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营长”冯喆文革中遭批判自尽于劳改农场 (ZT)

y
yuntai
楼主 (文学城)

提到冯喆这个名字,如今很多人都充满了陌生之感,甚至已被渐渐遗忘。

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他可是家喻户晓、光芒万丈的男演员。

在银幕中敦厚儒雅的气质和从容精湛的演技,堪称是一代人心中的偶像男神。

那个《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一角,不管历经多少岁月洗磨,依旧会让人念念不忘。

作为一个时代的荧幕男神,冯喆的一生却在高光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情色彩。

坎坷的婚姻和挫折的人生,最终让一个闪耀的明星陨落凋零,留下唏嘘与叹息。

而冯喆的悲情人生,要从那一段不如人意的婚姻说起。

01

冯喆原名冯贻喆,1920年出生在天津,原籍广东佛山。

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毕业于哈佛大学,母亲也是正规高校毕业生。

所以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冯喆,自小就儒雅绅士、风度翩翩。

他有修养有学识,彬彬有礼、谦逊温和又思想开明。

冯喆自小就对文艺充满了热爱,而且很有天赋。

哥哥成了圣约翰大学生,他和妹妹后来也都相继成了圣约翰附中的高中生。

1941年,冯喆去往美国留学,在圣约翰大学就读。

一年后,冯喆辍学回到上海。

后来冯喆还考上了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大提琴,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奠定了基础。

在上海学习和生活的冯喆后来结识了顾也鲁、韩非等电影演员。

凭借儒雅的气质和渊博的学识,冯喆被推荐到了上海“美艺剧团”。

就这样,意气风发的冯喆成了一名话剧演员,正式踏上了自己的演艺之路。

冯喆天生就是当演员的人,凭借出众的气质和潇洒的演技,很快就成了台柱子。

在剧团的这些年,冯喆兢兢业业出演了40多部话剧,演技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

1946年,冯喆进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开始从话剧舞台转向电影大银幕。

一年后,冯喆主演了电影《裙带风》,正式开启了他的电影演员生涯。

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将的冯喆,又相继主演了多部经典电影,开始一鸣惊人。

《忆江南》中的青年诗人黎稚云;

《一帆风顺》中的小职员田宝林;

《恋爱之道》中的周家浩;

《风雨江南》中的李春堂。

4年后,在影坛崭露头角的冯喆又加入了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

同年就与李丽华合作主演了剧情电影《冬去春来》,饰演何连生一角。

2年后,冯喆迎来了自己演艺事业的一个巅峰。

他主演了电影《南征北战》,在片中饰演有勇有谋的高营长。

凭借这部电影,冯喆一举进入了一线男演员的行列,风头一时无两,成为家喻户晓的演员。

高营长一角,也成了他演艺生涯中最高光的时刻,让人回念至今。

此后,冯喆将自己全部心力都奉献给了演艺事业,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

《淮上人家》中饰演淮河岸边的农民高黑子;

《铁道游击队》中饰演睿智老练的游击队政委;

《羊城暗哨》中饰演虎胆英雄侦察员王练;

《沙漠追匪记》中饰演骑兵班长钟永胜;

《金沙江畔》中饰演英勇而充满斗志的指导员金明;

《桃花扇》中饰演多情却又变节的一代名士侯公子。

除此之外,还主演了《重要的一课》、《大风浪里的小故事》、《英雄赶派克》等经典佳作。

上世纪50年代,冯喆成了人们心中最完美无瑕的男演员,留下了不朽的荧屏回忆。

而遗憾的是,本该前途无限的冯喆,往后人生则开始由喜入悲,让人无尽唏嘘。

02

相比较辉煌的演艺成就,冯喆的婚姻生活则是充满了波折与悲伤。

冯喆的妻子是张光茹,原名张启珍。

1930年出生在四川宜宾,比冯喆小了整整10岁。

她的身世和冯喆一天一地,凄惨落魄又十分苦命。

父亲是一个落魄秀才,家境贫寒凄凉。

不过,张光茹从小长得天生丽质,而且多才多艺,也成了一家人的希望。

9岁的时候,母亲为了能够让她出人头地,就将其送到了戏剧班学戏。

被给予厚望的张光茹,不但没有因此改变生活,反而接连遭受命运的打击。

张光茹不但长相清秀,而且演戏天赋极高。

学艺不到两年,就开始登台唱戏,成了一个川剧名伶。

可有了名气之后,张光茹不但没有因此得福,反而悲情连连。

在台上唱戏的张光茹后来被一个军官看上了,想要花重金纳她为妾。

母亲为了能够改变家庭窘境,逼迫张光茹答应了这门婚事。

那一年,张光茹才12岁,一个花季少女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但是张光茹生性倔强,在订婚之日果断逃婚,一个人跑到了到内江、资中一带去唱戏。

