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 《满江红.怒发冲冠》里有这么两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曾经以为是岳飞采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而其实这两句话说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事件。餐胡虏肉饮匈奴血也不是比喻而是真的吃了喝了,这是发生在东汉时的真事,一个堪称拯救大兵耿恭,史称十三勇士归玉门的事件。
东汉汉章帝元年,即公元57年,当时驻扎柳中城的汉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关宠的紧急求援文书送到了刚刚继任皇位的汉章帝手里。
在这年的三月,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带领二万军队与汉帝国争夺西域,匈奴军队势如破竹,攻破了归附汉帝国的车师后国,招降了西域北部焉耆等小国,汉帝国西域都护陈睦战死,驻扎柳中城的关宠部、驻扎金蒲城的耿恭部被合围,而这两只部队都不过才几百人!!一旦这两只部队被消灭,匈奴军队长驱直入山南,整个西域将落入匈奴之手。
然而,收到这封求救信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份的事情了,谁也不知道西域现在是什么情况,千余军队对两万,这些帝国的军队还存在吗?冒然派军队增援,没有城堡的依托,很容易被风驰电掣的 匈奴骑兵消灭,更何况已经是冬天了,恶劣的气候、遥远的路途、后勤的艰难。众大臣们纷纷摇摇头,看来,西域的失去已经不可避免了,只有等以后再寻找机会,而那些西域驻军,已经注定要放弃了!
然而,以司徒鲍昱为代表的大臣还是坚决主张救援竭力请求派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了在历史上有名的一段话: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有困难的时候用到人,遇到危险就不管他们了,对外是纵容了残暴的蛮夷,对内是伤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现在要是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卷土重来,谁还为大汉效命?
这些话打动了刚登基的汉章帝,于是下令:启动救援计划!
再来看看西域的情况:耿恭所部在金蒲城被围困后,耿恭乘大雨,率部队向敌人发起突击,大雨中敌人看不出我方兵力究竟有多少,因此败走,但仍形成远距离包围之势,耿恭所部成功逃出重围。到了五月,耿恭因为水源问题引兵转移到疏勒城。疏勒城有涧水流过,可以保证夏季的饮水;同时,疏勒城正当山南山北之间的要道,可以防止匈奴攻掠山南各西域小国。
匈奴人很快发现了耿恭部的意图,再次将耿恭部合围在疏勒城,山南各国派来援军不战自溃。
匈奴人把涧水的上游壅塞住,要渴死汉军。这一带的气候干旱,地势又高,耿恭一面布置汉军守城,一面命令挖井。可是一直挖了十五丈(约等于现在的四十米)不见水!这是十分严重的大事,若无饮水,便只有死和降两条道路。渴极了的将士,用布榨出马粪的汁来喝! 。耿恭便整衣拜天,而奇迹般的,先前掘的井里涌出了甘泉。汉军上下欢呼雀跃,感谢天助,高呼万岁。耿恭故意以军士在城上泼水,以示水源充足。匈奴人见了,大惊,也以为汉军是有老天爷护着,于是退兵。但还是不死心,继续一边放牧,一边远距离包围,想要把汉军困死。
就这样再过了几个月,城中汉军因为不断有人战死、病死、饿死,结果只剩下了数十人,也没有人想要投降匈奴。 粮食吃完,战马也杀了吃掉, 最后只得把身上的皮制铠甲放进锅里,煮软一些,然后切成一块块的分下去,吞嚼充饥。再后来,连皮甲都吃完了,迫不得已,将弩也拆了,把上面绷着的皮条和用做弓弦的兽筋同样煮了吃。
这时匈奴单于派使者去疏勒城,招降耿恭,答应封他为王。结果耿恭先把匈奴使者一通痛斥,然后就杀了他,就在城上,对着匈奴的大军,将尸体的肉割来烤着吃! 惹得城外的匈奴人悲声痛哭,耿恭用这样的行动,表示视死不投降的决心。这就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来历。
第二年的正月,汉帝国的救援军终于到达了柳中城,关宠部队已经全军覆没了,在这么严寒的天气下,救援军认为更加艰难的耿恭部更不可能存在了,于是统兵的秦彭、王蒙、皇甫援等将领都决定返回,毕竟他们不能冒险把全军置于危险之地。但是,但是耿恭的旧部范羌泣血要求一定要去疏勒城看看,虽然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但还是分给他两千部队。于是范羌率这两千人马冒着大雪翻越天山北行,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城疏勒下。城中汉军已经所剩无几,还活着的都没有什么战斗能力了,半夜察觉有军队开来,还以为是匈奴军趁雪来打,大惊绝望。范羌远远喊道:“我是范羌,汉朝派兵来迎接耿校尉,救你们回国!”史书只记载他们在疏勒城胜利会师的一幕,“开门,共相持涕泣”,这时候,城内只剩二十六人了。范羌这两千来人也不能与匈奴两万大军对敌,于是他们决定放弃疏勒城,撤回大汉。
可这在回去的路途上也不太平,匈奴骑兵一路追击,他们只能且战且走,到了三月份, 终于退至玉门关, 当初与耿恭从疏勒城逃出来的二十六人只剩下十三个人了。这就史称十三勇士归玉门的事件。
自此之后,汉朝也意识到国力有限,经营西域代价过大,得不偿失,从此退出西域。十三勇士归玉门,也仅是一场道义,精神意义的壮举了。
史载,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13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给皇帝上疏为13勇士请功: “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当代画家左国顺根据耿恭的事迹,画了一幅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13个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士兵,目光如炬,手里牢牢攥着自己的武器。
冷兵器时代,中国内战历来北方有优势,与骑兵不无关系,匈奴更是完全骑兵。但汉人体量太大任何入侵会被淹没同化
岳飞的 《满江红.怒发冲冠》里有这么两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曾经以为是岳飞采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而其实这两句话说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事件。餐胡虏肉饮匈奴血也不是比喻而是真的吃了喝了,这是发生在东汉时的真事,一个堪称拯救大兵耿恭,史称十三勇士归玉门的事件。
东汉汉章帝元年,即公元57年,当时驻扎柳中城的汉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关宠的紧急求援文书送到了刚刚继任皇位的汉章帝手里。
在这年的三月,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带领二万军队与汉帝国争夺西域,匈奴军队势如破竹,攻破了归附汉帝国的车师后国,招降了西域北部焉耆等小国,汉帝国西域都护陈睦战死,驻扎柳中城的关宠部、驻扎金蒲城的耿恭部被合围,而这两只部队都不过才几百人!!一旦这两只部队被消灭,匈奴军队长驱直入山南,整个西域将落入匈奴之手。
然而,收到这封求救信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份的事情了,谁也不知道西域现在是什么情况,千余军队对两万,这些帝国的军队还存在吗?冒然派军队增援,没有城堡的依托,很容易被风驰电掣的 匈奴骑兵消灭,更何况已经是冬天了,恶劣的气候、遥远的路途、后勤的艰难。众大臣们纷纷摇摇头,看来,西域的失去已经不可避免了,只有等以后再寻找机会,而那些西域驻军,已经注定要放弃了!
