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夏天, 的确良在上海时髦起来了

华府采菊人
楼主 (文学城)

小木良的标准打扮, 一条黑的确良裤子,不能太长, 要露出一小段尼龙袜, 一双懂经鞋要白底的, 一件白的确良衬衫。

太阳眼镜(北京叫墨镜)是没有的, 因为那时人们心中的概念, 戴太阳眼镜是小流氓, 坏人模样, 1966年的夏天破四旧时, 大街上谁戴太阳眼镜会被摘下来当场砸烂的, 有如小裤脚管尖头皮鞋。

小拉三的标配, 忘了。

穿一身军装, 在上海始终没被“主流服饰”放在眼里过,那叫一身黄皮, 说明你家根底是“吃大蒜”的。

上海对原有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即便是在1966年夏天红色恐怖期间,也只是一瞬间的被忽略, 之后不久, 又非常顽固地吹又生了。

衡山路余庆路口的华侨公寓, 住着某中学一位归侨老师, 该四房(还是五房)一厅一个半卫的房子, 是其父(在南洋的商人, 左派)为她买的, 文革中这位老师小小地跳了几下,属于造反派, 一打三反时轻轻地被清理了几天(不厉害, 因为其父回来过一次, 到了北京受到某级领导的接见), 没事了。

工宣队进驻后不久, 那些年轻的女工宣队员, 有事没事以有的没的借口, 去该华侨老师家,经历一下与社会上不同的生活方式, 哪怕只有一二十分钟。

工宣队员在学校穿着工作服, 去这位老师家一般都会换一件体面一些的衣服, 估计也是的确良衬衫的确良裤子吧,倒是该老师夫妻, 因为解放初期从印尼回来直接参的军, 老公还去过朝鲜, 所以他(她)们夫妻经常穿的是军装。不过, 解放鞋, 始终没在上海成气候, 实在被人觉得太土。

 

 

小宁波♂
小时候穿过那种的确凉衬衫,一点都不舒服,黏滋疙瘩额....最色艺的

是大伯带来的一种T恤,牌子叫梦迪娇,阴凉滑顺...

 

华府采菊人
军装也赶过一阵时髦, 改换的确良的了, 但化纤的闪点熔点较低,据说在战场上一不小心就走光了, 所以又换成天然纤维的了
p
puyh
面的还可以,现在还有不少人穿。
华府采菊人
棉的吧。 最老卵的是五五式的将校呢或人字布的军装
-
-hutu-
有些华侨特意穿得坚苦朴素,脱留群众

我们那里回国读书的侨生,不少留校工作,记得有个香港回来的老穿打很多补丁的衣服。

文革后期(?)允许他们出国, 哗啦啦都跑掉了

华府采菊人
那叫夹着尾巴做人! 1972-73年的小开放, 哧溜哧溜地用脚说了话, 但是, 那时在上海见过一个背着语录包的! 等车去广州然后
p
puyh
对,棉的,我曾经有过一套老的水兵服,在部队时当工作服发的,那面料很好,细密,最大的特点是湿了不沾身,
p
puyh
在水中很容易脱,是专为海军的。
小宁波♂
纯棉很舒服,小时候有种什么卡其布,穿的很不合身,阔喽阔喽额
公鲨
68年陕西路红房子就又闹忙起来了
华府采菊人
上海恢复西餐供应最早, 但开始的时候不提供刀叉, 同志们就用筷子,一个革命口号:不准讥笑工农兵吃西餐!!!
p
puyh
现在纯棉老头衫价格也不便宜,但是质量大不如前。
华府采菊人
棉织品得看纱的支数
p
puyh
相同支数比过去差很多,我原来一直穿84支的,后来84停产,我就买100支的,但是质量还不如过去84的。

一次我在中百一店厂家柜台问他们质量问题,他们自己都承认质量下降了。不能和过去比了。

海上花房
那时家里布票没了,就贵点买了件的确凉衬衫。太白了,在众同学中象个白月亮!耀眼!用水泡过晒过…还是白,已经是黑五类了,不敢再穿了,
d
dudaan
67年,这个时间是对的,绝对早于七十年代
公鲨
有个词:西餐中吃
华府采菊人
到八十年代初, 若您到南京路中央商场口的东海(老MARS)吃猪排和浓汤, 一个盘子装猪排一个大碗放浓汤, 外加筷子一双

没问题, 有吃就行!筷子也好刀叉也罢, 重点是猪排吃到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