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想蹭热点,真的不需要。我是这样想的:阎润涛先生是一位公众人物,不论他的初衷是否如此,也是一位作古的人物了,他的经历很能代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留学美国的学生的人生道路,但又有他的无法代替的特点,所以他既值得纪念,也值得分析。
如果他在一所常春藤大学取得终身教职,那么就会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状态。以他的聪明才智,如果混个千人计划,长江学者,两头通吃,又是另一种人生风景,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看到的润滔阎了。
他的天分很高,个性也很极端和固执,从什么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爱得死去活来的宣言就能看出。一般人不会这样写,也不敢这样写。他敢,一副你奈我何的样子,而且也知道,他自己必定是一个争议人物,不是,也不屑于当那种又香又白人人夸的乖角。
作为在美国读了生物学博士,也在一流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学者,润涛阎的真正的理想,一定是在本专业内受到同行尊重,这个和什么年薪无关,年薪也不会是润滔阎看重的东西,但是他一定极度看重自己的专业贡献得到认可,这就是他死死揪住颜宁不放的原因。不谈是非,其实,颜宁引不引用他,并没有特别大的实质意义,但一直纠结这件事情,本身说明润滔阎先生看重的就是是否得到认可这个纯精神层面的,纯粹知识分子的问题。
没有在一个真正的教学科研岗位上以原创的贡献获得全球同行的持续认可,应该是润滔阎最大的挫败和遗憾。这可能是他大量写作的原因,也可能是他大量写作的结果。可能写作是他排遣,甚至精神自救的一种手段,可能也正因为热心文艺写作,以及对人类的所有问题都表示关心,而且都有见解,反而阻碍了他在自己真正的领域有进境。一个在一个狭小的领域取得很高造诣的人,往往在很多其他方面都不懂,或者不感兴趣——即便不至于走路撞树,而一个什么都能谈的,什么都懂,太有才华的人,也往往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贡献有限的人。我想这不是贬低任何人,而是一个普遍规律。
古话说“慧多则伤”。懂得太多,思虑过多果然伤身,倒不如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他的优势是宏观的洞察力。他很早就看透了很多东西,包括看透曲啸们宣传的虚伪,基督教的虚妄,川普的低劣。在八十年代留学生里,能同时看透这三个方面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哪怕在专业领域超过他润滔阎一百倍的人,以上三条,不落进一个,就必然落进另一个,甚至另两个,但是润滔阎都跳了出来。识力是润滔阎最大的本事。
写作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释放所有才情和知识的出口。不通过不停地写,他脑子里太多的专业以外的东西无处播撒。由于本性是求真因而高度怀疑的,润滔阎开始对一个个历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质疑。这些结论,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因为没有实锤证据,只能悬置在那里聊备一格。就算那些问题(毛岸英毛岸青)本身价值也并不大,但是润滔阎一定要钻进去,层层剖析,只能说,他对“求真”这个事情本身倾注了极大的热忱。这确实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干的事。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也是海外华人“知识分子”都要面对的:任你乡愁四韵,故土难忘,铁马冰河入梦,毛岸英蛋炒饭,下一代去读商学院去了,一开口就是一口美式英语,再找个美国女婿,你一肚皮中国往事交流不了,传承不了。
对这些问题的兴趣也和他的年龄,背景有关。毕竟,那个年代出生和成长的人,一辈子都生活在毛泽东的阴影里,一辈子都在琢磨和毛泽东有关的人和事。润滔阎之所以在文学城引起巨大的反响和广泛的纪念,和文学城读者的年龄段应该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润滔阎写的东西,不论是乡村往事,和毛泽东家族有关的考证,还是曲啸的崩溃,对美国时局的分析,都是这一代人经历过和关心着的东西。
如果换个读者群,比如更年轻的国内读者,可能润滔阎写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没有这些经历,而且已经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了。他们面对的就不是川普,而是远远看着整个美国。上一代留学生这么多年生活在美国,除了换掉川普,不满拜登,加税减税,修树剪枝,杀虫捕鼠,对于美国是个什么东东,也是早就不自知,麻木了。
国内的张文宏医生早前几个月就在呼吁要吃鸡蛋喝牛奶,在鸡蛋牛奶遍地的美利坚,睿智如润滔阎先生,却竟然在病中整疙瘩汤来喝,也是喝了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呜呼哀哉!