然而,以司徒鲍昱为代表的大臣还是坚决主张救援竭力请求派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了在历史上有名的一段话: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有困难的时候用到人,遇到危险就不管他们了,对外是纵容了残暴的蛮夷,对内是伤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现在要是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卷土重来,谁还为大汉效命?
这些话打动了刚登基的汉章帝,于是下令:启动救援计划!
再来看看西域的情况:耿恭所部在金蒲城被围困后,耿恭乘大雨,率部队向敌人发起突击,大雨中敌人看不出我方兵力究竟有多少,因此败走,但仍形成远距离包围之势,耿恭所部成功逃出重围。到了五月,耿恭因为水源问题引兵转移到疏勒城。疏勒城有涧水流过,可以保证夏季的饮水;同时,疏勒城正当山南山北之间的要道,可以防止匈奴攻掠山南各西域小国。
匈奴人很快发现了耿恭部的意图,再次将耿恭部合围在疏勒城,山南各国派来援军不战自溃。
匈奴人把涧水的上游壅塞住,要渴死汉军。这一带的气候干旱,地势又高,耿恭一面布置汉军守城,一面命令挖井。可是一直挖了十五丈(约等于现在的四十米)不见水!这是十分严重的大事,若无饮水,便只有死和降两条道路。渴极了的将士,用布榨出马粪的汁来喝! 。耿恭便整衣拜天,而奇迹般的,先前掘的井里涌出了甘泉。汉军上下欢呼雀跃,感谢天助,高呼万岁。耿恭故意以军士在城上泼水,以示水源充足。匈奴人见了,大惊,也以为汉军是有老天爷护着,于是退兵。但还是不死心,继续一边放牧,一边远距离包围,想要把汉军困死。
就这样再过了几个月,城中汉军因为不断有人战死、病死、饿死,结果只剩下了数十人,也没有人想要投降匈奴。 粮食吃完,战马也杀了吃掉, 最后只得把身上的皮制铠甲放进锅里,煮软一些,然后切成一块块的分下去,吞嚼充饥。再后来,连皮甲都吃完了,迫不得已,将弩也拆了,把上面绷着的皮条和用做弓弦的兽筋同样煮了吃。
这时匈奴单于派使者去疏勒城,招降耿恭,答应封他为王。结果耿恭先把匈奴使者一通痛斥,然后就杀了他,就在城上,对着匈奴的大军,将尸体的肉割来烤着吃! 惹得城外的匈奴人悲声痛哭,耿恭用这样的行动,表示视死不投降的决心。这就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来历。
第二年的正月,汉帝国的救援军终于到达了柳中城,关宠部队已经全军覆没了,在这么严寒的天气下,救援军认为更加艰难的耿恭部更不可能存在了,于是统兵的秦彭、王蒙、皇甫援等将领都决定返回,毕竟他们不能冒险把全军置于危险之地。但是,但是耿恭的旧部范羌泣血要求一定要去疏勒城看看,虽然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但还是分给他两千部队。于是范羌率这两千人马冒着大雪翻越天山北行,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城疏勒下。城中汉军已经所剩无几,还活着的都没有什么战斗能力了,半夜察觉有军队开来,还以为是匈奴军趁雪来打,大惊绝望。范羌远远喊道:“我是范羌,汉朝派兵来迎接耿校尉,救你们回国!”史书只记载他们在疏勒城胜利会师的一幕,“开门,共相持涕泣”,这时候,城内只剩二十六人了。范羌这两千来人也不能与匈奴两万大军对敌,于是他们决定放弃疏勒城,撤回大汉。
可这在回去的路途上也不太平,匈奴骑兵一路追击,他们只能且战且走,到了三月份, 终于退至玉门关, 当初与耿恭从疏勒城逃出来的二十六人只剩下十三个人了。这就史称十三勇士归玉门的事件。
自此之后,汉朝也意识到国力有限,经营西域代价过大,得不偿失,从此退出西域。十三勇士归玉门,也仅是一场道义,精神意义的壮举了。
史载,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13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给皇帝上疏为13勇士请功:
“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当代画家左国顺根据耿恭的事迹,画了一幅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13个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士兵,目光如炬,手里牢牢攥着自己的武器。
冷兵器时代,中国内战历来北方有优势,与骑兵不无关系,匈奴更是完全骑兵。但汉人体量太大任何入侵会被淹没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