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东北工业的”出入“

华府采菊人
楼主 (文学城)

五十年代初,也就是1953年前, ”入“大于”出“,从1948年开始, 解放军打到哪儿, 高岗的东北招聘团就跟到哪儿, 甚至在南方很多地方尚未解放时, 地下党就在设法网罗技术人员去东北, 我舅舅还是这样从上海去的鞍山。

甚至更早, 抗战胜利后, 周公率中共代表团到南京上海, 把吴老玉章留在重庆当了公开的四川省委书记, 之所以让吴老出头, 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国民党前身在东京时的负责人之一,辛亥革命时四川保路同志会的头头之一,最后国共谈判破裂,吴老离开重庆时,给我祖父说”要不要去小丰满, 我可以给你写封介绍信(不知是给林枫还是李富春)“,因为那时在四川长寿有一个中国当时最大的水电站,吴老的独生子在那儿当总工程师,先祖父作总务主任, 祖父的这份工作也是吴老介绍的, 因为先祖父和吴老民国初期在成都时哥儿们。吴老说”你家子女媳妇女婿, 只要愿意, 都可以去“,祖父没去, 说这事是想说, 从那时起, 共产党方面就在竭力找人特别是技术人员去东北了。

等到二野刚把重庆解放, 东北招聘团后脚就跟来了, 大张旗鼓号召技术人员去东北参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要知道学工科的人是多么的想有大工程可以施展自己的能力啊!我父亲我姑父姑母就是这么去的沈阳,教练的父亲, 就是这个阶段从江浙去的东北。

ye953年前, ”入“大于”出“,从1948年开始, 解放军打到哪儿, 高岗的东北招聘团就跟到哪儿, 甚至在南方很多地方尚未解放时, 地下党就在设法网罗技术人员去东北, 我舅舅还是这样从上海去的鞍山。

 

甚至更早, 抗战胜利后, 周公率中共代表团到南京上海, 把吴老玉章留在重庆当了公开的四川省委书记, 之所以让吴老出头, 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国民党前身在东京时的负责人之一,辛亥革命时四川保路同志会的头头之一,最后国共谈判破裂,吴老离开重庆时,给我祖父说”要不要去小丰满, 我可以给你写封介绍信(不知是给林枫还是李富春)“,因为那时在四川长寿有一个中国当时最大的水电站,吴老的独生子在那儿当总工程师,先祖父作总务主任, 祖父的这份工作也是吴老介绍的, 因为先祖父和吴老民国初期在成都时哥儿们。吴老说”你家子女媳妇女婿, 只要愿意, 都可以去“,祖父没去, 说这事是想说, 从那时起, 共产党方面就在竭力找人特别是技术人员去东北了。

 

等到二野刚把重庆解放, 东北招聘团后脚就跟来了, 大张旗鼓号召技术人员去东北参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要知道学工科的人是多么的想有大工程可以施展自己的能力啊!我父亲我姑父姑母就是这么去的沈阳,教练的父亲, 就是这个阶段从江浙去的东北。

叶在馥(时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 广东人)杨槱(时任上海交大教授, 福建人)郑约俭(时任江南造船厂工程师,浙江人)也是这段时候由船舶工业管理局安排, 支援大连船厂建设而调去了几年, 叶老调回上海后, 由杨伯伯继任, 杨调回上海交大后, 郑一直做到文革,而后蹲了几年牛棚后再度当了大连船厂的总工程师, 这些, 是有资料证明得了得,叶杨是”完成了支援”的任务, “回”到的上海, 不是从大连“支援”到的上海, 来是come去是go。

江泽民等等大批关内人员, 都是一汽建设期间从关内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到的长春,电影“护士日记”也是表现了上海支援齐齐哈尔一重的事迹, 连雷锋, 也是从湖南被招工去到鞍山开推土机的, 等等等, 连齐齐哈尔钢厂那位有名的中央委员”王白旦“, 也是从太原钢厂调去的,看看东北那些大型工厂中那么多讲着全国各地方言的工人技术人员行政人员们,不会是因为东北对各地的支援才造成他们在东北生根的,而他们中间的许多人的下一代, 已经完全一口苞米碴子味的东北口音了。

什么时候东北开始对关内有着大量的支援, 特别是机械冶金这两个行业,一五计划。

关内的大型钢铁企业, 除上钢太钢和重钢,每一个钢厂都有相当数量的东北调去的人,他们未必都是东北人, 我待过的舞阳钢厂,主要来源是392, 包钢, 齐钢和武钢, 392包钢武钢来的人里, 很多又是原先从鞍钢本钢抚钢齐钢调过去的, 因此, 宿舍区的”官方语言“是东北话, 连本地招来的土生土长的工人, 很多说不好普通话但会说东北话, 他们的孩子也就从幼儿园开始,跟着学说了一口东北话。

还有那些分布在全国的冶金建设公司, 一个个也是东北话当家, 究其起源, 鞍钢修建部! 鞍钢矿建!

