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纯“虚构”小说

梧桐之丘
楼主 (文学城)
个人初学体会 一 先看几个关于故事、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定义: 故事 – 1)为娱乐而讲述的虚构 imaginary或真实的人物和事件的叙述。 例如“冒险故事”2)对某人的生活或某事演变中过去事件的描述。例如:“现代农业的故事” 短篇小说 short story- 一个主题完全展开但比小说 novel更短、更不详尽的故事 story。 长篇小说novel:一本书长度的虚构fictitious散文叙述,通常以一定程度的现实主义表现人物和行动。例如:“简奥斯汀的小说” Fiction 小说: 1)以散文形式描述虚构imaginary的事件和人物的文学作品。2) 创作的或不真实的作品。 Fictional 小说体的,虚构的;Fictitious 虚拟的, imaginary虚构,想象; 从以上一连串定义看,归纳为:称之为小说的故事都是虚构的,需要想象。

prose 散文:没有韵律结构一般形式的书面或口头语言,例如“散文短篇小说”

历史小说基本上属于纯虚构,作者没有生于那个年代不可能有亲身体验。这么一说就好理解一些。

同样,现代小说也是虚构,纪实文学也需要虚构,不可能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密室里的对话,作者都有第一手资料。

做一个比喻,考古学家把破碎的陶瓷罐子用胶泥粘上,缺失部分做个假的补兑,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完整的陶罐。观众虽然能看出修补的痕迹,但是他们不会介意。他们通过直觉观察,得知古人在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前的器具是什么样的就足矣,而不在意罐子的裂纹。这个粘接补救就是虚构,没有虚构就不成一个古陶器。

现代之所以分虚构(fictional)小说和非虚构(non-fictional)小说并不是说非虚构就不需要虚构,句句实在。之所以分开,是为了其它原因:例如不要误导读者,把纯虚构的事件当作真实事件,当作对簿公堂的证据。纪实文学号称纪实不虚构也不能足以说明100%真实。非虚构其实含有虚构,有时候起到穿针引线作用,没有虚构串联不起来故事,就像陶罐碎片的粘接,但又无碍大局。

纯虚构就好理解了,那是作者“纯想象”的终成品。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例如年轻人的阅读阅历,儿时幻想,青年人的孟浪以及道听途说,家里老人的口述传说等,经过大脑想象加工成故事。而老年人阅历丰富,经多识广,一生积累的素材很多,随意拼合想象加工即成文章。

这里我们讲了素材来源和想象力加工,最终写成小说。

初学者有写作冲动却不敢动笔,因为不知如何动笔。最大的障碍,不是你没有故事可编,写不出来。其最大的障碍是心理,认为虚构就是凭空想象,是没有真实材料做背景的胡编乱造。其实不然,一个婴儿脑子空白是没有故事的,但凡有阅历的人就有故事,不是你个人的故事,而是你脑子里的记忆,以及对周边环境或者自己内心的感悟,这些都可以虚构出故事。

刚起步,没有那么多思想负担,又不是靠你写作养家糊口。你就记住“随时随地随性”,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人物、情节、主题交代清楚,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四何要素)要有,基本上就可以了。古人一个故事,几十字,千古流传。不在意字数多少才成为故事(小说)。 写完后,要减。减去可有可无的字句,不要可惜。特别是口语尽量少用,虚拟助词少用,力求干净。通读下来看前后是不是讲的一件事, 偏题的字句段落要拿掉。这个需要时日的反复洗练。

记住,纯虚构或非虚构都是讲故事。既然是故事,就逃脱不了“人物,情节,主题”这个窠臼。按照这个思路去观察,编故事。

咱们开始构思一个故事,做一个范例。

试着在街上观察任何一个陌生人,脸型,长相,身材,年龄,性别等外在条件做素材,进而想象这个人的职业,经济状况,秉性刚柔,再根据你平时所学,例如面相学,风俗习惯,心理学,物理数学,基本常识,民间传说,各种学识等,编织一个小故事。

你观察到:傍晚,夕阳西下,寒风扑面。一个中等身材,穿着臃肿,外衣上有灰土,背着背包,40多岁的汉子,站在新建大楼玻璃前,照镜子。

“冬日的傍晚,法拉盛北方大道靠近缅街的交叉路口,还未交付使用新建的住宅大楼大门的玻璃反射落日余晖。一个中年男人(人物)背着巨大的背包,对着玻璃捋顺被风吹乱或者干活时弄乱的头发。他很专注,抹完头发,开始单手抹脸。身上的衣服有水泥浆一样的浮土,拍是拍不掉,只好那样。他耸耸肩,向前拉拉背带。

