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 1987、1988年的北京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楼主 (文学城)

——西直门立交桥!

楼房呢?都去哪了?真的没有!很多北京人都住在前面那些平房里呢!谁能想象得到?那个时候的西直门立交桥上稀稀拉拉的几辆汽车(可以看到102路、103路电车)。

 

——月坛北街

汽车都去哪了?真的没有!汽车都在美国呢!

——还是月坛北街,20分钟后可等来了一辆汽车,赶紧拍下来了。

 

——警察和警车!

没办法,那时候多数人都骑自行车,警察有个“三轮挎斗”就很牛X了!

 

 ——警察叔叔

和群众打成一片嘛,很接地气。

 

——长安街

还有点车辆哈。那时候“北京212吉普”遍布全国!其实是很好的越野车。

 

—— 最繁华的商业区西单!

这座天桥好像还在吧?可是105电车却不在了。

 

——西单

还有109路电车、22路公交。

 

——长安街

真的很清静。

 

——公交车总站(26路官园总站)

他们在这么等待公交车,还有那些装束——时髦的帽子。

 

——西单路口的宣传员

每逢周日(那时候周六不是假日),各小学都要派学生到路口宣传交通安全(虽车辆不多)。

 

——上班路上!

真是自行车王国。太震撼了,我们将永远看不到这种真实的场景了。

 

——白塔寺

历史啊,这就是北京的历史写照!那时候空气清澈的可以看见西山!现在呢,西山被高楼和雾霾挡住了。

那个古老的北京几乎不存在了。谁之过?——反正不是我!

 

——长安街(礼士路)

路边的居民楼可是当时最豪华的!不卖,——单位里分配,就是白给!

西长安街(礼士路)

没车!就这么牛。有点像现在的朝鲜。

——西单路口

交通岗亭已经没有了,退出历史舞台了。

——六部口路口

也有堵车的时候?忘了。

—— 月坛体育场

业余足球比赛。

——月坛体育场

全国第一次“自行车场地赛”。这应当载入中国体育历史的史册了!虽然没有标准的比赛服装,但“运动员”是极其敬业的!

——月坛体育场

根本没有专用比赛用车,都是上下班的28自行车,为了比赛,还把挡泥板、后架、链套、甚至车铃都拆掉了(为了减轻重量)。

——月坛体育场

小学主体大队会。现在还有吗?不知道。前面那台机器好像是拍电影时用的,可以支起来升高。

 ——幼儿园

太惨了,只有这么个玩的器械。那时候真的很单纯,也很容易满足。

——小人书出租

 “小人书”就是现在的连环画。每本租一天1分钱—5分钱不等(根据小人书的厚度和知名度)。

 

唉,摄影家们,谁也没有想到现在都用数码了。你们所使用的这些老相机还在吗?收好了,等升值吧!

小时候经常坐106,看着像是红桥路口?无轨电车比较节能环保,有“绿色公交”之称。当时,我国有16个城市有无轨电车,目前只剩下10个城市拥有无轨电车。

那时候街头理发、剃头还很常见。

以前街头有好多修鞋、修车的老人。

一位穿着白色连衣裙、黑丝袜的女士,现在看来都很时尚。

小区的居民在打台球,那时候街头打台球是很流行的。

88年的北京街头上大部分都是自行车,这是崇外大街花市西口?

东单菜市场,京城最老的菜市场,曾经红极一时。

北京饭店前的一幕,只有在这种地方才能看到那么多小汽车,小汽车在当时候还是非常少见的东西。

胡同、四合院,看着就亲切,想起在胡同疯跑的日子。

那时候经常看到用板车拉货的“板儿爷”,这位板儿爷拉了很多苹果。

海淀良友租书店。

可乐比北冰洋贵一毛?那时候都是家大人给买的,真没印象了。

历史博物馆。

海淀钟表门市部。

东单快餐厅,龙年北京欢迎你。

西四的庆丰包子铺。

西单街头卖狐狸皮的“倒爷”。

西安门大街擦岗亭,这事儿我也干过。

前门大街卖冰糖葫芦。

和平里农贸市场外用弹簧秤称东西。

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

京伦饭店。

儿童影院西边吧?当时存自行车多少钱您还记得吗?

1988年10月17日的八达岭长城,这四位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呢。

1988年的西苑饭店,您认出来了吗?Beyond1988年在首都体育馆开过演唱会。

白塔寺东巷,始建于辽代的白塔见证了京城几个世纪的变迁。

 

北海,那些年,我们在这里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后海,北京人心头的一汪水,曾经是远离喧嚣,使人身心宁静的一隅。

 

鼓楼大街,“上海牌”小轿车,是当时各地市级领导及接待外宾的专用车辆,是人们眼中的稀罕物,也象征着身份。

 

鼓楼大街,市井繁华,延续至今。

 

建国饭店。直到今天,它依然保留几十年前的外观。

 

友谊宾馆。前身是用于接待苏联专家的西郊招待所,后改做接待旅游外宾。

 

前门(正阳门)大街,80年代,各种花色的“的确良”布料面市,北京人逐渐告别了藏蓝色和军绿色,原本沉闷的街景也逐渐亮起来。

 

80年代,北京车少路宽,堵车这个词还很陌生。

 

长安街上除了公共汽车外,几乎都是自行车,而且那时的自行车道很宽,随便你怎么骑。

 

