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毛的诗词,虽不在唐宋名家之列,却一直是我最喜爱的,没有之一。
其诗词,意气风发、雄壮豪迈有之;大气磅礴、高瞻远瞩有之;沉郁悲壮、百折不挠有之;乐观浪漫、意境高远亦有之。
因为读《沁园春•长沙》,被毛爷描绘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吸引,早年真的约了几个同样不靠谱的小伙伴深秋游过一次橘子洲头。在我们眼里,湘江是湘江,船是船,西望岳麓,没有看到漫山红遍。江心岛走一圈,脚下是枯草,周围有零星的橘子园。
(那天起,我就明白自己成不了诗人了,很难过的)
他十年之后的《沁园春•雪》,诗中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银蛇蜡象,这是一幅多么雄伟壮阔的雪景!其实,这是老毛在陕北高原一个小山沟里写的,既望不到长城,更无法极目远眺千万里。
但是,上面两首词里,不管描绘南国深秋还是北国瑞雪,在老毛诗中呈现的都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场面:辽阔天地,苍茫神州,江山多娇…
不由得不感叹老毛心中的大世界和豪迈诗情,也被“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感染,更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鼓舞。
老毛的诗词,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每一个历程。上面两首无人不知,很多名家争相解读。
其中,近代诗人柳亚子为《沁园春·雪》作跋: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老毛诗词中的大气磅礴、豪迈雄壮远不止这两首,随便翻出几首都能领略其中的气势、豪情。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在老毛笔下,这是怎样的一支威武之师,怎样的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解放军将士能不为之欢欣鼓舞,敌人能不闻之丧胆吗?
老枪那天跟贴说,革命靠两杆子:枪杆子,笔杆子。
窃以为是。《沁园春•雪》当年在山城发表时引起的轰动是最好的证明。
毛爷应该也认可,有诗为证: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赠丁玲)
再扯个题外话,老蒋也写过不少诗词。他去世后,宋美龄想把他写过的诗结集出版,还专门请了几位诗人来修改。蒋公子没有同意,说父亲写的诗虽然很精巧,但大都品味不高,让人看了很容易想起南唐亡国之君李后主。
心里话,读他的诗联想到李后主有点美誉了。
这里对比一下老毛和老蒋年轻时写的述志诗。
老蒋: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尽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 志不在小,但过于直白。
老毛年少初学游泳,写了一首[击水]。下面是他自己的注解:
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借典述志,志高而含蓄
再看,《念奴娇·昆仑》里所写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 一起笔,巍巍昆仑以其高耸的雄姿矗立眼前,造成巨大的视觉震撼。紧接着“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进一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撼。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安得倚天抽宝剑…,环球同此凉热
这才是诗人真正想说的。在这里,老毛的着眼点已不只是当前,而是千秋功过,也不只是中国,而是全人类的和平安全。
借景抒情、状物言志的诗文有这般构思奇巧、雄浑气势的有多少?
老毛诗词善用比喻、充满乐观、极具想象力,总是给人昂扬奋发的动力。
《七律•长征》中的四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明明是前有雪山草地、后有围追堵截,冒严寒、吃树皮,九死一生的艰苦长征,用老毛自己的话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浓郁的。但他就有常人没有的浪漫情怀、乐观胸襟,把这一切描绘成了长征途中倍感亲切、充满回忆的一道道风景,鼓舞大家继续前行。
我很小的时候,字都认不全,就会背《清平乐·六盘山》。