那些“求真”没有根据实锤的证据,更多的是推理,所以调侃的成分很大,结果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通過這次大帥的死去、重新認識到死
死就是可以被他人盖棺定論寥
想静静地悄悄地、不帯去一片雲彩地逝去、難
2年前病逝,就是悄悄地不告诉任何人,是生前安排的。
这个人有些过分了:
这个也不应该这个时候发帖:
而且這種不声不響的傾向越来越大
同学是死后也不让别人知道。
人无完人,可以坚守自己的个人意志/精神世界/政治立场/价值观,但是,宜避免极端主义行为,无论集团与个体,因为,时代己变,仇恨与武力杀戳反人类已经渐被人类文明所唾弃。极端主义被历史所逐渐淘汰,而人间正道是沧桑。
可以到“时事论坛”去查“石山斤”网友的贴子,就明白了。
却无视,尚不自知。
而诸君在历史大潮中沉浮的中式经历不珍贵么,何其惨烈,何其痛苦,何其悲壮,何其悲哀,何其污辱。。。但是,仅仅是仇恨之根源么?黑格尔所谓理性,所谓存在之合理论不是学人,雅士,博士们之所以读书,求学所要养成的思考习惯与素质么?理,是逻辑之类,它无国界,无情感,它不仇视任何个人,集团与政治。它是政治取胜的最终法宝。而极端主义,杀戳与恶意攻击,迷信武力与大杀器,或许1时取胜,它不是人间正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提到了那篇文章,好像是91年的。看了内容,说的是在正丁醇里用CoA来完成生物化学反应,我在90年代初期就用过。不知道他的研究是原创,还是运用这个技术做运用的。
从他发在Cell和PNAS两篇文章在业内被忽略的情形来看,如果不海归,在专业领域终其一生,做到极致也不可能得到认可。他和施一公等人不同; 实名写了那么多政论文,回国的麻烦远大于收益,根本不值得考虑。是继续在北美追寻肥皂泡般的专业梦想还是放下名利心为自己的人生另寻出路? 我想,他的选择尊从内心呼唤,也照顾了家庭。这是很艰难的也是很通达的选择。
可惜了,他走得太早。
发两篇文章就想得到同行的认可,现在在生物学领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多说明这个人是有能力做独立PI的。不信你查查(基本同专业的)颜宁的Science, Nature,Cell文章,就能发现差距了。
唯一靠1-2篇文章吃一辈子的领域应该是搞数学,解决了困扰世人几十年几百年的大问题,像陈景润,Andrew Wiles, Gregori Perelman,张益唐。
老闫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以前很少提这事,直到两年前跟颜宁干上。其实严格地说两人虽然同在一个大专业但不是一个方向,颜宁不引他的文章没有任何问题,最多是疏忽。
我没有觉得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只是在导师指导下做了一份工作而已。没有首创性。
在我的职场经历中,从事过一个新药Pretomanid的研发,我从第一个进入研发到最后被FDA批准,到最近被美国盖伦基金会(The Galien Foundation) 评为2020年盖伦獎(Prix Galien Awards)的最佳药品獎。这个药用以挽救许多抗药性肺结核病人的生命。
这也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
据不少人前几天挖出来的:他夫人是阿拉巴马大学眼科的教授,他应该一直是他夫人用经费支持的,所以工资不高。(我没有贬低他的意思,就事论事。)
阎虽有24篇Papers, 但大部是打酱油角色^^^。唉,可惜了!他的才华可能都用在写博文了!
“润涛阎算一个,严复算半个(请读润涛阎旧作)。"
见严复 维基
老阎 ...
老阎看好一尊, 可有一比
?文学创作,网红算不算"精神鸦片"
阎先生的死,对广大网民震动太大了。人们谈论他,阅读所有跟他有关的文字,都是爱戴不舍的标志。那些说怪话,说风凉话来博眼球的,都是特别蠢的人。他一提润涛,乌泱泱的网民就读他的文章,单个文章的点击率直上云霄。可是,有什么用呢?说的不好,反遭厌恨,受鄙视,以后再写什么,就没人看了。收集一堆的坏评,被人砸,被人骂,被人踩,真是何苦来哉?
