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小品说东北话?

d
dudaan
楼主 (文学城)

一转眼,赵本山的小品《相亲》轰动春晚已经是30年以前的事情了。

赵本山成为“小品王”,还有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的黄宏,前两年特别火的小沈阳等等,东北话显然是小品的第一强势语言。

当然也有其他地方话,例如“换大米”的陕西话,赵丽蓉的唐山(?)话小品等等。

为什么?因为普通话不是真正的生活语言。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这个东西不够俗气,不够接地气。

著名汉语语法学家刘月华教授有一次讲到,说“又脏又乱”和“埋汰”比差了不止一点半点,后者才够味。

中国有很多方言,但是除了北方方言系的东西(包括四川话、云南话在内),对大多数人来说难以理解。例如上海话的幽默滑稽大部分北方人不太理解。反过来,只要是会普通话的人,理解东北话并不是太困难。

其实仔细研究京剧的道白,老生、正旦、大花脸说话要上口,用所谓中州韵,一本正经。但要诙谐幽默的时候,丑角、饰演丫头之类的花旦、一些小花脸等会用真正的京白,甚至会用山西话。

普通话不是不能幽默,但是在许多方面比不上方言俚语。

 

华府采菊人
其实还是得以“北京人听得懂”为标准啊
龙剑
很对,比如广东话或上海话就演不成小品。
华府采菊人
吴语的使用人口八九千万, 粤语人口更大, 无需“北京话”为基础的观众群, 完全可以养活一批“电视节目”的。
p
puyh
粤语就可以,粤语电视台,粤语的体育转播
龙剑
这些节目除广东外能有几个听众?
龙剑
这些节目除广东外能有几个听众?
通州河
粤语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远远大于吴语,吴语文化主要在自己的语言圈子里,缺乏扩张性
海云之南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再加上明、清两朝,东北语言占了上风。
华府采菊人
是的, 确实没有多少其他观众, 不懂不听就成了呗,本来电视节目就是萝卜青菜各人喜爱啊
o
obama_北美101
全球讲粤语人口数量超过泰语,波斯语,乌克兰语等语种。我觉得听众数量很惊人了。
R
Redcheetah
李小龙及后来的港片儿起了很大的作用
华府采菊人
粤语对中国的影响,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改开前也没多大啊, “民国”期间“沪语”的影响也很大, 不知何为50年代没把湖南话定
p
puyh
从港台片开始
华府采菊人
五六十年代的“港片”, 是国语多过粤语的,因为老电影人士均为上海去的, 而“台”片, 与广东话没什么关系
p
puyh
应该是改开后的广东热和后来大量的港片
老生常谈12
相声多为天津和北京,这是文化土壤。

赵本山,黄宏,范长江等一大批东北人开创了小品这种文艺形式,小品本来是选演员时的考试,通过赵黄范等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可以抗衡相声的节目。

东北话本身就有喜感,那音调如润滑油使人顺畅。

在关内的人看来,所有的东北人说话都一个腔调。对于我们辽宁人来说,这里是有几十种腔调。

大连和丹东是和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口音接近。大连各县口音也不相同,金州,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口音都明显不同,在口音非常难听的大连人看来,这些郊县的口音真是难听得不能容忍。真是五十步笑百步,我下乡时对当地农民的口音无法容忍,太难听了,特别是大队广播员年报纸的口音。

瓦房店以北的盖州,海城又一种口音,也很难听。

直至营口,辽阳,鞍山,本溪,抚顺口音才好听起来,他们和沈阳的口音很接近了。

辽西走廊的锦州葫芦岛兴城等尾音上扬,和河北的秦皇岛山海关那一代有接近。从沈阳向北一路长春哈尔滨,口音都有差别,但是关外的人区别不出来。

哈尔滨的口音好听。可以说哈尔滨沈阳代表着东北的口音。

p
puyh
第一次听到大连话我直接怀疑说话的人是东北人吗
a
akc
我啲係广东同乡。阿 Sir.
T
TheHawk
承德人说话像老北京话。
a
akc
唔係咁讲。你唔知有好多人识讲识听广东话。
T
TheHawk
我有个同事,一直以为他是胶东人,后来才知道是大连人。
老生常谈12
人们总以为我是山东大汉

80年代前,山东人一直仰慕大连,把大连的地位放在济南和青岛之上。就工业水平来讲,济南和青岛加起来也比不过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