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 正当参与运十研制和生产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筹绪满志,满以为借改革开放的机遇,会迎来大展宏图的“春天”,天晓得“ 领导人一变就什么都变”,结果竟落得了“没顶之灾”。
其实,随着运十研制的成功,早已显现连串不详之兆,暗潮翻滖,山雨欲来风满楼。美国飞机公司巨头频频来到上海,格外“关怀”运十;三机部也出访美国飞机公司,商谈“合作”;而更严重的是,以沈图(此人很快叛逃美国)为局长的民航局,于1981年1月8日正式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对国产运十飞机的几点看法》的报告,公然对运十说“不”,诬谓运十是波音707的“测绘仿造”,申称中国民航现有707“可用20年”,“ 没有再添购此类飞机的打算。”结论是:“目前国内继续研制类似波音的运十是否可取?”。
果然,1985年2月运十试飞还没有完,还须继续,却因为没有钱买油,被卡断了奶,饿死在摇篮之中。就这样,根据毛泽东和周总理作出的研制大飞机的重大战略决策,500多科研人员和广大工人群众,几百个单位协同作战 ,历经十年心血而研制成功的大飞机,被扼杀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 ? 为什么?为什么?
长期以来,人民对运十下马的真相,活像雾里观花。
公开的报道是“由于市场和经费等原因运十飞机未能继续研制下去”。这当然是系忽悠百姓的官话。
运十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老教授在央视《大家》面对广大观众,对此不愿多讲,只是在镜头前反复念叨“历史会有结论的”。主持人问,运十是何时停飞的,“85年”。主持人再问,“为什么停飞?程不时老教授无比感叹地回答,“没有钱买油”。“买油需要多少钱”?老人反复说“是一个今天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数目”,他们当时写了个报告给上级,提出一个继续试飞买油的预算,多少呢?“3000万”。这真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结果,区区3000万,就终结了一代中国航空人大型民用飞机的研制历程,彻底了勾销了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运十!
有人还气愤地质问:中国的“最高权威人士”在1981年还发出过发出“今后国内统统用国产飞机”的指令,为何不算数?到底是谁如此胆大妄为,对于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产业项目,竟敢停止国家财政拨款而将其活活饿死在摇篮里?
他哪里晓得,这位“最高权威人士”所说的今后国内统统用的所谓“国产飞机”,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殊含义。
长期以来,多少善良的中国人都为运十大飞机停飞下马深感困惐、疑虑。真相究竟何在?
现在,真相终于大白!
处死运十,不是国务院某人,更不是那个很快就叛逃美国民航局局长沈图,而正是中国的“最高权威人士”、“总设计师”邓小平本人。在他刚刚出山,就亲口下令:运十“要停下来!”
这是中央文献编辑室为纪念邓小平诞生100周而推出的《邓小平年谱(1975_1997)》披露出来的史实。原文如下:
“1980年4月8日
上午,会见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总裁桑福德·诺伊斯·麦克唐纳,详细询问三机部同道格拉斯公司合作事宜。指出:我们双方在航空工业方面的合作,要从战略上加以考虑,而不仅仅是做生意。会谈结束后,对陪同会见外宾的三机部副部长段子俊说:民用飞机总得在国内自己生产,不能一直向外国买。上海原来搞的大型客机受“四人帮”干扰破坏,花钱很多,把握不大,办法不对,要停下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册616页)
原来,邓小平是在会见美国飞机公司大老板,经过双方“不仅仅是做生意”,而且“要从战略上加以考虑”结束,不等试飞的结果,随即下令“陪同会见外宾的三机部副部长段子俊”:运十“要停下来!”。
中美合作,“扳倒运十”,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呀!
难怪,时过4个多月,9月26日运十首次试飞,三机部的两位副部长段子俊与何文治同在上海。这个参与领导过运十的段子俊却居然拒绝参加运十的试飞典礼,并断言运十不可能上天!甚至暏咒,如果上了天,他做了个自刎手势,意思是以自杀谢国人。这位三机部副部长怎么啦?此人为何“底气”这么足?其实,只是他已经握有邓小平要取决运十的“上方宝剑”罢了!
这种拙拙怪事,古今内外,绝无仅有!
一般寓于个别。透过此种重大“战略考虑”和决策,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认识精英人士,认识“对外开放”的真谛是什么?
