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你,我的平民小学校

南国铁树
楼主 (文学城)
学校 我心中 流淌不尽的歌  

学龄之前,我是那么那么地想上学。

父亲工作的单位,专门开设有一所子弟小学校。而我们家就住在机关职工宿舍内,和子弟小学,切切实实就是可以用这个词形容,近在咫尺。   从我家里二楼窗户朝外看去,不仅能见到学校新崭崭的红色大楼,宽阔的大操场,还能清楚看见与我们家窗户正好相对的二楼教室,恰好是一年级甲班——老师在黑板前讲课,学生在课桌前朗朗读书。。。。。。   我姐姐是在这里小学毕业的。   学校的资源很好很好,学生的活动丰富极了。我常常在楼下看他们,看得出神:做操,翻杠架,乘坐全新的“松花江”牌大轿车出去搞活动。。。   好羡慕啊,去那里读书也成了我儿时曾经梦中的期冀。   然而,我并不属于那个堂皇的小学校。   当我该上学的时候,我妈妈让我去了单位外面,离家较远的一所平民小学。个中原因,就是现实使其然。   我每天去上学要赶好几站公共汽车。刚开始,我妈给我买了单线月票。三元钱一张,我自己乘车去。很快,我就舍弃了坐车,宁愿自己走路。不是不想坐车,是因为那时早上赶车人太多。一辆车来了,大家蜂拥扑上去。现在的人看见,一定吓坏。其实我真正害怕的却是等车。有时等啊等啊,车都不来。等几个小时,两三辆车一起来,是常有的事。上课迟到过好些次!这样,还不如走路,四十分钟就走到了。   学校的旧址上,现在已经立起了高高的民居公寓。   那一年我去的时候,记得先就看见一长堵矮矮的土墙上方,伸出俊茂的枝叶。校门不大,颜色是深红色,上面镶着一排青砖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里面就是街坊人家。走到里面,才意识到另有洞天。先是一大方青石打造的天井空地,周围是旧式却不乏别致的木房子,用做老师的教研室。经过这个类似川西大四合院后,后面就是学校的操场,后方紧连着一个不大的石舞台。围绕着操场,像是一个更大的四合院。一排排的旧木屋就是教室。每间教室两侧全是大片木头格子的窗户,很明亮。但好多窗上玻璃都打烂了,并没有装新的。   这个老套的学校和我在家天天面对的子弟校,一新一旧,形式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这里所有的时光中,从来没有乘坐过专有的大轿车。全部的活动,我们都是走路。然而,在这里度过的小学岁月却是那么美好。厚重的回味中,也满含着深深的感谢。   从这里开始的启蒙时,也正是寒流笼罩时。   那天,穿着棉衣独自去的学校。老师带着我走进了那寒碜些许的教室,里面学生密密麻麻的。后来知道全班有五十八人。我有些紧张地看着这些娃娃,他们都显出非常好奇,眼神中溢满着友善打量着我这个另类,几个人还悄悄私语着。一个姓韩的小朋友拉着我去了座位。老师姓李,她走到了讲台上,同学们突然都给我鼓掌了。   当时,虽然凄冷的寒风也从破窗里灌进,一颗抖动的童心,却是在这些穿着很有些褴褛的孩子们中间,感受到如春的温存。在那个学校经过的年代里,同学们都那么有爱我。也许我欺负过别人,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欺负过我。  

