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圆衍射仪,方便面 和 彩电。

V
VA居民
楼主 (文学城)
四圆衍射仪,方便面 和 彩电 这几样东西有关系吗? 似乎没有, 但 我的第一台彩电还真和这两样东西有关系。            80 年代初期 中科大 成立了新的结构分析中心, 这个实验室是用 世界银行给教育部的贷款建立的, 用于提高中国的教育和科研水平。 教育部计划用这笔钱在一些重点高校从世界各地引进当 时最先进的科学仪器,  比如 高分辨率电镜,质谱仪, 高压液相色谱, 色质联用, 核磁共振仪, X射线仪, 四圆衍射仪, 建立结构分析中心实验室。   我当时在结构中心和 772 的 石磊 负责 将要引进的 四圆衍射仪实验室的 筹建工作。因为这些仪器都是当时最先进的, 大部分负责仪器的有关人员都有机会短期出国培训。 我和石磊都是科大内定好的参加四圆衍射仪的两名接机人员。         这个四圆衍射仪是干什么的呢?用一句非常通俗的话来说就是 “ 看” 分子结构的仪器, 理论上来说只要能得到任何物质的单晶, 就可以”看“出该物质的三维立体结构,它的结果是很直观的,直接给出你一个三维分子的图像 。 这种仪器当时全世界 只有荷兰 一家厂家生产(现在大约也是只有这一家),国内当时 只有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有一台,国内 懂行的人凤毛麟角。            有了世界银行的贷款, 教育部财大气粗一口气订了 8 台高大上的四圆衍射仪, 分别放在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大,复旦, 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 兰州大学, 教育部牵头组织了8 校联合接机小组开始实验室的筹备工作, 我们先到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培训, 学习晶体结构分析原理,计算机基本原理, 计算机语言 和编程, 还到北京的生物物理所学习该仪器的安装条件, 使用和维护,         生物物理所 韩老师是科大校友, 他特地跑到合肥具体指导我们实验室的筹建工作。 他们那一台是几年前买的,比较老了, 而我们将要进的是最新的, 有许多新的改进和功能,以后我们还要有许多合作。                  韩老师去年公派 去欧洲出国一年,  回来以后就参加了 四圆衍射仪采购的谈判。 我们很好奇的问他在国外的见闻, 我们知道科大出国一年访问学者回来都可以带回 N大件, 彩电, 冰箱,双卡收录机, 照相机。。。 这些东西不出国,光靠两人的工资一辈子也买不了, 大家都觉得出国一年都是发了大财。当时韩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震惊, 他说,出国以后最大的感觉就是贫困感,你不知道这些N大件都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公费的标准是$400/月 ,公费人员都是几个人挤在一个廉价公寓, 到超市快要买过期的食品,这样一年才能把N大件省下来的。谈到 去荷兰 接机的事情, 作为这次 负责仪器购买的谈判代表, 他告诉我们,谈判的时候他已尽力给大家争取利益。我们这次一下订了8台 仪器,是个大订单, 公司方面也就比较大方,除了住宿以外,还争取到 周末出资出车带大家去玩, 还有 每人每天$ 30 的零用钱,30天共$900 , 用美元支付。但是他又提醒我们, 教育部要求提成, 提成多少要看教育部。所以我们能拿多少,还不知道。         在我们出发前两周,参加接机的8校 16个接机人员到教育部接受最后出国培训, 除了例行的政治教育, 教育部的官员告诉我们, 出国人员每天的伙食费不得超过 $10, 也就是说, 公司发给我们的 $900 我们只能拿$300, 其余$ 600 的都要上交教育部。大家虽然不高兴, 但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好不容易争到的出国名额,在这关键时刻一闹, 鸡飞蛋打一场空。大家老老实实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我们团里,大部分都是副教授,或文革前毕业的资深讲师, 因为这些老牌大学人才济济, 出国的事要论资排辈, 我们科大team 大概是最年轻, 我是文革中没有念完的老五届  ,石磊是一个77 级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助教。 团长是南京大学陈教授, 他曾经公派出国一年,经验比较丰富, 英语也可以应付日常生活, 其余人都没有出国经验。       离开北京前 我们到 北京的 出国人员服务部了解到,出国超过一个月的人员可以带一大件, 比如彩电, 冰箱或照相机。一台 16 英寸的索尼彩电是 $260, 我们算了一下,  如果把$300 都省下来, 一个月就可以买一台16 吋彩电。每个人都抱着希望, 盘算着如何用这$300.           我把发的的 ¥800 置装费买了一个大箱子, 装了几套内外换洗的衣裳。 带了几本培训的书籍, 一本字典, 其他的空间装满了方便面。 这不是我的原创, 而是向出过国的老前辈们讨来的省钱密方。我们团里其他成员也都这样做, 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 谁都不说。         我们到达阿姆斯特丹时已经是晚上, 公司接待人员汤姆带我们到住处附近的一个中餐馆,请我们吃了一顿中餐, 吃过晚饭, 汤姆带我们到住处, 当晚就把伙食费 900 现金发给我们每个人, 当面点清并签字, 他要拿这张表回去交账。 我们拿到钱后 马上交给团长600, 小心的把 自己的 300 缝到贴身的口袋里。          汤姆在餐馆里对老板说,我们要在这里住 一个月, 每天都会回来吃晚饭,老板 满心欢喜的期待我们继续光临,但他彻底失望的是这一个月,我们团里没有一个人光临过那个中餐馆。 那这一个月, 我们吃什么呢。每天早饭是由房东提供,非常丰富牛奶,鸡蛋,果汁,面包,水果,火腿,奶酪。。。 不受限制吃饱为止, 周一到周五, 中午在公司的 餐厅免费吃自助餐, 也是吃饱为止, 晚上大家都回住处煮包方便面, 那周六和周日怎么办呢? 早饭还是在房东家吃, 周六一般汤姆会带我们去参观博物馆, 去海边玩,或者市内的跳蚤市场, 中午就带我们去吃些快餐 比如麦当劳。 晚上和周日整天还是吃方便面。           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了。 $300 我一分钱没有花,都带回来了, 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 全团除了曾经出过国的陈团长大家都是这样。           回到北京我马上到出国人员服务部花 260 买了一台16 吋索尼彩电, 剩下的钱给每个孩子买了些小礼物。           当我带着彩电回到合肥, 两个孩子高兴极了,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用厚着脸皮到别人家里蹭电视,还 可以邀请几个好朋友坐在家里看电视了。排球女将, 霍元甲, 射雕英雄传,上海滩。。。乒乓球比赛, 排球比赛。。。这些节目给他们的童年生活带来多少欢乐和美好的记忆。 1985 年底我去美国前把这台彩电带到成都, 它陪着我的父母, 丰富了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听了我一本正经讲的这个方便面的故事, 登登笑嘻嘻的说, 姥姥, 方便面很好吃哟,天天吃方便面我都不烦。           我也笑了。 看来我的忆苦思甜教育是彻底失败了。 千禧年后这一代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彩电,冰箱, 微波炉这 N大件已是生活必须品, 房子车子手机是生活的标准配置,这些他们都已经拥有了,都不需要他们追求。 那他们的追求和梦想是什么呢? 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然后 把空调灭掉? 或者跟着马斯克上月亮上火星, 为人类在宇宙空间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和梦想, 85年我来美国的时候, 我爸妈就梦想过,打个电话就可以看到你们该多好啊?不过三十几年这梦想就成真的了。           再过三十年这世界会是什么样, 我们不知道, 但愿这个世界没有战争, 没有毒品, 我们的孩子不被什么LGBTQ 污染。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四圆衍射仪,方便面 和 彩电。 板桥溃坝三十五年祭 不用Evaction 也可以合法的让租客move out 的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化革命中非正常死亡事件调查 老留和小留的基本区别实际上只有一点:
走资派还在走
早先出国一年是八大件,不得重复

