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山海情,期待一部毛乌素沙地治理的连续剧,展现几十年的努力,这是榆林18年绿化的改变

杨别青
楼主 (文学城)

http://www.chinanews.com/sh/2020/04-25/9167360.shtml

2000年该区域植被覆盖度仅为9.9%,生态环境较差。通过一系列治沙工程的开展,2018年陕西毛乌素沙漠南缘长城沿线风沙区植被覆盖度达38.03%,区域内最大风速显著减少,其中靖边县最为显著。

榆林市榆阳区是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地形地貌为“七沙二山一分田”。榆阳区的补浪河乡地处于毛乌素沙漠南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乡80%的土地被荒沙吞没,一年四季风沙不断,几千座移动沙丘,虎视眈眈。每当狂风大作之时,沙尘滚滚,遮天蔽日。近百公里的风沙线上,除了星星点点的骆驼刺,几乎看不到一点绿。

  沙夺良田,沙进人退,当地许多人迫于生计,远走他乡。当时的榆阳,透着一种“窒息感”。

图为首批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党田野 摄

  为了实现“绿色”梦想,当地在1974年成立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在当地风沙侵蚀最严重的补浪河黑风口安营扎寨,开启了近半个世纪的植树造林运动。45年来,380多位姑娘前赴后继,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茫茫大漠中。

据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第三任连长贺利娥回忆,当初此地是大片的荒漠,方圆几里都找不到一根柴火。开始治理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姐妹们就自己盖房子、种树、育苗,誓要把这个沙漠治理好。

图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治沙情景再现。党田野 摄

  说起当年治沙的艰辛,贺利娥记忆犹新。“当时大家都有疑惑,这个树到底能不能种活。有一次,下午刚种的树苗晚上遭受大风,第二天风刮的什么也没有了。姐妹们都急哭了,大家跪在地上拿手往开刨,手都流血了。”贺利娥说,现在每回到治沙连一次,就像回到娘家一次。看到我们种的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想爱护它。

  “最初十年,我们艰苦奋斗,与天斗、与地斗,与各种自然灾害斗。从煤油灯下的扫盲,到马灯下的夜校;从全连60多人一年仅有20多块钱医药费,到自己种植各种中草药治病。我们就是一个同心圆,为治沙而生。”第一代老民兵贺莎莲回忆。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驻地如今的风景。图片来源: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榆林市植被覆盖度变化。图片来源:陕西省林业局
魔羯鼠养猫
太赞咧。
杨别青
中国第一个最有条件治理的沙地(沙漠),实实在在的变化
杨别青
哦,我没看过,谢谢提供的信息,
沐林
不客气,那电影也是任务电影,布置给各大导演的任务,各单位组织观看的那种。
夜半_听雨
看剧时脑子里闪过这个念头,但如果没有孔笙导演这样的制作团队还是看纪录片的好
杨别青
就像做菜,同样的食材,大厨和普通人的区别很大
h
hanmei
推荐 最美的青春,类似的题材

是写五六十年代一群年轻人扎根林场,改变塞罕坝的故事,没有名演员,但演技都到位,很质朴,也很有看点,

d
danren
奚美娟主演的电影“一棵树”,好像很感人。

豆瓣简介:一棵树的剧情简介 · · · · · ·   朱珠和王旺一家住在西北地区的沙漠边上,为了治沙,朱珠和王旺一家人开始植树。他们冒风沙、抗烈日,肩扛人拉运树苗,一桶一桶挑水灌溉,每天往返数十里。持之以恒数十年,他们的辛劳初见成效。然而王旺不幸患了骨癌,不久就去世了。朱珠面对如此打击并没有屈服,她继续带领一家老小植树治沙,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将万亩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明秋
治理沙漠的有最美的青春。
s
shamrock100
有一部最美的青春,讲治沙的
杨别青
好的, 我会看一下
杨别青
没看过,想不到已经有三部治沙的连续剧了
杨别青
可能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