扼死运十是十分轻率的。
大家记得,邓小平出山后,高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口号,攻击毛泽东个人专断,“破坏了集体领导的原则”,“不尊重科学”。其实,他的这种战略决策,哪里有什么“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影子。此后,不管职能部门的抵制,国内航空专家、学的批评和建议,研制科研人员的强烈呼喊 ,一概充耳不闻,置于不顾。
1981年2月11日,三机部正式向中央财经小组请示,要求国家在1985年前为运十投资1.7亿元,拨流动资金1.6亿元,同时表示如果资金到位,运十飞机到1990年可交付16架,要求民航接收使用。无人理睬。
1981年4月9日,薄一波同志批复三机部《关于运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的请示》报告,提出“我是主张搞的,应积极予以支持;但又必须稳扎稳打,稳步前进。建议组织一个大的专家组,好好论证一番如何?”
于是,1981年5月,三机部、上海市根据薄一波副总理的指示,邀请了包括范绪箕(航空老专家,原南京航空学院院长,时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吴仲华(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俊奎(北京航空学院教授)等著名学者,以及经济、冶金、化工方面的专家共55位同志,对运十飞机进行实地考察后举行了评审会议。大家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共同得出三个结论:“建议工程不能停,成果不能丢,队伍不能散。”一致认为,中国运十飞机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有了这个基础,将来就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民航飞机。建议国家在决策上“要慎之又慎”。现在运十飞机已花了五亿多,这个队伍、基础建立起来不容易,“停下来损失太大。”建议国家要建立自己的民航工业,民航机原则上必须立足国内;要有一个全面的民航飞机发展规划;“对民族航空工业实行保护政策。”据此,上海市又向国务院写了报告,反映上海专家论证会情况,提出运十继续搞下去,提出“三个方案”,建议国家最多只需研制经费,90年前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干线航线使用。
这是中国著名航空专家、学者鲜明而又坚决抵制和反对错误决策的集体呼喊!结果只是当成左耳风,我行我素。
1984年6月,上海飞机研究所的219位科技人员,目睹自己付出十年大量心血而得到的宝贵成果将被付诸东流,心急如焚,只好“联合上书”,据理抗争。他们呼吁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DC-9超80(即MD-82),建议在运十基础上发展我国民机工业。同样是石沉大海!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就是他的所谓“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民主决策”!
邓小平下令运十“要停下来”的所谓理由,值得剖柝一番。
如前所述,邓小平在接见美国飞机大老板后下令运十“要停下来”,提出了四条理由:⑴ “受‘四人帮’干扰破坏”;⑵“花钱很多”;⑶“把握不大”;⑷“办法不对。”这些理由片面、主观、武断,不是似是而非,就是牵强附会,乃到蛮不讲理,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不要以为当时大飞机的路走下去就一定有成就。中国在民用航空制造工艺方面欠的课不是自力更生就能很快解决的。今天都还要补课。
牵扯到多少万次反复降落起飞的考验,具有重大生命财产责任。所以西飞组装中国大飞机C919,核心还是西方技术和组件。
关键时刻你要买人家不卖,你要租人家不租,怎么办?更何况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不在一个阵营,人家动不动就可制裁。华为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运十的最初打算应该是仿造波音707的,连工程代号也叫708工程。
图纸资料也都有了,这些资料只能告诉你各个部件的成品应该是怎么样的,但是当时的中国有没有设备能加工出这些部件呢?
文革中的领导是不懂的,逼着下面上。。结果就是个不了了之的工程。
邓小平让它下马完全正确!
邓小平,心眼太小。
当时应该和美国或西方积极合作, 在引进的同时、 早一些时间开始自行研制,
四十年前的技术水平,造合格的,能商用的中型客机,基本是痴人说梦。虽然让运十下马可能 伤了很多人的心,但是非常现实和明治的。当年运十试飞是 土法炼钢,冒了很大风险,幸亏没出事。造大中型商用客机是42公里的马拉松,派个短跑运动员,在最先的一百米 出个风头,夺个眼球 还可以,真的因为这最初一百米的表现就觉得这个运动员能 取得全程马拉松的好成绩,太幼稚了吧。
就是因为按照前苏联的标准, 造出来的飞机超重40%. 方方面面都有严重缺陷. 根本不能安全飞行, 更没法商用, 必须脱胎换骨地重新设计. 你不要再发这类违背事实和常识帖子了.
