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不孤 -- 陆战队7团2营F连

千里
楼主 (文学城)
孤军不孤 -- 陆战队7团2营F连

 

孤军不孤 -- 陆战队7团2营F连

 

如果看27日布防图就可以明白,陆战一师在主力进军时,还是很注意前后链接的。 尤其是对沿路关键制高点的占领。这里对比RCT31团部和主力竟然被一打就隔离的事实来说就高明很多(当然,也是和陆战队兵力更厚实和更有经验有关)。 在下碣隅里机场和柳潭里之间。 陆战队第七团北上时留了两个连级单位把守两个高地,一个是1营C连,驻守1520高地。 一个是2营F连,驻守德洞山口,美军代号 Fox Hill.

对于F连的士兵来说,他们的新连长简直是魔鬼。自7号上任后,20余天内对作战准备的要求简直是变态。(这在各路描写F连的书中都有过讨论)。 例如到了Fox Hill 后,第一个命令就是要求在严寒中挖战壕,检查步枪和武备等。 并且亲自检查士兵的准备情况。 -- 对于根本没想过会有接敌的部队来说,这种要求近似于不近情理。

但是看看这位连长的简历,大家又不好说什么 -- William E. Barber 上尉并不是科班出身。 而是战地士官转军官。 在他是一名陆战队士兵时,他是陆战队中不多见的接受过空降训练的战士。而且由于其成绩出色。 训练结束时候他得到的新工作是--空降兵教官。。。后来他作为一名军官参加了惨烈的硫磺岛战役(此役中美军伤亡达2万8千余人,日军伤亡2万3千人,是比较少见的美军伤亡总数大于日军的战役),由于此次战役中其作战勇猛胆大心细,深受好评,在战役期间由排长晋升连长。 在他接任F连第一天他就向全连宣布,自己是一名步兵出身,而且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步兵 "an infantryman and a hell of a good one at that" 他要求全连力争向他看齐,不服的可以单练。

他这么说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他20天前接手的F连是个烂摊子 -- 仁川登陆后,F连在汉城以北的议政府战役中遭受了重大的伤亡。因此接受了新兵和军官补充。 当Barber在古土里接任F连连长的时候,连里近半数的士兵是刚出新兵营的“菜鸟”,而连军官大多数也是被派到朝鲜的继任者。考虑到整个连队的经验不足。 Barber作为经验最丰富的老兵开始给全连开小灶。

针对连队枪法不行,他制定了一套针对不同距离目标射击的步枪日常训练方法,使用食堂帐篷外的罐头盒作为目标进行训练。虽然F连的官兵们苦不堪言,但他们当中没有人认为Barber是一个坏连长。与科班出生贵族气息浓厚的其他指挥官不同,他会耐心地解释他下达的每一个命令的原因。与之类似的是,在前往下碣隅里途中的小规模战斗期间,Barber抓住每一个机会手把手地教补充到连队里的新人如何呼叫近距离空中支援,引导炮兵射击,以及在夜间使用迫击炮。 在Barber 的身体力行下,他对连队从严的要求被全连所执行(虽然嘴上抱怨也不少)。当F连接受抵达德洞山口驻防命令时,这已经是一个团结且训练有素的队伍。

Fox Hill 的防守阵地位置非常的好,大概是两个山谷之间的一个小山包。 面积大概由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山脊大概300码左右,并有很陡峭的斜坡。 在这个山头山脚下蜿蜒的公路边上,是一块10英尺高、40英尺长的垂直绝壁,主要补给线公路就是从这块绝壁的下面通过。

做为这个山头主要部分的东北角山脊线高出公路大约225码,西北角马鞍部开始处的这个高度降低到175码。另外一条较低的山脊线从西南角呈对角线逐渐消失在林际线把山头分两半。整个山头呈凹状崎岖不平,侵蚀风化,还有新旧的美军掩体和战壕遍布其上 -- 这是其他陆战队先前部队北上柳潭里的过程中途经德洞山口驻防时留下来的。而且靠近公路附近有新鲜的山泉从山里流出。这为部队提供了不冻的水源。可以说,这是一个天然扼守补给线的好地方。

 

Fox Hill的3D地形图

Barber 上尉将他的连沿着较为平缓的东坡部署,越过山头并延伸到西坡,呈倒过来的马蹄铁状,也就倒U型阵地部署。公路会在倒U的两头靠近防御阵地,两头之间从东到西的宽度大约为155码。

F连27日防守示意图,2排在西,3排在北,1排在动,连部在中南(背后是灰色是悬崖)。重机枪压制制高点

为了镇守Fox Hill, F连得到了火炮和重武器组加强。 这其中包括一个81毫米迫击炮组(有两门迫击炮,每门炮配10名陆战队员)他们与F连原有的60毫米迫击炮组成了迫击炮阵地。 同时调入F连的还有来自2营重武器排的18名陆战队员,他们带来了两挺水冷的勃郎宁.30口径重机枪。

