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80年代5大“金饭碗”吗,当时人人向往

一线视野
楼主 (文学城)


导语: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就像刘禹锡的诗一样,旧时王侯将相门前的燕子,也能飞到百姓的家中。所谓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总会随风飘散,被水冲走。

还记得80年代5大“金饭碗”吗,当时人人羡慕,你知道是哪几种吗
提到80年代,我们的记忆可能是几分钱一根的冰棍,只有过年才能吃到一顿的饺子,或是满大街穿着灰色蓝色衣服的人们。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80年代有五个职业被称为“金饭碗”,意思是你是这个职业,你的一辈子就都不用愁了。接下来将带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个:司机。
当时的情况是,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车,但是交通运输业又在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因此司机这一职业就尤为重要了。司机开着车到不同的地方去,一路走南闯北,也能结识很多人,扩充自己的人脉,顺便赚很多钱。那个时候并不是人人都有驾照的,所以掌握了驾车技术是非常吃香的,甚至可以用一辈子。
第二个:售货员。
那个时候的商店是非常重要的物品流通场所。那个时候供小于求,商店每天人来人往,大家都试图用粮票等物件换一点生活用品。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商店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经济命脉,少了它大家根本没办法生活。因此人们才说,商店存在一天,售货员就不会失业。商店一直会存在,售货员就是金饭碗。

第三个:播音员。
那个时候的播音专业并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普及。还有就是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所以广播就成了大家平时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大家从广播中了解到国家的新闻,这些新闻就是由播音员播报出来的。
因此往往播音员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文学素养。他们也对国内国际事件有着自己的见解。也正因为这份工作的门槛较高,播音员的收入往往也是比正常工作要高出一点的。待遇这么好的工作,必然会被当时的人们称为“金饭碗”了。

第四个:邮递员。
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交通运输业不发达,邮递员才有了大用处。他们需要走南闯门,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这片土地,将一个人的思念送到另一个人的手上。这份工作门槛低,需求大。虽然工作可能比较辛苦,却也是堂堂正正的国家编制人员,拿着稳定的工资。这也正是邮递员被称为“金饭碗”的原因吧。

第五个:粮站检查员。
这个工作可能比较陌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听过的。在80年代的时候,粮食布匹等这些家用物件是不能想要多少买多少的,你需要拿着粮票、布票到指定的地方去领取,领取的额度就是票子上写的额度,有点像现在的人民币。
因此在粮站工作的人们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存在。这项工作几乎人人可进,门槛低,收入高,需求量还大。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粮站检查员同样是国家编制人员。所以在那个年代,这份工作也是很多人都想得到的。

这样一看,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人们,几乎家家户户有车,每个人都会开车。早在2009年,我国的汽车总产量就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交通运输业的发达也导致了这个工作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因此这份工作也不再是一劳永逸了。
售货员同理,在这个大街小巷都是商店的社会,售货员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播音员也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越来越不吃香。试想现在还有几个人听广播呢?快递行业的发展导致了邮递员行业的衰落,而粮站甚至已经取消了,更别提粮站管理员了。但是这一切只能说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总结:这些职业都是人们80年代的记忆。那个时候的“金饭碗”到今天的随处可见,这早已充分说明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我们曾经认为的高不可攀的职业,现在早已是触手可得。面对这样的情景,笔者不由得对中国的发展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c
chufang
还有屠夫。一个月一斤肉票,认识了他,买的肉没有大骨头。
e
elfie
开大卡车运货的还是很必要的职业

长途快递需要大货车。开semi, 拥有自己的rig, 一直是我心仪的职业。

华府采菊人
司机一则可以捎带东西, 二则, 你们恐怕不知道的, 叫”吨公里“补助
华府采菊人
营业员也是令人羡慕的, 书店的除外
B
BeagleDog
在我们辽宁,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只要和食品资源有关的的工作都是令人羡慕的。
j
johniewalker
你这样说话,“陈三两”同志表示很气愤!

