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第15集观后感

庄文雅
楼主 (文学城)

《山海情》第15集观后感

我家乡在洞庭湖边,也经历了盲目种植,跟风生产,掉价亏损的案例,而且不止一次。但是,农民都是按市场规则来,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上层领导带头买和吃,更没有沿海专家满中国跑推销。如果说金滩村可以有这么些优待,应该是作为实验村才有的。

我说几件跟风的具体实例吧。

1)苎麻。80年代中期,那时农村除了水稻,副作物主要是棉花和苎麻。大概是中国纺织品开始外销,苎麻突然吃香了,从几毛一斤涨到8块。但第二年就掉到两块,那些靠买苎麻秧子种植的,亏大了。只有种麻秧的,成本低,站在产业链上游,赚了钱。

2)生猪。90年代了吧。猪肉不知咋的突然涨价,带动生猪饲养。我亲戚扩建猪栏,养了几十头生猪。结果生猪没有出栏,价钱就掉下去了。因为大规模养殖生猪,靠吃饲料,他亏本了。那一届猪出售后,再也不养。回家还能看到他废弃的猪栏,像是留下来作为历史教训提醒自己。

3)纺织厂。这是集体企业甚至国营企业,因为农场当时还号称国营农场。本来很赚钱,连纺织工人都发了。可89年受制裁,配额减少,工厂摇摇欲坠。

4)珍珠。江浙一带最早生产珍珠,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或好多条龙。生产面积不够了,就扩大到内地,湖区是最佳选地。江浙养珠专家过来指导,有水面的人家赶趟子养珠,有些人家甚至把稻田挖成水塘养。回家的一路,不时看到大片可乐瓶子,整整齐齐浮在水面,很壮观。赚钱的年份维持了好些年,但后来利润率不断下行,加上瘟疫,亏钱的多起来。如今,仍然有养珠的,但少很多了。

开发西部是国策,加上样板、实验村的牌子,政府肯定要多一些照顾。但其它地方,种啥自由选择,自负盈亏。而且,穷怕了的国人,都盼着发大财,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押大宝,根本就没有风险意识。亲戚里,有亏得倾家荡产的,也有发达成千万元户的(亿元户也未可知)。但总的来说,发展了,富裕了。即使亏得破产的,也可以给人打工赚钱。

 

 

庄文雅
凌专家赶走收购商的做法有待商榷,他的担忧其实也是多余的。关键是他和调走的那个挂职副县长,都急于求成。
y
yzhl888
中国人勤劳,手脚快,爱跟风,特别容易一窝蜂。啥好生意都能做成赔钱生意。
亘古未见的笔名
老教授叫收货客商到处帮他宣传,无任何商业意识,请大家记得这是商业秘密,

在当时无网络的时候就是一个笑话,就是现在你兄弟和你在同一个地方分别做同类生意,关键点你都得小心。我的零售客户姐姐把妹妹带到供应商我处,很快妹妹将姐姐击败出局。她姐姐找我诉苦  , 我说还不是你带来的。你们客户交叉,这是必然的结果。姐妹俩绝交了。

s
shamrock100
是这样的,闽宁村是个样板工程,有特别的政策倾斜和扶助,未必代表普遍情况。但普遍情况是中国农民在近二三十年里学会逐渐拥抱市场,有了

越来越多的选择和机会。看看现在无处不在的直播带货。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乡村,就是麦苗一样的打工者,两相潮流交汇,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持续上升。

o
oasishope
走出去请进来,农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意识到差距才能有motive去改变现状
K
Kuku24
老教授着急说了一句“ 谷贱伤农”,他是真的心疼农民。农民辛苦劳作挣点钱太不容易了。
夜半_听雨
+1,掏心掏肺的,而且出了问题从不推诿,反应速度、行动力都超强,眼界也比当地领导还要开阔
魔羯鼠养猫
区别在于:你家乡的农民是自主决定種啥养啥跟啥风,亏了赔了愿赌服输。剧里的农民是被强制移民,又被千方百计说服种菇,那个陈县长

保证要负责销路兜底的。这是本质区别好吧。

K
Katrina2005
楼主说的是事实。86年我的一位汨罗研究生同学家里种苎麻发了点小财,建了几间新房。暑假回校送了我一大包烟烤洞庭湖干鱼^^^
庄文雅
这是关注市场的第一步,但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适应这种新思维
庄文雅
的确。不过,你的这个例子也很稀罕。姐妹都要防着,很累的:)
庄文雅
太同意了!
庄文雅
从这个角度看,也是人之常情。说明专家一颗善良的心,和担当。作为市场经济的实验,还是需要有更大视觉的领导来引导。
庄文雅
是呀,带有强制性,所以政府也就有更大的责任了。种蘑菇,更多是政策导向影响的

大有叔犹豫不决很长时间,最终选择种植,还是他自己的选择。但凌专家打包票,其实不是太妥当,只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在今天,如果还有谁打这种包票,一定会被当着骗子

庄文雅
你也成了间接受益者:)
亘古未见的笔名
有点特殊,两人如合作共赢,同买同卖,卖后分账,可以,如果象我说的这对姐妹,钱分别进不同的口袋,

客户交叉,就不可以,妹妹搞鬼,能力强,人缘好,

很多客户被她抢了去。剧中德福是坑弟的主,冒风险时弟弟带头撑他,一出菇立刻将消息放出来,也不搞市场调查。3元5的价跌落到8毛钱。实际上缓缓地放消息,缓缓地推广大棚对他弟弟和村民都有好处。得宝有新动作已不和他讲了,一讲他又到处去推广,又很快完蛋。得宝成熟了。这是商业规则。

庄文雅
不能叫坑弟呀......德福是村支书,更是移民办的。如果眼界这般浅,那就不会成为主角了:)
幽久桥
一窝蜂,八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盖房子

带锯一时盛行,小镇上一下子冒出多家带锯小作坊,生生的乡亲自己人搞死自己人。那一批盖的房子,后来估计全部被推翻,盖成了小楼。

亘古未见的笔名
从他的动机和职位来说,没问题的。从得宝及商业的角度100%的

坑弟了。我说的是得宝的角度,你没看见得宝不情不愿的样子?得宝可能去租几个摊位自销或另外的方法推销蘑菇了。说条件不成熟,不愿意讲,光是条件不成熟吗?     :)  得宝可是不拿工资的农民也!那些村民对他竭尽讽刺挖苦时有一个人出来声援他的?

我说慢慢来是有见识的,推广过快是无见识的,等全烂在手里,德福和老教授被人打断了腿,就知道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