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   李老师是班主任,教我们语文,也是最爱护我的一个老师。她对待学生,其实是严厉有加,又维护有加,慈爱有加。同学犯了错,她会大骂一顿,随之就风吹云散,不会对人留下成见。有一次,她对我最重的责骂是“你霉了”,差点挨一巴掌。在我们班上,有几个家里有问题的异类孩子,都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怀。但是,无论谁违反原则,她都不会姑息。一个王姓女生,她父母是唱川剧的头角,当时说的是文化特务。老师平时也很关照她。但是有一次,大概是王同学将饼子扔了半个,老师看见了,对她雷霆怒火。李老师指着另一个男生说,"你问他,他们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费多少"。男同学低着头说 "两角"。老师说,"你听到没有?他们全家只有两角钱的伙食费。你再浪费东西就不要到我这儿上课"。   李老师教课的方法也很新颖,最爱让同学们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帮助。在她的班上,爱思考,爱发言的,爱做好事的学生,很受青睐。我来到这个班上的时候,就像一个惊恐的丑小鸭突然落进了平和友爱的港湾。老师逐渐给了我许多特别的任务,从收作业,带领早自习,到讲故事,组织班上的文艺活动等等。   另外一个我记忆特别深刻的老师也姓李,她教我们的音乐课。这个李老师是从师范专业毕业,她是单身,家就在教室旁边的一间很小的房间里。那一排有几间寝室的木房,就是三五个老师的宿舍。常常看见李老师在门口的小炉子上熬中药。   音乐老师大概比我妈妈年轻一两岁。那时她看上去仍然很有风姿。说话时眉眼中露出甜美的笑容,走路时亭亭玉立,泛出一丝暗成的清高雅致。我在网上读到学长们的文章,李老师至今还常常带着社区老人们歌唱。  

音乐文艺李老师   李老师(还有招老师)是我们学校文艺节目的负责人。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她给每个班分派演出节目的同时,又从各班挑出学生,统一排练几个比较大的节目。最后一个压场舞蹈是“手鼓舞”。我们一组四女,三男,装扮成维吾尔族孩子,身着艳丽飘逸的新疆舞裙,手持靓丽的小摇鼓,浓妆淡抹,款款出场。老师让我在第一排领舞,在欢乐的乐曲中,我们从台上舞到了台下的小伙伴们同学们中间。   那一刻,整个学校都沸腾了;那一刻,一个忐忑小人儿的自信,也在漫漫的人生中点燃了。   想念你们,远逝的平民学校,和那里亲爱的老师同学!   (后来才知道,我去的这所小学校在成都市,虽然街坊,却是不俗。待时再聊)  

 

🔥 最新回帖

南国铁树
112 楼
谢谢蓝天兄,小时候那些往事,回想起来,也有很多的精彩

是难忘的岁月

南国铁树
111 楼
有关“一周两角生活费”的讨论和假设

有关“一周两角生活费”的讨论和假设

南国铁树
110 楼
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没有把你当作“骗子”

是没有把你当作“骗子”而与你探讨!

可否是孤儿呢?这是探讨。

讥笑贫穷的孩子,更是没话语权的孩子,很开心吗?

 

白云蓝天
109 楼
儿时情节,尤其令人难忘。
走资派还在走
108 楼
那孩子很有可能撒谎,因为在过去的一段岁月中,曾经是越穷越革命,越穷越无产阶级。

新衣服打上补丁再穿确实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是段子。

 

🛋️ 沙发板凳

萧岚
“他们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费”只有两角?

笔误?

 

 

 

 

萧岚
“他们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费”只有两角?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南国铁树
我记得很清楚,他就是这样说的。

这种生活,我懂。白开水饭,下豆瓣嘛。

萧岚
两角钱只能买两斤左右的米。

如果同学是独子,没有兄弟姐妹,加上父母的三口之家。两角钱最多买两斤米出头,每人只有七,八两米。一天都不够吃。剩下的六天怎么过?还没有算上油盐酱醋,菜。

 

一个星期连一天都吃不饱,再绝食六天,要饿死人的。楼主并不懂当时的平民生活,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费不可能只有两角钱。 

通州河
你估计是大城市长大,小地方一家一天2角是可能的,城乡结合带,工矿企业周边农民有自留地,养猪种庄稼,平时吃的不用买,庄稼可以卖。
通州河
四川城市附近农民也会卖各种水果,卖鸡鸭猪鱼肉蛋等等,这种买卖是几乎每天都有,生活比不上工矿企业,但吃穿没问题
萧岚
通州河,一个星期等于一天吗?

通州河,一个星期等于一天吗?楼主记得很清楚。你是笔误,还是眼误?

 

楼主说的成都算大城市吧?不是小城镇。

南国铁树
同学当时就是这样说的,而且事实上也是这样的。只有参与到那些低收入家庭生活

才会明白。

我妈妈的几个学生,带着我,经常提着篮子到自由市场收捡别人不要的白菜,莴笋,藤藤菜,各种蔬菜的老叶子。不要钱,明白吗?