当然,街上也有骡马车,大多是进城卖蔬菜和水果的商贩,直到90年代后才逐渐消失。

 

长安街上巨幅的标语牌,那个血色的年代在人们记忆中尚未远去,市场经济的大潮又裹挟着无数新思想、新观念冲击着人们的生活。

 

80年代,相比于城市里中规中矩的宣传,农村的更有特色:“打下来,流下来,就是不能生下来”、“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猪”,在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围追堵截”、“威逼利诱”下,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仿佛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于众目睽睽之下战战兢兢地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使命,而这些父母恰恰是当年“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这类鼓励生育政策下的一代人。

 

8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单元楼开始兴建,不少职工从单位分到了房,也就此告别了筒子楼和职工宿舍,生活得到了改善。

 

宣武区的老胡同。今天,“崇文”、“宣武”已经并入东、西城,胡同也拆了不少,这两个传统区也成为印刻在北京人记忆中的旧日风景。

 

胡同里一起玩大的孩子。我一直相信,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娱乐方式不是玩具,而是玩伴。

 

80年代,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都要用煤生火取暖,这其间也经历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演变。

 

 

胡同里大部分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衣服一洗就是一大盆,洗好了就直接拧干晾在院子里。

 

北京的胡同里,随处可见提笼架鸟的旗门大爷,转至夏秋之际,京郊的农民又会挑着蝈蝈沿胡同叫卖,一时间,家家户户传出秋虫的鸣叫声。

 

1983年,景山西街,大三元酒家开业。它是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家经营正宗粤菜的高档餐厅,号称“京城粤菜第一家”。

 

新经济层出不穷,海尔、联想、万科、四通、科龙、健力宝先后诞生。

 

1986年,国家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发行了4种面额分别为5元、10元、50元、100元的国库券,年利10[%],直至90年代国债的发行才使国库券退出了历史舞台。

 

1987年,中国开始实行劳动合同制改革,出现了第一批自愿从国有企业离职经商的人,后来,人们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下海”。

 

1987年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年份,拥有配额、批条的当权者们以及拥有这些当权者人脉资源的关系户们纷纷下海,畅游商品经济的海洋,日后,他们中的一些人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万元户”。

 

1987年,北京三里屯的烟酒批发商店。直到今天,这里似乎与酒都密不可分。

 

西服+茶色眼睛,是那个时代风靡北京最潮的装扮。

 

而男孩子,最喜欢穿的还是军装。

 

东单菜市场,曾经是北京人最爱逛的地方之一,2015年重张开业后,已经可以用支付宝结账了。

 

那时候,存车收费的标准是自行车2分/天,三轮车1角/天,这价格一直到1987年都未曾涨过。

 

那时候,闺蜜间是这样合影的,没有剪刀手、嘟嘟嘴,也没有斜45°和美颜,依旧落落大方。

 

那时候,情侣间的约会含蓄内敛,公共场合拥抱一下就已经算是做羞羞的事了。

 

小竹车,每个北京孩子小时候都坐过的。很多家庭在孩子长大后,仍然对小竹车做到物尽其用,于是,北京街头满是推着竹车的人,遛孩子的、买菜的、拉煤运货的,真正的绿色环保城市多功能跨界车。

 

跳皮筋,是女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学跳皮筋,是认识女孩子最简单的方法。

 

颐和园长廊,春游的小学生。每次的春游和秋游都是一个学期里仅次于寒暑假,最值得期盼的事。

 

摩奇桃汁,那个年代出行必带的饮品。猛猛地一嘬,满是儿时的甜蜜。

 

北冰洋冰棍。在2016年的夏天,北冰洋的红小豆冰棍又重现江湖,身价却已翻了90倍,在这个情怀都能拿出来卖的年代,看看免费的照片也挺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陈佩斯的祖传秘方 - 陈氏醋卤面 老照片 - 1987、1988年的北京 忆程乃珊 - 南京西路的海上旧梦 (ZT) 史岚丨我和哥哥史铁生 七言 | 去见想见的人吧
S
Snowbirds-
那时的天安门广场随便蹓跶。
S
Snowbirds-
那时的天安门广场随便蹓跶。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S
Snowbirds-
自行车存车费两分。公交车起价五分可坐三站地。大学生刚毕业工资540大毛,硕士生670大毛。
飯盛男
照片一黒白、就感覚以前的生活是平面滴
S
Snowbirds-
没有PS
铁甲连环马
起价五分可坐6站地
S
Snowbirds-
谢谢更正。年代太久远了。
p
planet
现在当局恨不得造个大玻璃罩把它全封了。已不是以前那个接地气(百姓)的天安门了。
河老师
和现在的平壤比如何?
h
hkzs
那时还能上到纪念碑去用手摸浮雕。

90年代纪念碑就不让上去了,但广场还能随便进,2010年以后吧,进广场都要安检了。

见证了领导核心之一代不如一代。

b
borisg
他比你早啊。我也记得坐不了那么多站。
铁甲连环马
这居然也是一门小学问。我当年基本上是用月票。

走资派还在走
大学生刚毕业是450大毛,一年后转正才是540大毛
s
smart518
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就是同学从海淀的那个租书铺里租的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
龙剑
当年按地域和性质划分类别,上海是八类地区最高的是市区事业单位,实习期一年转正后月薪60元,近郊六类地区52元,企业单位各局不同,
s
saloon1978
中国蹲,从小做起。(倒数第二张照片)
大江川
为什么不是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