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

梧桐之丘
楼主 (文学城)
大老黄

说到大老黄,在矿区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五十不到的年纪,做了二十年的矿党委秘书,写得一手好文章,领导的发言稿全部出自他手,正职,副职领导的文稿绝不雷同,上下级关系搞得门清,简直就是不可或缺的主脑人物。

工作之余酷爱打篮球。每天晚饭后,必然现身球场。大老黄人缘好,巧言令色,谁都喜欢。年龄偏大,又是挺高位置的干部,大家伙肯定立即让他加伙,不要等人,待遇刚刚的。

大家给这个秀琅眼镜文质彬彬既亲近又恭敬的大秘起了个绰号,大老黄。离老远,亲切地叫一声大老黄,那是一种特权,一种亲密。喊他黄秘书反倒外气,失和。

日照不到有阴影,光鲜背后有龌龊。

大老黄却有一个为人不知的嗜好,喜欢偷窥女性。

第一次偷窥是不经意之间的偶遇。

煤矿工人文化宫坐落在公园里,虽然不十分大,也有一片杨树林,假山,亭台楼阁,大片的草坪,一年四季都不褪色的万年青。矮树灌木丛生,不注意的时候,里面蹲着人也看不见。园内还有一个人造湖,星期天会让工人免费划半小时。

傍晚时分,工人们早已靠拢了船只回家去了。从简陋的更衣室那儿传来了轻微的声音,他顺着外墙侧耳倾听,断定是里面发出来的。于是,找到一个缝隙往里仔细观察。这一看,不得了,只见一团物在耸动,夹杂着嘿咻,嘿咻,男女兴奋而且揪人心弦的浪叫声。

我的天爷爷,有人在干事!

生怕看得不清楚,赶忙换了另外好一点儿的眼,恨不能眼球挤进屋里去,头发直直地站立,腿子颤抖着。这时大气不敢喘,小气怕憋着。只听男人一声吼,令大老黄头晕目眩。

室内二人结束了他们的仙人乐,穿上衣服,走出室外。

大老黄赶紧开溜,远远地伏在灌木丛之下,却发现这个女人是他认识的一个女科员。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呐,这个女人平时看起来清高自傲的样子,见面时,没有任何表情,冷冰冰的。怎么也不能与刚才见到的这个骚货女人联系上,看来我还是少见多怪啊。

虽然结婚很多年了,可是总觉得不尽人意,老伴不情愿,而且就是做,也了无新意,这是他人生一个难过的坎。

自打这一回,大老黄欲罢不能,吃过晚饭,就会埋伏在某一个灌木丛下面,拿着一本厚大的书装模作样的看。倒也是,如果谁人见了他躲在黑窟里看书,绝对不会联想到他会有任何的企图或目的,他不读书,还有谁会读书呢。

他每天都去更衣室外面转转,感觉不太可能了,再换个地方,守株待兔一般。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了。一对骑摩托车的男女来到公园僻静处,隐身在灌木丛围起来的一片草地上。大老黄情知有戏,拿着书本,若无其事地绕着过去,看清了地形,轻轻地趴在地上,视角刚好可以全覆盖,无死角。只见二人赤条条地躺在床单上,身上映射着晚霞,端得秀色可餐,煞是动人心魄。这一场活春宫让大老黄看得如醉如痴,神魂颠倒,亢奋无比。

夏天过去了,情人们不在外面野合,消失得无影无踪,大老黄唏嘘不已,心中炙热的欲火却按捺不住。

一天,他想出来一个铤而走险的办法,看女澡堂。

这么一个聪明的人却想出来连小孩子都觉得幼稚的想法。

头顶着一块花毛巾躲在更衣室联排橱柜顶头的缝隙处。当然,如果你不探头,被别人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可是大老黄是来窥的呀,于是就把花头巾先露出来,再抬脸看,看到了就立即缩回去。一来二去的,有人就尖叫起来,他的胡茬子也太明显了。再说,就是一个女人好吧,躲在缝里,探一下,缩一下,还不把别人吓死。

大老黄丢了魂似地跑啊,花毛巾掉在地上,人们都认识他,黄秘书!

完了,大老黄色胆包天,做下这等蠢事,终于败露,后悔也没用了。

他深刻地检讨到:“本人放松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改造。。。”

虽然龌龊,但也没有触犯哪一刑条。但有劳改处罚这一说,按耍流氓强制劳动两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右倾 学《易经》第一步:掌握八个字 摇唇鼓舌 丛主任 读《孟子》好好先生是道德之恶
l
lovecat08
哈!谁不喜欢偷窥女性?
l
lovecat08
有矿大院吗?俺正在看帅胡歌的新剧“县委大院”,对“大院”,很有问题?
梧桐之丘
有大院,在矿门口叫新东门,现在都拆掉了。
梧桐之丘
突然发现与平兄的天体浴场撞车,他在明里,大老黄在暗里。有意思。
l
lovecat08
大院子弟,都是红二代吗?
梧桐之丘
以工程师为主。你提醒了我,因此改了题目“偷窥”更恰当。
n
nearby
可怜的大老黄。(这咋听着像一个狗名?):-)
梧桐之丘
呵呵,你这么一说倒是的,很多狗狗叫大老黄。
望沙
那个时候有人被开除学籍,人看着粘粘的
梧桐之丘
感觉人们生活得太压抑,无聊。
老生常谈12
桐兄,这是

淮南还是淮北?

当年淮南市市长女儿分配到京城部里直属研究院工作。开始很心高气傲认为自己是高干子女,2个月后发现淮南市长级别的干部在京城好几万,而且都是在国务院和D中央里面,上面通天,下面管全国,老实了。

梧桐之丘
淮海地区三大煤炭基地让你说俩。
老生常谈12
我对中国经济地理

感兴趣,对中国工业史也感兴趣。

1973年四三计划52亿美元引进了13套大化肥,4套化纤,4套乙烯,43套煤炭设备。从此粮食生产上了一个台阶,过黄河(粮食亩产400斤),跨长江(亩产800斤),江淮地区亩产600斤。70年代末取消布票,1993年取消粮票和粮食供应证。

 

中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在东北:东蒙煤炭公司产量占全国的40%。

认识煤炭部政治部主任(副部级)的女儿。

F
FionaRawson
其实就是那时候没有黄色网站可以上的缘故,嘿嘿
梧桐之丘
揍是的!
梧桐之丘
俺进城不久,人脸不熟,不识大驾光临,见谅。
F
FionaRawson
梧桐这话从何说起啊?幸会幸会!你做版主好认真,就喜欢勤奋认真的人
梧桐之丘
欢迎来书坛发文!谢谢了。
梧桐之丘
刚刚发现,你的ID在最上面几个人中,书坛元老啊,失敬失敬。盼望多指点支持。
浮云驰
哈哈哈,高妹说的对,就是缺了黄色网站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