成都人买菜,外面的莴笋叶子,青菜老壳帮帮,等等都要剥下来。

 

南国铁树
你要是到自由市场买过菜,或者赶过场的话,

中午之后,一角钱买一挑红苕,番茄。

部长们不懂,理解。部长们硬装懂,也可理解的哈哈。

通州河
笔误,一周2角,成都70年代城乡结合带就是这样的,家里可以卖蔬菜,卖猪肉鸡鸭蛋等. 生活很苦,但可以过的,小朋友没零花钱是真的
南国铁树
你如果在菜摊子边捡过菜,才能懂得什么是生活。
通州河
他们没经过那种生活,无法理解的。我能完全理解。
通州河
家里没菜没钱,去农贸市场捡的到,可以吃的,要下午去,有时农民也会送你。
通州河
2角钱的主要用处是买盐酱油,菜油自己榨,白糖很少很少吃。衣服一件穿一年,就是这样。
南国铁树
还有,不少老师都是师范毕业,大都是穷苦出身。支助穷困学生是她们

天然的“属性”。我妈妈就是支助好多她的学生。我们李老师也是这样。

有钱人是想不明白的。

 

 

峻声
情真意切,铁树写得太好了。最后演“手鼓舞”一节,勾起我暖暖的回忆。

小学里,班上有两个女生特别漂亮,都在学校的文艺队里,常看她们在舞台上跳舞。小学两年级时,其中一个曾经让我给她编辫子,其实是教我编辫子。别的男生都说我特别聪明,因为我知道女生的辫子看上去是两股,其实是三股编成的。另外一个在中学时到我家来过一次,她走后我妈对我说,这小姑娘长得真是漂亮。记忆中她们宛若仙女。。。虽然我的智力和相貌长大后都长成平庸了,但我愿意相信我小时候绝对是个极漂亮极聪明的男孩。

谢谢铁树帮我想起“教研室”这个词,否则我会写成老师办公室了。

你不能进子弟小学是因为你父亲出事了吗?希望很快读到铁树写的续篇。

峻声
情真意切,铁树写得太好了。最后演“手鼓舞”一节,勾起我暖暖的回忆。

小学里,班上有两个女生特别漂亮,都在学校的文艺队里,常看她们在舞台上跳舞。小学两年级时,其中一个曾经让我给她编辫子,其实是教我编辫子。别的男生都说我特别聪明,因为我知道女生的辫子看上去是两股,其实是三股编成的。另外一个在中学时到我家来过一次,她走后我妈对我说,这小姑娘长得真是漂亮。记忆中她们宛若仙女。。。虽然我的智力和相貌长大后都长成平庸了,但我愿意相信我小时候绝对是个极漂亮极聪明的男孩。

谢谢铁树帮我想起“教研室”这个词,否则我会写成老师办公室了。

你不能进子弟小学是因为你父亲出事了吗?希望很快读到铁树写的续篇。

峻声
情真意切,铁树写得太好了。最后跳“手鼓舞” 一节,勾起我暖暖的回忆。

小学里,班上有两个女生特别漂亮,都在学校的文艺队里,常看她们在舞台上跳舞。小学两年级时,其中一个曾经让我给她编辫子,其实是教我编辫子。别的男生都说我特别聪明,因为我知道女生的辫子看上去是两股,其实是三股编成的。另外一个在中学时到我家来过一次,她走后我妈对我说,这小姑娘长得真是漂亮。记忆中她们宛若仙女。。。虽然我的智力和相貌长大后都长成平庸了,但年纪越大,我越愿意相信我小时候绝对是个极漂亮极聪明的男孩。 

谢谢铁树帮我想起“教研室”这个词,否则我会写成老师办公室了。 

你不能进子弟小学是因为你父亲出事了吗?希望很快读到铁树写的续篇。

萧岚
苏北最贫穷的生产队,

当时苏北最贫穷的生产队,劳动一天的工分有七分钱,生活极其艰苦。但是一家人一周的工分也有好几毛钱。甚至超过一块钱。

 

楼主说可以去市场拣菜叶。可以去拣米吗?两毛钱买全家一天的米都不够,一个星期剩下的六天米从何来?

