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成制药厂(63年第四季度)定息收据

毛囡
楼主 (文学城)

上海集成制药厂(63年第四季度)定息收据

       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除了原资方有定息外,原入股私营企业的一般人员也是按股本领取定息的。下面是上海公私合营集成制药厂63年第三或第四季度发放定息的一些收据。从收据的编号看该药厂至少有200多人领定息,定息额少的不到一元,多的有几百元。

     1. 一个季度的定息有495元,按年息5%,原股本约4万元,应该算大股东了。

2. 这位定息才0.63元,股本约50元,算是小散:

3. 下面2位应该是姐妹俩,不过投资额差距蛮大的:大概股本分别是1万9千和1千3百元:

4. 这张地址写的是迪化北路,63年上海还有叫迪化路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这些电影、小说的英文名是这样翻译的 郭沫若为何不负担前妻的生活费? 费孝通的一封信 这份通知的上款人署名有点怪 上海集成制药厂(63年第四季度)定息收据
b
borisg
定息小股民也有份么。

我以为只有个人私有的产业折合发定息给老板。

华府采菊人
原先分红是按“股票”, 后来分“息”也按股票, 有个标准, 多少以上算资本家, 以下就是小业主
技术员
听说资本家和小业主的界线是资产¥2000。
c
chufang
上海是¥7000,上是资本家,下是小业主。
公鲨
公私合营计算资本时,土地市值如何折算呢?如果没有包括那可就等于官家抢占了差价部分
华府采菊人
好像没那么高吧,记得有人自嘲自家老爸是定息每月两条香烟的资本家, 若七千怎么也不止几条烟了的吧
华府采菊人
应该没把土地计算在内, 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 个人只有使用权。

好比一个资本家租用了另一个老板的车子,这辆车子只能算成第二个老板(拥有权)的资产, 不能算成第一个老板(使用权)的

多哥
冒充资本家吧,就像现在宣扬有钱光荣、家有国民党前辈就无限荣光那样。。。呵呵。
c
chufang
小业主也有定息。一般马路小店也就是个小业主。定息没有多少钱,关键往往有个私方经理,工资都有100-200元,
毛囡
七千元按年息5%算(5厘息不算低了,文革前银行一年定存利息是3厘3),每月就是约30月,拿这些定息称资本家勉强。
p
puyh
马路小店的私方经理哪有这么高的工资。
p
pvct
然后厂房设备,出租房屋都折旧作价,5%分20年付给。10年后“自愿放弃定息”。
十具
民末一台卡车值多少钱?中学一同学成分是资本家,就因为他爸曾拥有半辆卡车,还自己开,没有雇工。够冤的,人家正经的工人阶级。
p
pvct
7000除20再除12,可不就是两条中华烟么。印象里这几千元的界限是指生意的年收入而不是总资产。
公鲨
对股本计算最主要的二种提案:以购置价减去折旧; 以前一年的产值或销售额X20计;57年工商界不少人就因赞成第二条被右派
c
chufang
或者七八十元吧,也算不错了。
一帖
46年程乃珊祖父等三人集资共九十万美元,买下南京西路兰棠隔壁的花园公寓,合营后,

程家每季分得定息人民币七千元。程乃珊写到我错过上海买房早期的机会,就是因为祖父当年购置不动产的教训。

吾道悠悠
好像认定资本家的门槛蛮低的,

有位亲戚解放前在四马路开了家不大不小的五金电料店,也算资本家。

公鲨
能抓住买房早期机会的多是贫民出身,对于56年、66年没有记忆也没有历史包袱;汇丰也没有抓

住机会或者就不认为这是机会。90年代上海曾邀请汇丰回到外滩原址,被拒绝。其内部报告里的理由就是老共的信誉不能冲抵其40年前对自由金融的伤害;半个世纪对金融业来说要想忘记那些还太短了。

公鲨
一位远房长辈学徒出身,后来给师傅打工师傅给了一辆卡车抵工钱,公私合营充运输社股本,平生没吃过烤鸭依然是资本家
华府采菊人
咋的听说过还有一种相反的说法: 谁来用这幢楼都可以, 就是“汇丰”不行!
吾道悠悠
记得我听到的是公鲨的版本。
公鲨
大概是不同时间段、对内对外的口径不一样吧
c
chufang
我觉得汇丰肯定想进中国,只是不一定会让他们回到这栋楼。HSBC,没有个上海怎么行。
华府采菊人
理解为什么有人不愿汇丰回外滩那幢楼, 实在不愿意承认几十年白忙乎一场啊,让汇丰回那幢楼就是向汇丰认错!太打脸了

汇丰应该愿意回那幢楼的

公鲨
HSBC恰恰是趁着89刚过,获得北京首肯把总部迁出了香港
c
chufang
汇丰回到那所楼就是“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