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家讨论运10停产,国内很多科技人员、科技新闻的“一步之遥”的高新产品,不可信

M
Mount-ex
楼主 (文学城)

国内很多的科技人员把PROTOTYPE当产品,所称的“一步之遥”,很可能是50步之遥。政府听他们的,投入3000万,很可能还有49个3000万等着尼。

实例: 我研究生导师在90年代初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产品", 用于制药行业的流程控制(取代进口产品),是肯定有经济价值的。25年多以后, 还是没有量产。期间, 2005年前,国家和研究所追加投资不下5次。 2005年后(他也·退休了), 我导师自己成立私人公司继续开发,现在还是无法脱离中试阶段。

反正, 国内的政府、科技界干了无数次:小鸡没孵出来就数得起劲的。

 

b
borisg
这是个管理问题吧,研究跟厂家市场脱离,不管是不是可行划算。概念谁都会搞。。
M
Meiyangren
参观过大学的发动机原型机。真是很震撼。可惜大学的发动机专业再也不招中国学生了。
M
Meiyangren
日本技术实力那么强,都不敢造民用飞机。俄罗斯技术实力也很强吧,造出的图104问题也不少。
X
XYZ94538
体制不同,资本主义国家非常害怕社会主义体制高效体制。
X
XYZ3
我的‘金属制造、加工’(好像叫这名字)课的老师说的,批生产不出来

老师是苏州中学50年代初的高中生, 上海交大50年代中后期(大概是57还是58届,他自己说是第一届没有能留苏的)的本科毕业生,(有没有读研究生我忘了)。 原来在3线工厂工作。70年代运10上马,上海飞机制造厂点名把他从3线工厂调回(江青批示的,上飞要的人谁都不许拦住不放)。 

他们就是把一架摔在巴基斯坦的707拿来反设计(Reverse Engineering)。美国人不要了。巴铁把它拿给中国。

他说许多东西没法批生产, 举个例子, 喷气发动机里面的页片, 每个发动机里面有几百几千片。 国外用高精度的机床加工,中国用高级钳工手加工。次品率类似红旗轿车(99个次品出一个正品)。 

可以出一到二台样机。 (就是那样,空重往往也是严重超标了,许多时候,材料强度不够,就加厚。不过还是能飞起来)。 

l
lthy
靠用了几十年的手动老旧机床,生产一件合格产品,需要耗掉几十件贵重毛胚,成本极高。
M
Mount-ex
不管何体制, 程序和成本在那里,中央集权的人力成本可以不或少计算在内。一些科技人员说的:就差一步、XXX经费,这很可能不可信
p
planet
是,以上都是说明问题的例子。Airbus,波音今天客机市场的地位,有多年技术沉淀,投放了巨资,有十分强大的工业系统支撑,

也是多年世界市场竞争的结果.

不是那几个无知的蠢人喊几句豪然壮语就可以赶超的. 

l
lthy
民机巨头麦道倒下了,洛克希德搞过400座的三星L-1001后来也退出市场。
h
hkzs
我以前说过,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科研的目的是争气,只关注能不能搞出来,不在乎能不能实用。

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干啥都是争气机。

还有就是总说先解决有无的问题,结果就是永远只解决有无问题。

p
planet
没经历过科研&新产品开发的人,没学过Marketing的不会理解你说的话, 所以这坛子有无知地鼓吹运10的混X
h
hkzs
的确如此。
吃素的狼
呵呵,那年代大学的制图课,最后总要强调一些测绘成品转化成二维图纸的课程,就是为的是reverse engineering。但是,

逆向工程,做的再好,很大程度上仅仅是手工测量的几何逆向,公差配合全靠猜啊猜,并且是仅限于零部件逆向,无法逆向出材料和加工技术,也无法逆向出设计计算和设计理念,撑死也就是鼓捣出一个look-like & work-like 的 prototype。

不厚道滴说,这样的prototype,弄得光鲜漂亮一点,忽悠那些专门外行领导内行的领导,骗骗经费富富有余,当真用,那些做逆向的人们,没人敢坐这样的飞机,就算能够飞起来,谁都不知道啥时候啥原因,就把乘客送上西天。

吃素的狼
那些前苏联整套援建的大厂,产品制造不是靠逆向而是靠原始工艺和图纸。即使到了80年代末期,工艺卡和工艺图,都被当作

“法律”,不准任何人动一动,哪怕是明显的错误。

说到底,底气不足,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尽管报纸广播牛皮吹得震天响,最后,还是宣传归宣传,实际归实际。

弄不出来就是弄不出来,逼急了弄个绣花枕头,里面还是一包草。

吃素的狼
后来,为了弥补逆向工程搞不清楚材料的缺陷,进口高价材料分析仪,尽管烧出了材料元素分布,仍旧不知道合金材料的制造。

图纸上也无法标注测得的各种元素们,只能靠一些机械性能测试,找国内“类似”材料。

这一来,鼓捣出来的东东,就和原件差到八姨妈家去廖。这也是后来的“后遗症”:只要买得到原件,就不用自制的。不为别的,就为了千万别闯祸。

吃素的狼
70年代,哈尔滨建一座晶体管厂,建建停停,原因很简单:产品合格率只有千分之三,建了也是白建,不如建电子管厂。

那时候,发电厂和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国家力推全晶体管的,设计和建设单位则尽力避免,原因很简单,就怕晶体管原件质量靠不住,关键时刻摆你一道,弄垮了系统,搞砸了发电厂,想跳楼都找不到地方。

那年头,讲究自力更生,国家外汇紧张,帝修反封锁,知道外面的晶体管可靠,也没法子弄得到。

所以,吹牛容易做事难,把吹牛逼当真,不是吹牛人的错,是你自己的错。

清迈
武汉的千亿芯片项目刚刚宣布关门!
华府采菊人
化学分析可以精确地得到成份(不是红五类黑五类),但材料的结构你搞不清楚就一点办法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