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父亲回忆录感慨,祖父的复旦“大专文凭”

c
coach1960
楼主 (文学城)

翻看我父亲写的回忆录,在第一页上简单介绍了一下祖父的履历,祖父在“复旦公学”的教育背景和随后的职业生涯让我对中国100年来的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颇为感慨。

祖父生于1890年,1912年左右在“复旦公学”获得“高等正科”机械专业的文凭。毕业后在上海铁路局实习一年以后,被聘为平汉(北京-武汉)铁路公司高级工程师/业务主任。6年后升任为平汉北京丰台材料总厂厂长(科长)。

祖父在职场靠的是诚实肯干,还有那张过硬的文凭。一纸文凭这么值钱?随手百度了一下当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

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在始建的1905-1911六年时间里,仅仅培养出57名高等正科毕业生。1911年-1916年由于辛亥革命局势动荡的影响,复旦公学仅有15名高等正科毕业生,另外有200名左右的高中生毕业。从1916年开始复旦正式升格为大学(College)。从那以后才有了正式的国产大学毕业生。清华,燕京,南开等大学早期的办学情况相似,只是学校规模要大一些。

"高等正科"毕业生中的一部分考到了国外的大学继续深造,一般插班到国外大学的二年级或三年级学习。高中预科班毕业的学生到了国外,一般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读起。

祖父上复旦公学的时候家境已经败落,勉勉强强地完成了学业。我猜这也是祖父毕业以后马上进入职场,没有去留洋的主要原因。

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后,我家一路后撤到保定,郑州,武汉,桂林,昆明,河内,饥寒交迫。直到1938年底祖父在叙昆(昆明-宜宾)铁路重新找到工作,全家在四川宜宾安顿下来。

抗战期间很多大学都内迁到四川坚持办学,上海同济大学搬迁到四川宜宾的李庄镇。同济大学还在李庄镇办起了附中,父亲和大伯就是在那里读完同济附中,考入同济本科的。一个学医,一个学工。

在最近100年的近代史中,中国高等教育加入追赶世界文明洪流。除了文化大革命那10年的“停办整顿”,还是克服了艰难险阻一路向前的。今天的北京市的一所重点中学招聘一名教师,平均会有2个博士,7,8个硕士,20几个本科生前去申请职位,今非昔比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感慨牛哥给农村家族孩子设立奖学金,说说我家故事, 毛时代的“外调”,很多都是扯犊子 回首,北体大1978年的春季和秋季校运会 牧区生活点滴,看护草场 今天做了3件事,
华府采菊人
你父母在一起时讲四川话吗? 李庄读过中小学的人, 好些一直是用四川话相互交流的
c
coach1960
不讲四川话,父母的普通话都稍稍带一点东北口音
y
yuntai
李庄是抗战时期文化中心之一,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梁思永,金

岳霖等一大批顶级学者在那里。

c
coach1960
我大伯和梁思成的那个

我大伯和梁思成的那个清华后妻谈恋爱。大伯风流倜傥,挺能整的

萧岚
公学

中国的近代公学指解放前的不依靠政府财政的私立学校,如盛宣怀所办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还有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等。公学并不是公立学校。

 

共产党也曾经办了许多“公学”,陕北公学,苏中公学等。

 

共和国以后,所有的“公学”都消失了,没有学校再把“公学”作为校名。不知道什么原因。

 

-
-hutu-
读教练回忆贴的感慨

我母親家也是抗战时由北平迁往西安,城固,重庆,李庄。我外祖父后在李庄同济任教。

我外祖父生于1890年,去年是他130 周年。

老生常谈12
专科毕业一年就升任高工,可见当时人才多么奇缺。

我们大学毕业后10年后也只是极小部分人升任高工,而且高工并不怎么值钱。

我是毕业7-8年就破格提拔升任高级职称的,然后又拿了一个高级工程师的证书。

 

c
coach1960
现在留洋硕士找工作都不容易
法眼
你们家能闯荡;我们家就不行,我父亲中学毕业时,正是快解放、兵荒马乱之时,我祖父要我父亲老实呆家、不许外出考大学,更不许参加"革命

为此,我父亲怨了我祖父一辈子,说把他耽误了。

当然,我祖父有他的道理,我父亲是独子,在乡下,早点传宗接代最重要。

c
coach1960
冥冥之中,都有定数
法眼
他们那代文化人,生存能力真是很强的。
C
Car-Craziers
世家啊。
上海大男人
蹭个热度,也在“复旦公学”校堂念过书

