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三国里最经典的十场辩答。

铁甲连环马
楼主 (文学城)

所谓妙答,原是指在辩论过程中巧妙地回答对手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这些回答都是当场即兴发挥的,所以最能表现出人物的知识存储和临场应变能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国时期是继东周列国之后又一个乱世,正是这种思维敏捷之人发挥的舞台。在《演义》里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妙答。

第一位:秦宓的“天辩之对”

秦宓和张温的“天辩”在整部《演义》里是最精彩的辩论,我感觉要超过舌战群儒。因为舌战群儒中的诸葛亮多是以气质和强辩取胜,而秦宓则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巧妙地将对手的无理之问化解,解答了天头,天耳,天足,天姓几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而且能够在化解的同时维护己方的利场,最后再来个绝妙的反击,完成了这场精彩的辩论。巧妙指数:10

 

 

第二位:杨修的“一合之对”

要说杨修不物正业,真是一点也没冤枉他:没什么事干什么要找领导的麻烦?曹丞相不过是写错个字嘛,也犯不着“一人一口”把他的点心给吃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回答真是巧妙之极。巧妙指数:9.5

 

第三位:邓艾的“凤兮之对”

邓艾就是一个天才儿童,虽然因为口吃“艾艾”地被人瞧不起,但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司马懿曾开玩笑地问他:“卿曰艾艾,实是几艾?”邓艾能马上回答道:“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运用了《论语》里的句子类比,贵在其知识的合理运用。巧妙指数:9

第四位:孔融的“了了之对”

孔融仿佛成了天才儿童的代名词,在有人认为他只不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时候,极切合时机地反击道:“君之幼时,想必了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其人极为下不来台。巧妙指数:8.5

 

第五位:贾诩的“立嗣之对”曹操的所有谋士之中,除了郭嘉就属贾诩了。在回答曹操立谁为嗣时先运用了欲擒故纵的办法,密而不答,然后巧妙地说了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因为袁绍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灭亡,这样既避开了立嗣这个敏感的话题,又使曹操更好地理会自己的观点,实在是一举两得。巧妙指数:8

第六位:钟会的“出汗之对”

钟会出身于文化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也不错,在其幼时面见魏帝时就表现出他不同于常人的气质。其兄是“战战傈傈,汗出如浆”,而他却回答“战战傈傈,汗不敢出”,充分显示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巧妙指数:7.5

 

第七位:诸葛恪的“劝酒之对”

诸葛恪怎么看怎么不象是愚腐木讷的诸葛瑾的儿子,倒颇有乃叔之风,小小年纪就知道往家里倒腾牲口。特别是在劝老顽固张昭喝酒时,紧紧抓住老家伙虚伪,要面子的心理,因张昭说喝酒非养生之道,指出姜子牙八十多岁仍指挥打仗,而张昭在打仗时在后,宴席时在前,何谈养之道。气得张昭无话可说,只得强饮。巧妙指数:7

第八位:刘备的“失匙之对”

刘皇叔不愧当世袅雄也!在曹操这只老狐狸的眼皮底下要想一点破绽不露是难而又难的。把闻言而失匙推说成闻雷而失匙,打消了曹操的戒心。刘备之对贵在借坡下驴,对得自然,对得机警。巧妙指数:6.5

 

第九位:陈登的“虎鹰之对”

陈登和他爹都是见风使舵之辈,然而能在乱世之中保持其“双重间谍”的身份倒也实属不易。比如他趁吕布有意降曹时在曹操那里拿了好处费,还得回来向吕布解释为什么没有他的份就要用一些智慧了。他巧妙地运用了两个比喻,说饥鹰饿虎只有空着肚子时才会伤人,如果吃饱了就会不思进取。也赶上吕布是个白痴,就被他简简单单地骗过去了。巧妙指数:6

第十位:张松的“无敌之对”

张松访曹,本是弱国向强国求援,但曹操过于傲慢,于是张松很是杀了杀他的锐气,先是施展过目不忘的本领使得曹丞相辛辛苦苦写成的《孟德新书》付之一炬。然后又在曹操夸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时大浇而特浇了一盆凉水,历数了曹操在濮阳,宛城,赤壁,华容,潼关的种种惨状,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此皆无敌于天下也!”差点没将曹操气得背过气去。将众多事实串联起来讽刺对手的谬论,此诚绝妙之答。唯一不足的地方是虽然嘴上痛快了,却险些引来杀身之祸。因此排在第十位。巧妙指数:5.5  

铁甲连环马
其实还有:“胡为乎泥中?” ------- “薄言往愬,逢彼之 怒。”
铁甲连环马
其实还有:“胡为乎泥中?” ------- “薄言往愬,逢彼之 怒。”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小宁波♂
秦宓酒量还是可以的
铁甲连环马
还有:“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 矣!二公子何不急避?“ “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铁甲连环马
还有::“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宁教我 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铁甲连环马
还有:“贼兵赶上,汝将奈何?”----- “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铁甲连环马
还有:‘兄弟如手足,妻子如 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小宁波♂
孔融儿子
小宁波♂
阿瞒
小宁波♂
曹洪战马超?
小宁波♂
玄德摔阿斗?
i
ilovefriday
还是喜欢煮酒论英雄
铁甲连环马
这杨修嘴欠,也出了好些名句。如弃之有味,食之无肉。君乃在梦中耳,等等。

惇大 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 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 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 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 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 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 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 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 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 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 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 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 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 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操第三 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 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 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 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 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 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 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 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 怒,因此亦不喜植。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 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 “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铁甲连环马
铁甲连环马
铁甲连环马
曹操败于徐融。
铁甲连环马
不是。是张飞打曹豹,丢了徐州。
小宁波♂
杨修还行,卖弄小聪明,最烦三国第一喷子,祢衡,就指着他被砍死
铁甲连环马
袮衡有病,活腻歪了。
树屋
这些剧照,人的神态都很“怪异” ,也许古代,人们每一次见面都是心理的较量,也许一出门都在琢磨了,并沉浸其中

在北美呆傻了

我胖我的
哈哈哈,这个要顶下,三国第一喷子,哈哈哈!you made my day!!!
铁甲连环马
嗯。画家李铁生,画技中等水平,却得了这么个题材,得以充分,成功地刻画了曹操。

https://www.acfun.cn/a/ac4670818

铁甲连环马
这是转贴。如果我原创,不用这些照片。用连环画的内页。
有言
祢衡觉得还是不好一概而论。-:)
铁甲连环马
孔融实际上都是受袮衡连累死的。曹操被袮衡骂的那么惨,碍于名声没有直接杀袮衡,但气早晚得出。

操怒曰:“刘备、刘表、孙权皆逆 命之臣,岂容不讨!”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出府,仰天叹曰: “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时御史大夫郗虑家客闻此言,报知郗虑,虑常被孔融侮 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 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善,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祢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 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