因为父亲喜欢毛诗词,时不时念,我听会了。那时候特别喜欢仰望天空,看大雁排行远飞…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上面扯了这么多,从个人喜好来讲,都不是我的最爱。
我的最爱《忆秦娥•娄山关》、《蝶恋花·答李淑一》
***(待续)***
弱弱问一句:笑谈发这样没趣的东东会不会让大家扫兴?如果烦了,留言或拍砖哈,别客气。
我曾经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写过一篇彩虹屁
我小时候,考上高中之前不会做任何几何证明题;所有的小学初中课本里只有《悯农》和《登鹳雀楼》两首,老师还从来没有讲过。据我妈妈说,我小时候可是会背十几首唐诗的,但是我长大后从来不记得。
小学初中语文课本里面有几首毛诗,老师讲的少,我倒是现在还能背下来,尤其是那些七绝和七律,朗朗上口。
1976年元旦,报纸上广播里都是《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语文老师也按上级要求把这两首诗做教材,现在我也都能背下来。
“秦皇汉武”,我爷爷认为是吹牛逼,他讲这话的那时候我十岁。等“不须放屁”也写诗里了,我爷爷也就破口大骂了,那时候我不到12岁。
你们fu南人对他老人家的感情,与其他省的人不一样。我一个师妹夫,也是985大学教授,1948年以前他们家在益阳沅江县有400多亩地,20220年九月底我们俩在青岛开完会之后去登崂顶、看石老人(4天后石老人被雷劈了)。我这个师妹夫对他老人家崇拜的是五体投地。
说起毛诗,我也喜欢。不过,毛诗作为正式的文化名词,指的是毛亨和毛苌叔侄编辑的古文《诗》,即流行于世的《诗经》。上个月我去沧州河间县去游览冯国璋故居和冯国璋墓,还专门去过邻近的诗经村和君子馆村走了一遭。等考上高中以后(很幸运,我是文蛤后的第一批考试入学的高中生),第一晚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的是一黑板的《伐檀》和《硕鼠》,……。我耳边又想起了文革中上北大俄文系的高中语文老师的上海普通话“坎坎伐檀兮,……,bujiabuse,……,busoubulie”。
最后声明一下,《毛诗》和毛诗我都喜欢。
哈哈哈,你的经历很有趣。
谢谢你的提醒,是应该严谨一点,否则容易混淆《毛诗》和毛主席诗,写的时候意识到了,犯懒没有纠正。
喜欢毛主席诗词和地域没关系,和性情有关系
还是算了,涉及的都是真人真事。
抱歉哦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看过一些别人写的十六字令,云泥之别
是不是这个格式太难写
俺看过无数的雪景,现在还看呢,从来没想过“沁园春”这个词牌名,,,,
草鞋妹的这篇,引得我写了一篇博客,害得我到现在还没有吃中午饭。
..
老毛的诗词,虽不在唐宋名家之列,却一直是我最喜爱的,没有之一。
其诗词,意气风发、雄壮豪迈有之;大气磅礴、高瞻远瞩有之;沉郁悲壮、百折不挠有之;乐观浪漫、意境高远亦有之。
因为读《沁园春•长沙》,被毛爷描绘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吸引,早年真的约了几个同样不靠谱的小伙伴深秋游过一次橘子洲头。在我们眼里,湘江是湘江,船是船,西望岳麓,没有看到漫山红遍。江心岛走一圈,脚下是枯草,周围有零星的橘子园。
(那天起,我就明白自己成不了诗人了,很难过的)
他十年之后的《沁园春•雪》,诗中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银蛇蜡象,这是一幅多么雄伟壮阔的雪景!其实,这是老毛在陕北高原一个小山沟里写的,既望不到长城,更无法极目远眺千万里。
但是,上面两首词里,不管描绘南国深秋还是北国瑞雪,在老毛诗中呈现的都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场面:辽阔天地,苍茫神州,江山多娇…
不由得不感叹老毛心中的大世界和豪迈诗情,也被“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感染,更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鼓舞。
老毛的诗词,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每一个历程。上面两首无人不知,很多名家争相解读。
其中,近代诗人柳亚子为《沁园春·雪》作跋: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老毛诗词中的大气磅礴、豪迈雄壮远不止这两首,随便翻出几首都能领略其中的气势、豪情。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在老毛笔下,这是怎样的一支威武之师,怎样的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解放军将士能不为之欢欣鼓舞,敌人能不闻之丧胆吗?