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照相机,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两块)

 

c
chufang
最吃香的是彩电。
皇爷
这个好像是指标,不是从国外带进国内的。从国外带的没有限制。
天南地北
当年能选上出国的人一定和顶头上司关系非常好

走资派还在走
从国外带的有限制,向毛儿席保证,有限制,在机场海关填入境卡。
一帖
短期出国的不知道,留学的访问学者和研究生在国外每呆一年
一帖
回国可带一大件,两小件,电视机、冰箱算大件其余都是小件。总体数是N x(1+2), 如学者N一般是2,研究生4-8。
皇爷
Oops, 那还真不知道

江上一郎
80年代上海旅行社香港分社的小伙子经理,利用台湾同胞免税八大件多人带不足---自己走私夹带---

结果在上海判刑入狱。。。

走资派还在走
打个比方,比如说带着一架照相机出国,在国外照个像什么的。出境时

要在出境单子上填写照相机一架,什么牌子,型号,镜头多少到多少。海关人员当场确认,确认无误后在出境单上盖章。这样回国入境时出示出境单以说明这架相机是出境时带出的,就不用上税。否则就算一大件,要么就得上税

走资派还在走
彩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录像机,摄像机,照相机算大件,微波炉,还有

电子琴,电饭锅,傻瓜相机算小件

龙剑
‘’不过三十几年这梦想就成真的了。”人生不过两个三十几年。
三河匹夫
在国外待满一季度免税带一大件一小件。
信笔由墨
那时,从国外带东西是有限定的,按级别,出国时间长短。多带加钱,或按走私没收。
T
Tiger666
公派留学人员基本如此!
老生常谈12
那个

家父1978年-1979年出国半年,去技术支持他们单位出口的机械产品。用户是华裔,2年后就在那个国家的首都盖了一栋50层高的酒店,生意兴隆。

和家父一起去的还有另外4个不同厂家的技术员,这5家是中国龙头老大。

回来时,华裔老板给每个人一台飞利浦双卡录音机和一台21寸彩电(18寸?)。

1979年时,我是系里面第二个有电子计算器的学生。

回国后,无锡那位要求入D,害怕,后来把录音机和电视上交了。

家父只好把录音机和电视赠送给单位工会了。几年后到北京还特意到中国贸促会副主任(副部长)即家父出国时当时的大使馆商务参赞家里说明了这件事。

1988年,家父再次到那个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几个月,回来在北京和平街北口中日友谊医院附近的出国人员服务部提取了一套键吾(Kenwood) 组合音响。在屋里放了一次,声音震天动地,影响很不好,立即以3万人民币卖给了卡拉OK了。

p
puyh
声音震天动地,音量是可调的,你可以不震天动地的呀。
老生常谈12


怕群众反映不好。

单位流传家父有一套高档音响,有人想到家里来看一看。

一帖
是不是有时间差?政策前后有变?八二年我第一次暑假回国,带了一电视、一冰箱都孝敬老娘了,太太直埋怨,

自已家还没有,我说指标有限,我已给你办好去美签证(陪读),我们以后还可买。(她要等国内工程师证书批下来才肯走。)记得那次我还带一个相机,超标了,海关注明出境时要带回相机,我后来遵命带回美了。想起来后来是一季度一大一小,但八二年时还没有这么宽松。

p
puyh
都是自己吓自己。
m
man008
一年中重复大件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