运十满载中央各大媒体记者、上海市有关领导、试验人员,于1983年11月4日上午8时57分从上飞厂起飞,巡航高度11000米,航程3600公里,逆风耗时4小时48分,回程顺风仅用了3小时42分。验证了运十巡航性能良好,所有系统工作正常,实用航程完全可以达到8000公里。
当天的试飞情况由报纸、电视公开报道。
1983年11月4日上午8时57分运十以最大的起飞重量110吨从上海飞往乌鲁木齐,当时运十满载中央各大媒体记者、上海市有关领导、试验人员,从上飞厂起飞,巡航高度11000米,航程3600公里,逆风耗时4小时48分,回程顺风仅用了3小时42分。验证了运十巡航性能良好,所有系统工作正常,实用航程完全可以达到8000公里。试飞情况各大报纸、电视台都有报道。
1983年11月4日的试飞有十五吨的商载(拉货),没有多余的乘客。 除了试飞员,没听说过谁有胆量坐试飞的飞机。“满载中央各大媒体记者、上海市有关领导、试验人员” 哈哈,你有胆量这么编,“中央各大媒体记者、上海市有关领导”可没胆量按照你的编造去那么做。
中国是美国巨大市场,开放了,美国才有机会赚钱。看看甘地访美的盛况,那时的印度既没两弹也没一星,美国人同样隆重欢迎。你的思路真的可笑。
波音707不可能试用涡8,两个原因显而易见:涡8就是仿的美国普惠JT3D-7涡扇发动机,美国不可能放着正宗惠普发动机不用,而用一个从来没有成功商飞发动机研发经验的国家生产出来的仿制发动机装到自己的波音707上。 实际上,涡8虽然仿制了,但并不成功,运十只是第一架静力试验机装了涡8,因为不需要上天。运十的上天的试飞飞机装的是原装惠普JT3D发动机,不是涡8。
商发发动机研制、生产之难超乎你的想象。最近十几年,我国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 都没搞定,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怎么可能搞定。
大型客机的研制是需要庞大的研发/制造 体系的,不是十几二十年能搞定的,更不可能是一个刚刚经历过长期全国动乱的国家能搞出来的。即使做出了样品,也是没人敢用的。
如果这点科学发展观都没有。。。。。
因为运十就是一个不成功的大飞机,成功大客机不好造,不成功的还是挺好造的。
运十如果不下马,而且如果在此基础上再硬搞出个自己的民航客机体系,下场只会比苏联更惨。
改革开放后, 正当参与运十研制和生产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筹绪满志,满以为借改革开放的机遇,会迎来大展宏图的“春天”,天晓得“ 领导人一变就什么都变”,结果竟落得了“没顶之灾”。
其实,随着运十研制的成功,早已显现连串不详之兆,暗潮翻滖,山雨欲来风满楼。美国飞机公司巨头频频来到上海,格外“关怀”运十;三机部也出访美国飞机公司,商谈“合作”;而更严重的是,以沈图(此人很快叛逃美国)为局长的民航局,于1981年1月8日正式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对国产运十飞机的几点看法》的报告,公然对运十说“不”,诬谓运十是波音707的“测绘仿造”,申称中国民航现有707“可用20年”,“ 没有再添购此类飞机的打算。”结论是:“目前国内继续研制类似波音的运十是否可取?”。
果然,1985年2月运十试飞还没有完,还须继续,却因为没有钱买油,被卡断了奶,饿死在摇篮之中。就这样,根据毛泽东和周总理作出的研制大飞机的重大战略决策,500多科研人员和广大工人群众,几百个单位协同作战 ,历经十年心血而研制成功的大飞机,被扼杀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 ? 为什么?为什么?
长期以来,人民对运十下马的真相,活像雾里观花。
公开的报道是“由于市场和经费等原因运十飞机未能继续研制下去”。这当然是系忽悠百姓的官话。
运十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老教授在央视《大家》面对广大观众,对此不愿多讲,只是在镜头前反复念叨“历史会有结论的”。主持人问,运十是何时停飞的,“85年”。主持人再问,“为什么停飞?程不时老教授无比感叹地回答,“没有钱买油”。“买油需要多少钱”?老人反复说“是一个今天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数目”,他们当时写了个报告给上级,提出一个继续试飞买油的预算,多少呢?“3000万”。这真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结果,区区3000万,就终结了一代中国航空人大型民用飞机的研制历程,彻底了勾销了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运十!
有人还气愤地质问:中国的“最高权威人士”在1981年还发出过发出“今后国内统统用国产飞机”的指令,为何不算数?到底是谁如此胆大妄为,对于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产业项目,竟敢停止国家财政拨款而将其活活饿死在摇篮里?
