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是被打压的没机会还是能力问题?

上房山
楼主 (文学城)
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肖克为什么只授予了上将军衔?当时和他平级的副师长都是元帅,为什么他连大将都没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226623/answer/595732871

作者:支乎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226623/answer/5957328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说到肖克只授了个上将,一定会有人拿毛说事,而且100%说是因为在草原分裂时他支持张国焘,所以毛打压他。

毛张纷争结束以后肖克如何?

先是120师副师长,这个谁也说不上是打压吧?毕竟,作为贺龙的副手,贺龙任120师师长,他是副师长,没问题。

后来解放战争期间他是什么职务,只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了。

解放战争期间,gcd分为几大战略区,比如山东、东北、西北、华北啥的,都知道一二三四野,还有一个华北军区。

每个大战略区都有自己的野战军,指挥野战军的后来都成为赫赫名将,不是元帅就是大将,华北军区是谁?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聂荣臻和徐向前。

其实聂荣臻是政工出身,后来统管大局,很少直接作战,徐向前呢,身体不好,又是在山西这个相对半独立的区域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直接指挥者就是肖克。

那么对应晋察冀和山东解放区,聂荣臻和陈毅相当,肖克和粟裕相当,但是肖克条件比起粟裕好了可不是一星半点。首先他的资历高,没有敢不服他的下级,而粟裕呢,至少许世友就不太服气。面对的对手呢?粟裕面对的是gmd的主力中央军,除了徐州,就是山东的王耀武,都是蒋最嫡系的部队,肖克面对的是傅作义,虽然傅作义现在公认很能打,但是当时不管是装备还是后勤,明显是以七十四师为代表的中央军战力更强。

支持方面,苏北鲁南一直是gmd的重点进攻对象,gcd的根据地被打得七零八落,华北呢,gcd经营数十年,聂荣臻和贺龙给他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但是!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最大的失败,集宁战役,就是各种条件都比较好(至少相对其他战略区)的情况下,由肖克指挥而惨败的。此后肖克就退出一线指挥,以致于大家都奇怪,为啥不能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编成华北野战军,然后搞成五野,象我这样的强迫症患者一说一二三四野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就浑身上下不舒服,直接说五大野战军多拉风......华北军区野战军翻身要到林彪入关。

那么,肖克在解放战争中是和彭德怀、刘伯承、粟裕、林彪一个级别的(至少是潜在)的野战军司令员,有这么打压人的吗?

他表现不好,被撤了职,算打压!难道靠资历混一辈子,你们就会夸毛?我猜啊,黑得更厉害。

如果他也评大将,粟裕往哪摆?他排上将第一,已经很给他面子了好不好。

**********第二天增加的内容*************

看了评价,有很强的反对意见,那好,我倒更想扒一扒这位肖克上将了。

先看肖克被“打压”的过程。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向东发展,聂荣臻从五台山开始打下一片天地,这是tg在随后十多年的模范根据地。罗荣桓率领八路军挺进纵队冲到山东,建立了随后十年对tg贡献最大的山东根据地,刘伯承也在晋冀鲁豫这样的中原腹心地带站住了脚,新四军在江淮一带活动,主要根据地抗战结束后在gmd挤压下集中到了苏北,最后并入了山东。

那么贺龙的120师呢?他占据晋西北,搞了一个晋绥根据地,这块地方民穷地瘠,几乎没有发展的可能,但这里是陕北的屏障(只隔一个黄河),陕北的后勤支援是得到晋绥的大力支持的,所以贺龙凭借屏障陕北以及当好中央的后勤部长立了不世之功,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按照tg的策略,大部队是要向东到敌人后方去建立根据地的,120师也不例外,带队的就是赫赫声名的肖克。他去的哪?115师居中向东穿透河北到山东,129师向东偏南到了河南,那120师必然向东偏北啊,他们的目标是热河。也就是今天承德-唐山-张家口这个大三角地带。这块地方山高林密但物产丰富,难度比山东小(因为山东平原多、交通干线多,利于日军机动)但比晋察冀大(因为靠近伪满洲国)。

