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出生于美国,曾陪母亲回国旅游探亲,但尚无科学交流。他的大哥钱永佑(Richard W Tsien)出生于中国,1944年很小的时候父亲钱学榘将他和母亲李懿颖(协和医学院毕业生)接到美国。
钱永佑于196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电机学士,1966年获麻省理工电子电机硕士。1966年至1969年,他获Rhodes奖学金资助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克林顿1968年以Rhodes奖学金入牛津大学;钱永健于1972年以Marshall奖学金留学剑桥大学)。1970年获牛津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1970年,钱永佑回美国任耶鲁大学医学院生理系助理教授,1979年升正教授。1988年他离开耶鲁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创立分子和细胞生理系,并任主任至1994年。卸任后迄今一直任斯坦福大学George D. Smith讲席教授。
钱永佑在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钙离子通道和学习记忆两个领域。他于199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部院士(Institutes of Medicin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96年当选位于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199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今天是钱学森诞辰109年,但我不写钱学森,我想写写他的子女,以及“两弹元勋”的后代。
距离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当年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们,如今都过了解密期,可以光明正大地活在人们的视野中。
可惜的是,他们大部分都不在了,23位元勋只剩下三位仍然在世: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
郭永怀因飞机失事,至今还没找出原因,去世时年仅59岁;
邓稼先因受到核辐射,患直肠癌大出血,去世时年仅62岁;
钱学森等人正常老去,大多见证了祖国的强大。
人们应该永远怀念这些英雄,也应该感谢他们的家人。
因为他们当年的选择,给我们带来了有尊严的生活,却给他们的家人带去了亏欠。
01 郭永怀之女——郭芹1951年,郭芹在美国出生,过着小公主般的生活。
父亲郭永怀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每个月有上千美金的工资,有房有车还有存款。
母亲李佩还在读研究生,但也有补助,家务有保姆照料,母亲可以多花时间陪女儿玩耍。
郭永怀和李佩感情深厚,把女儿当成掌上明珠,给她买最时尚的裙子、最漂亮的洋娃娃。
5岁这年,郭芹的人生迎来了重大的转折,在命运面前,她还没有选择的权利。
随着父母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她公主般的生活将永远成为回忆。
回国后,郭永怀很快加入了“两弹”研究中,和家人聚少离多。
那个时常抱着自己玩耍的爸爸,郭芹感到越来越陌生,很久都不能见他一面。
郭芹是独生女,和父母住在中关村,平时和其他科学家的子女一起玩耍。
因为从小生活优渥,她的性格很随和大方,常常带同学到家中。
同学们看到郭芹家里十分阔绰,还有一架黑色的大钢琴。
郭芹得意地说:“那是我爸爸买给我的,我爸妈最喜欢看我弹钢琴了。”
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眼光,郭芹还是很幸福的,只是她没想到,这些幸福稍瞬即逝。
随着父亲被调去远方工作,母亲被隔离审查,15岁尚未初中毕业的她,就要离开家,远赴内蒙古农区,进行劳动改造。
郭芹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她想参军,于是求父亲动用关系。
但郭永怀没有同意,他亏欠地对女儿说:“接受一下锻炼,也是好的,只是要注意身体。”
当郭芹来到千里之外的农村后,看到艰苦的生活条件,委屈得嚎啕大哭,只得写信给父亲诉苦:
李佩因为在美国教过书,一直被当成间谍隔离,禁止与家人通信。
郭永怀看着女儿的信,既心痛又愧疚,他回信说:“等爸爸回北京了,就给你买一双新布鞋。”
可是,这双鞋,郭芹永远也穿不上了。
因为惦记李佩的情况,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连夜赶飞机飞回北京,在降落时意外坠毁。
接到北京的电话,郭芹几乎晕了过去,她马上跑到公路,拦下一辆长途汽车到县里,再从县里搭车去火车站,赶回北京。
等她回到北京时,母亲还在隔离,只能参加父亲在八宝山的追悼会。
有关方面询问李佩,作为烈士家属,是否需要其他的照顾?
言下之意,就是想调郭芹回北京,但倔强的李佩却说:“我们不需要同情!”
就这样,办完父亲的丧事,郭芹又回去内蒙古插队的农村。
年幼的郭芹没经历过这样的打击,一下之间,她瘦了很多,常常沉默不语,暗自流泪。
1970年,郭芹因病回到了北京,以烈士子女的身份,进入父亲曾工作的单位上班。
而她的母亲,却遭受长达6年之久的隔离审查,无法照顾生病的女儿,更无法给她心灵的鼓励。
1980年,郭芹患癌后去了美国,一边治病,一边自力更生。
李佩的学生曾关切地问:“郭芹在美国那边做什么工作?”
李佩说:“她一个初中生,能在美国做什么!”