至此,F连战役全体人员抵达:总计234名陆战队官兵,12名医疗兵及一名朝鲜语翻译(平民)

由于运力不足,实际上F连前后用了一天的时间才将所有部队运抵Fox Hill, 在寒风中 Barber 上尉知道自己的队伍很疲惫,并且地面情况并不适合修筑工事 -- 地表冰层厚度已经达40厘米。 但是Barber 作战本能的认为他的连队现在必须保持警惕。根据他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经验,如果士兵们有的是散兵坑而不仅仅是雨披,俺么他们在交火的时候在心理上就更能坚持,不会后退。于是他向部队传达了立即修筑工事的命令:“老子的命令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并给军官们划分了每块阵地的责任范围 --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拯救了F连。并使得59师的进攻部队遭到了极大的阻碍。

27日夜,在柳潭里开战的同时,负责封锁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公路的志愿军59师发动了进攻。 由于C连距离柳潭里本部较近,在守住了27日夜后,被主力部队回收。 而F连恰好位于偏下碣隅里一侧的德洞山口地区。 下碣隅里机场本身就防守力量不足,根本无法分兵救援。 F连就开始了孤军死守Fox Hill 五天的旅程。

当然,F连虽然是孤军,但是他们比规模远大于自己的RCT31来说有自己的优势。
地形。 整个Fox Hill 的地形是易守难攻。 由于山脊陡峭,周边地形有深坑,人工峭壁等,进攻部队的路线限制极大。火力差距,虽然志愿军59师人多,但是限于作战环境无法展开。而在有限路径中,美军火力密度明显更强。 在山脊顶端的美军可以轻易的组织机枪火力压制仰攻的进攻部队。 事实上27日夜作战就是如此。 志愿军从F连结合点切入,并试图冲入F连阵地核心,但F连连部随即组织重机枪压制缺口。 并最终击溃了志愿军进攻。酷寒,虽然寒冷对双方影响都很大,但是仰攻的志愿军明显更受影响。 战场上动作稍慢就是生死之差。掩体,如果Barber上尉没有要求部队立即修筑掩体。 部队很可能因为无法维持战线而崩溃。 新修筑的掩体不仅进一步降低了美军的伤亡可能(如流弹),也使得各防线有明显的划分。 这样就不会出现阵地松动后部队不知道往哪里撤退的崩溃局面。 而且防线1被突破后,在后续掩体集合的部队也更容易打反击。 战斗过程也冲锋说明了这点。

除此之外, F连所携带的电台极为给力,相较于RCT31基本上沟通不畅,打没头仗,作为中继点的F连对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电台沟通一直没停。 这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与柳潭里第11炮兵团联系,F连可以直接呼叫重炮进行超远程打击。 而与下碣隅里机场的联系使得F连可以得到大量的弹药及后勤补给,而不需要考虑弹药消耗问题。 为了保证F连的通讯沟通稳定,机场甚至动用了直升机给他们送备用电池。

因此F连虽是孤军,但是身后是陆战队庞大的后勤和火力体系支持。 可以说把美军综合作战能力发挥倒了极致。 做到了孤军不孤。 也是值得后世参考与学习的。

信笔由墨
地形图上的白线看着挺熟,好像离上甘岭不远。
白云蓝天
志愿军进攻德洞山口,是为了切断柳潭里美军的南逃之路。如果攻下来,美陆5、7团就成了瓮中之鳖了,但德洞山口地形太易守难攻了!
白云蓝天
离上甘岭八只脚!
白云蓝天
F连差不多等于志愿军2个连的兵力,志愿军2个营进攻兵力相差不是很大,再说F连得到下碣隅里火炮和陆战队海盗式飞机的支援。
白云蓝天
那个“老柏树”曾坚持说下碣隅里火炮不起作用,打不准,跟他说了半天都不愿相信。
白云蓝天
事实上,C连也许因为地形没有F连好,所以遭到志愿军另外2个营的攻击,守了1天就守不住,被迫撤进柳潭里。
信笔由墨
哈,搞错了。
白云蓝天
长津湖离上甘岭大约300公里,相等于上海到南京之间的距离。
白云蓝天
F连明明只遭到志愿军2个营进攻,被他说成是“打退59师和79师几个夜里的轮番进攻”。
白云蓝天
当时志愿军大约3个师在围歼美陆5、7团,居然2个师在进攻美军一个F连,而且是连番几个夜里。
白云蓝天
不过,美陆1师也确实名不虚传,从师长到F连连长,军事素养都很好,如果稍微懈怠一下,后果就不堪设想。
r
randd2000
美军是立体作战,哪来什么瓮中之鳖,老毛土鳖的二维思维对于三维的美军来说就是个笑话

陆战一师兵合一处以后根本就不用撤,不停的空运伤兵出去,不停的运给养弹药和补充兵员进来,相当于一个大号低平里,能把九兵团消灭得干干净净好几回。

白云蓝天
立体战并不是总是有效,否则美军还会溃逃上千里?!又拿砥平里说事,我昨日刚说过性质完全不同!长津湖美军已是灶上蚂蚁,
白云蓝天
乱成一锅粥,各支部队自顾不暇。而砥平里时,美军已稳住阵脚,可以在安心地等待援军的同时,不断接受空投的炮弹。
h
hkzs
非常传神的解释。
h
hkzs
溃逃是你自己的想象,并不符合战场实际。无论是这个F连还是陆战一师本身,哪里溃逃了?溃逃了还能把9兵团打得6个月恢复不了战斗力?