至于机械行业, 大致情况叶相同。

与上海支援外地的一个重要差别是什么?遗留问题。

举个例子, 鞍钢支援武钢的人员, 居多”乐不思辽“,上海支援武钢的人, 想方设法要把孩子弄回上海, 自己在有任何机会的时候哪怕退了休,能回上海还是尽可能回上海, 上海没什么了不起(可能有人会说这句话), 但人们就是想回去。

舞阳钢厂的同事中, 从甘肃包头来的, 有可能都把孩子弄来了, 齐齐哈尔来的人中开始还有人留有孩子在齐钢,后来还是把孩子办来了, 有个鲜族同事,又调回了齐钢, 原因照他说是子女在河南要找鲜族人太难, 但子女打死不肯回齐齐哈尔, 问为啥?”吃得太差, 尤其冬天“。

但从武汉调来的, 就有很多想着法子调回武汉。

不是想抹杀东北对全国的支援, 但要实事求是, 早期确实是全国支援东北, 从一五开始, 才有东北支援全国, 只有六十年代时, 就不是支援不支援了, 而是”东北太靠近老毛子, 太不安全“,这叫嘛事哟, 五十年代”要靠近苏联“, 六十年代又”怕靠近苏联“,多少辛辛苦苦从贫下中农牙缝里挤出来的前, 就被这”一要一怕“给整没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说说东北工业的”出入“ 长沙行为何沈阳做不到? 智造之都:世界级“硬核” (瞭望东方周刊 ZT) 从底下那张《真理的阶级性》大字报连想到还有两个人, 桑伟川, 黄水生, 也被忘记了 关于“内循环”, 有个问题想请教各位, 包括在吃牢米饭的专家 1967年夏天, 的确良在上海时髦起来了
萧岚
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为工业化打基础,大部分都在东北。
华府采菊人
按照中国的实际, 武汉是最合适多放些项目的地方
老生常谈12
你贴重了,需要编辑一下。讲冶金,华菊几坛第一人,亲身经历嘛!

不过,你只是讲人员的输入输出,而不是工业产业的输入输出以及资金的输入输出。

刚解放时,只有东北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煤,钢铁,炼油,化工,机械制造,铁路,机车,造船,各种矿产,木材等等,日本鬼子走了,当然恢复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才。

我也算知道一些冶金行业,主要是从大方向,因为认识一些冶金部的人,但毕竟不是圈内的人。像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色金属总公司,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院),冶金部部机关,北京钢铁学院,首钢等等都有认识的人,也都在我附近。

华府采菊人
这些单位我都有同学, 这些单位的老工程师, 大概都是俺舅舅鞍钢的同事
老生常谈12
所以你讲冶金可信度高。

有的人明明不懂瞎掺乎,还要显示出比谁都懂,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桃花源主
“少辛辛苦苦从贫下中农牙缝里挤出来的前, 就被这”一要一怕“给整没了。”这个说法不合理。为啥?

当初重工业建在东北,有利用日本人留下的一些基础和靠近苏联能得到支援的就近方便。而后重点向南方转移,虽然有防止被苏联威胁的成分,但是,平衡发展也很重要。故就是没有苏联因素,也应该把重点转移到华中华南。这样才能平衡分布。

说让他是浪费不符合实际。

今天,用暖房技术,东北应该吃的问题已经解决。我有一博文,讲的是民国上海海关关长到东北吃黄瓜的故事。是我祖父讲的。他民国时期有一阵子被借到海关去和外国人打交道。

-
-hutu-
武钢武重武锅
华府采菊人
不为啥, you are right
英二
这里说的,前30年的产业分布是整体规划,主体变了之后,是资本的好恶决定产业的去留
华府采菊人
沿京广线的三处是最合适建工业城市的, 郑州武汉长沙周边,尤其是武汉

工业选址的要点, 原材料,用户,运输, 水源,动力, 劳动力, 技术基础, 气候,武汉几乎占齐了

m
malpenn
这个就是我前两天说的东北人才流失的问题

这个也是东北衰落的原因之一,不一定是决定性的,但是也有影响的

1980年代,东北的技术人才,特别是技术岗位的领导,大部分是原籍内地,由于东北的气候原因,这批人从1970年代就开始活动调内地。甚至更早,1960年代,就开始借支援三线建设的名义往关内跑。

到了1980年代,脑子活络点的,有门道的基本上都走了。而这批人正是新经济体制下容易成功的人。

比如奇瑞,最早的一批人,就是一汽回来的安徽人

广州本田,1980年代是广州标志,那时的总工也是一汽回来的。

 

华府采菊人
资本没有“好恶”, 赚钱是唯一目标, 赚不到钱说破天也不去
华府采菊人
还有武船
英二
你是对的,资本的好恶就是利润
桃花源主
资本的好恶不一定是国家的好恶。有些事情,靠资本的好恶会出大问题。而且资本往往急功近利。对长远发展是危害。
华府采菊人
本地人都想往别处跑, 又何况外乡人呢, 除非是专去赚东北人钱的外地人, 比如改开初期的温州人
华府采菊人
这点我同意你的观点, 所以重点而又不赚钱的某些行业, 也只好国家出钱赔本也得干
清迈
1950年-1953年几乎全国的工科大学毕业生统统去了东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朱镕基了
d
dengzc1971
东北最早解放,一开始当然是入大于出,因为出几乎等于零。不知道您的文章想说明什么?

搞地域黑但没勇气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