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贞而失宠的中共元勋何长工

b
boyi0127
楼主 (文学城)

                                 

                                                      何长工

                     失贞而失宠的中共元勋何长工                                                                卜一

    中共在其革命过程中一直到建国时期,内部权力斗争激烈频繁,昨日的功臣往往遽然成了今日的阶下囚。 而能像邓小平三下三上的是幸运者,许多都做了怨鬼,身后有得到平反的,也有永不翻身的。 在这众生芸芸之中却有一位在中共建党建军初期立下赫赫功勋,而建国以后居然屈居下级干部,默默无名,文革中被毛主席亲自点名批判,备受折磨,其后倒也能保全,高寿而终。 这位先生名叫何长工,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他有趣的遭逢。

初遇毛泽东

    何长工(1900-1987年),原名何坤,湖南华容人。 1918年毕业于湖南长沙甲种工业学校,去北京长辛店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同时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何坤在长辛店遇到了毛泽东,此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毛泽东只是两袖清风的一介书生,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 毛泽东告诉他应该换个名字以利从事革命,同时认为他既然是学工的,也算是"无产阶级工人"的一份子,建议他改叫"长工"。 于是何坤就变成何长工了。

与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的一起去法国留学

    当时一群爱国志士正在筹划前往法国,参加由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人在巴黎成立的"留法学生俭学会"。 1919年,何长工参加了"留法学生俭学会"赴法国,一同去的留学生包括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后来的中共领导人物。 何长工与他们朝夕相处,亲切无比,以至直到晚年,每当见到周恩来依然是以"老周"呼之。

    1922年,何长工在法国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 他于1923年初离开法国到比利时进入劳动大学学习。 1924年回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5年在湖南南县、华容从事学生运动,曾任新华学校校长,并任该校中共党委书记,创建该地区中共党团组织。 1926年秋任华容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南(县)华(容)地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

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1927年,国共合作的北伐进展到长江下游;4月12日,蒋介石开始清党,屠杀共产党员。 此时何长工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担任连党代表。 是年9月9日,前委书记毛泽东领导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何长工欣然前往参加。但起义旋即失败,各路败军在湘赣边界的文家市汇聚。

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做山大王

    在会议中,毛泽东提出"上井冈山结交绿林朋友,做山大王,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遭到师长余洒度等的激烈反对;所幸总指挥芦德铭极力支持,残部约一千五百人得以向萍乡、安源退却。 但因当地有敌方重兵驻守,只得绕道经芦溪南下。 在途中遭到朱培德部伏击,芦德铭不幸牺牲,连毛泽东也瘸了条腿,残部只剩不足一千人。

秋收起义、上井冈山

三湾改编何长工制作第一面军旗    

    败兵继续南下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发,一路上军心散涣,许多兵士掉队、逃跑,于9月29日抵达永新县的一个叫三湾的小村庄。毛泽东在三湾的几棵大枫树下将残部进行了整编,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并在部队中建立党组织,确定'党支部在连上"的制度。 同时将不愿上山的兵士遣散,剩下只有约七百来人。

三湾

    毛泽东继续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何长工任卫生队党代表。 其他的领导干部只有第九连党代表罗荣桓一人到中共建国后还健在,并居于国家领导阶层。 何长工当时还亲手制作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可见何长工是毛泽东的铁杆子跟随者。 而当时的七百人中认得字的没有几个,像何长工那样有学识、见过世面、放过洋、能言善道、善于外交、行政的人才就真是凤毛麟角了。

南昌暴动、秋收起义进军图及何长工制作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

上井冈、茅坪安家

    当时井冈山上有两股绿林队伍—袁文才与王佐,这两人是拜把兄弟,袁文才在井冈山山麓的茅坪,王佐在山上的茨坪,各拥有60只抢的队伍,属于劫富济贫,反抗地主豪绅压迫农民的地方武装。

王佐(右)、袁文才

    毛泽东在三湾驻扎期间与袁文才取得联系,并亲自前往荷花乡大仓村会见,而且打动了袁文才。 那七百来人,包括许多伤员始得于10月7日进驻茅坪。 袁文才帮助残部安屯下来,并设立医院医治伤员。 这就开启了中共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初到井冈山后,毛泽东组织了一个二十多人的军委会,何长工乃是其中的委员之一。

