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华国锋在恢复高考和知青回城上的历史贡献
文/冷观
小平同志是1977年7月21日十届三中全会上通过恢复职务的,在7月30日第一次露面。
1977年8月4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首先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受到与会专家的呼应。
而小平在同方毅(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刘西尧(教育部长)的谈话中提出:“同意今年的招生基本上还按原来的办法。一年准备,从明年开始两条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特别是理工科。开学时间统一到秋季好。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学校可以搞多种形式,总的目标是尽快地培养一批人出来。今年先过渡一下。”
这说明当时小平并无意在1977年恢复高考。即使对1978年的高考,小平的意见也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根本不存在象某些电视剧和文章中任意涂抹历史所说的:小平在出山三天后就批准了恢复高考。
请注意:1977年7月21日十届三中全会通过恢复邓小平职务,第10天小平才第一次露面,半个月后才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而当时所做的指示,小平并无意在1977年恢复高考。当然,在后来的讨论中,小平是最终同意当年恢复高考的。
而恢复高考的最终决定是1977年10月5日由华国锋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原则决定批准了教育部长刘西尧报送的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意见》。
所以,当年恢复高考,是由华国锋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并原则批准后,经教育部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意见修改后,由国务院(华国锋是总理)10月12日正式批转下发的。
小平当时是副总理,没有最后决定权。
二,再看华国锋对结束知青上山下乡所起的历史作用:
知识青年结束上山下乡的导火线是云南知青的请愿事件,在知青的倒逼下中央在华国锋主持下不得不终结这一决策,形成了1978年12月结束知青上山下乡的《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中发[1978]74号文件)。
在处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问题时,可以经常看到分管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分管农垦)、余秋里(分管经济)、纪登奎(分管农业)、陈永贵(知青办主任)及陈慕华、谷牧、王任重、康世恩,民政部部长程子华等的批示,而小平当时并不分管知青工作。
实际上,从1977年夏天以后(当时邓小平还没有复出),中央在华国锋主持决定下,就再没有安排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而小平恢复职务是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中央安排停止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他还没有出来工作呢,何来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小平的关怀下停止的一说?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终究要回归历史本源和真相的。
所以,在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华国锋同志在恢复高考和知青回城上所起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有必要把邓小平在恢复高考中的作用澄清一下。请看教育部77年8月的请示报告
“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与事实不符。但是,他对恢复高考起了作用。
一码归一码。
从历史真相而言,邓当时尚远非决策拍板的第一把手式人物。实乃华国锋!即便对越反击战,也是华国锋军委主席最终定夺决策。怎么啥功劳都摊到了邓小平身上了呀?而错位都归别人了呀?呵呵。2)可笑的是:发个卫星、下一艘舰船、新产出个高性能的计算机等,都统统标签上所谓“改革开放”之功!实在好笑。这一切不是毛泽东时代就打造奠基出来的嘛!毛死了,就不算毛之功啦?而且,还非得归功于同样死去了的邓小平啦?实在是制假贩假毫无起码的言论道德操守。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跃进失误、饥荒死人等责任,完全是当时处于中央一线领导的刘邓主持中央工作所为。却居然能假话谎言地诬陷赖到了毛泽东身上。实在笑话
打仗参谋长与司令员的角色作用。你说辽沈战役是刘亚楼功劳大呢还是林彪?
