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楼下田山碧水同学的贴也跟着说叨两句

家教
楼主 (文学城)
第一桶金总是不好挣,刚开始要靠机遇,但机遇还是留给不断努力尝试的人。只要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最终还是“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从‘93年来硅谷我一共干了十二家公司,小到四个人里还有两个投资人,大到苹果。在同一个地区,做技术的靠跳槽到了一定级别待遇不会差太多了,因为各公司的人事天天在那里做调查。干十五年和干二十五年的不会有什么区别,工资水平饱和了。在硅谷挑选公司有点像投胎,去个好公司可遇不可求。

’60后来美国的大部分是被当初“数理化”的筛子挑出来的。大一时上大课,应用、近代两个物理系加一起不到一百人,里面全国高考状元、各省市状元有六七个。这波人到了美国基本还是走的技术路线,无论在工业界还是华尔街。我们的“第一桶金”基本也要来源于此。印度精英高于我们这波人的地方是他们对西方文化政治的深刻理解,这是他们被殖民带来的红利。我们下一代在这方面会比我们强。

说到出租房和股票的杠杆应用上,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和同一类型的数据做比较才有说服性。现金流的地产和吃分红的股票是一类,增值地产和增值股票是一类,不要混淆。以硅谷具体情况为例,2012年买个25万的SFH, 现值90万,其中增值/首付比是近1000%,这还不包括租金带来的现金流。在美国是没有限购这一说,用buffet店的广告讲-“吃到饱”。

房地产的地域性的确是很明显的。在硅谷的过去,增值房,也就是白玉房,相对是房地产的主力,也是很适合专业人士。相对白玉房的增值,换个洗碗机之类的用不着比三比四,麻烦少。投资者都知道,管一百万和管一亿耗的精气神儿差不了太多。我朋友八万买了四个公寓,要对付四家租客,真是赚个辛苦钱。

目前房市、股市都在高位,入市是要谨慎,但回头看看历史,只要能活下来,永远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看看不买
位置太重要了,时间的把握上到显得不那么重要,有熟人买3百多万的小motel,现在卖1000万
m
mickeylili
事业有瓶颈时,要不最double 的力气渡过,要不另拓天地。选择后者是明智的选择。
挨踢
投资是马拉松,不要短期burn out. 在人口流入的大城市长期持有,会有不错的收获
h
hhtt
家教兄,分析的有道理!
c
clearwatermoon
分析的好!老印们不光对西方政治文化有深刻理解,还有强烈进取心。他们宁愿租房也要当领导,比老中格局大
开心自由人
房子要看LOCATION。
米奇的厨房
这点倒是真的,老中愿意牺牲家庭生活质量爬楼的没那么多
t
trimtip
经你此文下引,也看了田同学的建议,也不无道理,到一定规模和年龄后,资产确实要分散点,房产资产额最好不高于50%,而且逐年减少

除非将来是为了传给后代,如果后代还愿意接这类略显低挡的business? 希望不会,后代应该在我们这代的基础上从事更高档business. 开餐馆小店铺当地主都是辛苦的职业,都是第一代到一个陌生地方后在没有更好的商业想法和途径时作为职业之外的经济积累手段。 不是看不起这些职业,而是确实不应该成为那些,具备靠脑力吃饭的人的倾力所为。

作为第一代囊中羞涩的移民,买点房子作为投资后的储蓄,被动当当地主没啥后悔,但到了一定程度还是得准备颐养天年,享受最后几十年的日子,50,60岁后难道还要为修马桶和水管操心?那些房产租金收入就当退休后的补充,我是不会希望后代还倾力涉足这个行业, 就像中国城的老华,他们都不会希望他们的后代再从事开餐馆,这点起码觉悟还是有的。

家教
同意。同时要把投资和第二职业分清楚。
家教
姚明买酒庄是投资,不会自己去摘葡萄
圭妈
赞! 文章的每一段都是精华。
D
DoraDora2008
我看不少人会的,当积累每一个铜板成为习惯以后,是很难放弃这种习惯的。
老朽
言简意该,没有废话,分析透彻。
S
Simiguy
每个情况不同,这位老兄的非常适合双技术职工的。谢谢分享。
快乐的长耳朵
谢谢分享,受教了!
n
net222
太赞了
快乐的长耳朵
算这个百分比时,房子资产包括loan吗?还是不包括loan的部分?
t
trimtip
算净资产,毛资产不能算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