等到这件事情的风头过去之后,张光茹才得以返回宜宾老家。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几年张光茹再次遇到了失意的爱情。

少女初长成的张光茹在唱戏时又被一个阔少陈三公子看中,并对其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这一次,张光茹在陈三公子排山倒海般的爱情攻势下,陷入了爱河。

张光茹和陈三公子走到了一起后,没过多久两人同居。

本以为这段感情会是自己一生的寄托,却最终令她心灰意冷。

两人同居后,陈三公子继续风流不已,狠心的将张光茹抛弃后又另寻新欢。

被情所伤的张光茹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将自己的左手食指剁掉了。

可见张光茹的性格有多么刚烈倔强。

接连不断地情感坎坷,让张光茹萌生了离开老家的想法。

1946年,张光茹到了重庆谋生,遇到了中华剧艺社社长应云卫。

应云卫见张光茹长相靓丽而且戏剧功底了得,就让她加入了中华剧艺社。

张光茹的人生这才算慢慢稳定下来,开始走上正轨。

03

加入中华剧艺社后,她将自己的原名张启珍改为张光茹,决定重启自己的人生。

张光茹跟着剧团天南海北去演出,直到来到上海才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这个人就是演员冯喆。

此时的冯喆刚刚加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已成了一个冉冉升起的明星。

当时张光茹跟着中华剧艺社来到上海演出,正好冯喆在台下观看。

张光茹在台上彩排名剧《棠棣之花》时,结果让冯喆对其一见倾心。

于是,26岁的冯喆对16岁的张光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被曾经失败感情伤害过的张光茹,一开始对爱情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甚至排斥。

在她心里,男人的感情是靠不住的,也没有一丝安全感。

但是,面对冯喆这样一个温文儒雅,帅气有才的耀眼明星。

16岁的张光茹还是没能抵挡住温柔的爱情,最终和冯喆走到了一起。

不过,两人在一起时,并不被人看好,而且都觉得张光茹配不上冯喆。

特别是冯喆的父母极其反对,认为唱戏的张光茹不适合做儿媳。

但是冯喆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眼里只有张光茹一人,非她不娶。

1949年5月7日,冯喆与张光茹如愿在香港六国饭店结为伉俪。

那一年,冯喆29岁,张光茹19岁。

两人结婚后,冯喆与张光茹一起到了上海工作和生活。

加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的冯喆,名气越来越大,两人差距由此拉开。

随着冯喆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身边合作的佳人变得越来越多。

这让敏感多疑的张光茹开始有了猜疑和担忧,两人的感情隔阂也渐渐加深。

有时候,冯喆在外面有一丁点风吹草动,张光茹都会对他充满了猜忌和不满。

后来冯喆在拍摄《南征北战》时,想要和张光茹有个孩子,但却遭到了性情大变的张光茹的拒绝。

这件事情,让两人的关系走到了结婚以来最为紧张的时候。

后来冯喆拍完了《南征北战》回来后,彼此关系才渐渐有所缓和,一切都趋于平静。

而且,本不想要孩子的张光茹也幸福的怀了孕,让两人感情重归于好。

可没想到,怀了孕的张光茹情绪仍然一直反反复复,而且对冯喆的疑心变得更重。

有一次,冯喆将自己碰到前女友的事告诉了张光茹。

没想到,一下子触动了张光茹敏感的神经,委屈至极,两人大吵。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心有不满的张光茹又重新开始了停止已久的基本功训练。

她在怀有身孕的情况下,每天做一些高难度的戏剧基本功动作。

不幸很快来袭,张光茹因此而流产,失去了两人的第一个孩子。

这次流产对张光茹的身体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更冲击着两人的感情。

后来第二次怀孕又意外流产,导致张光茹的输卵管阻塞造成水肿而切除输卵管,从此再也不能生育。

不能再有孩子,这件事犹如晴天霹雳,彻底整碎了两人的心。

本就矛盾重重的彼此,感情彻底走向无法修复的破裂境地,再也回不到美好纯粹的过去。

04

张光茹因为不能生育,情绪波动更加严重,常常无缘无故发脾气。

而一心拍戏的冯喆也因此备受折磨,情绪压抑到了极点。

他对朋友抱怨说:“光茹太多敏感,让我无法畅快地呼吸了。”