恢复高考在当时已是大趋势。问题在于恢复到什么程度,是77年当年就恢复,还是慢慢来。这在邓的副主席和副总理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他可以提出不同的方案。教育部长刘西尧最初主张有限的慢慢来方案,受到邓的批评,后来调离。教育部在邓的督促之下,由副部长雍文涛签发报告,对招生制度作了大的改变,决定推迟半年入学,77年立即恢复高考。而华和其他领导人画圈并开会同意。原始文件证实这个历史事实。
如果华真要帮助邓推动恢复文革前的高考,可以否定对文革之前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所谓“两个估计”。以邓的副总理之位,他无法在政治上拍板。但华并没有做这些 。
迄今为止,没有看到华和其他领导人主动恢复高考的具体史料。
多数委员不会反对。
不要忘记华国锋在恢复高考和知青回城上的历史贡献
文/冷观
小平同志是1977年7月21日十届三中全会上通过恢复职务的,在7月30日第一次露面。
1977年8月4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首先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受到与会专家的呼应。
而小平在同方毅(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刘西尧(教育部长)的谈话中提出:“同意今年的招生基本上还按原来的办法。一年准备,从明年开始两条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特别是理工科。开学时间统一到秋季好。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学校可以搞多种形式,总的目标是尽快地培养一批人出来。今年先过渡一下。”
这说明当时小平并无意在1977年恢复高考。即使对1978年的高考,小平的意见也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根本不存在象某些电视剧和文章中任意涂抹历史所说的:小平在出山三天后就批准了恢复高考。
请注意:1977年7月21日十届三中全会通过恢复邓小平职务,第10天小平才第一次露面,半个月后才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而当时所做的指示,小平并无意在1977年恢复高考。当然,在后来的讨论中,小平是最终同意当年恢复高考的。
而恢复高考的最终决定是1977年10月5日由华国锋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原则决定批准了教育部长刘西尧报送的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意见》。
所以,当年恢复高考,是由华国锋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并原则批准后,经教育部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意见修改后,由国务院(华国锋是总理)10月12日正式批转下发的。
小平当时是副总理,没有最后决定权。
二,再看华国锋对结束知青上山下乡所起的历史作用:
知识青年结束上山下乡的导火线是云南知青的请愿事件,在知青的倒逼下中央在华国锋主持下不得不终结这一决策,形成了1978年12月结束知青上山下乡的《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中发[1978]74号文件)。
在处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问题时,可以经常看到分管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分管农垦)、余秋里(分管经济)、纪登奎(分管农业)、陈永贵(知青办主任)及陈慕华、谷牧、王任重、康世恩,民政部部长程子华等的批示,而小平当时并不分管知青工作。
实际上,从1977年夏天以后(当时邓小平还没有复出),中央在华国锋主持决定下,就再没有安排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而小平恢复职务是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中央安排停止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他还没有出来工作呢,何来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小平的关怀下停止的一说?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终究要回归历史本源和真相的。
所以,在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华国锋同志在恢复高考和知青回城上所起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有必要把邓小平在恢复高考中的作用澄清一下。请看教育部77年8月的请示报告
“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与事实不符。但是,他对恢复高考起了作用。
一码归一码。
从历史真相而言,邓当时尚远非决策拍板的第一把手式人物。实乃华国锋!即便对越反击战,也是华国锋军委主席最终定夺决策。怎么啥功劳都摊到了邓小平身上了呀?而错位都归别人了呀?呵呵。2)可笑的是:发个卫星、下一艘舰船、新产出个高性能的计算机等,都统统标签上所谓“改革开放”之功!实在好笑。这一切不是毛泽东时代就打造奠基出来的嘛!毛死了,就不算毛之功啦?而且,还非得归功于同样死去了的邓小平啦?实在是制假贩假毫无起码的言论道德操守。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跃进失误、饥荒死人等责任,完全是当时处于中央一线领导的刘邓主持中央工作所为。却居然能假话谎言地诬陷赖到了毛泽东身上。实在笑话
打仗参谋长与司令员的角色作用。你说辽沈战役是刘亚楼功劳大呢还是林彪?
恢复高考在当时已是大趋势。问题在于恢复到什么程度,是77年当年就恢复,还是慢慢来。这在邓的副主席和副总理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他可以提出不同的方案。教育部长刘西尧最初主张有限的慢慢来方案,受到邓的批评,后来调离。教育部在邓的督促之下,由副部长雍文涛签发报告,对招生制度作了大的改变,决定推迟半年入学,77年立即恢复高考。而华和其他领导人画圈并开会同意。原始文件证实这个历史事实。
如果华真要帮助邓推动恢复文革前的高考,可以否定对文革之前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所谓“两个估计”。以邓的副总理之位,他无法在政治上拍板。但华并没有做这些 。
迄今为止,没有看到华和其他领导人主动恢复高考的具体史料。
多数委员不会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