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农村怎么样?我知道。

v
va_landlord
楼主 (文学城)

我上初中的时候,上两届的一个同学,冬天没有被子盖。

我上高中的时候,很多同学吃不饱。春天榆钱长出来,课间几乎所有男同学都爬树上吃榆钱。

到了周六,总有同学问我要一张馍票。“我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

我母亲以前的一个同事,很勤劳的一个阿姨。因为和领导不对付,回农村了。每年春天我母亲都让我去给她家送几十斤粮食。她家真的是没有粮食吃了。

豫北地区春天要饭的很普遍。我亲眼见过很多。

华府采菊人
恐怕一会儿就有人说你“诬蔑那个时代了”, 呵呵
大阿牛
各地农村的差别也挺大的,有比这还穷得,也有富很多的。陕北,河南,苏北等地穷,两湖两广相对比较富。
大阿牛
我爹活到95岁,晚年经常在公众场合,如各种会议上语出惊人,从Mao到郭沫若都骂过,谁也不敢拦着。
华府采菊人
一个省里的差别,甚至一个县一个公社内,都挺大的
试之
都穷得要死,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且农民简直如同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o
obama_北美101
哈哈,*****看到这样的文章很上头。
p
planet
70s初, 1线城市, 同学冬天穿凉鞋. 问ta, "家没有钱买啊". 留意一下, 班好几个穿凉鞋的.

也有人没有钱交3元学费的. 见过邻居酱油伴饭, 4-5人住十来平方米的一个间房.

铁甲连环马
冷天穿凉鞋容易把凉鞋冻出裂缝,反而费钱了。酱油泡饭我小时候没少吃,家里有香油,可以倒一点进去,吃得很香。

我们家12平米的住房,外加一个小厨房(简易楼里)。住到我15岁,老爹单位才分到一套两室一厅的。总而言之,作为北京人,我没挨过饿。但也吃不上多少肉。爹妈手特紧,不给吃肉。粗茶淡饭,吃起来希里呼噜,分外香。到了冬天,应该是因为肚子里缺油水,手冻得一块一块的冻疮。也活过来了嘛。

改开后有一句话,叫“叹不如干”。咱发愤考上北大,给家里争气了。毕业了,改善生活,靠自己。

d
dudaan
一个台湾故事片里也有酱油拌饭的故事
通州河
香港人和老广当年的美食,猪油拌饭。其实都是穷过来的
p
planet
不穿凉鞋就赤脚了? 印象中我自己没有冬天穿凉鞋。

在那年代父母工资比多数人好。改革开放后这优势没有了,但我仍赞美新时代给多数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

下面我有帖回应关于'毛时代中国经济比邓好', 那些无知的下一代根本没有比较, 如整个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改变,口袋里的$.....,  只会跟着太蓝说秦始皇的壮阳药广告。

p
puyh
估计凉鞋太便宜了:)
铁甲连环马
南方城市,可能不是太冷。在北京是不可能的。我的凉鞋哪儿要是断了,烧红火筷子,自己给(烫)粘补上。
铁甲连环马
谁发明的酱油?我反正得感谢他。酱油拌饭,苦孩子的美食。再能有点猪油,美上加美。

我的童年很悲惨。难道不感谢改革开放?

p
puyh
在北京农村看见小孩穿着开裆棉裤,里面什么都没穿,露着屁股到处跑。
p
planet
知道“老干妈”是这原理。

改革开放带来了百姓生活的基本好转, 也接着带来了社会贫富差距。但我坦荡看这问题,不眼红人家的富。仍然认为改革开放好!

铁甲连环马
我们住在市区,很少去农郊。但市区人的生活水平和方式明显是农郊达不到的。

出了西直门,到北下关去参加几天劳动,搬白菜(没少偷吃人家的白菜芯儿),就看见那儿的农民吃菜团子。我从来没吃过。相对来说,在毛时代,我们北京市人的生活水平,比起其他人来,不应该抱怨。我根本没见过什么肉票。有几段时间限购,写副食本上就行。肉基本上没限购过------外地人来北京都5斤5斤的买,带回去。

最接近太阳的人
酱油拌饭我也吃过.
注册了不能发言
我小时候已经是80年代初了,一到晚饭时,都经常有挨家来讨饭吃的农民。如今全民吃饱饭,愿勿忘历史。
耳机
现在大城市食物浪费惊人,太可惜了!
铁甲连环马
是啊。还有那么多的肥胖人,糖尿病。唉。
耳机
酱油香油泡米饭也是我最爱,今天还传给了下一代: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