后来,郭芹回国不久后,在1996年的冬天,走完了自己最后的人生,年仅45岁。
女儿走后,李佩埋头工作,把所有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她从不给丈夫和女儿过忌日,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看着那一张张幸福的合照。
02 钱学森子女同样出生在美国,5岁时随父母回国的,还有钱学森的女儿钱永真,和她7岁的哥哥钱永刚。
钱永真与郭芹年龄相仿,也是初中未毕业,就被送去内蒙古下乡。
哥哥钱永刚正在念高中,学业被中断后,只得选择去部队参军。
恢复高考后,29岁的钱永刚考上了长沙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而妹妹钱永真则跟着母亲蒋英,进修音乐,后来定居美国,从事音乐教育事业。
面对失学的孩子,钱学森是惶恐的,想起自己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育,一路考上名校,最后公费留学美国,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最后还当上了美国的正教授。
而钱永刚却错失了人生最宝贵的10年,那是属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无可弥补。
1986年,38岁的钱永刚跟随父亲的踪迹,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在计算机科学系读研究生。
当他看到图书馆的奠基石碑上刻着“1966年”时,不由感慨万分:“如果1955年父亲不回国,我18岁就可以走进这里学习了;如果早了20年,我会不会比现在更优秀一点呢?”
但他也知道,父亲从来没后悔过,因为他们那一辈科学家,让中国走在了强国之列。
只是,他们牺牲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女们的前途。
钱永刚退休后,当上了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的馆长,向孩子们讲解自己父亲传奇的一生。
而他,不仅是那段岁月的见证者,更是生活磨难的参与者。
至今,钱永刚和钱永真都无法超越他们的父母,这是父母对他们的亏欠,也是时代对他们的亏欠。
如果问他们,他们肯定会有遗憾,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低调和平凡,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03 钱学森之问同样留美后,携全家人回国的冶金学家叶渚沛,在那个时代发出唯一的抱怨:“我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本想着祖国会照顾我的孩子……”
叶渚沛含冤而死,他几个子女都被迫中断学业,错过了求学的黄金岁月。
周总理曾发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很难再出钱学森这样的人才?
为什么?
一是时代背景不同。
钱学森等人出生在被外敌欺辱的年代,民族心十分强烈,那时候只要是爱国的人,都会有报国的心。而他们的目标远大,超越了个人利益,所以可以不顾一切。
到了他们的后代,国土已经安宁,那种被灭亡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自然会把目光转移到个人发展上。
二是环境背景不同。
虽然钱学森等人在战乱时受的教育,可是因为没有专一的统治,他们还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求学,或公费或自费,刚结束二战时,其他大国相对比较友好。
到他们后代上学的时候,国家正处于内困时期,于是错失了求学的黄金岁月,都说成名要趁早,中年后很难再追。
三是心理落差不同。
郭永怀等人回国前后,都是受到重视的人才,他们的学术成就,决定了他们备受尊重的地位。
而他们的后代,从小生活在父辈的重大光环下,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既然无法超越父辈,不如选择普普通通的生活。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钱永健(诺贝尔奖得主)甚至否认有这么一个堂兄。
那个时期回国的老科学家都是因为被吊销涉密权限而回国的?
你针鼻大的心眼怎能理解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怀?
• 如果当时美国没有吊销钱的涉密权限,钱会“爱国”回归吗? - Uusequery - (0 bytes) (1 reads) 12/11/2020 13:13:46
在技术上领先美国至少15年(这是美国人说的)。 钱学森在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当时的他说他也没有什么动手经验,这是事实。以后苏联提供了火箭的实验模型,他们学到了许多。。而苏联人的火箭技术又 来自占领德国时的那些部分留在苏联占领区的德国技术人员。
钱是特例。你应该很清楚。他当时抗争过。
你们的观点结论岂能不谬误百出,贻笑四面八方?
斯坦福大学教授钱永佑撰文回顾与中国的科学交流 日期: 2008-10-14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出生于美国,曾陪母亲回国旅游探亲,但尚无科学交流。他的大哥钱永佑(Richard W Tsien)出生于中国,1944年很小的时候父亲钱学榘将他和母亲李懿颖(协和医学院毕业生)接到美国。
钱永佑于196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电机学士,1966年获麻省理工电子电机硕士。1966年至1969年,他获Rhodes奖学金资助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克林顿1968年以Rhodes奖学金入牛津大学;钱永健于1972年以Marshall奖学金留学剑桥大学)。1970年获牛津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1970年,钱永佑回美国任耶鲁大学医学院生理系助理教授,1979年升正教授。1988年他离开耶鲁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创立分子和细胞生理系,并任主任至1994年。卸任后迄今一直任斯坦福大学George D. Smith讲席教授。
钱永佑在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钙离子通道和学习记忆两个领域。他于199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部院士(Institutes of Medicin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96年当选位于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199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钱永佑不仅科学研究成就斐然,而且多次获得斯坦福大学教学奖。他还在多个科学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曾任普通生理学会主席。
1979年,当时在耶鲁大学任教的钱永佑曾和父母一道回国探亲,也在中国讲学。他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作学术报告,并开始和所长冯德培教授交往。
1987年,钱永佑教授,在国际生理学联合会和国际科学联合会资助下,钱永佑组织了膜片钳讲习班,将国际上新发展的技术引入中国。
2007年,钱永佑在中国《生理学报》发表文章,回顾他和冯德培先生的交往,以及他在中国的学术活动。
因为没民国了。那些人才都是民国培养的,而新中国的花朵都遇上文革的听课闹革命了。若是他们知道:“牺牲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女们的前途。”他们还会回国么?
this article is very mis-leading.
