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

移花接木
楼主 (文学城)

1,国人平均健康状况如何?

参加唱坛活动与搭档合作一首歌,是矮大紧老师为致敬(抄作业)李宗盛老师的【山丘】而做,歌名叫【越过山丘】,我的歌词部分有这么几句话:

越过山丘
遇见六十岁的我
拄着一根白手杖
在听鸟儿歌唱

... ...

就让我随你去
去到六十岁停下的渡口
等着被一条小船接走

这几句让我内心感到有些五味杂陈,为什么这个60岁的我就开始拄着拐杖去等死? 60岁一辈子就算过去了吗? 这是国人共识吗?我回国时确实也有所感觉,好像是平均健康水平是差一些。

【心跳大对碰】《越过山丘》

2, 虎子
在我看来虎子是一个奇迹,虎子是我家社区的院子里的一条无主的土狗,这个大院不是我长大的家,是父母的另一处房子,父母年纪大了后就搬到个低层单元。从那时起我每年都会回乡探亲。

大约是2014年第一次见到虎子,一只在大院里游荡的小狗,也不知它当时几岁了,长得不招人喜欢,脏兮兮,它也不会讨好人,走路一瘸一拐,每走一步头还要点一下,不知有什么毛病,这样一只狗是不会有人养来当宠物的,我有些好奇,无主的狗,物业也容许它在院子里存在?父亲对我说肯定有人喂它食物,否则它也活不了,看着它如此病怏怏,收养人也不让它进家里,我心里觉得它也活不了多久。

然而此后时间,居然每一年都能看到它,虽然走路一直一瘸一拐但点头的毛病居然不治而愈了,这样的见面直到2020年被疫情中断。再次见到它已经是2023年了,我甚至有些惊讶,虎子虽然一直没长大多少这时也是条老狗了,一条残疾的老狗居然安然挺过疫情。直到那次才发现了它的住所,在一个一层的阳台下面。

今年再次回家,每次下楼都左顾右盼寻找虎子的踪影确一直没看到。过了几天忍不住问一个坐在院子门口的老哥,那个总在院子中间晃悠的小狗怎么不见了? 他说:你是说虎子吧?它几个月前出车祸了,晚上自己溜达到大街上被车撞了,当时我正在门口聊天,后来有环卫工人把它收走了。听闻此信,我不胜唏嘘。这老哥接着感慨,都熬走了两个人了。这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这个院子里收养虎子给它喂食的人已经走了两个了,还都值壮年,原来如此。如果虎子没出车祸不知道还能熬走几个人。
虽说虎子非自然离世,但这样一个从出生就有可能被执行人道的卑贱生命居然能活到高龄,期间两个喂养的人都先它而去,还有周围所有人对它的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3, 小鸟不再依人
   小鸟依人这句成语不必多想就按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这个依人的小鸟是确有其鸟,这就是麻雀,麻雀的确是小鸟,而且是专门依着人而居的鸟,所以小鸟依人在变成我们理解的成语之前就是指得麻雀,从古至今麻雀都是依人二居,在山林里则很少。只有在人周围麻雀的数量才变的很大,所以也叫家雀。为什么哪? 大概是因为食物丰富,而且人类周围大概只有家养的猫会对麻雀有威胁,自然界里麻雀的天敌可就多了,麻雀本来飞行能力就不很强,很容易被其它食肉类抓住。人们对麻雀是又爱又恨,麻雀的幼鸟只能喂食虫子,所以农民很欢迎麻雀啄食农作物的害虫,成年麻雀则荤素搭配,当野草丰富时成年麻雀也以草籽为食,没有野草时成年麻雀就要以谷物为主食了。中国曾经把麻雀当作四害与老鼠蚊子苍蝇一起去消灭,结果确出现了农作物虫害加剧造成粮食减产,只好把害鸟的称呼给去掉。小时候我所见过的最多的鸟就是麻雀了,而且我有好奇一问,我几乎没见过死麻雀,那么多麻雀都死哪儿去了?

