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价和收入(70年代到80年代中)

上海大男人
楼主 (文学城)

    根据通例,讲物价要和工资收入一起比较,还要考虑地域,最后要考虑大多数的人口,因为总是有例外的富豪和赤贫,但对统计影响不大,但有时对平均值有影响,那是专业研究的范畴。

   70年代,工资和物价非常稳定,所以生活水平略有提高,因为工资收入有小幅度增加,还有50年代出生的孩子陆续工作,大多未婚,家庭收入当然增加不少。

   讨论此类问题,地域必须确定,下面数据,如不特别说明,都是指上海市区原10个区,郊县和市区有较大差别。

   当时,40岁以下,在国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收入在36到42 元之间。当时的口号“36块万岁”,但在70年代后期,已经有不少人每月加3到6元工资。当然一些“集体事业”单位的人工资低些,有的还是按天计算发工资,学徒期间收入也少许多。大学毕业生,一直到80年代中,都是大专毕业53元,本科58元。文革前的老大学生和文革期间毕业的“老五届”工资有过增加,一般也是10%的增幅。顺便讲一下,70年代困难家庭的标准是每人8元以下,80年代有相应调整,具体数字不清,好像是12元。希望知情者补充。

  这些工资能买什么。

  住房,当时没有买房的需要,交租每月收费极低。低于5元的是一般居民新村,好一点的公寓,大约可以达到15元。交通,月票6元,但大多数人单位有补贴3元。上海许多上班的人用自行车解决通勤,每年付牌照费3元 (?)。吃的方面是大头。谈起食品价格,难免挂一漏万,只谈主要的。

   米价,国家统购统销,价格“金枪不倒”。大米,1元6角4分(10斤,下同),籼米,1元4角3分。面粉,1元7角。

   猪肉价,带骨较多的小排骨,每斤5角6分,肉多骨少的大排骨,9角8分,不带皮和骨的纯精肉,1元零7分。

   蔬菜,价格在每斤3分到1角之间。

   去饭店吃,记得去红房子西餐馆,70年代中大约每人3到5元,80年代中翻倍。

   比较:以吃为例,米价,现在的价格大约每10斤150元。肉价每斤一般不会高于20元。这是民生第一重要的东西。住房,因为条件大为改善,没有可比性。现在交通坐巴士,冬暖夏凉,收费2元,过去最多是1角5分,特长线路除外,比如48路起点到终点是2角。

  数据如有误,以国家统计局的为准。

  现在一般工人工资上下幅度太大,就连大学毕业工资收入也是差距颇大,实难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数字。好在大家都有亲朋好友在国内,应该不难知道和当年比,增加的倍数。

  网上有不少文章,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研究。还有一点要注意,当时买许多东西还要票子,买米除了钞票,粮票,还要“购粮证”,缺一不可。买面条,馄炖皮似乎不需购粮证。

  另外,不要太在意“平均值”,每1万人中加一个马云,平均收入就可观多了。统计学中,对同一个样本数据组,就有不同的“平均值”计算方法。但我比较喜欢看米价和肉价的不同。70年代,宣传朝鲜人民的生活水平,讲电影票的价格是月工资的70分之一。我上大学前,工资39元,电影票是2角左右,几乎比他们便宜一半。

G
Guerrilla
36元好像是学徒后转正的工资(一级或二级),我们那个城市是二级工的工资(地区差不同)
G
Guerrilla
36元好像是学徒后转正的工资(一级或二级),我们那个城市是二级工的工资(地区差不同)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p
puyh
拿36元工资的工龄满6年加到41元,还有5元的附加工资(每个职工),车贴看离家距离,

离家近的没有车贴,车贴3元,自行车牌照费70年代好像没有了。

上海大男人
上海是8类(级),最高的好像是新疆,10类(级)地区。。
p
puyh
你的工资怎么会是39元?会不会记错, 你上大学的时候还没加工资。
上海大男人
1973 年工作,满师后36。表现好,以后加了3块钱。

当然不是每个同期工作的人都有机会加工资的。

b
borisg
边疆高寒地区是双薪吧。父亲以前的秘书,五五年大尉,到帕米尔高原一个月两百多没处花。他那个师守一千二百公里边境线。
大鸣
大男人39,小男人36, :)
p
puyh
那是高原补贴,有个参谋调到北京,收入少了很多。
b
benjaminyu
58师傅(58年参加工作)到七十年代末80年代初大都是二级工工资,几十年没加工资。

而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加工资每个单位大约5%-10%的人才有得加。

p
puyh
上海?
聂耳
文革前的電影票夜場是4角,白天是1.5/2角不等,周日早場1角,新華電影院的星期日外國電影原版4角。文革後沒看過電影

不記得是啥價錢。

聂耳
想起来文革后看过2个电影《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那时刚有了孩子很忙,那2张票都是老婆请客
聂耳
出国前,想到以后就看不到中国电影了(那时还没有录影带)就特意去看了场中国电影,名字忘了,内容也忘了
p
planet
亲戚1964/5大学毕业,在上海XX金笔厂工作,1975/6工资约¥60.
曾在庄里
15块钱一斤的大米恐怕不是大众吃的。我老家现在4快, 5块钱一斤的米就属于还不错的了。
r
robato
那时还有早早场。
上海大男人
各地米价差别较大,另外质量不同,当时的米价

也不同。记忆中,籼米主要是143价格,141很少,有时会有149供应,最好的几次是155。大米164为主,一年中,171也会有几次。碰到好米供应,就排起长队,2到3小时都排过。

现在回国看米价,记得5元一公斤价位的不少,50元一公斤的也常见。国内的人讲究健康米。

西
西北东南
他说的是关于帖子里的这句话," 比较:以吃为例,米价,现在的价格大约每10斤150元。。。。。。。”,此处是不是写错了?
上海大男人
抱歉,容我解释一下

    我不清楚庄里兄讲的是什么地方的米价。我只是想说明米价在上海的情况,现在的米价比较复杂,上下差距极大。2块5一斤和25块一斤都有,大众吃什么还真没研究过。当年工资40元可买米250到300斤米,因为米价固定,我倒背如流。现在,第一收入数字不好讲,第二米价没有这么简单。在上海,买300斤米,取米价中间值,恐怕用不了一个月工资,当然不能去买“好”米。

   现在大众买米是5元一斤,还是15元一斤?

   如果就普通价格的米来讲,现在的工资远超当年的买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