他刚下班,在去前面公交车站的路上。刚刚,他转弯进了超市,用今天赚到的240美金,抽出一张20的绿票子,买了孩子喜欢吃的零食,当然还有妻子交代的酱料。想着回家孩子们热情的迎接和欢笑,他咧开嘴。。。幸福,满足。”。。。。(情节)

如此这般,可以想像很多。例如想到工头今晚要去曼哈顿请女友吃饭,想到工友们开的玩笑,再想到周末将有几百甚至将近一千元的收入,联想到昨晚给妻子拌嘴自己的不好意思。。。等等。(情节)

这个故事围绕一个(主题):一个普通顾家男人,有把面包摆到桌子上的责任感,有着强烈爱子,爱妻,爱家的生活热情。

看到没,作者又不是这个男人肚里的蛔虫,哪里知道那么多。可是,凭着自己生活阅历,现实生活的习性,汉子的穿衣打扮,脸上的笑容足以让一个感性作者浮想联翩,一个千字文的微型小说很快联想出来。

听起来可信吗?那就看故事的情节是否自洽,合情合理。作者可以通过汉子的穿衣打扮推论他的心理活动。

这就是纯虚构。

这个故事以情节取胜,男人心理活动透过微笑,作者旁白传递给读者。

例如说回想起昨晚与妻子的争吵。读者会问,为什么吵架,吵到什么程度,报警了吗,伤害感情了吗,一连串的问题,作者都要一一回答。

作者提出的问题越刁钻,读者就越有兴趣。有时候,作者给出各种条件让读者轻松地误认为已经猜到结果,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出其不意给出一个既合理又非常情的答案,例如莫泊桑《项链》的结局。

当然,初学者不要自找麻烦,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答非所问,似是而非,那就砸锅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可以试着在家里拿着一只鸡蛋想象出一个故事。

提示:可以把自己的故事以第三人称来写,自己的经历是故事的素材。很多人写自己的故事没有心理障碍,我自己的事情我熟悉,绝对真实。其实,写小说不是写自传。要虚构出一个完整的有看点的故事,第一人称“我”会有极大的局限性。

例如:“1990年冬日一个傍晚,我拉着行李箱孑然一身走向机场。”可以改为:“1990年冬日一个傍晚,华子拉着行李箱孑然一身走向机场。”

写的是第三人“华子”,即使与你的个人经历有出入,有“不符合事实”的情节,可那个人是“华子”而不是你自己,放开手写就是了。是不是?

我则拿自创《人渣》(又名《休战书》)做个分析。https://bbs.wenxuecity.com/sxsj/133371.html

这是不到5000字的纯虚构短篇小说。

起因 trigger:一天散步看到电杆上贴着一张白纸布告“休战书”。细读下来,让我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愤懑与鄙夷。透过文字我看到的是一张贪色,吝啬,虚伪,狡诈,滑稽,懦弱的嫖客嘴脸,世上罕见。

回家的路上就琢磨如何以此为题材描写出一个现代嫖客(人物)给读者看。

人物:一个按摩师,虚夸身世祖传技艺,有色心没色胆,怕花钱生活抠搜,遇事没有主见,装大度确贪图小利。他的名字叫任查,却被人误叫人渣。特点,激动劳累时,眼球凸出,习惯用手按进眼眶。在此提醒大家,写人物要有参照。我是根据在街头看到的一个中年按摩师为模特描写人渣外貌特征及神态;那个妓女是按着中老年站街女普遍神态描写;故事中配角王姐、老江都是底层普通人,俯拾皆是。

情节: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一个丰腴的中年白人妇女按摩,性感肥臀让他激动,想入非非,需要不断按眼球,(小高潮)然后思谋去找站街女。兴起之时忘却一切,不幸染上性病。吝啬的男人却去找妓女索赔嫖资,结果两人大吵大闹(高潮)。期间,人渣身心俱伤,败下阵来。又怕丢面子,总觉得自己是文化人,输了里子不能输面子。于是才有了“休战书”。情节是故事的核心,有没有料全看此处。情节根据《休战书》想象背后的故事,男人表现得很不地道,吝啬狡诈而又假装斯文,串联情节节点一定注意要紧紧围绕人渣的个性,不能把他写成大方的人,真有学问的人,有修养之人。让读者烦恼他,讨厌他,因为他的作为与普遍道德认知相悖。当然,无意中引起读者对小人的同情无妨,那不是作者的本意。

主题:揭示一个自恃清高却卑鄙无耻的小人嫖娼一系列丑行。主题就是一条线,串通全篇,从开头到结束,读者始终跟着故事跑,一直想知道下一步如何。作者如果丢包袱制造悬念制造惊奇,那么这篇小说就算大致成功了。