 

不当家不知柴米。那时候的小孩子根本不知道那时候的柴米油盐。

通州河
米有,不多,吃面粉玉米红薯等当主食,自己种
通州河
你说的是农村,那种和城市或工矿学校上学的孩子,都在城乡结合带,有差别的
萧岚
楼主在成都,种在马路上?

文革结束的时候,你在小学?

萧岚
农村的家前屋后

才可以种点。

 

边远地区的那种艰苦,城里人和郊区人都没有见过,无法想象。

通州河
我小学中学同学里很多城乡结合带的,农村户口。一般可以过,也有很苦的。
月城
儿时的记忆终身难忘,有些小学时的点滴小事我现在还是铭记于心
南国铁树
谢谢峻言兄鼓励!文革是一个巨浪时代,也让我的童年和少年与国家一同

历经艰难。回忆那些岁月,曾经让我很忧伤。但是当经历更加见长之后,就会在成熟中去思考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会发生“文革”?如果这个问题太大,但我至少感到,很多的磨难,给人更多的历练,也让人更加珍惜所得到生活。

我在文中提到的“韩同学”,跟峻言兄很相似。我小时候就觉得他是一个"俊哥“,多才多艺,成绩又好。老师常常让我俩一起组织班上的活动。人生不惟恋人才是情感动人,诚挚的友谊也同样历经年华,难以忘怀,就如同兄之"仙女" 依依流苏的美辫。

南国铁树
我也有这种同感。那些童真,儿时的友谊,特别难以忘怀。常常赞叹之,太纯粹了。
南国铁树
你真的是不懂哈。我们刚搬进院里时,住一楼。我老爸就种了冬瓜

就在窗下种的冬瓜。窗外是无人管的田地,紧接就是马路。第二年才搬到我讲的子弟校旁边。

南国铁树
70年代末,成都很多大单位,都在农田包围之中。
萧岚
每天生活费不到一分钱

 “他们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费”只有两角钱。平均每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一分钱。可能吗?一天的米钱都不够。

 

当时年龄小不懂,现在去问问长辈,是否可能?天方夜谭。

 

种那一点没用,不用买菜啦?

通州河
不用买菜,菜油自己榨,猪油自己炼。这些其实都是钱,没算成现金而已
走资派还在走
一周只有两毛钱?如果是农村户口有可能,吃商品粮绝对不够。
南国铁树
按照部长的这种阅读和逻辑,文革的冤假错案全部做成了。

我讲的是,班上一个男同学说他家“一周的生活费是两角”。李老师是在教育王同学不要浪费。

种冬瓜是我老爸,也不是为了要挣钱。我父母的收入一点都不弱。

f
freedom321
你不能假设毎个人都是吃商品粮的,农民是不买米面的
南国铁树
嗯。同理,走资派或许有可能,走资派还在走的话,绝对不够。
萧岚
农民在年终用工分买粮食,

粮食不要钱送给你吗?

萧岚
算账也不会了啦?

难道你同学家不是每人每天一分钱吗?

走资派还在走
我记得你原先看过《骗子骗自己的故事》
南国铁树
方圆不周吧。穷富能同吗?

同学可否是孤儿呢?

萧岚
农民不需要买菜。

住在成都,米,油,菜。每个人每天一分钱,怎么解决?

 

农民的口粮也要用工分换,一斤原粮也要好几分钱。

萧岚
才说“他们一家人”,现在把同学变成“孤儿”

才说“他们一家人”,现在把同学编成“孤儿”。

 

你的哪一句话是真的?

南国铁树
原来如此,走网友终于对号入座了。
萧岚
两毛钱一个星期,一个农村人可能。一家人在城里不可能。
南国铁树
这就是典型逼供嘛!谁说一个人就不是一家人?
南国铁树
你们这些人骂文革,其实心胸,见解,作派全都说明了

文革那些整人害人的人,就这样!

