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五谷,最多只能养活一亿人,历史上几次人口增长到一亿人,就发生战乱,人口锐减,再重新来过。
明朝之后,番薯(也叫红薯、白薯、地瓜)、马铃薯(也叫土豆、洋芋)、玉米(也叫包黍、包谷)这些原产于新大陆的东西传入中国,使得人口可以突破几亿,而新增的人口,只能靠这些维持着热量的供给。如果吃不下,还有来自新大陆的辣椒(也叫海椒、辣子)来开胃、掩盖食品腐烂发臭的味道,让人可以进食。
由于番薯、马铃薯、玉米、辣椒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全国的叫法五花八门,没有统一。从维基百科摘录附后。
嫌中国人太多的,得怪哥伦布,没事去新大陆干什么。以中国人口多为自豪的,得感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赖有多种含义,包括但不限于:责怪、依靠)
=======
点下看:-)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受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战争动荡、王朝政策等因素影响,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以下是各主要朝代的大致人口变化及特点(数据为估算,因古代统计方式不同,存在争议):
---
### **1. 先秦时期(夏商周—公元前221年)**
- **夏商时期**:约100万—500万(部落城邦为主,人口稀少)。
-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约1000万—1300万(分封制促进农业开发)。
-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约2000万—3000万(铁器牛耕推广,人口增长)。
**特点**:生产力低下,人口增长缓慢,战争频繁导致波动。
###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秦朝(前221—前206年)**:约3000万(统一后统计,但徭役繁重,人口未显著增长)。
- **西汉(前202—公元8年)**:峰值约6000万(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农业技术进步)。
- **东汉(25—220年)**:峰值约6500万(光武中兴,但后期黄巾起义、军阀混战导致锐减)。
**特点**:首次突破6000万,但战乱(如三国时期)使人口暴跌至约1000万。
### **3.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 **三国(220—280年)**:约1000万—1500万(战乱频繁,人口锐减)。
- **西晋(265—316年)**:约3500万(短暂统一后爆发“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 **南北朝(420—589年)**:约2000万—3000万(长期分裂,人口恢复缓慢)。
**特点**:中国历史上人口低谷期,北方战乱导致南迁(“衣冠南渡”)。
### **4. 隋唐时期(581—907年)**
- **隋朝(581—618年)**:峰值约5000万(开皇之治,但隋炀帝滥用民力致人口下降)。
- **盛唐(7—8世纪)**:峰值约8000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经济繁荣)。
- **安史之乱后(755年后)**:锐减至约4000万(战乱+藩镇割据)。
**特点**:首次接近1亿,但安史之乱后人口大幅下降。
### **5. 宋元时期(960—1368年)**
- **北宋(960—1127年)**:峰值超1亿(占当时全球人口40%,农业革命、商业繁荣)。
- **南宋(1127—1279年)**:约6000万—8000万(偏安江南,经济仍发达)。
- **元朝(1271—1368年)**:约8000万—9000万(初期屠杀致人口下降,后期恢复)。
**特点**:两宋经济科技领先世界,人口突破1亿;元朝民族压迫导致增长停滞。
### **6. 明清时期(1368—1912年)**
- **明朝(1368—1644年)**:峰值约1.6亿—2亿(玉米/土豆引入,晚明人口暴涨)。
- **清朝(1644—1912年)**:
- 清初(17世纪):约1亿(战乱+迁界禁海)。
- 乾隆时期(18世纪):破3亿(康乾盛世,高产作物推广)。
- 鸦片战争前(1840年):超4亿(人口爆炸,但人均资源下降)。
**特点**:人口爆炸式增长,但晚清饥荒、战乱(太平天国)导致约1亿人死亡。
### **7. 近现代(1912年至今)**
- **民国(1912—1949)**:约4亿—5亿(战乱、饥荒抑制增长)。
- **新中国(1949年后)**:
- 1950年:5.5亿
- 1980年:10亿
- 2023年:约14亿(老龄化加剧,增长率放缓)。
**特点**:现代医疗、农业技术推动增长,但计划生育政策(1980—2015)影响结构。
### **关键影响因素**
1. **农业革命**(如铁器、曲辕犁、新作物)推动人口增长。
2. **战争与瘟疫**(如三国、安史之乱、太平天国)导致锐减。
3. **政策与税收**(如摊丁入亩、人头税改革)影响统计与生育。
4. **气候与小冰期**(如明末严寒)引发饥荒。
