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临死之前,竟做出一个惊人决定,连冤家对头都被彻底惊呆

千里
楼主 (文学城)
赫鲁晓夫临死之前,竟做出一个惊人决定,连冤家对头都被彻底惊呆  

6park.com

 

大图模式 6park.com

 

(图)赫鲁晓夫与斯大林 众所周知,赫鲁晓夫是继斯大林后,苏联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领导人。他出身极其卑微,嗜好酗酒,且说起话来从无顾忌、颠三倒四。而且,赫鲁晓夫的脾气非常暴躁,他的鲁莽冲动是出了名的。在他执政苏联期间,还是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过许多卓越贡献,但他同样也犯下了不少过错,惹出过很多事端。总之,有人称颂他,也有人咒骂他,但无可争议一个事实是,绝对没有人会忘记他。(图)赫鲁晓夫的暴躁脾气闻名世界,曾在1960年的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中用鞋猛抽桌子1962年12月,当时正权倾苏联的赫鲁晓夫应邀参加了一个在莫斯科举行的先锋派美术展。可当他看完这个展览后,却出人意料地勃然大怒。口不择言的赫鲁晓夫将展览中的这些优秀艺术家作品说成是“一堆狗屎”,并着重批评了抽象派艺术家、美展负责人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的作品。他充满嘲讽地说道:“就算是一头驴用它的尾巴乱甩,也能画得比这还好”。而作为当时苏联最著名的抽象派艺术家,涅伊兹维斯特内怎么能忍受这样赤裸裸的恶毒侮辱。于是,他当场反唇相讥道:“赫鲁晓夫同志,你不是一位艺术家,更不是一位批评家,在美学上你根本就是什么都不懂。”这位艺术家的这番耿直的话语,自然当场便触怒了如日中天的赫鲁晓夫。 6park.com

 

6park.com

 

大图模式 6park.com

 

(图)作为权倾天下的苏联领袖,赫鲁晓夫曾经只能让别人仰望在当时苏联的极权时代,权力可以使人攀上巅峰,也可以让人至高无上,更可以带来无限的自信。因此,艺术上的“门外汉”——赫鲁晓夫同志当即便开始教训起这位苏联艺术大师:“我当矿工的时候是不懂,当基层干部的时候可能也不懂。但是现在的我已经是部长会议主席和党的领袖了,难道我还不懂吗?”其实,话说到这里时,二人之间的针锋相对本就应该结束了。可不曾想到,赫鲁晓夫同志却依然不依不饶。他不但一直喋喋不休地讽刺涅伊兹维斯特内是一个同性恋,而且还有些下流地讽刺他的作品根本就像“你钻进厕所的便桶,然后抬头向上张望,恰好看到上厕所那人躯体的一部分。” 6park.com

 

6park.com

 

大图模式 6park.com

 

(图)被“辞职”后的赫鲁晓夫而更加过分的是,赫鲁晓夫还恶意嘲笑了涅伊兹维斯特内的姓名,因为“涅伊兹维斯特内”的俄语意思是“无名氏”,他便语带威胁地要让人去查清他的真实姓名和其它的一切。至此,赫鲁晓夫的这番刁难和辱骂,让这位优秀的艺术家好几年都没能抬起头来。然而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领袖赫鲁晓夫的命运其实要更加的不济。1964年,他在与勃列日涅夫的权力斗争中遭遇了惨败,就此便彻底离开了苏联的政治舞台。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后,心态久久未能平静,一直处于高度的震惊和愤怒之中,经常会一连呆坐在椅子上数个小时。勃列日涅夫曾经给他打过电话,似乎想要对他说些什么事情,然而暴躁的赫鲁晓夫却一怒之下将电话摔了个粉碎。而从这以后,他的心情竟然慢慢开始平稳了起来。 6park.com

 

6park.com

 

大图模式 6park.com

 