网红出名都是天意,刻意而为的,都办不成。阎先生的人生,就普通人的标准,是非常成功的:起点那么低,穷苦农家,经历万般苦难。能够凭真才实学走入高等学府,留学世界最先进国家,并且移民,拿到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护照。从零开始,把二代培养到最高学位,真神人也。毕竟发达国家并不好混。他的成就是让很多凡夫俗子极其羡慕,高山仰止的。待我们了解了,他自幼损失一只眼睛,多年丧失听力,身体单薄,长期有胃病和高血压。。。。。。怎么能想象再要求他事业成功呢?
复制链接的时候要打回车键,否则击点不进去所连接的文章。
"起点那么低,穷苦农家,经历万般苦难。能够凭真才实学走入高等学府,留学世界最先进国家,并且移民,拿到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护照。从零开始,把二代培养到最高学位,真神人也。"
不过都是普通人,而不是神人。所以你这神人的定义不知道有多少人认可。
楼主世事沧桑 连博客都关闭,应该不是蹭热点和增加击点量。想要增加击点量,只要黑中反华,女人绯闻,奇谈怪论这些主题可以快速增加击点量,把人招进博客里掐架,人气就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就事论事,不借机开骂,应该没有问题吧?
只有在国外为谋生挣扎奋斗过的,才会真正体味到在异乡立足和发展,并且得偿所愿,为理想奋斗的种种不容易。真神人也,这句话,是给所有的海外的华人告知的评论,大家互勉。为什么要苛求人生的高度,而忽略其中的艰难困苦?
我不是想蹭热点,真的不需要。我是这样想的:阎润涛先生是一位公众人物,不论他的初衷是否如此,也是一位作古的人物了,他的经历很能代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留学美国的学生的人生道路,但又有他的无法代替的特点,所以他既值得纪念,也值得分析。
如果他在一所常春藤大学取得终身教职,那么就会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状态。以他的聪明才智,如果混个千人计划,长江学者,两头通吃,又是另一种人生风景,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看到的润滔阎了。
他的天分很高,个性也很极端和固执,从什么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爱得死去活来的宣言就能看出。一般人不会这样写,也不敢这样写。他敢,一副你奈我何的样子,而且也知道,他自己必定是一个争议人物,不是,也不屑于当那种又香又白人人夸的乖角。
作为在美国读了生物学博士,也在一流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学者,润涛阎的真正的理想,一定是在本专业内受到同行尊重,这个和什么年薪无关,年薪也不会是润滔阎看重的东西,但是他一定极度看重自己的专业贡献得到认可,这就是他死死揪住颜宁不放的原因。不谈是非,其实,颜宁引不引用他,并没有特别大的实质意义,但一直纠结这件事情,本身说明润滔阎先生看重的就是是否得到认可这个纯精神层面的,纯粹知识分子的问题。
没有在一个真正的教学科研岗位上以原创的贡献获得全球同行的持续认可,应该是润滔阎最大的挫败和遗憾。这可能是他大量写作的原因,也可能是他大量写作的结果。可能写作是他排遣,甚至精神自救的一种手段,可能也正因为热心文艺写作,以及对人类的所有问题都表示关心,而且都有见解,反而阻碍了他在自己真正的领域有进境。一个在一个狭小的领域取得很高造诣的人,往往在很多其他方面都不懂,或者不感兴趣——即便不至于走路撞树,而一个什么都能谈的,什么都懂,太有才华的人,也往往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贡献有限的人。我想这不是贬低任何人,而是一个普遍规律。
古话说“慧多则伤”。懂得太多,思虑过多果然伤身,倒不如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他的优势是宏观的洞察力。他很早就看透了很多东西,包括看透曲啸们宣传的虚伪,基督教的虚妄,川普的低劣。在八十年代留学生里,能同时看透这三个方面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哪怕在专业领域超过他润滔阎一百倍的人,以上三条,不落进一个,就必然落进另一个,甚至另两个,但是润滔阎都跳了出来。识力是润滔阎最大的本事。
写作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释放所有才情和知识的出口。不通过不停地写,他脑子里太多的专业以外的东西无处播撒。由于本性是求真因而高度怀疑的,润滔阎开始对一个个历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质疑。这些结论,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因为没有实锤证据,只能悬置在那里聊备一格。就算那些问题(毛岸英毛岸青)本身价值也并不大,但是润滔阎一定要钻进去,层层剖析,只能说,他对“求真”这个事情本身倾注了极大的热忱。这确实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干的事。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也是海外华人“知识分子”都要面对的:任你乡愁四韵,故土难忘,铁马冰河入梦,毛岸英蛋炒饭,下一代去读商学院去了,一开口就是一口美式英语,再找个美国女婿,你一肚皮中国往事交流不了,传承不了。
