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场老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老生常谈12
楼主 (文学城)

 

今天又重温了这三场老译制片。都是二战反法西斯德国的战争片,都是1972年拍的片子。我是在上大学1978年和1979年时看的这三场电影的。

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长达2小时20多分钟的大片,当年获得苏联的很多大奖。讲述的是苏联后方一个基地,派来了由女副排长带来的2个高射炮女兵班,归男性上尉指挥,他是唯一的男性。电影里面有女兵洗澡裸体的镜头,长达1分多钟,大乳房大屁股清晰可见。1978年在大学看这部电影时是被掐掉的。德军突然空降了16名德军到此执行特殊任务,可能是来炸毁军事目标的。此前德军空军曾经几次空袭此地,被高射炮打下了一架战机。上尉带领5名姑娘去抓德军,因为以为是只有2名德军。5位姑娘全部牺牲,其中一名回去报信身陷沼泽而牺牲,最后一位姑娘受重伤,上尉把她藏在一个大岩石下面的一个坑里,盖上树枝,但是她自己不愿意拖累上尉而用手枪自杀。这些年轻美丽的姑娘为国献身,可比抗联的冷云等“八女投江”那么可歌可泣。

当然电影中有穿帮或者信息交代模糊的地方。一位女战士出去到树林里解手(有厕所不去)发现了2名德军,那应该是在驻地附近。但是上尉带领5位姑娘去抓他们的时候,却说有80公里远,他带她们领走近路,即走危险的沼泽还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到达了阻击地点,德军距此还有5个小时的路程。

南斯拉夫电影“桥”讲述游击队员炸毁德军一个团把守的大桥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这座桥是德军撤退20个师的必经之路,而这20个师是准备撤回德国保卫德国的主力部队。桥被炸毁了,德军被阻止在桥的那一端,游击队也避免了5000人的伤亡。插曲“啊朋友再见”很熟悉的。

第三部是南斯拉夫电影,也是2小时20多分钟。讲述德军大军撤退,经过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即劳费计划。萨拉热窝因为触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闻名于世。德军装甲部队必须在萨拉热窝补充燃料才能继续撤退。

萨拉热窝的游击队活动很活跃,盖世太保从来没有掌握游击队领导瓦尔特的情况。于是德军利用抓捕的游击队员叛徒,并制造了一个假的瓦尔特, 来搞乱游击队,诱捕游击队员并杀害。真的瓦尔特锄奸识破叛徒并击毙假的瓦尔特。最后成功劫持运油火车并撞毁油车使其起火爆炸。使得德军装甲部队无油瘫痪。

德军哈根中校任摩托化团团长,保卫这段铁路。1979年在大学时看这场电影后,一位同寝室的同学得到了外号“哈根中校”,其实长得不那么像。这位同学现在在加州一个美国500强大公司里当director。

电影里也有错误:多次说萨拉热窝到油库的铁路行车时间是18分钟和20分钟。但是在把油车往回开的时候,德军又说还有3个小时才能到。

c
coach1960
通知冯。迪德利施上校,就说我们已经到达了威歇赫拉德,劳菲尔行动计划可以开始了。。。
c
coach1960
通知冯。迪德利施上校,就说我们已经到达了威歇赫拉德,劳菲尔行动计划可以开始了。。。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信笔由墨
相比之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更好。
老生常谈12
是的,好多了。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看完后,多少天都被牺牲的姑娘们感动着,她们都是真实的,各有个性的普通人,为了保家卫国,勇敢地去牺牲。

老生常谈12
天空在颤抖,空气在燃烧。
c
coach1960
彷佛空气在燃烧
R
Redcheetah
“暴风雨就要来了”
通州河
只记得瓦尔特电影里他跑到一个保龄球馆里扔出一个保龄球,
老生常谈12
那个扔保龄球是将计就计抓假叛徒

很精彩。

R
Redcheetah
"肖特呼唤康德尔,肖特呼唤康德尔,他们已中圈套“
老生常谈12
你对这个电影的台词记得很准确
通州河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是不是这部电影的台词?
R
Redcheetah
这种口号式的反尔不出自这俩部作品。
l
leileileilei
海岸风雷
老生常谈12
阿尔巴尼亚电影“地下游击队”的台词
R
Redcheetah
" 冯-迪德利施 已经到达洒了热窩“
老生常谈12
时过48年的老电影

还可以看,真是经典电影。

中国文革时期拍的电影,再看根本看不下去。

t
tang07059
我站在片尾冯·迪特里斯的位置上鸟瞰过萨拉热窝,也到过黑山的那座桥:)
R
Redcheetah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 再见 吧 再见 吧“

 

c
coach1960
好吧,米尔纳,以后全看你的嘴了
信笔由墨
我是先看的小说,两年前才看的电影。人情味很浓,回味绵长。其他两部基本上是动作片,就像武侠片一样。

国内拍了一部电视剧,演员都是从俄国请来的。制片人是我小学和中学的同学。主题曲“飘落”感人至深,连俄国人都认为是他们的歌曲,并深爱之。直到三个月前才知道是词曲都是中国人作的。可见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