最后这里没有发展成像晋察冀和山东那样的重要根据地,只有一些零星的分散区域,我们听说过冀东大暴动,李运昌、包森在这个地区的传奇故事,也能查到120师358旅716团团长宋时轮率领部队在这里活动,唯独我们不知道他们的上级和总负责人就是120师副师长肖克。

和肖克同一起点的有聂荣臻、罗荣桓、刘伯承.....这个不算对肖克的打压吧?

他在干啥呢?他在写小说,后来著名的将军作家就诞生在这个时候,从37年底到39年抗日最关键的两年,他写了一本50万字的小说——浴血罗霄——我还看过,遗憾的是完全彻底干脆的忘了全部内容。

其他的未来元帅在干啥,他在干啥?他的部下各自单打独斗也干出不少业绩创造了很多抗日神话(不是抗日神剧),就凭他的业绩他好意思去当元帅?好意思说被打压?

抗日最后几年呢?他是晋察冀二把手,仅次于聂荣臻,地位高于后来的徐向前,因为徐向前一直在山西,虽然顶着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但是对山西以外的地区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而肖克呢?他是晋察冀军区副司令、代司令员,也就是他和聂荣臻的关系类似修养和主席的关系。这算打压吗?他自己的天地没打下来,到别人的地盘当了二把手算打压?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tg的政策是南方抵抗、北方发展。除了东北,目标就是地方军阀傅作义和阎锡山,所以山西河北是重点,山东由于主力支援东北(有水运之利)而且要面对gmd的重点进攻,属于抵抗而非发展之地。发展的主力在哪?当然是晋察冀了。

在这个背景下,46年6月内战爆发,7月,晋察冀的核心主力组成了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就是肖克!虽然由于聂的失误(抗战后以为和平,把大批野战军裁剪了),实力有所下降,但这也是除了东北以外,毛手中唯一的一支用于进攻的野战重兵集团。有这么打压人的吗?

成立野战军目的就是打仗,这就是大同-集宁战役。

大同战役是以五个旅(其中四个来自晋察冀,一个来自晋绥)进攻大同,另外四个旅准备打援,大同前线指挥部是晋绥的张宗逊和晋察冀的罗瑞卿,他们只负责攻城,那么统观全局的是谁呢?绝不可能是聂或者贺,所有的战史都没有提,但我认为一定有一个人!而且这个除了肖克没有别的可能。为什么不提?后面再说。

傅作义没有去救大同,他反而去打集宁(今天的乌兰察布),这里是tg军队的出发集结地和后勤支点,塞外地广人稀,不能像关内那样就地补给,所以集宁的安全对于战役的成败至关重要。

好在tg有准备,本来就是围城打援,所以tg军队主力集中在集宁附近,以逸待劳,兵力也不亏。这个时候,张宗逊和罗瑞卿还在大同,聂贺都不可能在前线,那么,集宁这里的负责人是谁?两个军区数个纵队近十个旅番号的部队,这个领导人必须是军区一级的吧?除了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晋察冀军区野战军司令员肖克,还可能有其他人吗?

结果呢我们知道,共军惨败,集宁丢了,大同也没办法打了,傅军直接向共军最主要的大城市张家口进攻,由此有了张家口保卫战,这个时候战史出现了肖克!他是张家口保卫战的直接负责人。

当然结局没有意外,张家口丢了,塞外进入冬季,没法打仗了。

47年1月,肖克被解除野战军司令员职务,整个晋察冀陷入了低谷,一直到47年年中,延安陷落,朱德刘少奇来到这里,发现不对(士气低落),由朱德亲自进行整军,重新建立野战军,并提拔杨成武当野战军司令员,这算朱德打压肖克吗?反正包括张宗逊、罗瑞卿,所有的参战将领,后来都继续领兵作战在一线,唯一退出一线的就是肖克,你敢说肖克对集宁战役没有责任?