(图)维也纳会谈上赫鲁晓夫与杰奎琳肯尼迪相谈甚欢1967年,赫鲁晓夫开始通过口述的方式撰写回忆录。他还曾因此事而要求中央委员会能为他派来一位速录打字员,但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1970年,赫鲁晓夫的回忆录终于通过某种秘密渠道在西方国家发表,而这自然引起了苏联政府的强烈不满。为此,苏共中央特地派出监察委员会主席佩尔谢与赫鲁晓夫进行了会面,并要求他出面“澄清”那本回忆录纯属有人冒名伪作。毫无疑问的是,这遭到了赫鲁晓夫的严词拒绝。 6park.com

 

6park.com

 

大图模式 6park.com

 

(图)1959年,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之邀,赫鲁晓夫访美。从美国返回苏联后,他决定效仿美国在苏联大面积种植玉米。他坚定地认为“一切就是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1971年9月6日,赫鲁晓夫的心脏病又一次严重复发。他终于接受医生的建议,同意去医院住院治疗。在乘车前往医院的途中,他还和司机轻松地开着玩笑。当车驶过一片玉米地时,赫鲁晓夫说:“种的稀疏一点,将会收获更多。”他还对莫斯科街道两边的栗子树大加赞赏,因为这些是当年他力排众议种下的。然而,当他来到医院后,病情却日渐沉重。从9月9日起,赫鲁晓夫便不能再说话了。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78岁。 6park.com

 

6park.com

 

大图模式 6park.com

 

(图)赫鲁晓夫去世赫鲁晓夫去世后,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被葬入克里姆林宫墙下的国家公墓,只是被当做一般的苏联名人埋在了新圣母公墓。在他去世之前,曾经特地嘱托过家人,决定要邀请之前的冤家对头——涅伊兹维斯特内亲自来设计自己的墓碑。在赫鲁晓夫葬礼结束后,他的儿子谢尔盖便立即来到涅伊兹维斯特内的家中,并将父亲的临终遗愿提了出来。赫鲁晓夫的这个惊人决定让涅伊兹维斯内霎时间有些失神,他彻底地被惊呆了。最终,涅伊兹维斯特内重新恢复了冷静,并且爽快地答应了。可是,这位艺术家却提了一个特别的要求——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赫鲁晓夫的墓碑。(图)赫鲁晓夫的墓碑很快,一个风格独特,特点鲜明的设计方案便出炉了。七块黑白两色大理石拼接成一块方形的墓碑,中间烘托着赫鲁晓夫的头像。艺术家的这种独特设计,形象地表达了赫鲁晓夫极其矛盾的性格和毁誉参半的一生。而这座墓碑对赫鲁晓夫来说,也许正是他临终前的一次忏悔。这位狂放一生的苏联领袖终于对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给予了肯定,所以才将自己死后最重要的这件事情托付给了他们。

小百脸
这是我们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拍下的涅伊兹维斯特内亲自设计的赫鲁晓夫墓碑:

小百脸
这是我们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拍下的涅伊兹维斯特内亲自设计的赫鲁晓夫墓碑: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小百脸
在俄罗斯坐火车旅游,看到那广阔无边的平坦草原,总有个疑问:为什么不多养些牛羊?土豆烧牛肉不就很容易了吗。
桃花源主
加拿大也有大平原为什么不养牛?漫长的冬天饲料那里来?
b
borisg
威斯康星不冷么,照样养那么多牛。
通州河
和任正非看加拿大的思维差不多,5G发展了,就可以用上机器人,加拿大北部矿产就可以开放了,就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gdp
P
PrimeryColor
不是要环保吗? 牛会有温室气体。
老朽
涨知识!
小百脸
我去年就曾发文说任正非和我同穿一条裤子的嘛。

我去年就曾发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881/201906/26954.html )说任正非和我同穿一条裤子的嘛。

通州河
你真厉害呀,你发达了,不要忘记我呀,我一眼就看出了你的不同凡响。

有一点遗憾的是,加拿大政府包括人民不是这么想,他们对经济发展的追求没有这么强烈,也不是一切为了提高GDP。在目前可以活下去,还活得不错的现状下,我不觉得任正非说的一套会被加拿大人接受,坦率说,价值观相差太大了。

