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上海学校吴语教学纪录片

海洋蓝
楼主 (文学城)

昨天信笔由墨同学提到了吴语侬音: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520040.html

那么什么是吴语呢?据百度百科解释:

"吴语(Wu Chinese)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是苏南上海等地人的母语,使用人口超过英国或法国人口。 吴语一词常见于唐诗宋词等古代文献中,如《全唐诗》第218卷第14首《遣兴五首·贺公·雅吴语》。吴语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吴侬软语中的侬作人解,“侬”是古吴语中“人”字的音译,形容操吴方言的人语音清和优雅。"

上古吴语的起源于吴太伯时期,吴太伯为周太王(周部落首领,周朝之先祖)长子。但是周太王决定传位给孙子姬昌(吴太伯的弟弟季历之子), 所以就逃往荆蛮之地居住,自称"勾吴"。

在春秋末期,吴越两国国力强盛,吴越两地民风"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十分相似,因此在淮河以南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地方语言。

上古吴语是在古华语影响下逐渐形成。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始发, 在八王之乱(291年至306年)的硝烟中,迁居长城以南的北方游牧民族起兵作乱,攻破洛阳。大批王公贵胄与黎民戍卒南迁,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影响了之后数百年吴语的变迁。上古吴语在族群的融合下演变成中古吴语。

在唐宋明清年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吴语也快速传播。吴音最流行时上至士大夫下至歌姬,都以说苏白为荣。日语汉字音称为吴音(日语:呉音), 指日本自大和时代从南朝京师建康(今南京)传入在日本使用的汉字音。吴音传承了中古汉语的特征。

太平天国战乱,居民外迁与流民内迁,吴语区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外来语言文化也对吴语造成了冲击。辛亥革命后经过多次会议与新文化运动,北方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的书面文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推广普通话,但是对吴语的延续也造成了挑战。

不过语言的变迁是历史的必然性,吴语如此,北京话也是如此。

吴语歌曲童年

PS 另有一说日本说的吴音是南北朝时南朝都城建康的口音,是洛阳音的分支,不是吴语。

(网络资讯,海洋蓝整理编辑)

五湖大人
清朝时,由于交通不便,各省语言不同,跨省就如跨国。根本无法交流。
海洋蓝
清朝的广东官路还是挺发达的,从北京出发:

经济南、徐州、合肥、南昌、赣州、韶关直达广州。是元、明以来北京到广州贯穿中国南北的主要管道。

走资派还在走
这事儿赖秦始皇,当年只是强调书同文,车同轨,没统一语言。
五湖大人
这都是一口通商造成的。当年洋货就是这条路进中国的。我们叫”广客“还有”一港二上“,当年我大外公是专跑洋货的。
海洋蓝
一港二上没听说过,港应该是指广州港,但是二上不知道是去哪儿?
海洋蓝
要是秦始皇再长寿一点儿说不定就想到了。
五湖大人
广客是指:广东客商;一港二上是指:一香港二上海。

当年广东客商到处跑,他们的语言奇奇怪怪,没人听的懂。但我大外公是语言天才,他行。他懂八国外语、十八省语言。洋人都叫他”天口“。他一开口,洋人服服帖帖。

一港是,香港清朝最大进口城市,洋货基本来自香港。上海第二;厦门、宁波就小市了。

 

海洋蓝
那可能时间又要晚一点了,因为鸦片战争之前广州是全国的唯一通商口岸。您的大外公真棒!自学的外语?

我觉得学方言比学外语更难。

五湖大人
他从小在香港领事馆给洋人烧开水,十八岁时,就能说八国外语。那时那些中国翻译一开口,洋人不要,因为他们的话,洋人根本不懂。
五湖大人
学语言就要从小,十岁以上再学,就有口音。
海洋蓝
哈哈 外语发音要是学得好得需要天赋,另外人肯定是聪明的。
海洋蓝
那您的大外公都会什么方言?南方人学方言可能方便一点,有些词音近似。
竞选
影片中的女老师似乎裹了脚,不知中国女人从何时开始不裹脚?也许从国民党倡导的“新生活运动”开始?
十具
这些学童,如还在世,都是百岁上下了。应该去挖掘一下他们的人生,看看是否与儿时自然流露的神态,肢体语言等等有关联。视频也揭示,学写

学写汉语有多折腾人。都知道怎么说了,嘴里念念有词,还要加上手舞足蹈,去强记一堆2D的横七竖八的笔划。

五湖大人
汉地十八省,各省商人都来找他,要洋货。

据说当年,他去北京,从天津下船上火车,当时河北北京天津商人全逃光,山西客商接他,(山西很多基督徒,但不会洋文),从天津到北京火车开了一夜,他就与山西人谈 了一夜,下火车时,就一口山西话,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是山西人?

语言是天分,不是谁都学得好的。我不知他为啥不懂满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可能是对满人占汉地有成见,可能是他们根本不爱做生意,也就无从接触?

海洋蓝
神童转世
海洋蓝
感觉有些拘谨,有几个孩童偷偷瞟镜头。
十具
很细的观察。但这些上小学的女娃就没有一个裹脚的。据我所知,1920年代城市里就很少有裹脚的了。农村也许要滞后到政府提倡新生活时。
英二
天降八国外语于烧水童也
信笔由墨
春秋战国时代,黄河流域语言相近,只有楚地差异大,难以交流。至今语言差异大的仍是长江以南和西南
公鲨
八一三之前上海烟土的一级批发生意都被广佬,主要是潮汕帮,垄断的。有了钱拍电影、开办航空公司
海洋蓝
哈哈
信笔由墨
吴语,最软在苏州老市区的一个狭小区域,向外渐硬。
海洋蓝
看了几个视频,感觉苏州音唱起来好听。跟昆曲有些相似昆曲的大青衣唱起来也是娇滴滴的。
信笔由墨
确实。戏剧中,还是偏好越剧,黄梅尚可,只是有些土,粤剧可听却不懂。其余的,恕难欣赏。

香港戏剧片多为黄梅调,如夏梦的《抢新郎》、《王老虎抢亲》。

海洋蓝
粤剧的调子地方性太强。朗朗上口的曲子很少。黄梅戏就多一点,说普通话的人也可以唱上几句。
十具
严谨的研究当然要偷拍。但同样是偷瞟镜头,还是分得出怯生,拘谨,矜持,好奇,调皮,表演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不会伪装。
华府采菊人
昆曲就是苏州底下的昆山起源的啊
c
chufang
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讲话。
海洋蓝
唱音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感觉是相似的,您这句话点通了。
海洋蓝
苏州人讲话北方人能听明白,宁波人和温州人讲话都听不懂。
y
yunshangao
差别大的是东南,而非西南。西南自桂林以北以西,湘西,贵州,云南,四川都属北方语系。四川是移民省,云贵明清才归顺,用满洲官话统一的
海洋蓝
怪不得四川话北方人能听懂一点。
五湖大人
1870年中国有大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