肖克有两次天大的机会,第一次抗日,和他同一起点的聂罗刘都成了元帅。第二次是解放战争,毛把手中最大的本钱给了他(晋察冀是115师也就是毛的嫡系一方面军发展起来的,肖是二方面军的人),那会林彪还在未知中,苏北、山东还在危险中,本来指望他能在对方弱势之地打开局面,结果他输了个精光,丢城弃地不算啥,连人也保不住,他有脸和逆境打出来的粟裕争大将?

后来的肖克在文革后成为军事学院的院长,培养了一大批人,掌握了军队内部的话语权,特别是战史,军事学院要编战史教材的,所以这才是所有战史都没有在大同-集林战役提到肖克的原因,肖克也是他那一批人(红军时期军团级、八路军师长级、解放军时期大军区级)活得最久的人,2008年才去世,他又成了有良心的老年历史发明家,所以所有的网络关于他都不会提到大同-集宁战役。

但是,只要解放军的组织序列和机构有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 肖克(1946年7月~1947年1月),只要解放军的战史里有1946年7月~9月大同-集宁战役,1946年9月~10月张家口保卫战,那么就需要回答!肖克在这段时间里在干啥?

老生常谈12
牵强附会。

拿粟裕和肖克比。

粟裕哟自己的嫡系部队叶王陶,肖克没有。

老生常谈12
牵强附会。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上房山
肖克军团长怎能没有自己的部队?罗荣桓带队去山东开辟根据地也难说是罗的部队
老生常谈12
肖克到晋察冀当副司令员没有自己的军队

文中就是在这里比较肖克和粟裕的。

罗荣桓到山东去先后带进去的部队:

115师师部

343旅旅部

344旅旅部(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后来转到新四军)

685团

686团

687团(杨勇)

不过后来变化很大。

山东大起义汇成的部队山东纵队有3万多人。

b
borisg
肖当晋察冀副司令的时候,有一次扫荡,肖克在生病被抬着跟黄永胜的部队撤退,

黄受到指令,突不出去的时候可以先把肖打死,不能落入敌人手中。

上房山
八路军师级干部几乎都自开根据地,肖克就没能开出来
萧岚
华东野战军成立,毛就把战役指挥权交给粟裕。毛何时把晋察冀部队的战役指挥权交给肖克啦? 大同集宁战役与肖的关系也不大。

华东野战军成立,毛就把战役指挥权交给粟裕。毛何时把晋察冀部队的战役指挥权交给肖克啦?

 

大同集宁战役与肖的关系也不大。这次战役的前指司令是张宗逊、政委罗长子,这次战役失利此二人指挥不当有直接责任,特别是在在围点打援上,至于说作战部队,主要是以晋绥野战军为主,晋察冀军区地方部队及第一野战军配合,作战之初,由于当时“和平民主阶段”的精兵简政要求,晋察冀兵力减少了一半,总共约10万人,司令员聂直接指挥第一野战军4个纵队约3万余人,晋察冀副司令员萧克指挥的晋察冀主力第二野战军6个多纵队驻守东线张家口地区(当时国民党部队都是美械装备重兵与萧克对峙),为配合打西线大同\集宁,此处以防御作战为主。

东坡学士
同意楼主。看来就是独当一面的能力欠缺。肖克其实在红军时期在军事上好像也没什么亮点?当然,资历是唯一亮点!
老生常谈12
改编成八路军时肖克中将,聂荣臻徐向前项英为少将
老生常谈12
抗日时徐向前没有开辟根据地

