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与廖运周的恩怨情仇

小宁波♂
楼主 (文学城)

黄维与廖运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同为蜚声中外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两人曾携手抗击日军,在中华民族史册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然而,因信仰不同,两人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早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廖运周在淮海战役中率部起义,最终使黄维兵团全军覆没,黄维本人亦被解放军俘虏,两人由此分道扬镳。待被俘后的黄维认真接受教育,完成思想改造后,两人又尽释前嫌,直叹人生变幻莫测。

  黄维(1904-1984),江西贵溪盛源乡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民党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

  廖运周,原名冠洲,别号汇川,1903年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廖家湾。廖运周天资聪颖,河南中州大学肄业后即于1926年春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后随炮科迁移至武汉。在武汉军校学习期间,廖运周由中共著名兵运专家靖任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7月,廖运周从黄埔军校炮科毕业,后被派任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炮兵团少尉见习排长。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廖运周随即加入起义军,任二十五师第七十五团团部上尉参谋兼警卫连连长。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潮汕失利,廖运周无奈辗转赴上海、南京,后返乡。第二年,受中共中央军委指派,他到皖北寿县筹办学兵团,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学兵团中尉教育副官,后学兵团因故解散,廖运周又回到廖家湾,建立了党支部,并发动“六六”雇工罢工,参加了阜阳、正阳关武装起义。同年,廖运周出任国民党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参谋处上尉参谋,12月调任第九十六师参谋处上尉参谋。当时,中央顺直省委军委书记张兆丰领导该部秘密党组织,廖运周是主要成员之一,他们曾策动安庆兵变,通电讨蒋。此后,廖运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并率六五六团参加了台儿庄会战,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屡立战功。

  黄维和廖运周的交往是从1938年的武汉战役开始的。当时武汉会战正酣,侵华日军淞浦师团被中国军队重重包围。处于包围圈之外的日军一部受命向东进攻救援淞浦师团。当这股日军援兵直扑德安时,国民党军第九战区司令薛岳为保证会战战果,全歼日军淞浦师团,除令5个师南下堵口子外,还令防御面过大的守军适当收缩集中。廖运周的六五六团在这样的背景下,随大部队转移阵地,赶往战场前沿。

  彼时,廖运周的六五六团刚在茨芭山胜利地袭击了日军的辎重队,缴获了大批辎重和其他战利品。闻知黄维的十八军就驻在附近,廖运周随即带了不少战利品作礼物去拜访黄维。黄维其人和陈诚一样,对派系关系非常重视,这廖运周虽然与自己素不相识,却是黄埔五期的,属于“黄埔系”,因此也愿意接见。

  见面后,两人越聊越投缘:首先,廖运周的哥哥廖运泽是黄埔一期生,和黄维同学;其次,廖运周的确是一员猛将,来前刚在茨芭山袭击了日军辎重队,黄维遂对其动了惺惺相惜之情。而廖运周此次前去见黄维,也是怀着一定目的的:当时国民党军中像十八军这样有建制炮兵的部队不多,因此,他希望能向黄维借几门火炮打击日军。得悉廖运周来意后,黄维故意测试了一番廖运周的炮兵科技术知识,结果十分满意,便仗义解囊,借了8门炮给廖运周。

  廖运周由于拜见黄维,耽误了行军时间,当他带着借来的8门炮返回部队时,才猛然发现友军部队已经提前开拔,自己的部队面临着孤军对敌的严峻局面,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

  为急脱离危险,廖运周率领六五六团速西撤。急行军之后,部队到达了箬溪以西的小坳。在这里,他遇到了先行到此的三二八旅旅长辛少亭,两人经过商议,决定在此向猛追不舍的日军杀个回马枪。黄维借给他的8门大炮由此派上了用场,而廖运周也就此“一炮走红”。

