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本来计划半年左右,但是记不得什么原因,不知是李登辉还是陈水扁,拖累了中美关系,也不是我们这些底层人员能懂的,总之谈好的项目被中方压下了, 同时在美国我只是一个学徒,后来带我的工程师辞职了,我就自然接手了他的工作,这样我在美国也就拖成了一年多。
国内新成立的外企大概还管理混乱,我国内的工资本来不能支撑在美国的生活,但是也没法加工资,加了以后就不好降下来,就又发了一份美元的工资,在美国时间长了,我知道那就是我们这行业一个大学刚毕业新人的工资水平,同时,短期出差的人每天有三十美元的补助,我这种情况应该不算短期,但是这补助也一直有。我在美国一年多的时候,就有了一笔不少的存款,按1:8的汇率,就是很多人民币了,有了这笔钱,我们就讨论在上海买房,现在人说买房得六个钱包,当时也一样,我父母出了一笔钱,估计还借了钱,她父母,和我们的全部工资,终于凑够了一百二十万元人民币,在上海不算太差的地段买了房。当时上海房子的均价才五六千元左右,但是好地段的可远远不止这样了,究竟是多高呢? 我也不知道,我总觉得那不是我们这种小门小户的普通人家能住得起的,我还不是上海本地人,又在美国,就更不清楚了。房产证是她父母的名字,我当时觉得没什么,没预料到后来的变故。
终于到了回国的时候,想到就要见到久别胜新婚的妻子,我非常兴奋,但是她听说要回国,说什么都不同意,我反复解释我是公司派出来的,国内的项目开始了,我不回去,太不地道,也没合法的渠道留下来。她说那么多人都能留在美国,怎么你就不行,你还是不尽心尽力。我在不愉快的气氛中踏上了回国之旅。上海的建设速度令我惊叹, 才一年多,很多地方就面目全非了
回国后,先说工作上的事,本来我去美国是想学项目管理的,但是我觉得在国内做项目太难,这得所有参与方都遵循同一规则才行,就像工业标准化,有几个零件不标准,就没法运行,当时国内企业还动辄就是什么”大干三十天,早日完成XXX”的年代。同时原来的美国老板完成了本土化后,也换成了中国经理。这样我就成了单纯的技术人员。新经理不说人好坏,他老婆是复旦的老师,在英国留学,估计是公派,他下班后无家可回,就在办公室耗着,我看他其实就是在打游戏,他不走,我们也不敢走,就得假装工作,他一下班,大家就一哄而散。每天下班都很晚,新买的房子一来没时间,二来钱也都用光了, 没钱装修了。我有时宁愿出差,又得和妻子分离,我们结婚后也没在一起生活多长时间。
她大学时考过托福,成绩不太好,又重新考了托福,GRE, 准备申请美国大学,我提到移民加拿大的事,她对加拿大很不喜欢,上海人看来,出国就是去美国,去别的国家算什么出国? 讨论来讨论去,还是我一个人申请去加拿大,她申请美国的大学,双保险,其实我当时很不想出国,但是也拗不过她。
她得到了几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都没奖学金,九十年代,没奖学金就不可能拿到签证,我们开始觉得没希望,后来想她有去美国两次游玩的经历,我的工资也比较高,说不定可以试试,准备了材料,还附上了我在美国的工资单,签证顺利的办下来了。我们很兴奋,去了东方明珠电视塔,那美丽的建筑已经建好一阵了,我们还没去过,看见上海到处都是脚手架,到处都是工地,蒸蒸日上,有些舍不得,但是看见灰蒙蒙的天,想想美国的蓝天,就又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送她去美国的时候,看着她昨晚纵欲过度的黑眼圈,我突然预感到我们的夫妻缘分可能就尽了,其实从结婚算起,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就一年左右, 我很想拥抱她一下,送行的人多,又有些不好意思,黯然回家了。
我移民加拿大的手续也很快办下来了,不像后来的甚至要拖几年,我一直到最后期限才启程,在这过程中,我渐渐领悟到国内职场的残酷,无休止的加班,无限量的劳动力供应,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力资源,我知道自己不能长期这样工作下去,我们在外企的还好,私企的更糟。 我开始想念美国以前工作的一板一眼,有条有理,怀着对未来的忐忑不安,来到了以前几乎没留意过的加拿大。
go on ,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大开发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上海市中心房价涨到6000元/平方米,但随着1993年第一次房地产调控,海南、北海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
泡沫破裂效应蔓延至全国,1994年上海市中心房价降到3000元/平方米,市场一片萧条。"