华府采菊人
什么叫”吨公里“补助

吨公里补贴。
不知是否全国一盘棋,处处都一样,上海应该没有,反正我在黄泛区农场时就知道附近所有单位,都有这么个规定。
什么意思?司机有司机的级别,好像与工人的正好相反, 一级司机最高,最低不记得了,最高的好像在上海相当于七级半,100出头但绝对不到120,因为我有个同学的父亲是一级司机,在哪个报馆开车的,从解放前就开起了,他说他老爸解放前很忙当然钱也不算少,大清早开大车送报然后开小车接人,下午说不定开摩托送取什么稿件, 下班就很早。
话说回来了,这个“吨公里”是咋回事?司机出车时的补贴,是按照距离和载货重量来计算的,空车每吨公里0。8厘,载货每吨公里1厘2,举一例子。
从黄泛区农场到漯河,实际公里为48, 但从车队出来以及漯河进市区,匡算就是50公里, 一辆解放牌拉一拖斗,法定载重应是7.5吨,稍事超载算成8吨,也就是一个单程计50乘以8等于400吨公里,空车的话即可得补助3毛2满载则是4毛8,一来一回一空一满,则是800吨公里出车补贴8毛钱,拉煤送苹果季节来回都有货,那么补贴就成了9毛6,一天两回不难, 一个月忙时可跑25天,算算小50块钱了,因此大伙挤破脑袋往车队拱,要知道一个58年进场的司机,工资那时才30多块啊,机务级大致差不多,而农业级的二级农工才29块,这个数目我记得特别清楚,当个司机好的时候,吨公里补贴比工资还高呢。
我很纳闷,那么司机的工资就是不出车时的收入了,本来司机的活就是开车呀,这就变得不干活拿工资, 干活还得另给补贴, 反资产阶级法权那阵,也没人提这个不合理。
不过看看车队的年轻人就知道了,各分场书记场长的儿子,场部什么宣传部组织部哪个科哪个办公室“长, 主任“的儿子们。

i
ireadwrite
80年代没留意, 70年代时,我们那里的

说法是:医生,司机,猪肉佬(好像排名不分先后)。

80年代已经开始改革开放,到中后期,已经有好些人通过不同的行业赚到了万元(成为万元户),那三样好像不怎么特别响亮了。

大阿牛
陈三两的名字永垂不朽。
老生常谈12
其实是

在辽宁,或者具体点在大连,最令人羡慕的是部属重点大型骨干企业的职工,只不过是太多了你不太在意而已。

问:哪单位的?

答:石油七厂,大化,大钢,523厂, 造船,机车,起重机,大重,大机床,冷冻机,橡塑机,瓦轴,金重,大仪表,大柴,油泵油嘴,鱼轮厂,叉车,大染,油脂,氯酸钾,耐火材料,耐酸泵,低压开关,辽无二,...。文革时,大连有30万产业工人。

壁上观
我爷爷就是民国时邮政学堂毕业,课本都是英文的,说邮政是”银饭碗“,而金饭碗则是银行。明末李自成就是驿卒,丢了饭碗是要造反的。
壁上观
我丈母娘早年有点想让菜场肉档的掌刀夫当女婿呢。
华府采菊人
金饭碗是海关, 邮政式银饭碗, 盐税是铁饭碗, 为什么? 曾抵押给英国人, 完全按照英式管理制度
B
BeagleDog
那我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上大学前,我就是大化的工人。除了清理热交换器时,能收获很多海hong(当然是污染严重的,传说有工人吃海hong中毒,不治身亡呢),再也想不出来有什么好处了。用当时化工厂的俗话就是,到处都是“跑,冒,滴,漏”。我曾被99%纯度的氨呛得喘不上来气。原因是阀门漏气,工段长要把它关了,我在旁边帮忙。上大学前又因管道泄漏,CO中毒。

又仔细想了想,化工厂的工人,工作强度不高,操作工就看看议表,记记数据,有那么几个阀门可以调节,也都是大班长的事,其它的人就负责和班长沟通。根据需要,班长会和车间或分厂的值班长沟通。

工作轻松又没什么责任,也算是好处吧。不好的是,三班倒,特别是对有小baby的妈妈,很不方便。那时生孩子只有56天产假,新妈妈要抱着孩子挤公交车,厂区很大,要把小孩放在厂里的托儿所,再去车間上班。真的非常辛苦。

化工厂就怕停车。车间里的老师傅有时还会去外地的工厂去帮忙开车。一旦生产正常了,大家就都轻松了。这里说的“车”就是设备。是厂里的俗语。

隔壁的大钢就不行了。每年夏天都要特别搞个“战高温,夺高产”,又累又热。

离大化不远的石油七厂福利待遇比较好。工厂职工宿舍里,取暖做饭,都烧油,随便用,不要钱。

 

 

 

 

B
BeagleDog
这么说我外公过去是有金饭碗的,所以才能养一大家人—自己的老婆孩子,再加上

我的妈妈的爷爷,大伯,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