  廖运周选择的伏击战场是湖北、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两山之间的一个坳口,公路在这里拐了两个急弯呈S型,中间是一座十几米高的小高地。当时,国民党军在小坳本来驻有部队,不料闻知日军即将杀来,守军先已胆寒,遂望风而逃,将这一块杀敌立功的有利地形弃之不顾。更为可耻的是,其仓皇逃走时,竟然置高地后面的弹药库而不顾,那里储存着上万发炮弹。也该上天有眼,让廖运周部先行赶到,得以用遗留的炮弹痛击日军,不然若日军得此弹药补充,不知又会有多少中华民族的英雄因之而捐躯。

  为加强伏击的火力,辛少亭给廖运周调来了4门迫击炮,然后交代了一下,便与廖运周握手告别,带着旅部人员先行撤走了。六五六团原有从黄维处借来的8门炮,加上这4门炮,伏击的胜算就更大了。一时间,部队作战热情高昂,全团官兵很快按照战斗部署,进入了伏击阵地。

  入夜后,紧追六五六团不放的日军二十七师团前卫部队缓缓地进入了伏击圈。几辆日军坦克在前开路,后面则是长长的日军车队。一时间狼烟滚滚,铁甲轰鸣声响成一片。待其进入伏击圈后,随着廖运周的命令,六五六团的12门火炮顿时将一颗颗复仇的炮弹射向了日军车队。

  正义的炮声振聋发聩,山川大地都为之颤抖。日军走在前面的坦克首先被击毁,前进的道路被堵,后面的车队顿时成了炮兵的猎物。炮手们沉着操作,弹无虚发。一时间,日军的军车一辆接着一辆中弹起火,乱成一团的日军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短短的公路成了埋葬他们的坟场。气急败坏的日军架起机枪,却连个中国士兵人影都看不到,只能盲目地四处扫射。

  次日,廖运周看到伏击战已取得成功,便及时撤出战斗,率领部队向西追赶主力。是役,中国军队以杂牌军的一个普通团迟滞了日军一个完整的师团一天多的时间,击毁日军20余辆坦克(含部分战车),数十辆载重汽车,歼灭数百名日军,而自己却无一名士兵伤亡,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场漂亮的伏击战很快便在武汉外围各战场上引起了轰动效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特别嘉奖令,称赞廖团“战果辉煌”。廖运周一战扬名,黄维也因为伯乐识人而名噪一时,两人关系遂突飞猛进。不久,廖运周在党的指示下干脆脱离汤恩伯投入黄维门下,成为黄的“心腹”将领。

1948年11月6日,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爆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将60多万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淮海战场上。蒋介石被迫放弃撤兵淮河以南的计划,紧急调动部队准备与解放军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8日,集结在河南确山、驻马店地区的黄维兵团开始东进,试图增援淮海战场。廖运周任师长的一一○师当时隶属于黄维兵团,故亦由湖北战场向淮海一带运动,增援徐州战场。代表共产党的廖运周与代表国民党的黄维之间的较量,由此揭开序幕。

  24日,解放军出于战略目的,主动放弃南坪集。黄维误认为解放军已被“击退”,便令所属各军积极侦察,准备继续向宿县攻击前进。骄横的黄维万万想不到此时大批解放军正向南移动,并已占领蒙城,切断了黄维的后方补给线。其整个兵团已经钻进了解放军的袋形包围圈。待其察觉出解放军的意图,准备实施突围时已为时过晚。解放军全面出击,很快便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

  解放军筑地堡,修交通壕,把黄维兵团的12万人马压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十几里的狭窄区域,开始由运动战向阵地战转变。自然,在这里面也有着廖运周的一份功劳,因为正是他将国民党军的机密情报源源不断地送于解放军,才有了我军的及时决策和出击。

  为保证自己的嫡系十八军和第十军不受损失,黄维将一一○师调归兵团部直接指挥,担任搜索敌情的任务。但随着黄维兵团突围的受挫,一一○师也跟着跑了不少冤枉路。黄维让一一○师一会儿向东南搜索,一会儿向东北掩护,折腾到最后,廖运周发现,一一○师的师部竟然和黄维兵团的司令部同住在双堆集附近的一个村子里。