  如今奇怪的是城市里几乎看不到麻雀了,再也没有小鸟依人而居的场面了,整个小区全部硬化干净整洁,取而代之是体型大不少的斑鸠。这大概就是环净的影响吧,城市越来越大型化,曾经的郊区如今也是市中心了。
城市里的绿地杂草也越来越少,麻雀赖以生存的环境消失了,麻雀也就消失了。

3,方向感,

   中国人方向感是最强的。不论做什么都要做对了方向。做东,归西,败北,撞南墙。

4,反科学
  我妈家里的直系亲属如今只剩我妈一人健在了,从我姥爷姥姥大舅都没得长寿,我小舅舅年轻时就得了溶血性贫血,总算熬到70多岁。绝谈不上长寿基因。我妈年轻时得了美尼尔综合征曾晕倒在讲台,落下右耳耳聋的毛病,每当发病时就天旋地转。所以我印象中我妈一直身体很弱,动不动就这里疼那里痒,全身都是毛病。然而就这样到了如今85岁居然在同龄人中算身体健康的。她有高血脂,就是那种血脂指标高得吓人,低密度胆固醇远超正常指标,就这么吓人的指标她却没有任何慢性病,这是不是反科学呀? 我的体质就与我妈一样,高胆固醇高血脂,能把医生吓一跳,但就是没表现毛病。

这次我回乡遇到我妈要做个小手术,也要全身麻醉,这么大年纪做手术医院也会担心,在医院里我见到了比较有趣几幕。医生们看我妈这么大年纪确一切正常颇有见证奇迹的意味,手术先要与医生沟通好了,然后麻醉师也要沟通,麻醉师不同意,手术就不能进行,麻醉师先问了以前的手术史麻醉史,然后问有没有时候会心慌气短,我妈说,有啊,什么时候,跑起来就会心慌,麻醉师一个没忍住扑哧笑了,你还跑啥哪?看到公交车来了想去追!医院里二十出头的护士也叫她阿姨,我心想她们没有叫奶奶的习惯吗?
手术前在医院时,我妈从外面进病房,她进门时两只手都拿着东西,门是向内开的,她的手都占着,我见她很自然的向后抬腿把门轻轻地踢着关上,厉害了!!!比起那60岁需要借一根拐杖当腿得可厉害多了。

石假装
回来了。我朋友整天发养老的贴,大概希望被“敬老”吧。
t
toyota1
60岁需要借一根拐杖当腿? 不常见吧,65才能退休啊。
紫竹箫
年轻时病病怏怏的,反而能长寿,妈妈活到一百没问题!
移花接木
现在“老”的年限降低了,65岁以上可申请“敬老卡”免费做公交车。“爱心卡”年龄范围还不清楚
移花接木
我也觉得不至于,但为什么矮大紧才中年要那么写歌词?难道很普遍?国内比较普遍男60女55退休
移花接木
那我岂不是很有压力? 我发誓不能走她前头啊
S
Seattle101
听说中国可以旅居,好像也不贵。
紫竹箫
他太胖,自身承重压力大
最西边的岛上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都是宝!(没有妈妈了

很可怜。。。

我妈妈因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被superbug感染,58岁就走了。。。

收到报急电话后我带着儿子从渥太华赶紧赶慢地赶回去,只差了半天没见到她 。。。

过了10年后我才敢/能提起妈妈 。。。

 

久经沙场的枪
西安钟楼的燕子,是小时候抹不去的记忆,傍晚时分,燕子归巢,黑压压一片围着钟楼盘旋欢啸,陪着晚霞,一圈一圈。。。

现在没有了,底下车水马龙的,废气把燕子熏走了

 

最西边的岛上
记得几次回北京时都听到看到很多喜鹊(大学院子里绿植很多),希望它们和子孙都安好 。。。
石假装
俺们学校乌鸦屎让地面成白色,一景。
最西边的岛上
我们大学里秋天银杏果让路面成黄色,味儿很大
移花接木
涂鸦
5
500miles
三四十岁时对六十岁的误解
5
500miles
有点好
5
500miles
我没这儿是让汽车前玻璃成紫色
偶尔掉链子
花帅唱得真好!没点阅历唱不出这味道~
B
BOTW
你老妈身体和头脑配合得很好,有长寿的特质!
无牙
于先生唱功了得~
移花接木
燕子是候鸟即使从前冬天也见不到,麻雀是家巧儿却也见不到了,如今很多“高档”的鸟,喜鹊斑鸠好多
移花接木
哎,人老了以后就连这么简单的动作都觉得了不起了
移花接木
她还有几个特征我觉得会长寿,嘴馋,好奇心求知欲强
移花接木
我学习了杨宗纬的原唱,按李雅的伴奏,小节拍学杨,李雅咬字急促些整个是激情的沧桑感,小鱼唱得清秀
B
BOTW
反向证明,好奇心求知欲说明她精力充沛。

我老爸也是这样,闲不住。 我老妈曾经也得过美尼尔斯症,那是只能卧床休息的,连转头都会晕得要吐的感觉。好在后来痊愈了。这病虽不致命,但对病者来说特别痛苦。

移花接木
对,要活着先要有活着的欲望,爱吃好奇都是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