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学教授工资情况

毛囡
楼主 (文学城)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工资情况

      前两文贴了三十年代大学教员的工资情况,这个工资情况基本延续到40年。从41年起开始进入了物价快速增长年代,教员薪水也开始大幅增加(包括各类补助等)。郑天挺在1942年4月记下的所得上月薪酬:“领得联大教授三月薪四百四十元,联大津贴六十五元,部拨三月生活补助费七十元,部拨二月食米基金四百十四元,联大学术研究费一百五十四元,联大总务长三月车费一百元,云大讲师三月薪一百二十元,共一千三百六十三元”。即郑天挺的42年收入已到达1363元。(他38年的工资是420元)。
  到1943年,通胀加剧,郑天挺开始记每日花销,如1943年7月30日,“付甜点心口酥十块六三元、又萨其马四块二八元,理发十元,洋烛一支三五元,鸡蛋二个八元”;又如1944年3月4日,“付面包一五五元,请客一七五元,午饭三五元”。
1944年10月,他在日记中记到每月平均薪酬是7000元,但购买力远低于38年的420元。

   下面是西南联大部分教授的工资(38年)。


朱自清420元
陈寅恪500元
罗常培440元
罗庸440元
魏建功400元
刘文典440元
闻一多440元
王力370元
浦江清350元
唐兰340元
专-许维遹230元
专-陈梦家190元

叶公超440元
柳无忌410元
莫泮芹420元
陈福田440元
黄国聪400元
潘家洵380元
吴宓450元
陈铨380元
吴达元370元
杨业治350元
傅恩龄340元
陈嘉380元
谢文通360元
闻家驷340元
专-雷夏270元

刘崇鋐440元
雷海宗440元
姚从吾440元
毛准420元
郑天挺420元
王信忠360元
邵循正360元
皮名举400元
张荫麟350元
蔡维藩410元
葛邦福430元

汤用彤440元
冯友兰450元
金岳霖450元
沈有鼎370元
冯文潜410元
贺麟380元
郑昕340元
副-容肇祖280元
副-王维诚280元
副-王宪钧320元


饶毓泰440元
朱物华440元
郑华炽440元
吴大猷440元
吴有训450元
叶企孙450元
周培源420元
赵忠尧400元
霍秉权370元
王竹溪350元
张文裕360元

曾昭抡440元
孙承谔420元
张子高450元
高崇熙450元
邱宗岳440元

    陈梦家等3人是专科教员;容肇祖等3人是副教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西南联大学教授工资情况 1930年代教员和官员工资情况 李大钊在北大的工资单 上世纪初清华选拔留美学生名单 这些电影、小说的英文名是这样翻译的
信笔由墨
西南联大时期,应该是纸币了。也是国民政府最艰难的岁月。
公鲨
44年军公教薪水已无法维持日常生活了,特务因盘剥百姓有外快而成了显要职业,国民党开始被老百姓唾弃
吾道悠悠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就是指这一时期。
公鲨
国民党27年开始掌权后中国知识界并瞧不起这些丘八党棍,那时胡适还被南京视为反动文人;二者的蜜月期始自抗战

到了42年之后就开始走下坡了,彻底毁于抗战之后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被杀,从头到尾最多也就十年,比老共与知识界的蜜月期稍长,长的有限。

有言
长知识,学习了。谢谢!-:)
p
pvct
蒋知道胡适在美国人眼里啥也不是,但不敢真得罪有日本背景的鲁迅,每月奉上350大洋津贴,即不用旁忙也不用帮闲。
公鲨
蒋与美国交好始自珍珠港事变,之前与美国人并无太多交集,48~50年也被美国佬抛弃了
华府采菊人
未必, 特务不是“肥缺”,“从军不如从良(粮)从良(粮)不如从娼(仓)”, 所以最好的职务就是“粮仓主任”

其实到现在“粮仓”还是最肥之一的缺, 当然“书记”最肥, 没有之一

公鲨
从粮或者当正印官难度很大,不是普通人轻易能够做到的,特务本身多是地痞流氓出身,在街上横着走被正经人侧目但被小市民羡慕
华府采菊人
大多数人不认为“特务”是一种正当职业, 不是靠体力或脑力吃饭, 有点歪门邪道, 甚至还不如靠吃祖产
公鲨
当然,如当下的城管、协警,哪个正经人愿意干,可是当吃饭都困难时不要低估人性之丑陋,60年前后各大队的民兵既是例子
公鲨
就是因为祖产都在沦陷区,所以重庆的‘正经人“生活都很困难
华府采菊人
俺老家是四川人, 听老辈子说那阵四川耗子的日子平均比下江人强, 就是多少有点”祖产“”可以吃或老家可以靠
X
XYZ94538
总统是三军总司令,军队服从于总统不是人民。退役将领多在军工复合体捞钱,军队被军工复合体所控制。
公鲨
那年月四川“土著”有不少娶了下江来的女学生,和延安的干部一样,只不过嫁给四川土著的女学生多少都有点无奈
华府采菊人
能娶到下江女学生的, 大多还是那些读过书并在城里工作的, 当然家里还得是“绅梁”
公鲨
自然!乡场上那些孵茶馆抽大烟嗨袍哥的土豪虽然也眼馋洋学生,但是语言不通没法沟通啊
华府采菊人
下江洋学生, 特别是女生, 个个不到两年都能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