对这些问题的兴趣也和他的年龄,背景有关。毕竟,那个年代出生和成长的人,一辈子都生活在毛泽东的阴影里,一辈子都在琢磨和毛泽东有关的人和事。润滔阎之所以在文学城引起巨大的反响和广泛的纪念,和文学城读者的年龄段应该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润滔阎写的东西,不论是乡村往事,和毛泽东家族有关的考证,还是曲啸的崩溃,对美国时局的分析,都是这一代人经历过和关心着的东西。
如果换个读者群,比如更年轻的国内读者,可能润滔阎写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没有这些经历,而且已经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了。他们面对的就不是川普,而是远远看着整个美国。上一代留学生这么多年生活在美国,除了换掉川普,不满拜登,加税减税,修树剪枝,杀虫捕鼠,对于美国是个什么东东,也是早就不自知,麻木了。
国内的张文宏医生早前几个月就在呼吁要吃鸡蛋喝牛奶,在鸡蛋牛奶遍地的美利坚,睿智如润滔阎先生,却竟然在病中整疙瘩汤来喝,也是喝了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呜呼哀哉!
那些“求真”没有根据实锤的证据,更多的是推理,所以调侃的成分很大,结果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通過這次大帥的死去、重新認識到死
死就是可以被他人盖棺定論寥
想静静地悄悄地、不帯去一片雲彩地逝去、難
2年前病逝,就是悄悄地不告诉任何人,是生前安排的。
这个人有些过分了:
润涛阎骂川普 黑与红这个也不应该这个时候发帖:
而且這種不声不響的傾向越来越大
同学是死后也不让别人知道。
人无完人,可以坚守自己的个人意志/精神世界/政治立场/价值观,但是,宜避免极端主义行为,无论集团与个体,因为,时代己变,仇恨与武力杀戳反人类已经渐被人类文明所唾弃。极端主义被历史所逐渐淘汰,而人间正道是沧桑。
可以到“时事论坛”去查“石山斤”网友的贴子,就明白了。
却无视,尚不自知。
而诸君在历史大潮中沉浮的中式经历不珍贵么,何其惨烈,何其痛苦,何其悲壮,何其悲哀,何其污辱。。。但是,仅仅是仇恨之根源么?黑格尔所谓理性,所谓存在之合理论不是学人,雅士,博士们之所以读书,求学所要养成的思考习惯与素质么?理,是逻辑之类,它无国界,无情感,它不仇视任何个人,集团与政治。它是政治取胜的最终法宝。而极端主义,杀戳与恶意攻击,迷信武力与大杀器,或许1时取胜,它不是人间正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提到了那篇文章,好像是91年的。看了内容,说的是在正丁醇里用CoA来完成生物化学反应,我在90年代初期就用过。不知道他的研究是原创,还是运用这个技术做运用的。
从他发在Cell和PNAS两篇文章在业内被忽略的情形来看,如果不海归,在专业领域终其一生,做到极致也不可能得到认可。他和施一公等人不同; 实名写了那么多政论文,回国的麻烦远大于收益,根本不值得考虑。是继续在北美追寻肥皂泡般的专业梦想还是放下名利心为自己的人生另寻出路? 我想,他的选择尊从内心呼唤,也照顾了家庭。这是很艰难的也是很通达的选择。
可惜了,他走得太早。
发两篇文章就想得到同行的认可,现在在生物学领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多说明这个人是有能力做独立PI的。不信你查查(基本同专业的)颜宁的Science, Nature,Cell文章,就能发现差距了。
唯一靠1-2篇文章吃一辈子的领域应该是搞数学,解决了困扰世人几十年几百年的大问题,像陈景润,Andrew Wiles, Gregori Perelman,张益唐。
老闫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以前很少提这事,直到两年前跟颜宁干上。其实严格地说两人虽然同在一个大专业但不是一个方向,颜宁不引他的文章没有任何问题,最多是疏忽。
我没有觉得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只是在导师指导下做了一份工作而已。没有首创性。
在我的职场经历中,从事过一个新药Pretomanid的研发,我从第一个进入研发到最后被FDA批准,到最近被美国盖伦基金会(The Galien Foundation) 评为2020年盖伦獎(Prix Galien Awards)的最佳药品獎。这个药用以挽救许多抗药性肺结核病人的生命。
这也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
据不少人前几天挖出来的:他夫人是阿拉巴马大学眼科的教授,他应该一直是他夫人用经费支持的,所以工资不高。(我没有贬低他的意思,就事论事。)
阎虽有24篇Papers, 但大部是打酱油角色^^^。唉,可惜了!他的才华可能都用在写博文了!