(注:古代数据多基于税赋、户籍推算,与实际可能存在差异。)
陕北的农民、广东的农民、云贵川大家不是祖祖辈辈在吃这些吗。
第一次去四川,听他们把辣椒称为“海椒”,我问海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海外来的,我当时还不信。后来才看到资料,辣椒是从沿海传入中国的,最早当成观赏植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在广东,辣椒就是和其他花一样种在花盆里的,那时有人告诉我吃起来是辣的,我还奇怪,为什么有人要吃花盆里的东西。
就是在一块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样病虫害不容易长久地传播下去,收成自然好。
赵过的功德类似于现代的袁隆平,都是应该给立生祠的人。
常考文献:
https://cepr.org/voxeu/columns/potatoes-fruit-ear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otato can explain 22% of the rise in population and 47% of the rise in urbanisation during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淀粉每克有4卡路里,不管它是来自大米、小麦、还是新大陆的番薯、马铃薯、玉米。
新物种到达中国时,中国人搞农业经验很丰富了,难种的都种过了,这新东西太简单了。
而新大陆土著的农业还在非常初级阶段,一些部落甚至没有农业,尚在采摘自然果实的阶段。
欧洲人引入新物种后,人口也大涨。
新的解释是他们各个部落互相攻击,互相杀死的。跟殖民没啥关系,殖民只是帮他们建立了各自的保护区,隔离开来,避免了他们互相残杀。。
。
阿弥陀佛,
功德啊。
"Say 'thank you!' "
就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是不划算哪!看看历史记载,美洲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历次战争规模有多大?与英军与祖鲁人的战争相比如何?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同时期的白人人口数量。美国内战时,美国白人已经有2700万。白人对印第安在数量上已经是压倒性优势了。据此推测,如果屠杀是主因,那只能发生在南部战争之前,不然这么多白人(还有400多万黑人呢)往哪里安置?而那时候的枪几乎还都是前膛枪。那射速,搞大屠杀?累死你。
中国的传统五谷,最多只能养活一亿人,历史上几次人口增长到一亿人,就发生战乱,人口锐减,再重新来过。
明朝之后,番薯(也叫红薯、白薯、地瓜)、马铃薯(也叫土豆、洋芋)、玉米(也叫包黍、包谷)这些原产于新大陆的东西传入中国,使得人口可以突破几亿,而新增的人口,只能靠这些维持着热量的供给。如果吃不下,还有来自新大陆的辣椒(也叫海椒、辣子)来开胃、掩盖食品腐烂发臭的味道,让人可以进食。
由于番薯、马铃薯、玉米、辣椒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全国的叫法五花八门,没有统一。从维基百科摘录附后。
嫌中国人太多的,得怪哥伦布,没事去新大陆干什么。以中国人口多为自豪的,得感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赖有多种含义,包括但不限于:责怪、依靠)
=======
点下看:-)
大家知道的多发,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受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战争动荡、王朝政策等因素影响,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以下是各主要朝代的大致人口变化及特点(数据为估算,因古代统计方式不同,存在争议):
---
### **1. 先秦时期(夏商周—公元前221年)**
- **夏商时期**:约100万—500万(部落城邦为主,人口稀少)。
-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约1000万—1300万(分封制促进农业开发)。
-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约2000万—3000万(铁器牛耕推广,人口增长)。
**特点**:生产力低下,人口增长缓慢,战争频繁导致波动。
---
###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秦朝(前221—前206年)**:约3000万(统一后统计,但徭役繁重,人口未显著增长)。
- **西汉(前202—公元8年)**:峰值约6000万(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农业技术进步)。
- **东汉(25—220年)**:峰值约6500万(光武中兴,但后期黄巾起义、军阀混战导致锐减)。
**特点**:首次突破6000万,但战乱(如三国时期)使人口暴跌至约1000万。
---