萧岚
只有骗子,才会说一个人就是“一家人”。

只有骗子,才会说一个人就是“一家人”。她的老师,不会把同学“他一家人”, 当作同学一个人。

南国铁树
造反派。。。开始人身攻击了,恕不奉陪。
f
freedom321
粮食部分是工分直接转换过来的,不是工分领成钱再买粮食。买粮食也不能光用钱,要粮票,而农民没有
铁甲连环马
农村人也不可能吧。
铁甲连环马
中国农民60年代每人每天平均收入超过1毛钱。两周怎么也不止2毛钱。

据权威机构统计,从1957年到1977年,我国农民每人每年平均收入,从40.5元增加到64.98元,二十年间每个农民总共只增加24.48元,即平均每人每年只增加1.2元;

萧岚
价值两毛钱的工分,在哪里能换到一家人一周的口粮?

价值两毛钱的工分,在哪里能换到一家人一周的口粮?

 

一年52个星期,一年只有十块钱。哪个生产队可以用十块钱给你全家一年的口粮?

萧岚
楼主当年还是城里孩子,柴米油盐

楼主当年还是城里孩子,柴米油盐怎么会清楚。信口开河。一家人怎么可能靠两毛钱过一个星期。

  后来又改口,说同学是孤儿,一家人就是一个人。不知道她说的那一句是真话。
铁甲连环马
他说的有他的道理,可能是吃住后净剩下的钱,而且是全国比较低的水平。我舅舅插队,每年最后还有200多元现款剩下自己用。
萧岚
一个人和一家人,怎么相等。

一个人和一家人,怎么相等。

 

你的话不能让人相信。

铁甲连环马
我俩舅舅都在吉林的一个旗里插队。春节回家能带回500来块。买一只老乡的鸡一块钱。

一年到头,哥俩吃完了饭,还能落下500只鸡,算不错了。但心情不好。回来探亲不爱出门。说是看到别的在城市的青年心里为自己难受。

萧岚
一个农村人可以靠两毛钱在农村生活一周,城里的一家几口无法靠二毛钱生活一周。

一个农村人可以靠两毛钱在农村生活一周,城里的一家几口无法靠二毛钱生活一周。

 

小孩子不知道柴米油盐,信口开河

月城
那个同学可能说的是一个星期的可供支配的零钱

写这种N多年前的回忆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各位学长如此的吹毛求疵,不够厚道吧?

铁甲连环马
我想大家的本意是论证,考证。这两毛钱,穿衣指望它吗?
萧岚
开始即提醒楼主,是否笔误?

楼主说的清楚,“他们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费”,不是零钱。

 

最开始,我也问了楼主,是否笔误,给她台阶下。但是,楼主坚持“记得很清楚”。后来又改口,说同学是孤儿,一个人,不是一家人。

峻声
小学女老师特别钟爱模样出众、活泼伶俐的女生。如果能多写一点

老师怎么安排你跳舞、指导你们排练的细节就更好了。期待。

铁甲连环马
友情为重

p
puyh
听说过一个劳力一天几分钱的吗?
p
puyh
比当工人钱多啊。
南国铁树
我们学校和她的舞台虽然很简陋,但在心中却很浩瀚,因为在此平凡

中,能够立足,感受到爱的力量和荣光。

老师的朋友在市文化馆工作,排练节目的时候,经常来给予指导。我姐姐也是爱好舞蹈,那时她正在承担芭蕾舞“白毛女“喜儿的角色。姐姐和她的朋友,不时教我一些新舞。

那个年代,除了艰难之外,生活还是很有特色。

童年时,家里发生了很多大事。有时想写,又打消了。因为我爱自己的国家,我不愿国家受到一丝伤害。

p
puyh
那些穷地方一年下来分红不但分不到钱还要倒欠生产队的。
峻声
有一个好老师真幸运。比如你的李老师,还有我中小学里的音乐老师,

她们组织文艺队并非工作上的要求,而是她们自己自发做的,为了让孩子们快乐成长,为了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她们付出了超越工作需要的心血。譬如排练的时间都是她们工作之外的时间。老师请来在文化馆工作的朋友给你们指导,那个年代应该是没有报酬的,对她们来说,教师是一份崇高的职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我现在开始理解她们了。她们是有理想的、高尚的人。我小时候对她们不理解,认为她们只喜欢漂亮的女孩子,不喜欢男生,因为文艺队里全是女生。现在我只能怪自己长得不如女孩子们漂亮了,咳。来世一定要做个漂亮女孩子,好快乐地跳舞唱歌。