小百脸
都共产主义了,一点温室气体算什么?
小百脸
我是穷怕了,大洋钱即使不万能,九千能还是有的。
弓尒
【他与赫鲁晓夫是心犀相通的知己】

恩斯特·约瑟福维奇·内兹韦斯特尼

Ernst Iosifovich Neizvestny

(俄语:Эрнст Ио?сифович Неизве?стный,1925年4月9日6月22日)-2016年8月9日)

他是苏联著名的雕塑家,1976年申请了流放签证经瑞士移民美国,

He emigrated to the U.S. in 1976 and lived and worked in 

New York City. His last name in Russian literally means "unknown".

后来还是受赫鲁晓夫家庭的委托(也是赫鲁晓夫早年的要求)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墓创作了抽象派的墓碑 。

 

--------

 

雕塑家 | 恩斯特•涅伊兹韦斯内 —— 他早年作品遭赫鲁晓夫侮辱,后终成国际知名雕塑大家  2018-08-04 07:30

他是声名大噪的雕塑家,更是一个传奇

卫国战争中,他重伤被下达死亡通知单,父母以为他身亡,国家追封他为英雄,他依旧坚韧努力活着。

2015年,记者问91岁的他新年愿望,他说,继续活着。

早年,赫鲁晓夫说他是天使与魔鬼并存,作品还被他骂成狗屎,即便后来赫鲁晓夫多方邀请他做客,他都拒绝。

但赫鲁晓夫去世后,他还是为他设计了墓碑,一黑一白,正如并存的天使与魔鬼。

Ernst Neizvestny(恩斯特•涅伊兹韦斯内),1925年出生于叶卡捷琳堡,不过,当时的叶卡捷琳堡还叫做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在父母熏陶下,涅伊兹韦斯内对俄罗斯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苏联美术研究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读书。卫国战争爆发后,17岁的他怀着一腔热忱,自愿参了军。前线炮火连天,他为国几度出生入死。二战将要结束时,涅伊兹韦斯内却身负重伤,生死已悬于一线。不久,医生下达了死亡通知单,国家因其功勋追封他为英雄,并授予了他勋章,父母以为他已身亡,但他依旧没有放弃生的渴望。

1947年涅伊兹韦斯内被拉脱维亚里加艺术学院录取。在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他沉浸于艺术世界中;在莫斯科国立大学,他去旁听哲学。涅伊兹韦斯内在学习中表现出了非凡的艺术才华,三年级时,他创作的一件雕刻作品被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购买收藏,五年级时,他的一件作品获得了斯大林奖提名。美院的专业教育,使他掌握了良好的写实基础,在国内几次造型艺术作品大赛中,他屡次得奖,有一次甚至还包揽了一二三等奖,赢了个满贯。涅伊兹韦斯内早期作品大部分属于抽象派艺术,在苏联现代主义美术中占重要地位。

但苏联时期,包括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年代里,政府所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在当时,一切不属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创作都被称为“抽象主义”作品。也就是说,艺术服务于政治,一切非现实主义创作都是不合时宜的。1962年12月,莫斯科的练马场展览中心举办了一场美术展,以庆祝苏联美术家协会莫斯科分会成立30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便是借鉴苏联的制度)。

赫鲁晓夫率众领导看展,他一看到 “抽象主义”艺术就说,“这么说来,你们就是那些低劣作品的炮制者喽。”美术家们大惊失色,三缄其口,只有涅伊兹韦斯内站了出来。赫鲁晓夫一边观看涅伊兹韦斯内的作品,一边骂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拉的是狗屎,驴尾巴甩的玩艺儿也比这些东西强!涅伊兹韦斯内说赫鲁晓夫对艺术一窍不通,是美学领域的文盲!

