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邀请李方桂教授访问的过程

毛囡
楼主 (文学城)

83年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邀请李方桂教授访问的过程

   这是一套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邀请美国李方桂教授来华参观讲学过程的文件资料。

1. 83年3月,民族所(傅懋勣)准备邀请李教授 ,李也想访华:

2. 外事局认为承担3人全部费用太多,民族所改为承担两人全部费用的报告:

3. 83年5月,计划谈成,准备为李一家办签证:

4. 83年6月,原定来华3周,李教授要求4周,民族所打报告要求延长一周:

5. 83年7月,总算搞定,机票订好(8月16日到京,9月14日离境),访华计划发文,组成了接待组:


6. 83年8月,到北京后一个安排:

7. 83年9月,李教授参观旅游行程:

8. 83年10月,这字条说原定10月28日离京,比计划的8月16日到京,9月14日离境的4周时间已多了一个多月,而且看上去还要延后,接待处也变得象旅行社了,忙着换票改行程。

    看了这个过程有个疑问:民族所这个计划花了不少财力、物力不知对他们的研究发展有什么帮助?研究汉、藏语言在国内的研究还赶不上从美国来的?这些经费花在研究人员身上应该更有助于学术研究吧(83年大部分研究所经费紧张,常有研究人员想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也因为经费原因而受限制)?看来有人还是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83年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邀请李方桂教授访问的过程 计划生育政策问题 答复网友对"行政级别关系"一文所作的讨论和提问 军队师团以下干部参军时间和其行政级别的关系 国军将官人数和军衔
世事沧桑
48 年的第一届中研院院士,不值得中国社科院邀请??看看李方桂简历--

李是中国在国外专门修读语言学的第一人。1921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高等科,1924年赴美国密西根大學Pre-medical,其間讀拉丁語德語,大三插班轉系至語言學系。其後考入芝加哥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師從人類語言學萨丕尔結構語言學開山祖師伦纳德·布龙菲尔德,实地调查美洲原住民語言,1927年和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碩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馬投爾語德内语支的一種》(Mattole: An Athabaskan Language),其後1930-60年代改為研究德内语支的的另一語言Chipewyan語[1]

1929年回国后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从此以后,他从事田野调查,描写壯侗語族的许多语言(壮族龙州话和武鸣话),同时也对上古汉语和古藏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生有柯蔚南康达维等。

李方桂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9年以后先后任美国夏威夷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语言学教授,20世纪50年代初曾当选美国语言学会副主席。

==============

“研究汉、藏语言在国内的研究还赶不上从美国来的?” 您这句话,说得好听点叫隔行如隔山,不好听,还是不说了吧。

毛囡
在美国待了几十年,研究汉、藏语言有什么优势?
曾在庄里
研究汉藏语言也不一定非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香港,海外的汉人和藏人很多。
曾在庄里
国内研究汉藏语言这么方便,83年之前也没见有什么超过李先生的人物和成就
曾在庄里
今天国内培养的语言学方面的人才,也没有达到李方桂赵元任在国际上的地位。
毛囡
研究汉语、藏语水平要有外国人认可(国际地位)?外国人比中国人更懂汉语、藏语?
听松云涛深处
这一点毛先生还需要仔细下结论。国外研究中国的角度不同,有些资源是国内没有的。文无第一。多一个角度看问题会有新的发现。
通州河
资金来源很重要,我看过文章说法国的汉学家是日本人出钱,去台湾学成的。他们怎么影响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和他们的政治倾向显而易见
听松云涛深处
英国也是。资金来源有日本,香港,台湾。香港不说,台湾人看起来比大陆人亲和感强,容易融入英国高层,进而影响政策。当然,立场更重要。
华府采菊人
语言研究和学语言是不同的,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就不必说了)初期, 国内的资料尚不完善, 有些文献专业人员也不能看
听松云涛深处
有一次牛津的一位汉学教授,讲解汉书中的一段话和消失的古罗马军队的故事。他读汉书,给我们讲关键字的发音,意思,再联系到消失的

一支罗马军队,作为中国人,非常震惊。

还有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来的女教授,讲中国琵琶和波斯一个类似乐器的关系。

曾在庄里
说得极是。语言学和学语言根本是两码事。新的理论方法都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中国学者83年之前提出什么了不起的理论

方法了?