### **3.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 **三国(220—280年)**:约1000万—1500万(战乱频繁,人口锐减)。
- **西晋(265—316年)**:约3500万(短暂统一后爆发“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 **南北朝(420—589年)**:约2000万—3000万(长期分裂,人口恢复缓慢)。
**特点**:中国历史上人口低谷期,北方战乱导致南迁(“衣冠南渡”)。
---
### **4. 隋唐时期(581—907年)**
- **隋朝(581—618年)**:峰值约5000万(开皇之治,但隋炀帝滥用民力致人口下降)。
- **盛唐(7—8世纪)**:峰值约8000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经济繁荣)。
- **安史之乱后(755年后)**:锐减至约4000万(战乱+藩镇割据)。
**特点**:首次接近1亿,但安史之乱后人口大幅下降。
---
### **5. 宋元时期(960—1368年)**
- **北宋(960—1127年)**:峰值超1亿(占当时全球人口40%,农业革命、商业繁荣)。
- **南宋(1127—1279年)**:约6000万—8000万(偏安江南,经济仍发达)。
- **元朝(1271—1368年)**:约8000万—9000万(初期屠杀致人口下降,后期恢复)。
**特点**:两宋经济科技领先世界,人口突破1亿;元朝民族压迫导致增长停滞。
---
### **6. 明清时期(1368—1912年)**
- **明朝(1368—1644年)**:峰值约1.6亿—2亿(玉米/土豆引入,晚明人口暴涨)。
- **清朝(1644—1912年)**:
- 清初(17世纪):约1亿(战乱+迁界禁海)。
- 乾隆时期(18世纪):破3亿(康乾盛世,高产作物推广)。
- 鸦片战争前(1840年):超4亿(人口爆炸,但人均资源下降)。
**特点**:人口爆炸式增长,但晚清饥荒、战乱(太平天国)导致约1亿人死亡。
---
### **7. 近现代(1912年至今)**
- **民国(1912—1949)**:约4亿—5亿(战乱、饥荒抑制增长)。
- **新中国(1949年后)**:
- 1950年:5.5亿
- 1980年:10亿
- 2023年:约14亿(老龄化加剧,增长率放缓)。
**特点**:现代医疗、农业技术推动增长,但计划生育政策(1980—2015)影响结构。
---
### **关键影响因素**
1. **农业革命**(如铁器、曲辕犁、新作物)推动人口增长。
2. **战争与瘟疫**(如三国、安史之乱、太平天国)导致锐减。
3. **政策与税收**(如摊丁入亩、人头税改革)影响统计与生育。
4. **气候与小冰期**(如明末严寒)引发饥荒。
(注:古代数据多基于税赋、户籍推算,与实际可能存在差异。)
陕北的农民、广东的农民、云贵川大家不是祖祖辈辈在吃这些吗。
第一次去四川,听他们把辣椒称为“海椒”,我问海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海外来的,我当时还不信。后来才看到资料,辣椒是从沿海传入中国的,最早当成观赏植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在广东,辣椒就是和其他花一样种在花盆里的,那时有人告诉我吃起来是辣的,我还奇怪,为什么有人要吃花盆里的东西。
就是在一块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样病虫害不容易长久地传播下去,收成自然好。
赵过的功德类似于现代的袁隆平,都是应该给立生祠的人。
常考文献:
https://cepr.org/voxeu/columns/potatoes-fruit-ear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otato can explain 22% of the rise in population and 47% of the rise in urbanisation during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淀粉每克有4卡路里,不管它是来自大米、小麦、还是新大陆的番薯、马铃薯、玉米。
新物种到达中国时,中国人搞农业经验很丰富了,难种的都种过了,这新东西太简单了。
而新大陆土著的农业还在非常初级阶段,一些部落甚至没有农业,尚在采摘自然果实的阶段。
欧洲人引入新物种后,人口也大涨。
新的解释是他们各个部落互相攻击,互相杀死的。跟殖民没啥关系,殖民只是帮他们建立了各自的保护区,隔离开来,避免了他们互相残杀。。
。
阿弥陀佛,
。
功德啊。
"Say 'thank you!' "
就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是不划算哪!看看历史记载,美洲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历次战争规模有多大?与英军与祖鲁人的战争相比如何?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同时期的白人人口数量。美国内战时,美国白人已经有2700万。白人对印第安在数量上已经是压倒性优势了。据此推测,如果屠杀是主因,那只能发生在南部战争之前,不然这么多白人(还有400多万黑人呢)往哪里安置?而那时候的枪几乎还都是前膛枪。那射速,搞大屠杀?累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