    值得一提的乃是毛泽东在抵达茅坪的第一天,见到袁文才的队伍里居然还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贺子珍,顿时感到井冈山充满"革命的温馨"。 不久就成为"革命伙伴"。 贺子珍与其兄贺敏学都是袁文才夫妇的好友,其后何长工在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过程中与袁文才合作共事数年,也成为贺氏兄妹的终身挚友。

茅坪

在延安时期的秋收起义残存的部分干部,最右为贺子珍

千里迢迢寻找朱德

    现在一般人误会,以为毛泽东上井冈山没有带几个会打仗的人,因为建国后封的十大元帅中只有一个搞政工出生的罗荣桓是秋收运动起家的,而参加南昌暴动的有七个。 事实上,秋收起义的领导:芦德铭、余洒度、陈浩、黄子吉、张子清等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只不过不是阵亡就是反叛而去。 毛泽东到井冈山时,芦德铭已牺牲,余洒度、陈浩和毛泽东意见不合,前者脱走,后者反叛。 是以井冈山上无大将,成了巩固根据地的极大局限之一。     

    正巧当时南昌暴动的残部由朱德率领尚在四处流窜,寻找安身之处。 于是毛泽东就派何长工到南方去寻找、联系朱德的部队。 12月,何长工先到长沙向湖南中共省委汇报秋收起义的情况,接着辗转经过广州到了粤北,最后在犁铺头得知朱德正化名隐藏在军阀范石生属下。 遂前往面见以前在法国的老相识朱德和陈毅,告诉他们毛泽东在井冈山已建立了根据地,邀请他率部去井冈山会师。

摆平山大王—王佐

    何长工完成寻找联系朱德部队的任务后,于1928年1月回到井冈山。 当时驻扎在井冈山上茨坪的王佐对与毛泽东的合作表示怀疑。 毛泽东遂派何长工上山担任王佐部队的党代表。 王佐最先不大理他,并把他隔离。 何长工很机灵,先和王佐的亲人,特别是王的母亲搞好关系,大家对他产生好感。 其后献计,协助王佐除了他的死对头—反动民团总指挥尹道一。 从此王佐将何长工引为知己,参加了共产党,发展井冈山群众支持革命。 2月,毛泽东和前委决定将袁文才、王佐两部合编,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共500余人,袁文才为团长,何长工任团党代表。後來袁文才、王佐二人在内部斗争被冤杀,何长工终生為之遗憾!

 

茨坪

朱毛井冈山汇合与红四军的成立

    朱德和陈毅得知井冈山的好音后,欣然于1928年4月24日,率领南昌暴动残部与湘南农民军来到井冈山下的宁冈会师。朱毛的合作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奠定了中共武装斗争的基础。 何长工在其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朱毛会师的关键人物。

朱毛井冈山会师

    两军会师后,在第一次会议中决定将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担任党代表,王尔琢为参谋长,陈毅任教导大队大队长兼士兵委员会主任,后改任政治部主任;下设三个师、九个团。 何长工担任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党代表,属下第一营营长是林彪。

    红军初具规模,何长工在建军中屡建奇功,曾任红四军军委委员、三十二团党代表兼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临时特委常委,居于中共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领导地位。

迎接彭德怀上井冈山

    1928年·7月,时任国民党独立五师一团团长的彭德怀,在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转战两个月后,不幸在万载大桥受挫,内部也产生问题。 于是决定直向赣南推进与朱毛联络。 11月底,彭德怀、滕代远率部离开万载,12月上旬进抵江西莲花高州。 在那里碰到何长工带领的红四军的接应部队,他们是奉毛泽东和前委命令,前来策应红五军上井冈山的。      两个部队在莲花召开了庆祝会师大会。 12月10日,彭德怀部抵达宁冈,受到毛泽东及红四军热烈的欢迎。 彭德怀来汇增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实力。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何长工曾与王佐率赤卫军等在井冈山坚持游击战。 其后,彭德怀率部返回井冈山,何长工任红五军五纵队党代表,参与开辟鄂东南根据地。

