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介子推(原创)

鸿
鸿浩
楼主 (文学城)

 

同认识很正常,不会影响以后的交流。

 

吾评介子推,其人生的轨迹可简述为:

 

因囯而随,

因随而忠;

因忠而献,

因献而敖;(以结果导前因)

因敖而析,

因析而弃;

因弃而怨,

因怨而恨;

因恨而恕,

因恕而耿;

因耿而顽,

困顽而殒。

 

其人格值得尊敬,其结局值得悲悯,但其精神绝不值得提倡。

 

遍观历代文人墨客千百篇之晴明,寒食节祝祷之文章词赋中,除了北宋黄庭坚的晴明诗中有: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对其有一翻慨叹之语,不过也只限于慨叹而已。贤愚集于一身,蓬蒿沒于一冢。真是精准而绝妙的写照。其他大家,鲜有对介子有褒奖誉美之词句,更不肖说歌功颂德之语了。可見其行事及功业並未被历代名人所认可。

 

其实就其性格和行事作风而言,既使立于庙堂,不谙官场之道,更不懂变通妥协,是极难与同朝其它官吏融恰合作的。孤立庙堂特别孤立于重耳之宠的最后结果,大概只能落个可悲的下场。

 

逆向思维也可以说,其“硕献而遭弃”的始作庸者大概正是介子推他自己。否则很难理解为什么,重耳单单漏掉发誓与之共享天下之自己最大的恩人而不封。这绝不可能是蔬忽,而最好的解释就是重耳的有意为之。

 

十九年漫长的流亡岁月,朝夕相处,除了割肢奉主广为流传,其间发生过多少龌龊不快,话不投机,冲突迭起,甚或恶语相向,都没有被记录下来。但可以猜得到,重耳与介子之间早已不再有割股之时那样投契,更不再互相识为知己。重耳大概在返国前已确信并决定,不能再与之继续共事了。所以是不可能给予其封赏的。为了逼退介子推而不被世人咒骂为忘恩负义之徒,重耳设了一局:不但不封赏,反而邀其参加为其他被封赏人所设旳欢庆宴会,这简直是当众打脸,是对其人格的莫大侮辱,对其精神彻底摧毁。而其“齿于就位”,並当庭质问重耳这段记载得非常生动,

 

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

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 

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

文公曰:“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

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承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

遂去而之绵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终于成功逼退介子推而不背忘恩负义之名。

 

正可谓君不啖嗟来之食。争耒的俺不要,以为本人是要饭的么?不受青睐更不受尊重,何苦耒哉。既被忽视又被侮辱,又有何颜面懒着不走呢,这才真实的过程,也就解释得通为什么,重耳单单不封介子推了。

铁甲连环马
晋文老西儿情薄,活活给烧死了。

https://kknews.cc/zh-cn/news/av5rjlg.html

 

 

 

 

铁甲连环马
晋文老西儿情薄,活活给烧死了。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鸿
鸿浩
何止情薄,毒且损,历代君王无出其右者。
铁甲连环马
对楚国,秦国,魏将军,芥子推都以怨报德。后代遭报应了----《三家分晋》。
鸿
鸿浩
z
鸿
鸿浩
自己也没过几天好日子,就见上帝去了。尽管当了几年霸主。
铁甲连环马
z?
铁甲连环马
晋国地势好啊,真正的山环水绕。资源丰富。后来的赵国能跟秦国较劲那么多年,还应该是晋国的底子。
白云蓝天
《左传》等上古史书所述故事都很可疑,恐怕都作过根本性的改编。很多明显地都是在宣传当时的政治理念。
鸿
鸿浩
hetijia
鸿
鸿浩
hetijia
鸿
鸿浩
hetijia
鸿
鸿浩
het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