    当然只是在复旦公学的学堂读过几年书。何以肯定我读书的地方就是复旦公学校堂?具体就不考证细说了,简单回顾一下。1905年,复旦公学成立,然后“征用”上海华山路上清朝重臣李鸿章李家寺庙,然后一直没有移过位置。后来大学部分搬到其它地方,原地保留中学主体,复旦中学。据说国内比较出名的学校,特别是大学,一直没有改名的只有复旦。2005 年学校百年,主体建筑装修一新,在这寺庙结构的大礼堂内,记忆最深的就是开批斗会。

   怀念复旦中学,可惜没有机会在复旦大学学习过。

法眼
胡雪岩和盛宣怀比,胡雪岩什么都没留下,盛宣怀创办了交通大学、北洋大学、红十字会。。。等等。

盛宣怀家的后人还很有出息的;我有位朋友,长得很漂亮、风度很好,年轻时追她的人太多了,但她一概不搭理,后来找了个家境相似的。我总觉得她有贵族风范,但几年前才知盛宣怀是她祖上。

萨克斯风
近代中国的文化启蒙和民生发展是靠他们一点点做出来的。
公鲨
“除了文化大革命那10年的“停办整顿还是克服了艰难险阻一路向前的”——49-77这28年的高校可谓灾难深重

1950年东北迁至关内的学校就开始思想教育运动,自那时起,一直没消停过;1950年秋反美运动,1951年镇反、忠诚老实,1952年并校;1953年”洗澡“、理工科提前毕业;1954年批判《红楼梦研究》,1955年肃反、反胡风;1956年好像是文革前十七年里唯一没有全国范围政治运动的年份;1957反右;1958年大跃进并大字报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很有名的文科教授游国恩就是那时被批的差点下不了床)、大炼钢铁、除四害(这些时候都不上课);1959党内反右倾波及高校,1960-1962挨饿,高校取消体育课,1963年重提”阶级斗争“、开始在学生里划线,1964年四清下乡,抓”反动学生“,1965年继续四清、学生之间开始斗争批判”出身不好的“学生;1966文革爆发,一个也跑不了!之后就是停招、武斗、清队、一打三反、抓五一六;推广六厂二校经验,上、管、改。可以说,28年无宁日!

c
coach1960
现在大,中,小学又要开始学习党史/党课(类似毛时代的政治学习),中国大船不知要往哪个方向去
i
ireadwrite
现在找工作还有另一些考虑,例如

经济待遇。学以致用早己不是首要因素。

我妹妹的儿子是理工科的。他本科是我的母校的信息光电子专业。毕业后到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取得了博士学位后,到欧洲的硅谷,荷兰的Eindhoven 做博士后。去年发生新冠疫情后,我妹妹担心,叫他放弃在外的研究工作回国发展。开始大家都认为他应该继续专业。帝国理工学院是与麻省理工学院一类的世界顶级学府。可是,他最后是到北京一家大型金融公司。经济待遇无疑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今后应该是不会在其专业上继续深化了。

亦中
公学好像都是当时学 “新学” 的新学堂。当时上海还有中国公学,格致公学。胡适就是中国公学毕业的。
y
yuntai
梁思成很有意思,他后来续弦的妻子

还是姓林。林彪的儿子林立果当年“选妃”,女友张宁也是。她跟林立果没跟成,后来远嫁异国,丈夫也还是姓林。

萧岚
盛宣怀

盛宣怀家连宋子文都看不上,反对七小姐与他恋爱。

 

还有传说赵四小姐的母亲曾经是盛家女佣,宋子文的母亲曾经是盛家的养娘。不知真假。但是,传说慈禧把钓鱼岛赐给盛宣怀,则不真实。

 

除了创办大学,红十字会,盛宣怀在银行,航运,招商,电报,纺织,矿山钢铁都有首创。

 

八国联军进京,盛宣怀策划东南互保;后来又收回铁路,引发保路运动, 最后导致辛亥革命。盛宣怀做的这两件事情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历史。很难评价这个人。

 

张謇有点类似,也积极参与了东南互保。现在正大力宣传。

 

c
chiangchao
谢谢教练兄,祖父不简单的经历。多多保重,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