他哪里晓得,这位“最高权威人士”所说的今后国内统统用的所谓“国产飞机”,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殊含义。
长期以来,多少善良的中国人都为运十大飞机停飞下马深感困惐、疑虑。真相究竟何在?
现在,真相终于大白!
处死运十,不是国务院某人,更不是那个很快就叛逃美国民航局局长沈图,而正是中国的“最高权威人士”、“总设计师”邓小平本人。在他刚刚出山,就亲口下令:运十“要停下来!”
这是中央文献编辑室为纪念邓小平诞生100周而推出的《邓小平年谱(1975_1997)》披露出来的史实。原文如下:
“1980年4月8日
上午,会见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总裁桑福德·诺伊斯·麦克唐纳,详细询问三机部同道格拉斯公司合作事宜。指出:我们双方在航空工业方面的合作,要从战略上加以考虑,而不仅仅是做生意。会谈结束后,对陪同会见外宾的三机部副部长段子俊说:民用飞机总得在国内自己生产,不能一直向外国买。上海原来搞的大型客机受“四人帮”干扰破坏,花钱很多,把握不大,办法不对,要停下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册616页)
原来,邓小平是在会见美国飞机公司大老板,经过双方“不仅仅是做生意”,而且“要从战略上加以考虑”结束,不等试飞的结果,随即下令“陪同会见外宾的三机部副部长段子俊”:运十“要停下来!”。
中美合作,“扳倒运十”,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呀!
难怪,时过4个多月,9月26日运十首次试飞,三机部的两位副部长段子俊与何文治同在上海。这个参与领导过运十的段子俊却居然拒绝参加运十的试飞典礼,并断言运十不可能上天!甚至暏咒,如果上了天,他做了个自刎手势,意思是以自杀谢国人。这位三机部副部长怎么啦?此人为何“底气”这么足?其实,只是他已经握有邓小平要取决运十的“上方宝剑”罢了!
这种拙拙怪事,古今内外,绝无仅有!
一般寓于个别。透过此种重大“战略考虑”和决策,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认识精英人士,认识“对外开放”的真谛是什么?
扼死运十是十分轻率的。
大家记得,邓小平出山后,高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口号,攻击毛泽东个人专断,“破坏了集体领导的原则”,“不尊重科学”。其实,他的这种战略决策,哪里有什么“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影子。此后,不管职能部门的抵制,国内航空专家、学的批评和建议,研制科研人员的强烈呼喊 ,一概充耳不闻,置于不顾。
1981年2月11日,三机部正式向中央财经小组请示,要求国家在1985年前为运十投资1.7亿元,拨流动资金1.6亿元,同时表示如果资金到位,运十飞机到1990年可交付16架,要求民航接收使用。无人理睬。
1981年4月9日,薄一波同志批复三机部《关于运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的请示》报告,提出“我是主张搞的,应积极予以支持;但又必须稳扎稳打,稳步前进。建议组织一个大的专家组,好好论证一番如何?”
于是,1981年5月,三机部、上海市根据薄一波副总理的指示,邀请了包括范绪箕(航空老专家,原南京航空学院院长,时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吴仲华(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俊奎(北京航空学院教授)等著名学者,以及经济、冶金、化工方面的专家共55位同志,对运十飞机进行实地考察后举行了评审会议。大家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共同得出三个结论:“建议工程不能停,成果不能丢,队伍不能散。”一致认为,中国运十飞机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有了这个基础,将来就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民航飞机。建议国家在决策上“要慎之又慎”。现在运十飞机已花了五亿多,这个队伍、基础建立起来不容易,“停下来损失太大。”建议国家要建立自己的民航工业,民航机原则上必须立足国内;要有一个全面的民航飞机发展规划;“对民族航空工业实行保护政策。”据此,上海市又向国务院写了报告,反映上海专家论证会情况,提出运十继续搞下去,提出“三个方案”,建议国家最多只需研制经费,90年前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干线航线使用。
这是中国著名航空专家、学者鲜明而又坚决抵制和反对错误决策的集体呼喊!结果只是当成左耳风,我行我素。
1984年6月,上海飞机研究所的219位科技人员,目睹自己付出十年大量心血而得到的宝贵成果将被付诸东流,心急如焚,只好“联合上书”,据理抗争。他们呼吁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DC-9超80(即MD-82),建议在运十基础上发展我国民机工业。同样是石沉大海!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就是他的所谓“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民主决策”!