彭德怀

中央苏区反围剿

    1930年,何长工前往上海参加苏区红军代表大会。 5月,升任红八军军长,进入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随部队进攻长沙。 当时的国民党湖南省主序何键下令杀害了何长工全家三十多人。

    1932年3月,何长工任红五军团红十三军政委,负责对宁都暴动部队的改编工作。 此后,率部东进,参加漳州战役。 1933年10月,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 1934年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同年2月,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中央苏区瑞金

与潘汉年一起与陈济棠谈判,促成让路长征

    1934年,中央苏区在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节节失利,遂计划突围转移,建立新根据地。 当时主要的策略是准备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为了减轻红军突围西进的阻力,中共中央决定接受正在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的建议,同其进行停火谈判。 中共中央遂派何长工与潘汉年两人前往寻邬筠门岭陈济棠部队驻地,经过多日谈判,于10月5日达成了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和必要时双方可互相借道等五项协议。

    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第一、第三、第五、第八和、第九共五个军团,加上教导团和中央机关共八万六千人,开始实施战略转移,其后通过陈济棠驻守的第一、第二道封锁线,没有遭遇激烈的抵抗,得以顺利向西突围。 当时毛泽东失势被贬,失了军权,是以何长工在长征初期没能担任军团级领导。

长征途中任红九军团政委,掩护中央红军主力

    长征初期,何长工任中央教导师政委、军委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夺回军权,遂令何长工任红九军团政委,在贵州曾与军团长罗炳辉率部在侧翼单独行动,担负掩护和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的任务。 当时国民党大军数十万欲围歼消灭红军,毛泽东四渡赤水、两进遵义,在贵州辗转四个多月,最后避开国民党众军,渡过金沙江,脱离险境。      毛泽东在1966年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告诉他在贵州四渡赤水转战乃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战斗之一。 当时何长工与罗炳辉率部侧翼单独行动,非常艰难、危险,损失非常大,几乎遭到像第八军团在湘江之战及其他留守游击队覆灭的下场。 但九军团不辱使命,达成任务,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功不可没!

长征四渡赤水

(左起)何长工、毛泽东、朱德

一、四方面军会师与分裂

    一方面军转战贵州、云南后,渡金沙江北上,过大渡河、翻过夹金山,于1935年6月12日,先头部队在懋功(今小金)达维遇到张国焘领导的四方面军。 18日,毛泽东及党中央抵达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师。 但会师之初的欢心喜悦很快就被权力斗争与进军策略分歧的阴影消散。

张国焘

    当时四方面军拥有八万多军容齐整的部队;而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头两个月逃亡、失散就丢了两万多,过湘江又少了两万多,而且第八军团全军覆灭,到遵义时只剩了三万;再辗转战斗、奔命,到会师时仅剩不到两万人了。形势使然,接下的两三个月,双方在权力重组和北上、南下进军路线两方面一直争执不息。 最后于8月5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举行的政治局会议中决定把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迅速分别经阿坝、班佑通过草地,占领甘南的夏河、洮河流域。

    一方面军的第5军(原第5军团)、第32军(原第九军团)和四方面军的第9、第31、第33军组成左路军,由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一方面军的第1军(原第1军团)、第3军(原第3军团)和四方面军的第4、第30军组成右路军,由党中央、中央军委及前敌总指挥部率领。右路军由毛儿盖北上度过草地,减员颇多,抵达班佑、巴西。 左路军经卓克基到达阿坝,正在向班佑进军,在东进到葛曲河时见到涨水无法架桥渡过,加之草地缺粮,张国焘不愿再继续东进班佑、巴西与右路军汇合北上,致电右路军重提南下的主张。

    双方来回电文争执六、七天后,毛泽东突然于9月10日临晨率领中央机关和一方面军的第1、第3两军约七、八千人脱离右路军徐向前、陈昌浩带领的部队,从巴西、扎西北上,并对四方面军进行警戒。 当时情势十分紧张,毛泽东带领的部队和徐向前、陈昌浩属下的四方面军在巴西的驻地很近,双方形成对峙,随时有开火的可能。 所幸陈昌浩征求徐向前的意见,徐答道:"哪有红军打红军的?" 避免了一场自相残杀的悲剧。