派他到山东领导,被黎玉,朱瑞,张经武,萧同,罗荣桓,陈光等人排斥出来。

老搬运工
结论是对的,但论据错误。集大战役失利的责任是聂荣臻的。肖克在抗日时就没有冒尖。晋察冀在抗战时期是杨成武和吕正操挑大梁

结论是对的,但论据错误。集大战役失利的责任是聂荣臻的。肖克在抗日时就没有冒尖。晋察冀在抗战时期是杨成武和吕正操挑大梁

多哥
这样就事论事会有偏颇,意义不大。萧克其人主要是气量问题,个人情绪混合于工作并自认有文化同时也认为资历不比老毛低。
多哥
也就不易和其他军事干部合作愉快。嘴上不说但却在工作中让人觉得其行为和大气氛大局面格格不入。如此一来,
多哥
也就成了捧不起的刘阿斗了。毛去世,又以个人对毛过去批评他的不满情绪,推波助澜地对毛污名化,
多哥
其实同时也对自己所参与的革命事业,进行否定。这样的人格气量,无法担当大任。
h
hkzs
粟裕其实没有什么嫡系部队。叶飞并非其嫡系,更不要说八路军派来的陶勇王必成了。

粟裕不善于发展部队,我专门关注过粟将军的历史,他真的可以说九死一生,他在红军时期的战友和部下大都牺牲殆尽。最后招安变成新四军时,其所率领的部队才百来号人枪,还不如叶飞的游击队人多。粟裕的红军挺进师的老搭档刘英不久后也牺牲了。他的游击队后来就没有出过什么高级将领。

"9月中旬,刘英派挺进师干部张文碧带领20多人,全副武装,扛着红旗到泰顺传达和谈成功的消息。经过一番曲折,坚持在泰顺及边区的60多名干部和红军伤员按时赶到山门集中。不久,刘英又派张文碧到浙西南寻找挺进师师长粟裕及其部队,集中了近80名战士赶赴平阳山门。10月份,已集中的红军战士达三四百人。部队番号按和谈协议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队长,刘英任政委,准备开赴抗日前线。这时,抗日游击总队一边抓紧时间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创办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提高指战员的军事政治水平;一边积极吸收新战士,扩大队伍。泰顺月湖乡坑下村就有十多人前往参军。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领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500余人从平阳山门出发,经丽水、云和、遂昌、衢县常山、开化,到达皖南岩寺集中,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上房山
肖克的资历怎么能与毛泽东相比?别说建党了,毛在广州农讲所时肖在干什么?

有文化的军事干部多了,聂荣臻留过洋,罗荣桓上过大学

 

偃月劃戟
【肖克还是买林彪和毛泽东的账的】

萧克与林彪早就相识。萧克回忆说:“我对他比较了解。从井冈山起,我当连长、营长、纵队司令,他都是我的直接上级。我还先后两次当过他的参谋长。第一次是1929年,他任红四军纵队司令员,是年秋我调任纵队参谋长;第二次是解放战争南下进军中南,他是四野司令员,我又当了近一年的参谋长。有人说是林彪点名要我的,我不清楚。后来我调北京工作,有人又说是林彪挤走的,我也不清楚。反正都是军委的命令,我历来认为任何工作都是党中央安排的,我的性格是为党工作,也不屑为个人驱策。”

肖克买林彪的账,怎能不买 彭德怀 朱德 毛泽东 的账呢??

初步感觉 肖克人缘差,与人相处合不来。

长征中跟着张国焘跑,反中央不说了(王震也在张国焘手下,但是与肖克截然不同),1958年肖克挨批被撤职后,是贺龙,王震 等红2方的几个领导人到肖克家看望, 安慰他。是王震提出欢迎他去农垦部(部长王震),肖克欣然去了,文革中,据说在谭震林揣掇下,趁王震不在京,肖克鼓动人们大字报炮轰王震,王震回京后,看到大字报,也来了个反击,把肖克的老底子都揭了。

肖克 王震 俩老搭档,老战友,让肖克弄成这样,主要还是肖克的为人处世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