邓小平下令运十“要停下来”的所谓理由,值得剖柝一番。
如前所述,邓小平在接见美国飞机大老板后下令运十“要停下来”,提出了四条理由:⑴ “受‘四人帮’干扰破坏”;⑵“花钱很多”;⑶“把握不大”;⑷“办法不对。”这些理由片面、主观、武断,不是似是而非,就是牵强附会,乃到蛮不讲理,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不要以为当时大飞机的路走下去就一定有成就。中国在民用航空制造工艺方面欠的课不是自力更生就能很快解决的。今天都还要补课。
牵扯到多少万次反复降落起飞的考验,具有重大生命财产责任。所以西飞组装中国大飞机C919,核心还是西方技术和组件。
关键时刻你要买人家不卖,你要租人家不租,怎么办?更何况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不在一个阵营,人家动不动就可制裁。华为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运十的最初打算应该是仿造波音707的,连工程代号也叫708工程。
图纸资料也都有了,这些资料只能告诉你各个部件的成品应该是怎么样的,但是当时的中国有没有设备能加工出这些部件呢?
文革中的领导是不懂的,逼着下面上。。结果就是个不了了之的工程。
邓小平让它下马完全正确!
邓小平,心眼太小。
当时应该和美国或西方积极合作, 在引进的同时、 早一些时间开始自行研制,
四十年前的技术水平,造合格的,能商用的中型客机,基本是痴人说梦。虽然让运十下马可能 伤了很多人的心,但是非常现实和明治的。当年运十试飞是 土法炼钢,冒了很大风险,幸亏没出事。造大中型商用客机是42公里的马拉松,派个短跑运动员,在最先的一百米 出个风头,夺个眼球 还可以,真的因为这最初一百米的表现就觉得这个运动员能 取得全程马拉松的好成绩,太幼稚了吧。
就是因为按照前苏联的标准, 造出来的飞机超重40%. 方方面面都有严重缺陷. 根本不能安全飞行, 更没法商用, 必须脱胎换骨地重新设计. 你不要再发这类违背事实和常识帖子了.
运十满载中央各大媒体记者、上海市有关领导、试验人员,于1983年11月4日上午8时57分从上飞厂起飞,巡航高度11000米,航程3600公里,逆风耗时4小时48分,回程顺风仅用了3小时42分。验证了运十巡航性能良好,所有系统工作正常,实用航程完全可以达到8000公里。
当天的试飞情况由报纸、电视公开报道。
1983年11月4日上午8时57分运十以最大的起飞重量110吨从上海飞往乌鲁木齐,当时运十满载中央各大媒体记者、上海市有关领导、试验人员,从上飞厂起飞,巡航高度11000米,航程3600公里,逆风耗时4小时48分,回程顺风仅用了3小时42分。验证了运十巡航性能良好,所有系统工作正常,实用航程完全可以达到8000公里。试飞情况各大报纸、电视台都有报道。
1983年11月4日的试飞有十五吨的商载(拉货),没有多余的乘客。 除了试飞员,没听说过谁有胆量坐试飞的飞机。“满载中央各大媒体记者、上海市有关领导、试验人员” 哈哈,你有胆量这么编,“中央各大媒体记者、上海市有关领导”可没胆量按照你的编造去那么做。
中国是美国巨大市场,开放了,美国才有机会赚钱。看看甘地访美的盛况,那时的印度既没两弹也没一星,美国人同样隆重欢迎。你的思路真的可笑。
波音707不可能试用涡8,两个原因显而易见:涡8就是仿的美国普惠JT3D-7涡扇发动机,美国不可能放着正宗惠普发动机不用,而用一个从来没有成功商飞发动机研发经验的国家生产出来的仿制发动机装到自己的波音707上。 实际上,涡8虽然仿制了,但并不成功,运十只是第一架静力试验机装了涡8,因为不需要上天。运十的上天的试飞飞机装的是原装惠普JT3D发动机,不是涡8。
商发发动机研制、生产之难超乎你的想象。最近十几年,我国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 都没搞定,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怎么可能搞定。
大型客机的研制是需要庞大的研发/制造 体系的,不是十几二十年能搞定的,更不可能是一个刚刚经历过长期全国动乱的国家能搞出来的。即使做出了样品,也是没人敢用的。
如果这点科学发展观都没有。。。。。
因为运十就是一个不成功的大飞机,成功大客机不好造,不成功的还是挺好造的。
运十如果不下马,而且如果在此基础上再硬搞出个自己的民航客机体系,下场只会比苏联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