“润涛阎算一个,严复算半个(请读润涛阎旧作)。"
见严复 维基
轶事[编辑] 严复一生不得志,或许跟他狂傲的个性有关。接替郭嵩焘任英法公使的曾纪泽斥严复“狂傲矜张”,郭嵩焘提醒严复:“今负气太盛者,其终必无成,即古人亦皆然也”[10]。老阎 ...
晚年的严复已经是一名保守派人物[12]。他发起筹安会,支援袁世凯复辟帝制[13],又同情张勋复辟。他嘲笑胡适等新文学革命派是“如春鸟秋虫,听其自鸣自止可耳。”老阎看好一尊, 可有一比
严复一生嗜吸鸦片,一直持续到晚年,1919年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以年老之人,鸦片不复吸食,筋肉酸楚,殆不可任,夜间非服药不能睡。嗟夫,可谓苦已!”[11]?文学创作,网红算不算"精神鸦片"
阎先生的死,对广大网民震动太大了。人们谈论他,阅读所有跟他有关的文字,都是爱戴不舍的标志。那些说怪话,说风凉话来博眼球的,都是特别蠢的人。他一提润涛,乌泱泱的网民就读他的文章,单个文章的点击率直上云霄。可是,有什么用呢?说的不好,反遭厌恨,受鄙视,以后再写什么,就没人看了。收集一堆的坏评,被人砸,被人骂,被人踩,真是何苦来哉?
网红出名都是天意,刻意而为的,都办不成。阎先生的人生,就普通人的标准,是非常成功的:起点那么低,穷苦农家,经历万般苦难。能够凭真才实学走入高等学府,留学世界最先进国家,并且移民,拿到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护照。从零开始,把二代培养到最高学位,真神人也。毕竟发达国家并不好混。他的成就是让很多凡夫俗子极其羡慕,高山仰止的。待我们了解了,他自幼损失一只眼睛,多年丧失听力,身体单薄,长期有胃病和高血压。。。。。。怎么能想象再要求他事业成功呢?
复制链接的时候要打回车键,否则击点不进去所连接的文章。
"起点那么低,穷苦农家,经历万般苦难。能够凭真才实学走入高等学府,留学世界最先进国家,并且移民,拿到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护照。从零开始,把二代培养到最高学位,真神人也。"
不过都是普通人,而不是神人。所以你这神人的定义不知道有多少人认可。
楼主世事沧桑 连博客都关闭,应该不是蹭热点和增加击点量。想要增加击点量,只要黑中反华,女人绯闻,奇谈怪论这些主题可以快速增加击点量,把人招进博客里掐架,人气就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就事论事,不借机开骂,应该没有问题吧?
只有在国外为谋生挣扎奋斗过的,才会真正体味到在异乡立足和发展,并且得偿所愿,为理想奋斗的种种不容易。真神人也,这句话,是给所有的海外的华人告知的评论,大家互勉。为什么要苛求人生的高度,而忽略其中的艰难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