  26日午后5时许,黄维派人找来刚从前线回来的廖运周,对其说道:“刚才空军侦察报告说,今天午后3时敌人对我兵团的包围圈已经形成,他们正在构筑工事。你有什么主张?”廖运周料定黄维必有新的打算,就敷衍着说:“司令官有何决策?尽管下命令,我师保证完成任务。”果然,黄维说:“我想乘敌立足未稳,打它个措手不及。因此,决定挑选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迅猛突围。”

  廖运周马上意识到黄维这一招很毒辣:虽然黄维兵团已被包围,部队有些消耗,但该部毕竟装备精良,建制也还完整。而解放军立足未稳,一旦黄兵团4个主力师拼力突围,真有让它跑掉的危险。同时,廖运周也意识到这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好机会,他记起中野刘邓首长要自己在最有利的时候发挥最大作用的指示,暗想眼下正是机会,必须立即举行战场起义,打破黄维的突围计划。想到这里,廖运周说:“司令官的决策英明。我们师请求打头阵,愿当开路先锋!我们既然能攻占共军堡垒式工事和河川阵地,现在突破他们临时构筑的掩体,当然不在话下了。我请求立即回去准备行动。”黄维没想到廖运周这样支持自己的决策,对他又是夸奖又是鼓励。

  廖运周随后便将黄维兵团的突围计划送到解放军指挥部,并把自己决定率部起义的计划也同时报告。为避免战场上误会,他还提出请解放军前沿部队在一一○师突围的左翼让开一个口子,等一一○师过去后再把口子封上。中共经过慎重考虑,批准了廖运周的这一计划。

  考虑到一一○师两翼皆为敌军,恐怕对起义不利,廖运周又一次面见黄维,对其说道:“4个师齐头并进,我军手中就没有了预备队。我建议用3个师,把第十八军的主力师留在兵团预备队,这样司令官手中就有了机动兵力,可随时策应第一线作战。让我师先行动,如果进展得手,其他师可迅速跟进,扩大战果。”黄维的本意也是要廖运周打头阵,牺牲一一○师,让兵团突出包围,听了廖运周的话,正中下怀,他禁不住满口称赞:“还是老弟有办法,危难见真心,板荡识忠臣。廖老弟,只要你突围出去,我黄某不会亏待你的。”

  黄维同意了廖运周的方案,他还对廖运周慷慨地说:“廖老弟,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坦克、榴弹炮随你要。”接着,黄维又命令在一边的兵团副参谋长韦镇福通知空军调飞机配合一一○师的行动。

  廖运周心里暗喜,说:“我已经派了几个便衣深入敌后,进行侦察,如果发现有空隙的结合部,我们就利用夜间提前行动。”黄维又把廖运周赞扬了一番,连说:“好,好,有机会就前进,要当机立断。”

  离起义还有两个小时,为预防万一,廖运周又一次跑到黄维那里,再给他送去一颗定心丸。黄维一见廖运周,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其派出去的人侦察到的情况和一一○师的准备情况,廖运周说:“我正要向你报告,我们发现敌军阵地结合部有空隙可钻,在拂晓前行动最为有利,特来请示。”

  黄维觉得自己的决策很英明,也觉得选准了突围的先锋,哈哈大笑起来。他顺手拿出了一瓶酒,对廖运周说:“老同学,这瓶白兰地藏之久矣,一直没舍得喝,现在我特敬你一杯,预祝你取得胜利!”说着,黄维又转身对一旁的韦镇福说:“来,你们是同期同班同学,也要敬廖师长一杯。”