被妻子反复无常的猜疑,让冯喆的内心充满了煎熬。

屋漏偏逢连夜雨,冯喆在拍摄《淮上人家》时,不幸染上了血吸虫病。

最终无奈摘除了脾脏和胰腺,导致身体机能严重下降,免疫力也大不如前。

此时的冯喆,身体与身心已经双重被击垮。

意外生病的冯喆,本以为会因此换来张光茹的理解和安慰,没想到终究还是一场空欢喜。

两人过着名存实亡的婚姻,甚至也想过彻底结束姻缘,换得彼此自由。

但是如果离婚,会对两人的社会影响非常大,所以离婚的想法也就不了了之。

这个阶段也成了两人关系最为脆弱的时候,一触即破。

1957年,张光茹被调回成都,执意做回了自己的川剧老本行。

两人从此分隔两地,开始了分居生活,感情趋向冷淡。

接下来几年,冯喆继续在演艺事业中抛头颅洒热血,再次攀登事业巅峰。

但在冯喆心里,破碎的婚姻生活,才是心中最为牵挂的部分,时时刻刻想着将其修复圆满。

然而,接下来一件事情,则直接让两人感情彻底决裂。

1961年,冯喆在百货公司购物时,看见了一位美貌的姑娘。

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冯喆一直跟随她到了派出所。

而这个姑娘是美女警察,警惕性相当之高,冯喆随即就被扣住了。

然后将此事告知了他的工作单位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

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因此将冯喆严格处理了一番,并将他调往与天马厂合并的峨眉电影制片厂。

这件事情,也成了冯喆事业与命运走向悲情的转折点。

冯喆带着失落和处分离开上海,独自前往成都找妻子张光茹重聚。

两人分别了几年没见,张光茹为此非常兴奋和开心,一切都变得那么和谐。

可谁曾想,妻子张光茹转头就变得十分冷漠无情,性情暴躁。

原来,张光茹得知了冯喆离开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的真正原因后,一气之下将他赶出家门。

冯喆的和好哀求瞬间化为泡影,两人在成都再次开始了分居生活,整整5年。

分居的这几年,两人生活完全没有了交集,一个投身于川剧舞台,一个继续奋斗着演艺事业。

相对于张光茹节节上升的戏剧事业,冯喆则要落寞的多,而且生活更是一团糟。

因为多年的精神压抑,冯喆最终从一个温文儒雅的绅士变成了一个整日酗酒的醉汉。

那时候,经常会有人看见冯喆离开片场之后,形单影只的穿梭在大大大小小的酒楼里。

身形消瘦又憔悴沧桑,完全变了个人。

而属于冯喆最后的人生悲情正在悄然袭来。

05

1966年,冯喆遭到了严重的批判,被打成“黑线人物”和“特嫌分子”。

受到折磨而招架不住的冯喆,在一天深夜跑到张光茹住处,想要和她重新复合,寻求精神寄托。

没想到,张光茹不但没有怜悯和答应,反而更加冷漠无情的将其拒之门外。

那一晚,冯喆整整在门口蹲了一宿,也没有打动张光茹,最终黯然离开。

不久后,张光茹被找到谈话,要求她如实说明冯喆的一些问题。

不知道是出于何种原因,张光茹竟然全盘托出冯喆曾经的种种言行举止。

这让本就处于险境的冯喆更加雪上加霜,他也彻底对张光茹死了心,不再找她。

经过3年的灰暗生活,冯喆被送往农场改造,这也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1969年6月2日,绝望至极的冯喆被发现在劳改农场上吊自杀。

这一年,他49岁。

人们在他的衣兜里发现了一张纸条,冯喆在上面写下了一句万念俱灰的绝笔:

“天不收我,人收我。”

张光茹得知冯喆去世的消息后,整个人呆滞不已,悲伤地流下了泪水。

多年后,她在日记中这样回忆说:“可怜一代风流儿死了。”

冯喆去世后,张光茹独自一人度过了平静的后半生,一生没有再嫁。

因为,她最终才明白丈夫对自己的感情一直坚贞不渝,从未变过初心。

而她后半生的人生,常常在自责和思念中度过,痛苦而又悲伤。

1993年,张光茹带着人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终年64岁。

生前,她最思念和放不下的人依旧是冯喆,常常拿着他的照片发呆流泪。

张光茹去世后,人们在她身边发现了一个缅怀亡夫冯喆的遗物,也是她生前最宝贵的东西。

这个遗物就是她写的一本《笔花诗集》,里面有一首《忠魂伴君》的诗这样写道:

“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绵绵。君虽逝去我恋君,梦里相逢话苦甜。”

由此可见,张光茹生前是有多么思念冯喆,内心又是多么煎熬苦涩。

遵照张光茹的遗嘱,她的骨灰一半葬于宜宾白塔山的父母身旁,一半葬于成都的磨盘山公墓。

而丈夫冯喆的骨灰则被安葬在广州烈士陵园,张光茹没有选择与他合葬在一起。

其中缘由,世人早已不得而知。

两人生前感情支离破碎,死后也没能一起安逸长眠。

1978年,冯喆被平反,峨影厂为其举行了一场追悼大会。

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年之际,冯喆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一生悲情满满的冯喆,最终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发光亮耀眼,让人追忆。