你跳出当时宣传使用的词语,你就会明白,在朝鲜,是美军打败了志愿军而不是相反,即便是美军南撤,那也是在打败了志愿军的阻击之后才能做到的。

 

白云蓝天
总是睁眼说瞎话!被打成预备队的是伤亡达71%的美陆战1师,第9兵团紧接着参加了第3、第4次战役。
h
hkzs
志愿军2个营有近1000人,对守军有5倍兵力优势。

一开始的时候美军也只是靠自己的步兵武器作战,什么空军炮火都还没来得及用上,只有散兵坑,也没有雷场铁丝网。就这样,志愿军还是败了。这只能说明志愿军的实际步兵作战能力也不怎么样。

 

 

h
hkzs
是你在睁眼说瞎话。陆战一师1月10日即已投入战斗,9兵团要到4月底五次战役开始才能投入战斗。

即便是26军,也要到3月才能到达前线。陆战一师都已经打了2个多月了。上次都已经给你战史证据了,你还在睁眼说瞎话,那是学术不端行为。

白云蓝天
陆1师作为预备队、去后方打游击队是不争的事实、后来在前线当吃瓜群众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不知你在争什么?!
白云蓝天
第9兵团26军参加了第3、第4次战役,20军、27军参加了第5次战役。
f
fakegreen
其实斯密斯就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严格地follow SOP,没有一点冒险精神,和布莱德利一个德行。要是换到巴顿指挥陆一师那就有好
f
fakegreen
戏看了
老柏树
我看的是国内文章写的是轮换,2个营进攻第一晚,打残了就换两个营。而且当时打柳潭里更重要(毕竟是主力),调兵是很正常的

即使两个营,1千多人夜里进攻打不下240人守的阵地,你不觉得奇怪?4:1的兵力比啊!而且夜战正是志愿军的特长啊!

新兴里,31团是3千多人。志愿军80,81师加起来也就两万人,而且进攻时不可能不留预备队全部上去的(上去也不见得能全部展开),一线的撑死了也就是3-4倍的兵力比。为啥新兴里打下来了?

老柏树
白云所说的炮火就是下竭隅里的6门105榴弹炮。不能覆盖射击(否则可能打在F连头上),要根据志愿军的进攻方向调整炮击落点的

在夜里是比较难的。所以,至少第一天晚上F连主要靠的就是自己(当然有加强了的重机枪和迫击炮,肯定也有迟浩田说的夜视装置---哪怕只有几个狙击手装备了)。按美方的记载,也是第一天(27号)晚上,美军阵亡人数最多。

老柏树
关键是老白不会简单的类比:同样是4-5比1的兵力比,为啥德洞山口打不下来,新兴里就打下来了(至少美军顶不住撤了)?

老白只有到了你唱“今儿真高兴”这事上才有逻辑思维能力。别的时候没法子,死拿着陆战一师冻伤7000多人的数据得出陆战一师71%的伤亡率。我告诉他多少遍了,美军连受冻腹泻都算冻伤的,在兴南港这7000人中的大部分是自己走上撤退的军舰的,根本不需要住院治疗,吃点抗生素,休整几天就好了。

老柏树
说白了,陆战一师并不怕夜战,瓜达尔卡纳尔跟日军打了都练出来了。而新兴里的31团相对就差点

两边类似的兵力比,但这是德洞山口F连能守住的原因之一。

z
znr0505
进攻德洞山山口 Foxhill 是志愿军59师177团的1营、3营,满编1500人左右。有网友以前发过文章(见内)

https://bbs.wenxuecity.com/koreawar/481055.html
老柏树
至少第一晚,没有看到美军用6门105榴弹炮支援德洞山口的记录。
白云蓝天
所以5昼夜的话,志愿军就被美军1个连打残了10个营,15000人报销,而美军两个团,打残了志愿军20个师……
白云蓝天
受冻就腹泻?你得过这个怪病?美军严重冻伤的有3000人,其他4000多人也不是像你那样轻描淡写的,都是失去战斗力的。
m
man008
听爷爷说过,美国佬坏得很,他们会在志愿军进攻的陡坡上洒水结冰,有的士兵摔的门牙都掉了
白云蓝天
主贴、跟贴说得很清楚了,德洞山口地形易守难攻,若被攻下,柳潭里的美军就插翅难飞了。C连就没这好运,所以1个晚上就守不住了!
白云蓝天
6门105毫米榴弹炮1分钟就能发48颗炮弹,可以覆盖整个志愿军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