萧岚
认为

文革的确整人害人,有进步。

铁甲连环马
算起来,他们哥俩每人每月能结余20来块呢。哥哥是公社会计,出行有带枪的民兵保卫他。
铁甲连环马
听说过,有个故事说一天8分钱。
铁甲连环马
也听说过。另外,欠集体的粮债,北京顺义县李桥公社就有。我在那儿学农时房东说的。
p
puyh
像这类农户一个月有多少现钱可用?
南国铁树
老师一般还是有倾向性,给予活泼向上,学习好,又有一些才艺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峻声兄

想来是那时学霸,阳光美少年。我的那位韩同学,就是和你相似。眼睛很水灵,倒有点像个美少女。他妻子也是我高中同学,国家一级演员。我们的老师,还有老师的朋友,不仅在学业,人品上严格教育我们,比如李老师责骂王x 浪费;在文娱,社会活动中创造机会,培养我们的才能,也在生活上关心我。有好多次,我都在老师那里睡午觉。我中午不能回家,就在学校老师的食堂搭伙买午饭。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极好。大多数同学都住在附近的街上,我买了饭就端着碗去女同学家。那时,我们家根本没有大人,我的老师和同学,给了无数的温暖,鼓励。最最重要的,是给你爱,荣誉,没有歧视。

铁甲连环马
亲眼见供销社到村子里收鸡蛋,钱归农民自己。另外,那个大队里不少人家有在城里干工的。我们房东就是每天去酒仙桥的理发匠。
铁甲连环马
另外,还亲眼看见他们卖家里养的猪给公家。但是粮食,到了青黄不接时,跟队里借着吃,也没听说还。
铁甲连环马
没问过他们有多少钱,也没见过他们花钱。但盖房,红白喜事,穿衣,买辆自行车,都得自己花钱吧。
p
puyh
看来你真没见过穷的。
西
西北东南
我也觉得有可能是记错了,话说到就可以了。一家人一个月的支出几何,收入几何,好像不可能是一元、两元,五元?
萧岚
可能是笔误。但是楼主坚持“记得很清楚”

但是楼主坚持“记得很清楚”

铁甲连环马
吃饭靠集体,花钱靠自己。
峻声
看来你的中学不错。是因为你父亲平反了?
走资派还在走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那孩子在说谎。或者说是老师为了教育同学不要浪费粮食

指使那个同学说谎

南国铁树
是的,我记得就是那个元旦,《重上井冈山》发表

整整十年,我老爸才重新得以恢复工作。

 

p
puyh
你在说笑吧,能买自行车的是穷人吗。
铁甲连环马
京郊农民有自行车的不少。是不是穷,还是富,难说。
峻声
你姐姐是专业舞蹈演员?还有个问题:你们跳“手鼓舞” 的服装——维吾尔族裙子是

学校里的吗?手鼓哪来的?

p
puyh
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者说你该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贫困户。
p
puyh
提款有保护正常,平时因私出行也有保护的?
萧岚
当时的成年人都知道,一家几口人在城里的生活费不可能只有一块钱。

当时的成年人都知道,一家几口人在城里的生活费不可能只有一块钱。刚刚工作的学徒工月工资也有十几块。没有正式的工作,帮人洗衣服,糊纸盒,很辛苦,每月也有些收入。再不行,政府还是有社会福利救济。不至于全家只有一块钱的生活费。

 

楼主太小,受骗了?

 

 

大江川
我见过40多元钱月工资养活5口之家的。
大江川
30多块钱月工资养活3-4口之家也有。
大江川
平均每天,有可能。
南国铁树
我姐姐只是业余爱好,那时她也是学生,经常各处演出。

另一个同学被战旗录取了,只是她不会跳舞。

我们的服装和手鼓是老师到外面去借的。

铁甲连环马
吃一半,用一半,很紧张了。
霏霏细雨
小孩子谁知道家里生活费是多少?男生也肯定不是存心撒谎。楼主主要写平民学校师生给她的温暖, 写得很好,其他都不重要吧。
大江川
酱油2个钱1斤。
白镜天
好文彩,好故事,好思想!
峻声
谢谢铁树详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