毛泽东率部脱走所在的川西巴西

红军分裂中,何长工失足误途

    毛泽东率部脱离北上后,张国焘于9月13日在阿坝格尔登寺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指责党中央脱离北上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路线,破坏红军的指挥系统,破坏主力红军的团结"。坚持南下进军,建立苏区。 10月5日,张国焘南下到达卓木碉(今马尔康县脚木足),在白赊喇嘛寺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宣布另立"党中央",并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的中央委员、党籍及一切职务,下令通缉;杨尚昆、叶剑英免职查办。 张国焘正式宣布与毛泽东决裂。     

    根据徐向前晚年着的《历史的回顾》中记述的这次会议的情况:"会场的气氛既紧张又沉闷,谁都不想开头一炮。 张国焘于是先指定一方面军的一个军的干部发言。 这位同志长征途中,一直对中央领导有意见,列举了一些具体事例,讲的很激动。 四方面军的同志闻所未闻,不禁为之哗然。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责备和埋怨中央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文中所说的"一方面军的军级干部"就是何长工。

    遵义会议以后,何长工任一方面军第九军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改为第32军)政委,他和罗炳辉对中央命令第九军团单独行动,造成大量牺牲,颇有怨言;这次毛泽东在巴西突然脱走,也没给32军和第5军通个气。 何长工、罗炳辉和第五军的董振棠都感到被毛泽东抛弃了,怨愤难平。 遂在卓木碉会议上诉苦发言,同时还喊了:"打倒毛泽东!"。

    张国焘给了何长工一个"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位,何长工在张国焘的"党中央"干得十分起劲。

一方面军到了陕北

    毛泽东带领着七千多人北上,本打算先在甘肃南部打游击。 却在攻破腊子口,抵达甘南哈达铺时,意外地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得到消息:徐海东率领的25军由鄂豫皖进军到陕北与刘志丹汇合,击败张学良的围剿,巩固了陕甘宁根据地。 于是全军立即向陕北移动,于10月19日抵达吴起镇,结束了一年多的长征。 一年前从江西出发的8万6千大军只剩了6千余人,但总算在陕北落了脚,有了新的根据地。

四方面軍南下失利後、随第二方面軍一道北上

    張國燾與朱德率領8萬餘眾南下,起初接連勝利,但最後於11月下旬在進入川西平原向邛崍進軍途中的百丈鎮與川軍激戰。 在川軍的飛機、大炮轟擊下,紅軍損失萬餘人,只得於1936年3月撤退到西康境內,在甘孜、道孚、爐霍逗留了三個月。 經過作戰、長途翻山越嶺,死亡、逃脫、疾病使原來的八萬餘部眾減少到只剩四萬,軍心不穩、士氣低落。

甘孜

    原在湘西的賀龍、任弼時、关向应率領的第二、第六軍團(后改為第二方面軍)共一万七千余人,也因受到国军三十多个团的大力围剿,乃于1935年11月18日突围向黔西进军,后入滇,在石鼓、巨旬两处渡过金沙江,沿玉龙山西麓到达中甸。红二、红六军团分两路向甘孜北上。当时张国焘派何长工率红32軍南下到理化(今理塘)迎接红六军团,於1936年7月一同來到甘孜。其后红32軍乃归属第二方面军编制。

贺龙

    二、四兩方面軍在甘孜会师后,張國燾不得不宣布撤銷他的"黨中央",決定與第二方面軍一道北上前往陝甘寧根據地。 張國燾、朱德率1萬部眾於12月2日抵達陝北保安。何长工(当时已不担任32军政委)和罗炳辉率32軍,随第二方面军也到达陕北,逃过了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覆灭被残杀的悲剧。。

西路軍全軍覆滅

    其餘的四方面軍和原一方面軍董振棠率领的第5軍共兩萬二千人組成「西路軍」,由徐向前、陳昌浩率領向河 西走廊進軍,欲打通與蘇聯的聯繫;結果於次年初被馬步芳部擊潰,全軍覆沒,大部兵士被殘殺,婦女被淩辱,僅李先念率四百人,千辛萬苦倖免抵達新疆。

