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生存

光盐行者
楼主 (文学城)

Jon Krakauer是我最喜爱的作者,没有之一。我读的他的第一本著作是他写的"进入稀薄的空气" (Into Thin Air) ,发表于1997年,写的是珠穆朗玛峰攀登史上最大的劫難事故,整本书扣人心弦,非常震撼。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但能写,还是个登山高手。

他写过好几本畅销书,在"进入稀薄的空气"之前,1996年他写了另一本同样出名的书: “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写的是1992年在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在阿拉斯加的荒野里生存了3个多月后饿死的悲剧。

主人公Chris McCandless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个工程师。他父亲的第一个婚姻破裂,这在美国都算不上个事儿。问题是他父亲在工作单位找了个情人,更八卦的是在闹离婚的过程中,甚至离婚之后,还和这两个女人同时纠缠不清。 Chris是他父亲和第二任妻子生的,他像他妈妈,个子较小。爸爸在他很小时就带他去野营,徒步。在中学里,他是学校长跑队的高手。后来到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读书。私立学校,学费老贵了。但父母给他教育基金,毕业时还剩下两万多没用完。有次他去访问小时候住过的街坊邻居,人家告诉他的父母的故事。他因此对自己的父母心生怨恨。由此可见,Chirs有很高的道德标准。

Chirs在90年毕业以后,拒绝了父母要给他的毕业礼物:一辆新车。自己一个人浪迹天涯。起了假名,毁了各种证件,把教育基金剩下的钱全数捐了。他刻意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大学毕业后就和父母失去了联系。开了辆破旧的Datsun小车周游美国。我上学时室友就开这车,早就停产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没见过这种老车型。后来车子被洪水冲了,干脆就徒步或搭便车。他干过各种体力活。他还划船从科罗拉多河顺流而下到墨西哥。都不知道他没有证件怎么回的美国。

他特立独行,典型的一个任性的美国青年。其实喜欢冒险,愿意在人烟罕见的地方独自徘徊,这样的冲动不少人都会有,不同的是Chris不会考虑亲人朋友的感受。他要是有个女朋友,或者结婚生子,很多事情考量就会不一样了。有家有孩子,人就会变得贪生怕死。他在一个流浪者居住的地方还真遇见一个女孩,16岁的女孩主动献身。他不客气地指出她不到18岁。一个任性、年轻、孤僻、缺乏爱的人,偏偏又有很高的道德标准,这真的很致命!

1992年四月,Chirs搭便车到了阿拉斯加Denali 国家公园附近一片荒凉的地区,开始了他的三个多月的荒野生存。他踏上了一条偏僻的步行道Stampede trail,走了一段后遇到一辆废弃的公交车,就在车上住了下来。

他只带了10磅大米。每天打猎(他带了支长枪),采野果充饥。最后吃了有毒的野生土豆籽,中毒,全身无力,在车里饿死。大约一周后被附近打猎的人发现。

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他的父母该有多伤心?有点像大卫王和拔示巴通奸,结果惩罚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夭折。

2007年,根据这本书由Sean Penn执导拍了一个同名电影。有几项奥斯卡提名,但没获奖。后来PBS也拍了个调查: Return to the Wild-The Chris Mccandless Story。
Chris走的这个徒步道到底有多偏僻呢?过去20多年,有来自全世界的很多游客慕名去看那辆公交车,结果有十几个人遇险,大部分被救出来。因为所造成的公共安全问题,那车在2020年被运到阿拉斯加大学的博物馆。
关于Chris Mccandless的悲剧,有很多分析,其中有种观点是:他读了太多德国哲学家康德的Transcendentalism(先验主义)的书。

我愿意相信这种说法,徒步探险不是死因,哲学学太多会有危险! 好在我不读康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2020年的总结 十年一遇的大雪 荒野生存 坚决支持川普打官司 臭名昭著的RBG
c
chufang
有人说,假如他后来不放弃,可能还能活下来(把故事搞得更悲哀)。
光盐行者
各种可能性都有,

过后再看可能比较容易。我觉得他在外面混了很久,野外生存的经验还是比一般人要丰富很多。有时也就是一念之差。

Y
YaoFaYan_919
书和电影我都看过,他选择自己的路,过不一样的人生。他中学老师形容他“walk on different set of drum"
3
33772211
很多年以前读过Into the Wild 书

其实熟人里也有一个类似Chris那样的人,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在FLAG工作过,又自创了公司。到现在也失踪近2年了,失踪时29岁。最后与他有联系的人说他准备去加拿大。然后就切断了与一切人的联系,他的朋友要集资雇佣私人侦探去找他,也没有找着,因为他太聪明了,干得非常彻底。他妈妈是最痛苦的,说起来就泪流满面。他父母也是离婚了。好像白人中这种人挺常见的。

光盐行者
我觉得书比电影好,

电影也不错,但书里细节描写更多。Chris肯定是与众不同的。一个人能这么执着自己的追求,挺不容易的,最后这样的结果真是很遗憾!

光盐行者
嗯。年轻人中有这种冲动的人确实不少,

需要有家人的,朋友同学的友情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多一点不舍和眷恋,就不那么容易铤而走险。

7
7Sle
可惜了一个本该为社会做贡献的年轻人。他被宠溺不知感恩。天下有多少经济条件差上不起大学的人?又有多少没父母少亲情的人?人要知足。

父母不是完美的,不能因为别人家亲情多,就怨恨自己的父母(别人家还有什么你不知道的,还不如你家呢)。上帝给了你这么多,就要感恩,为社会做贡献就是感恩,上帝没白派你来世上一趟。

他父母没教育好他,应该早赶出去打工,知道三餐不易,人就变得脚踏实地。他还应该早看心理医生。

光盐行者
赶出去打工对这种人不一定有用,

他毕业后就在外面靠打零工生存了很长时间。我觉得他一个可能被哲学引入歧途,另一个是缺少爱。

s
shamrock100
没用的,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就是这类型。

对精神有更高的要求,对物质和世俗生活看得很淡,大学没读就各地漂泊,现在偶尔卖卖摄影作品为生。和缺不缺爱没关系。希望三十岁以后会回归。美国的好处是什么时候想回归都可以重新开始。

7
7Sle
他们对爱的感知度很低,给予别人的爱也很少。孤立,没有寄托。
d
danren
向你推荐一部“Grizzly Man"更震撼!

光盐行者
是啊。不过只能指望三十以前别出事。

有些事情是不能从头再来的。

光盐行者
是的,这些人肯定不同于常人。
光盐行者
谢谢推荐。有空一定找来看看。
F
Free9
他是很早就打工,而且很有商业天赋的,高中的business就很成功。后来也在麦当劳和农场打工。其实说不上他对父母有多怨恨,作者觉

得他就是喜欢过安静的生活。作者对于他一言未留就固执与家人不联系也颇有指责之意。

书和电影立意蛮不一样的,虽然作者同时也参与了电影编剧。书更偏向对Chris心路历程的探讨,而电影倾向于批判工业社会和家庭关系的冷漠对命运的影响。

其实我同意书中作者的猜测,他就是想安静几年。没想到在阿拉斯加的时候遇难,不然他说不定还会回到社会中。

7
7Sle
如果他只是想自己安静几年,那是应该尊重他的决定。
C
Cathy_Bay
sociopath,没办法
潜水经年
那张他坐在这辆车前灿烂地笑着的照片最让人唏嘘。
光盐行者
同感!

我不知道他的亲人,特别是他父母看了那张照片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