我在美国本来计划半年左右,但是记不得什么原因,不知是李登辉还是陈水扁,拖累了中美关系,也不是我们这些底层人员能懂的,总之谈好的项目被中方压下了, 同时在美国我只是一个学徒,后来带我的工程师辞职了,我就自然接手了他的工作,这样我在美国也就拖成了一年多。
国内新成立的外企大概还管理混乱,我国内的工资本来不能支撑在美国的生活,但是也没法加工资,加了以后就不好降下来,就又发了一份美元的工资,在美国时间长了,我知道那就是我们这行业一个大学刚毕业新人的工资水平,同时,短期出差的人每天有三十美元的补助,我这种情况应该不算短期,但是这补助也一直有。我在美国一年多的时候,就有了一笔不少的存款,按1:8的汇率,就是很多人民币了,有了这笔钱,我们就讨论在上海买房,现在人说买房得六个钱包,当时也一样,我父母出了一笔钱,估计还借了钱,她父母,和我们的全部工资,终于凑够了一百二十万元人民币,在上海不算太差的地段买了房。当时上海房子的均价才五六千元左右,但是好地段的可远远不止这样了,究竟是多高呢? 我也不知道,我总觉得那不是我们这种小门小户的普通人家能住得起的,我还不是上海本地人,又在美国,就更不清楚了。房产证是她父母的名字,我当时觉得没什么,没预料到后来的变故。
终于到了回国的时候,想到就要见到久别胜新婚的妻子,我非常兴奋,但是她听说要回国,说什么都不同意,我反复解释我是公司派出来的,国内的项目开始了,我不回去,太不地道,也没合法的渠道留下来。她说那么多人都能留在美国,怎么你就不行,你还是不尽心尽力。我在不愉快的气氛中踏上了回国之旅。上海的建设速度令我惊叹, 才一年多,很多地方就面目全非了
回国后,先说工作上的事,本来我去美国是想学项目管理的,但是我觉得在国内做项目太难,这得所有参与方都遵循同一规则才行,就像工业标准化,有几个零件不标准,就没法运行,当时国内企业还动辄就是什么”大干三十天,早日完成XXX”的年代。同时原来的美国老板完成了本土化后,也换成了中国经理。这样我就成了单纯的技术人员。新经理不说人好坏,他老婆是复旦的老师,在英国留学,估计是公派,他下班后无家可回,就在办公室耗着,我看他其实就是在打游戏,他不走,我们也不敢走,就得假装工作,他一下班,大家就一哄而散。每天下班都很晚,新买的房子一来没时间,二来钱也都用光了, 没钱装修了。我有时宁愿出差,又得和妻子分离,我们结婚后也没在一起生活多长时间。
她大学时考过托福,成绩不太好,又重新考了托福,GRE, 准备申请美国大学,我提到移民加拿大的事,她对加拿大很不喜欢,上海人看来,出国就是去美国,去别的国家算什么出国? 讨论来讨论去,还是我一个人申请去加拿大,她申请美国的大学,双保险,其实我当时很不想出国,但是也拗不过她。
她得到了几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都没奖学金,九十年代,没奖学金就不可能拿到签证,我们开始觉得没希望,后来想她有去美国两次游玩的经历,我的工资也比较高,说不定可以试试,准备了材料,还附上了我在美国的工资单,签证顺利的办下来了。我们很兴奋,去了东方明珠电视塔,那美丽的建筑已经建好一阵了,我们还没去过,看见上海到处都是脚手架,到处都是工地,蒸蒸日上,有些舍不得,但是看见灰蒙蒙的天,想想美国的蓝天,就又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送她去美国的时候,看着她昨晚纵欲过度的黑眼圈,我突然预感到我们的夫妻缘分可能就尽了,其实从结婚算起,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就一年左右, 我很想拥抱她一下,送行的人多,又有些不好意思,黯然回家了。
我移民加拿大的手续也很快办下来了,不像后来的甚至要拖几年,我一直到最后期限才启程,在这过程中,我渐渐领悟到国内职场的残酷,无休止的加班,无限量的劳动力供应,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力资源,我知道自己不能长期这样工作下去,我们在外企的还好,私企的更糟。 我开始想念美国以前工作的一板一眼,有条有理,怀着对未来的忐忑不安,来到了以前几乎没留意过的加拿大。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go on ,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大开发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上海市中心房价涨到6000元/平方米,但随着1993年第一次房地产调控,海南、北海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
泡沫破裂效应蔓延至全国,1994年上海市中心房价降到3000元/平方米,市场一片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