老枪那天跟贴说,革命靠两杆子:枪杆子,笔杆子。
窃以为是。《沁园春•雪》当年在山城发表时引起的轰动是最好的证明。
毛爷应该也认可,有诗为证: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赠丁玲)
再扯个题外话,老蒋也写过不少诗词。他去世后,宋美龄想把他写过的诗结集出版,还专门请了几位诗人来修改。蒋公子没有同意,说父亲写的诗虽然很精巧,但大都品味不高,让人看了很容易想起南唐亡国之君李后主。
心里话,读他的诗联想到李后主有点美誉了。
这里对比一下老毛和老蒋年轻时写的述志诗。
老蒋: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尽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 志不在小,但过于直白。
老毛年少初学游泳,写了一首[击水]。下面是他自己的注解:
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借典述志,志高而含蓄
再看,《念奴娇·昆仑》里所写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 一起笔,巍巍昆仑以其高耸的雄姿矗立眼前,造成巨大的视觉震撼。紧接着“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进一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撼。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安得倚天抽宝剑…,环球同此凉热
这才是诗人真正想说的。在这里,老毛的着眼点已不只是当前,而是千秋功过,也不只是中国,而是全人类的和平安全。
借景抒情、状物言志的诗文有这般构思奇巧、雄浑气势的有多少?
老毛诗词善用比喻、充满乐观、极具想象力,总是给人昂扬奋发的动力。
《七律•长征》中的四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明明是前有雪山草地、后有围追堵截,冒严寒、吃树皮,九死一生的艰苦长征,用老毛自己的话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浓郁的。但他就有常人没有的浪漫情怀、乐观胸襟,把这一切描绘成了长征途中倍感亲切、充满回忆的一道道风景,鼓舞大家继续前行。
我很小的时候,字都认不全,就会背《清平乐·六盘山》。
因为父亲喜欢毛诗词,时不时念,我听会了。那时候特别喜欢仰望天空,看大雁排行远飞…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上面扯了这么多,从个人喜好来讲,都不是我的最爱。
我的最爱《忆秦娥•娄山关》、《蝶恋花·答李淑一》
***(待续)***
弱弱问一句:笑谈发这样没趣的东东会不会让大家扫兴?如果烦了,留言或拍砖哈,别客气。
我曾经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写过一篇彩虹屁
我小时候,考上高中之前不会做任何几何证明题;所有的小学初中课本里只有《悯农》和《登鹳雀楼》两首,老师还从来没有讲过。据我妈妈说,我小时候可是会背十几首唐诗的,但是我长大后从来不记得。
小学初中语文课本里面有几首毛诗,老师讲的少,我倒是现在还能背下来,尤其是那些七绝和七律,朗朗上口。
1976年元旦,报纸上广播里都是《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语文老师也按上级要求把这两首诗做教材,现在我也都能背下来。
“秦皇汉武”,我爷爷认为是吹牛逼,他讲这话的那时候我十岁。等“不须放屁”也写诗里了,我爷爷也就破口大骂了,那时候我不到12岁。
你们fu南人对他老人家的感情,与其他省的人不一样。我一个师妹夫,也是985大学教授,1948年以前他们家在益阳沅江县有400多亩地,20220年九月底我们俩在青岛开完会之后去登崂顶、看石老人(4天后石老人被雷劈了)。我这个师妹夫对他老人家崇拜的是五体投地。
说起毛诗,我也喜欢。不过,毛诗作为正式的文化名词,指的是毛亨和毛苌叔侄编辑的古文《诗》,即流行于世的《诗经》。上个月我去沧州河间县去游览冯国璋故居和冯国璋墓,还专门去过邻近的诗经村和君子馆村走了一遭。等考上高中以后(很幸运,我是文蛤后的第一批考试入学的高中生),第一晚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的是一黑板的《伐檀》和《硕鼠》,……。我耳边又想起了文革中上北大俄文系的高中语文老师的上海普通话“坎坎伐檀兮,……,bujiabuse,……,busoubulie”。
最后声明一下,《毛诗》和毛诗我都喜欢。
哈哈哈,你的经历很有趣。
谢谢你的提醒,是应该严谨一点,否则容易混淆《毛诗》和毛主席诗,写的时候意识到了,犯懒没有纠正。
喜欢毛主席诗词和地域没关系,和性情有关系
还是算了,涉及的都是真人真事。
抱歉哦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看过一些别人写的十六字令,云泥之别
是不是这个格式太难写
俺看过无数的雪景,现在还看呢,从来没想过“沁园春”这个词牌名,,,,
草鞋妹的这篇,引得我写了一篇博客,害得我到现在还没有吃中午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