曾在庄里
就你津津乐道的那些土匪起家的将军干部们,给李方桂提鞋都不配。
听松云涛深处
这就过了吧?美国的那些将军也不配给他提鞋。
b
borisg
83年以后有么。
通州河
甘肃一个村子里村民据说是古罗马军人后代,相貌上有些特征
曾在庄里
也没有,做的好的都在国外
毛囡
可惜你愿意给他们提鞋的那些人都被这些土匪起家的赶出大陆了,当然更方便了你给他们去提鞋了,你不应该感谢这些土匪给你的机会?
T
Tiger666
+100!
曾在庄里
看来土匪的后代有的还是匪性难改。
吾道悠悠
看行程这位教授大都是在各地参观旅游,

夫妇访华的旅费全由中方负担有些欠妥。

 

有言
提什么不行非要提鞋,好像有些土匪气质啊。-:)
英二
小土匪,奴性
有言
时间这么延长法,行程频繁改动。感觉更像是顾及老人家的思念故国的感情了。毛囡兄提的疑问合理。-:)
有言
那岂不是说83年请李教授一趟白请了?-:)
清源白水
李方桂教授回国访问实际上是想免费回国旅游, 按说美国大学教授的退休收入挺不错的, 大陆当时物价也低, 他完全可自费回来的。

1983年我大学毕业转正后的工资才56.5元/月, 很多工人的月薪才三四十元。

毛囡
正是,从最后一张图中的两个“又”字,可看出李教授多次改变了行程安排,这也是这个项目计划整个过程的反映:从来两人,到3人,到4人(

正是,从最后一张图中的两个“又”字,可看出李教授多次改变了行程安排,这也是这个项目计划整个过程的反映:从来两人,到3人,到4人(虽然后两人旅费自已承担,但给他们办签证、招待吃饭、参观接送不会让他们付饭钱、车费等吧);时间从3周到4周,到过了两个月还不知那天能送走,哪里象是一个要发文的项目安排?李教授显然是以旅游为目的的(“讲学”的时间最多十来个小时,参观旅游差不多两个月),何必挂“访问讲学”的名头,说“参观旅游”不是更符合实际情况?有人拿他的“中研院院士”的头衔来回答疑问,中研院院士就可以不按计划、不守约定,随意变动已作的安排吗?一个人连自己认可的约定(社科院发文的计划行程应该是得到李教授认可的吧)都不能遵守,其他的就没什么好说了。

毛囡
就是这回事,还挂着“讲学访问”的幌子。那时研究所的经费很有限,在研究所时,听到不少上一代研究人员说研究受经费限制的事例。
英二
就是,相对于,自己省吃俭用的礼仪之邦。
毛囡
自费的话,想待多久待多久,为自己的一些利益就不考虑别人的麻烦,当然这也是民族所主事的人的问题。
听松云涛深处
完全无知。他要是收讲课费的话,以他的级别,要比这高多了吧?民族所付他了吗?他缺那点旅费吗?现在国内请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

演讲费几十万,还要加头等舱,加秘书的。你不能白用人家。

加州耍猴人
84年几千个日本青年应胡耀邦邀请访华,这笔钱谁掏的?
毛囡
你看看清楚,是李提出要访华,不是民族所需要他讲学。你说的这个待遇、价格存在,但是一样东西没人需要就不值钱,这点常识你不会不知道吧
英二
啥级别,一个退休文科教授
听松云涛深处
你发的申请报告第一页上写的是 “专门邀请他归访讲学”。同时就算是他也表示来了,讲座也办了,他没要讲课费,你就好意思白占便宜?

接待方安排四处看看,同时也开办些讲座, 难道不是相得益彰的事情?让你说的好象是人家那么大年龄就为了一点旅游费一样。如果他来了,一言不发,那是两讲。

我们接待国内来讲学的也是,除了讲课费,还要安排一些其它活动。

你还津津乐道各大学一级教授的工资。知识在你看来没有价值。

英二
礼仪文字,这种访问就是礼仪,以学术的名义,非学术
听松云涛深处
正因为是礼仪,就要礼尚往来。人家来讲课了,不尽地主之谊吗?而且她女儿女婿都是教授,自费照顾,甚至还愿意办讲座。花两个人的钱,来四

不是很划算吗?和这些人加深交流了,他们回去多给中国访问学者,学生奖学金,不都赚回来了吗?

清源白水
李的讲座属于多一次无明显效益, 少一次无明显不利的, 所讲与中国当时急需的无关。但社科院的外事经费是花一块少一块的。
听松云涛深处
我们都是局外人,也不是那个专业的,没法判断。但正因为经费紧张,民族所还提申请,社科院还批准了,就说明此人重要。除非你能证明社科院

民族所到院办都是白痴。

听松云涛深处
好像有发现墓穴中墓主的衣服,武器和罗马军队类似。
p
puyh
提惯了,改也难。
西
西北东南
请就事论事。他收集的是历史资料,资料自有资料的价值。他有兴趣、花时间收集,再将相关资料整理出来,供有兴趣网友阅读参考,不该被贬责
十具
你有什么credentials去判断人家的学术价值?你多年来的专攻,好像是大酱,中酱,芝麻酱嘛。
吾道悠悠
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民族所如此热情的邀请李一行访华,

是希望以后李能联系美方的有关机构邀请民族所人访美。

我当年见过类似事情。

吾道悠悠
正是如此。
十具
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对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中的自然语言处理,都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