His son is now a retired high official in China.
还会不会回去?
当然,就历史来讲这个假设没多大意义。不过,有孩子的可以将心比心想一想。
德国火箭大天才冯。布劳恩是怎么成长的? 华而街日报多年前曾有报道:
他们几个小孩在路边山坡上玩自制小火箭,下班骑自行车路过的德国军方技术人员停下车来蛮有兴趣地与他们交谈。。 在这些交谈中,他们发现其中一个小孩非常聪明。。于是回去说服单位领导拿出钱直接送他去柏林大学,告诉柏林大学:他要读什么就让他读什么,反正 钱是我们出。。
这个小孩就是冯。布劳恩。
他二十岁时领导德国的火箭技术,三十岁带领德国火箭技术团队向美军投诚时,手下有4千多工程师为他做事。。 1960年代美国为了赶上苏联的航天技术,肯尼迪总统为他配建了NASA,把美国的航天交给他。。阿波罗登月成功了。。
让他们付出额外的沉重代价,教训应该记取。
患癌症后还敢去美国?美国的医疗费用会是多少?李佩不知道?中国的公费医疗不享用?
郭钱等人拿着中华民国的钱留学美国,却背叛国家给共产政权服务,弄出来的两弹一星唯一目的就是保卫共产党的江山,和中国人民毫无关系。这两个人自己走错了路悲剧收场,还要连累孩子家人,不忠不义之人。当年从美国回大陆的几个人下场如此悲惨,共产党制度之黑暗可见一斑,有的人到现在还要绑架中国给共产党这个邪恶的政权涂脂抹粉,胡扯什么是“时代悲剧”,真是无耻至极
往往是死后十几年,几十年后的“平反”和“嘉奖”。
本尊都是含冤辞世,死不瞑目。
不要说这些书呆子,就是开国元勋,如彭德怀,粟裕们,又如何呢?
弄出来的两弹一星唯一目的就是保卫共产党的江山,和中国人民毫无关系。这两个人自己走错了路悲剧收场,还要连累孩子家人,不忠不义之人。当年从美国回大陆的几个人下场如此悲惨,共产党制度之黑暗可见一斑,有的人到现在还要绑架中国给共产党这个邪恶的政权涂脂抹粉,胡扯什么是“时代悲剧”,真是无耻至极
人家毕竟木有鼓捣打倒一切,怀疑一切反动学术权威的文化大革命。
木有经历过那场视权威如粪土的“革命”的人们,无法体验那些“反动学术权威”们的苦难,还是少装聪明人为好。
?郭永怀,还有及其他海龟的悲惨下场,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坏最邪恶,祸害中华民族最深的政权。某些人不敢面对共产党之恶,倒是给一党擦屁股发疯一样绑架中华民族,说什么“时代悲剧”,打折扣“中华民族”的牌子给共产党遮羞,真正爱这个5000年中国的人会把中国当作共产党的遮羞布吗?最反华就是这些共产党的这些拥趸们。
党在国上,党天下的国家还有脸说“祖国”?PRC根本就是共产党的私产,不是中国人民的祖国。用你门毛腊肉太祖的话说,谁的“祖国”谁去爱吧,不要绑架别人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海外有大量的报道。
1959年开始的大饥荒,放卫星,后来的“两条路线斗争”和文革,海归的-跑不了了。没海归的,有杨振宁,李政道们,其实是做对廖。
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和严格训练的这些学人,不会不懂得这些“全民运动”式的,引蛇出洞,无视科学文化和教育的大批判,碾压人的权利和尊严,蔑视科学和人文,还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还会把国家引导向光明的未来么?
他们介于地富反坏右黑五类子女的边缘,很低调的。
他们一般干活儿很卖力,但遇到“好事儿”,往往就入了“另册”,没份儿。
北京的高干子弟,当时还不叫“红二代”却是不一样。他们的老子被打倒,他们灰头土脸。一旦老K们出现在报纸上“被解放”,他们也就立马神气起来,不久就不见廖。不是当兵去了,就是奉调回京。
与这两拨知青不同的,人数不多,却是重要“统战对象”的知青。有一位,是南洋富商的孩子,名字就此隐去。老爸海外生意巨大,他却志愿到北大荒。有一天,我们一起喝酒,他很愁闷滴说:要走了,去南洋。是他老爸找总理要人,上面直接下调令,木有商量余地。其实,他并未受到迫害,但是也对前景充满疑惑和失望。挺不错的一个小伙子,爱打篮球,不知为什么,打篮球的时候,总喜欢穿双高筒雨靴。
好奇, 你怎么知道他没和堂兄弟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