失贞失宠、到陕北后即被毛泽东打入冷宫、永不重用

    何长工很幸运没有参加西路军,而随贺龙的二方面军到了陕北。 毛泽东立即接见了他,没有批判、处分他,与他亲切地谈话,告诉他要替他安排工作与职位。 事实上毛当时认为何长工已"失贞",对他完全失望,决定"永不重用"。 给了他一个"冷处理",把他送到红军大学去"受训"。 此,何长工被排除脱离中共党、政、军的领导阶层,下放成中级干部担任技术、教育等工作。 其后在1955年大封功臣,授军衔时,何长工连个名份都没弄到。

何长工与毛泽东、朱德在红军大学,当时何已毛泽东打入冷宫,满面愁容

文革中被毛泽东点名批判,不服上书

    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在1966年10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突然新恨旧仇上心头,点名批判何长工, 说他犯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 并且交待由李富春负责传达这番讲话。 何长工对这个批判,不同于有些领导干部一旦被毛泽东点名以后马上痛哭流涕的检讨、自批;而是立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通过朱德递交给毛泽东。 信中写道:「受到主席的批评,我既惭愧又遗憾。 我从1919年在北京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和你相识,到秋收起义跟随主席上井冈山,在主席长期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万万想不到主席培养了我几十年,居然培养出一名反党分子。 不仅我个人感到遗憾,我想主席也会深深感到遗憾。 请主席不要听信旁人的谗言,将昨日的功臣变成今日的罪魁,将昨日的同志变成今日的敌人。 」这封信软中带硬的指出:强加给他头上的这顶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帽子的荒谬。 事后这件事也没弄大,就不了了之过去了。

殚精竭虑任劳任怨发现大庆油田,功不可没

    何长工于1947年起任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在解放战争中为中共大军的武装配备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譬如在淮海会战中共军的炮弹都是何长工领导的东北军工部监造的。

    中共建政后,他曾任重工业部副部长、代部长,1952年任地质部副部长、中共党(委)组书记,协同地质专家李四光部长创建中国地矿组织与培养人才。 他担任地质部党委书记长达23年,直到1975年11月转任军政大学副校长。何长工对地质事业殚精竭虑、任劳任怨的精神,以及他对地质职工的热忱与关心,被广大地质职工铭记在心。

李四光

    1959年,地质部在东北松辽平原发现了超大型的大庆油田,奠定了中国发展工业的基础,国内提出"工业学大庆"的口号。 大庆油田的发现,何长工功不可没! 

大庆油田

失贞失宠、却得以善终

    何长工於198712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晚年他在地质部任党书记时,有些年轻人问他:“何部长,你的功劳那么大?为什么官却当得哪么小?”他总是笑着说道:“我就是当年不慎和国焘兄一起跑了個百米。”他很清楚自己的错出在那里。

何长工与邓小平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不能有一点差错。何长工从长辛店初遇毛泽东,其后追随毛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千里迢迢寻找朱德、井冈会师、摆平山大王—王佐、迎接彭德怀、井冈山坚持游击战、中央苏区参加反围剿、与陈济棠谈判、促成让路长征、长征途中任红九军团政委,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等等,為中共建军做出重大贡献。是毛泽东最早、最亲信的宠臣之一。但在毛与张国焘的斗争中,何没有坚决跟定毛,而去捧了张国涛的场。在毛看来,这是“失贞”,以至再也不重用他了。

    但毛还算念及旧情,而且何早已无权、无势对他也的确没有威胁性,是以没有把他像对付“高举毛泽东思想”的刘少奇、“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以及“亲密战友、党的继承人”的林彪和“建立陕甘寧根据地”的高岗一样彻底毁掉,还留了点次要职位给他,倒也使何长工避开了最尖锐的权力斗争,得以安享晚年,寿终正寝!