十多天后,赫鲁晓夫与一批著名文艺工作者举行座谈,涅伊兹韦斯内也在其中。赫鲁晓夫对现代派艺术大加挞伐,对涅伊兹韦斯内大肆嘲讽。座谈会结束时,赫鲁晓夫说他:“您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不过,您身上既有天使也有魔鬼的特性。如果魔鬼占了上风,我们就把您消灭掉,要是天使获胜了,我们就来帮助您。”

赫鲁晓夫下台后,多次邀请涅伊兹韦斯内到自己家里做客,以便当面道歉,但涅伊兹韦斯内一直没有接受邀请。临终时,赫鲁晓夫对这事念念不忘,还嘱托家人请涅伊兹韦斯内为自己雕塑墓碑。这次,涅伊兹韦斯内答应了。

他设计了三米高、两米宽的墓碑,墓碑置于四块青铜板构成的墓基上,赫鲁晓夫的青铜头像夹在几何图形的黑白框架中。这黑白设计,有点像赫鲁晓夫对艺术家的戏谑之言——天使与魔鬼并存。

1975年8月,新处女公墓举行了落成典礼,这件雕塑也成为赫鲁晓夫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涅伊兹韦斯内解释说,“这就是彼此斗争、相互咬合的白与黑……其中包含着光明的进步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永恒矛盾和斗争。”

涅伊兹韦斯内的雕塑,通常基于人体的形式,且因雕塑的表现主义与可塑性而闻名于世。他首选的作品材质为青铜,超大尺寸、丰碑式的装置常被他安置于混凝土之上,最负盛名的作品当为《生命之树》。

1964年,涅伊兹韦斯内受普希金诗歌“先知”的影响,使他联想出心被撕裂,烈火熊熊燃烧的形象,这成为他“生命之树”的雏形,并使他以此为终生的题材。他成熟版的“生命之树”,为人类心脏的不对称的形状,不同元素成螺旋状环绕其上,而雕塑开放性的特征,使人们可以自由穿梭其中。

涅伊兹韦斯内说,“当参观者在雕塑中穿梭时,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血液脉动至心脏的细胞”,他期望不论何种肤色,何种文化,人都可以和平相处。1976年,涅伊兹韦斯内移居美国。抵达美国的第二天,肯尼迪中心举行了他的作品——肖斯塔科维奇半身雕像的揭幕仪式。

1996年,涅伊兹韦斯内完成了《悲伤的面具》,这个高达15米的苏联大清洗下的受害者面具,在遥遥诉说着曾经那段历史。同年他被授予俄罗斯联邦国家奖。在移居国外期间,他获得了世界性声誉。

与叶利钦总统交谈

与普京总统交谈

除了大型雕塑外,涅伊兹韦斯内还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并从事微雕和珠宝雕刻,涉猎线条画创作,为《圣经》画过插图。

2015年记者采访涅伊兹韦斯内,问起2016年的愿望时,他说,“若上帝允许,我希望可以继续活下去。”

令人惋惜的是——不久前,涅伊兹韦斯内伊于在纽约南部的一所医院去世。

小结:涅伊兹韦斯内的作品,受结构主义影响,雕塑有着军人的刚硬。有人说,比才智更难能可贵的,是人格;比才智的神奇更能打动人心的,是人格的魅力。涅伊兹韦斯内不因赫鲁晓夫的辱骂而卑颜膝屈;也不因赫鲁晓夫的侮辱影响自己的艺术创作,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但小编觉得真正令人震撼的是——在涅伊兹韦斯内身上,我们可以读到人对生的渴望。

———— THE END ————

 

 

 

笑薇.
雕塑的思想力,表现力独特,确实别具一格。真是个创作家。
G
GuoLuke2
了不起的人物
水星98
赫鲁晓夫敢于彻底否定斯大林并将其焚尸扬灰,很了不起。
W
WWTP
谁说加拿大不养牛,只是过量养而已
大江川
彻底否定,就否定了吗?不过是战争的继续,但是,敢为理想而战者必胜。
e
elfie
Неизвестный! 姓名不详!

很幽默的名字啊,干脆叫无名氏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