的桃子。后来杨一益二的格局是和平时期自然形成的,也与诸

葛亮无关。他留给川人的就是那张,让人血脉偾张的“出师表”。说实在的,中原霸业,xx江山,关当地百姓屁事。

白云蓝天
你才是被地摊货洗脑的,完全缺乏系统的知识以及在此架构下的成熟看法。哪怕是世界大师一级的看法,本人也会反驳,还人云亦云?!
白云蓝天
’正统‘个P,难道现代历史学家也是’正统‘的?难道历史上全是’正统‘的文人?难道历史上’正统‘的文人都喜欢黑白颠倒的?
咲媱
希特勒的德国也很发达。科技领先当时的世界,连爱婴斯特,都是美国挖希特勒的墙角来的
咲媱
如果蜀国坚守,熬到八王之乱,甚至石勒灭西晋,不就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