何长工晚年与家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失贞而失宠的中共元勋何长工 怀念北京的花卉市場 被毛主席诛杀功臣祭旗的高岗 長征途中、巡視大慶, 從小處看鄧小平 國軍-共軍-國軍三朝老兵暢談國共內戰
萧岚
他在地质部的声望极高

文革之前在地质部,他参与指挥找到大庆,干实事,瘸着腿跑遍全国各地勘探队,关心职工,说话幽默,声望极高。

文革刚刚结束,当时的国家地质总局召开多年未开的全国地质工作大会。会议结束时候,华国锋叶剑英等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代表,大家都热烈鼓掌。原地质部的何最后进场,看到多年不见的老部长,代表们全都欢呼起来。先入场的领导们有点尴尬。

萧岚
他在地质部的声望极高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天堂之令
井冈山时期,坐视王、袁被冤杀。。。
多哥
哦。何应该是毛的亲随,可能由于这件事儿,让人有墙头草的感觉,往周那边靠。但当时也有可能何已尽力阻止过了?
萧岚
有何史料证明他“坐视王、袁被冤杀”?

有何史料证明他“坐视王、袁被冤杀”?

 

何当时人在何处?事先知道吗?

清迈
何后来静极思动到处出席各种活动,什么糖醛产业之类的骗人把戏也到场,他的儿子更是个trouble maker
天堂之令
坐视是最轻的说法。。。32团党代表对32团团长、副团长被冤杀该负什么责任?
多哥
谋杀袁王哥儿俩,是老彭干的。当时黄克诚是上海中央派去老彭军中当的首席军师,并奉行上海中央指示精神,
多哥
鼓动老彭以纯洁革命队伍名义,将袁王俩条井冈山地头蛇给做了。毛周哥儿俩活着的时候,对此均不堪回首。
月城
哪个儿子?

家人照片中后排右三是何光晔,北师大77级的,人很不错

萧岚
王袁二人于30年2月在江西永新城遇难。29年下半年起何长工率红五军第5纵队单独出击鄂东南。

王袁二人于30年2月在江西永新城遇难。

 

根据何长工的生平,29年下半年起何长工率红五军的第5纵队单独出击鄂东南,横扫大治、阳新、通山三县,与纵队司令员李灿一道率部建立湘鄂边根据地。部队迅速扩大,1930年4月升为红8军,何先担任政委,在李灿因病离职后改任军长。

 

30年1月, 中共赣西、湘赣边界两特委和红五军军委,在江西遂川由中央特派员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了王袁二人的命运。最后动用彭德怀红五军的第四纵队来解决王袁所属部队人员。

走资派还在走
何长工有一儿子原先在空后的修缮队当工人
b
bao108
几个月前有位女子驾车进故宫作秀,就是他们家的孙媳妇,微博自我介绍过,出事后被删。
b
boyi0127
失贞而失宠的中共元勋何长工

“袁文才、王佐的冤枉被杀,何长工是否见死不救?”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一)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是针对中国自乾嘉始乱,社会动荡,农村破产,百多年历史的主要问题(矛盾)。而上井冈山乃是落实此策略的开端,最后导致了革命的成功,结束了长期的动荡。毛泽东的领导,何长工的追随,袁文才、王佐的配合,贡献至大,均将永昭史册!(二)袁文才、王佐的冤死,与水浒传的”火拼王伦“,和隋末唐初的”瓦岗军李密杀让“颇为相似。千百年后,都将为后人谈论不休!

据我的了解,袁、王的被害,远因是“六大关於土匪的决议“、”土客之争“及其他内部斗争等等;而具体的行动则是中共中央巡视员彭清泉(即潘心源)于1930年1月18日至21日,在江西遂川县于田召开了一次红五军军委会议,在会议中决定了杀害袁、王的步骤。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其他九个代表。但其中没有何长工!

正如萧先生指出:何长工於1929年9月,与李灿率领第五军第五纵队离开井冈山区,前往鄂东南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他们发展了六千人的队伍,直到1930年3月18日还在粤汉铁路上的贺胜桥、汀泗桥作战。

而在永新县城杀害袁文才、王佐是在1930224日。所以何长工当时已很久不在井冈山区,不可能与闻其事!

有言
是改开以后了?-:)
R
Redcheetah
they agr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