而他生前那段不幸的婚姻往事,早已消散而去,徒留一声叹息在风中飘荡。

 
萧岚
受家庭熏陶,一直上教会学校,他能说地道的英文。有文章怀疑他并非自杀。

受家庭熏陶,一直上教会学校,他能说地道的英文。

 

有文章怀疑他并非自杀。而是在五七干校被造反派打死,伪造成自杀。亲属也一直质疑。

 

多哥
西方人士受上帝谆谆教诲转身违背上帝旨意杀人放火多得是。你认为不是自杀,哪又是什么杀?不要毫无根据撒口就说五七干校杀人。
走资派还在走
那冯琳是后来去了香港,演过《三看御妹刘金定》?
飯盛男
《羊城暗哨》中的角色最為風流、印象深刻
R
Redcheetah
悲劇!
萧岚
几坛关于冯的另一篇文章,其中包括对其死因的分析。

几坛关于冯的另一篇文章,其中包括对其死因的分析。

 

一代影帝的最后悲情——冯喆辞世40年祭 ZT [几曾回首] - 天愚(54628 bytes ) 2018-02-01

y
yuntai
那种背景下,即使家属怀疑,也不敢公开提出质疑,划清界线还来不及呢。田家英

情况也类似,死得不明不白。在那个荒唐年代,这种悲剧不知有多少。

铁甲连环马
有高营长的形象,冯喆就是永远不朽的。

我的外祖父就是教会学校长大的广东人,很秀气的美男。可惜我爹这边的基因太粗-------------像许大马帮,

萧岚
教会学校的学生不一定是教徒。

教会学校的学生不一定是教徒。

教会学校的老师许多是英美人,用英文教课,学生能学到地道的英文。冯的父母曾在国外留学生活,冯受到中西文化熏陶,本人也进过大学。在演员中独树一帜。

铁甲连环马
说的对!

我外祖父是后来得了一场严重的肺结核,被教会医院治好了,从此诚心皈依基督教。据我妈妈回忆,他跟他妹妹在来访时讲英语。后来到了民国,成了天津市邮局的英语翻译,甲等邮递员,工资不低。他94岁去世。文革中受过冲击。

采薇儿
可怜翩翩侯公子
萧岚
那时候能把肺痨治愈真是奇迹。类似的

那时候能把肺痨治愈真是奇迹。 大难不死,又经受文革冲击,老人家94岁高龄仙逝乃天命也。

 

我父亲在租界孤岛上过教会中学,也是从小就肺结核,一直熬到50年代,开胸切除一叶肺。在原先的教会医院做手术,主刀医生留美回国。

铁甲连环马
所以他信教信的深啊。文革中他执拗地不停止宗教活动,受了冲击。不很严重。对他的惩罚包括扫大街。

不顾政治环境,.................................................惹了不少祸。

到了90年代,一进教堂,当地众教徒都起立迎接,他到前排入座。

因为干了一些惹事的行为,我的混蛋舅舅指着鼻子破口大骂他:

“你快去死吧!!”.........94去世的。当地的邮政报登了一小条消

息:“全国最后的一位民国甲等邮递员XXX去世。”

即将入段
冯喆确实风流, 老成都人都知道。他在成都看到美丽的女子, 经常上去搭讪, 自我介绍。有些人接受, 有些则报告说他是流氓
M
Moon_cake
怀念冯老师,死的冤枉
即将入段
冯这一批从民国时代过来的人, 其个人魅力是后辈无法超越的
优闲丽人
他是难得的好演员!无数优秀的人才在文革被整的非死即残,而那个万恶的始作俑者,却躺在水晶棺里让人瞻仰。这些人瞎了狗眼吗?
多哥
估计就是高营长在成都的不俭点,又难回制片厂上银幕,有关部门只好将其"收容"在五七干校。
多哥
高营长去成都,显然很看重他的夫妻感情但最终因性格脆弱感情崩溃而自寻短见。盖高营长多为情所困而死
多哥
其父家也曾强烈反对他的婚姻,便对高营长之死深感负罪内疚。恰逢否定一切的这股歪风与轮子习性别有用心的邪说,
多哥
高营长父家人也就顺水推舟地表示怀疑其自杀结论借以解脱或减轻负罪之感。可笑的是萧部长以胡说证明胡说的作风,
多哥
实属掩耳盗铃之举。部长同志对此这辈子是改不了喽…呵呵。
a
akc
人在做天在看。老天爷有眼,善恶分明。恶未报,时辰未到。
s
stockganster
天不收我,人收我?? 说反了吧?
y
yuntai
即使最后一步是他自戕,自尽,但逼迫他走上绝路的还是残酷无情的斗争和迫害。严格讲这不是自杀,而是

他杀。如同老舍之死,最后确是他自己投的太平湖,可他即使当天不这么去,后面还有更残酷的批斗,迫害在等着他,结果还是死路一条。

c
chichimao
又一个要平反的.中共成立个平反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