上面是小说三要素,那么其中也明确交代了(四何)4W:人渣(who何人),嫖娼(what何事),法拉盛(where何地),最近(when何时)。

虚构:作者凭着平时对人的观察,例如站街女,按摩院,并根据极端利己主义人格表征,底层业者日常,虚构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真能扯,但是逻辑自洽。”这是读者非常中肯的评价。

作者把自己当作故事角色,主角说主角的话,配角说配角的话,行为举止切换自如。讲故事不露痕迹,明明是作者在讲故事,可是读者完全忽略作者,埋头顺着人物往下走。可以看到很多作品的对话并不用引号,可是读者绝不会搞错角色,这就是作者角色切换非常成功的例子。

想象是大脑思维的结果。

作者的想象也是有限的。按照自己能够解释通的思路去幻想,在最终能给出合理答案。不擅长医学,不擅长地理,不擅长的任何事情就避开不写。专拣自己熟手的东西,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下笔。如果中间必须牵扯到专业知识,可以到网上查,力求理解,截取最有用的词句应用在故事里。有时候,就那么一点儿额外知识点,会给作品增色不少。再假设,诗词功底薄弱,也不要怕,网上也可以查到,引用最合适的一句,不加解释,也是锦上添花,徒增作品颜色。总而言之,尽量躲开不擅长的话题,实在要用,要上网查找学习,在作品中点到为止,切忌铺开谈论。

对新手来说,尽量避免无谓的描述,例如:“他冷冷地笑着说;她含沙射影地提示他;他轻蔑地说;他嘴角上挑,不屑地说。。。”这样的描述很吃力,而且一旦习惯了,好像每一句话都要附上说者的表情。其实没必要,一是分神,作者每一处都得设想说的神态,有时候说不好,显得多余甚至误导。二是影响阅读质量,容易偏离故事主线。与其这样,不如不写。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没必要添枝加叶。

举例说明如何删减多余的字句。

例句:首先就要从8个基本的卦象说起,这其实是学习易经的基础,掌握了这8个卦,再去学习易经64卦,可以说是游刃有余。

改正后:首先就要从8个基本的卦象说起,这其实是学习《易经》易经的基础,掌握了这8个卦,再去学习易经64(剩余56)卦,可以说(则)游刃有余。

结论:任何人物和情节都必须多多少少虚构串联才能写出故事。虚构是小说的特质。新手要克服“胡编乱造”的心理障碍,就要“胡编乱造”,造的合情合理,造的让读者喜欢,你就成功了。

l
lovecat08
分析细腻!赞!
l
lovecat08
看标题,以为你要写自己隐秘的私生活呢!
梧桐之丘
即使是隐私,也被虚构了。呵呵。
梧桐之丘
最后一分钟给猫老师道早安!
l
lovecat08
奸滑呀!
梧桐之丘
老奸巨猾。
l
lovecat08
不好意思,说前字。自己掏出来!赞!
梧桐之丘
第三人称写东西,夹点儿私货。
梧桐之丘
反复审视题目,原来是少了两字“何谓”,加上就明白了。谢谢。
老生常谈12
一位贾旺煤矿走出来的文学教授贾平凸正在给博士后演讲文学创作之路。
望沙
梧桐之丘
浅显体会而已,希望其他初学者也像我这样大胆写。
梧桐之丘
望沙,什么时候让宝音来书坛玩儿啊。
n
nearby
很赞,这是梧桐的诀窍。煤矿的那些故事,7分真实3分虚构?
青青的山
做什么事都不容易,只要用心学就好
望沙
文学城都是一家人
花似鹿葱
这也是AI?
老林子里的夏天
谢谢桐兄分享!黄金的十年或二十年有目标了。
浮云驰
虚构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分支了,光小说部分就能分出好几种类型。第一人称这个确实有局限性,可以通过“当时我所不知道的是”

来转回上帝视角

梧桐之丘
虚虚实实多多少少而已。
梧桐之丘
青山的笔头功夫硬。刚才读过你跟校长出差那段儿,大秘就是。
梧桐之丘
最原始版的AI。
梧桐之丘
我已经荒废两年的黄金了!
梧桐之丘
有些尴尬的事情用第三任称就容易得多,没有拉不下来脸的顾虑。
k
kirn
上文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我的天,梧桐的故事,都是第三人称写的梧桐!!
k
kirn
网上说,“我帮朋友问问:,绝对都是自家私事,哈哈哈哈,否则离婚出轨跳脚等等等等,这个朋友衰透了!
n
nearby
+2
梧桐之丘
嗨,一不小心露出人脚,被别人识破了。这年头,聪明人太多。
梧桐之丘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A
AP33912
四大名著,哪两部最虚构?你那位什么?姐(老迟太太),肯定虚构:)
r
renqiulan
具体而微,谢谢分享有关小说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