  看着出发的时间快要到了,不便久留,廖运周在回敬了他们一杯酒后,又向他们敬了个正规的军礼,随即便告辞了。黄维一直把廖运周送到门口,紧紧地握了握廖运周的手才回去。

  1948年11月27日晨6时整,一一○师(欠三二八团)5000余人,冒着淮北平原的寒风,准时集结在双堆集附近的周庄、赵庄,按照拟定的路线,在通向解放军阵地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由于起义前的动员和保密工作做得较好,在从双堆集到目的地吴大庄、西张庄的15公里的行军中,尽管各营的报话机都开着,却没有发生泄密现象,也没有开小差和掉队的。黄维对一一○师十分放心,不时地询问一一○师进展情况,廖运周则不断向其报告“突围顺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小时后,报话机中传来的黄维呼唤有了些异样:“长江、长江,你们到了哪里?”廖运周赶紧回答:“武昌、武昌,我们到了赵庄,沿途畅行无阻。”上午9点多钟,4架国民党飞机呼啸着飞来,在一一○师头上来回盘旋。廖运周考虑到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地带,还要继续迷惑敌人,遂命令各连都按照预先规定的联络信号,把布板架好,告诉这些飞机一切“正常”。几架飞机发现信号后,俯冲下来几次就飞走了。一一○师有惊无险,而黄维也彻底打消了疑虑。

  就这样,在浓雾笼罩的田野上,起义部队胳膊上扎着白布,由解放军派来的联络员武英带领,在解放军密集的枪炮声掩护下,迅速通过了包围圈,到达集结区。一一○师起义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场起义也成了黄维兵团被歼灭的转折点。

  就在廖运周率部起义成功,与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司令员王近山一起庆祝的同时,黄维等人还信心十足地等待廖运周胜利的消息。而当廖运周战场起义的消息传到黄维的指挥部时,黄维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良久才反应过来,大骂廖运周不讲义气,是党国叛徒。他无论如何都不愿相信,自己眼里忠勇的国民党少将师长竟会是要将其送进解放军俘虏营里的共产党人。此时的黄维更是异常悔恨自己在廖师出发前为其配置了众多的坦克、榴弹炮等重型武器,将那么多的精良武器都送给了对手。

  黄昏后,在黄维命令下,国民党军派出大批飞机进行报复。敌机在一一○师宿营地附近扔下了大量炸弹,所幸我军早有防备,并无大的伤亡。黄维的这一行为愈加增添了起义官兵对国民党军队的痛恨,而当晚解放军纵队政委王维纲在代表刘邓首长前来看望廖运周等全师官兵的欢迎会上的一句“这次战场上英勇起义,全国人民都不会忘记你们”,使得一一○师数千官兵激动得泪流满面。

  一一○师起义后被编为解放军二野第四兵团十四军四十二师,廖运周继续任师长,从此结束了其长达20余年的“潜伏”生涯。新中国成立后,廖运周先后担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后任党组副书记)、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等职,并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从而成为我军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潜伏将军”。

  而一一○师起义后不久,人民解放军野战军部队便对被围困在双堆集地区的黄维兵团发起总攻,将其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共11个师10万余人全部歼灭,黄维本人亦被俘获。被俘后,黄维与杜聿明、宋希濂等人一起被关在北京功德林监狱,接受改造。黄维之女黄慧南曾回忆说,刚开始黄维的抵触情绪很大,处处与管教人员对立,还吟诵于谦的《石灰吟》“自勉”。为了显示自己“将军”的威严,他在战犯管理所里一直挺着腰杆走路,甚至还留起了胡子,自称“在国民党时期留的胡须,不能在共产党的监狱里剃掉”。

  对如此“顽固不化”的死硬分子,“党和政府没有放弃,而是煞费苦心,不惜任何代价要将他改造过来”。据黄慧南回忆说,刚被关进去时黄维得了结核病,1953年春结核病发作,出现腹积水,两腿肿胀,不能下地,病情严重。周恩来办公室多次询问他的病情,指示一定要尽全力抢救其生命,“政府不仅让北京著名的医学专家过来为他会诊,还特别申请一笔外汇,到香港买很贵的抗生素给他治病”。后来,黄维以研究“永动机”为名拒绝思想改造,但党和政府还是尽力满足了他的要求,从管理所电机厂调来4名技术人员,与学理科出身的几名战犯成立科研小组,帮黄维研制“永动机”,周恩来在百忙之中甚至抽出时间亲自审阅了他的设计图。

  眼见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待自己如此真诚,固执的黄维逐渐被感动了。“他发自肺腑地承认,很多国民党没有做到的事情,共产党做成了,开始诚心诚意地检讨自己”。1975年3月,黄维作为最后一批国民党战犯被特赦。当时,这些人可以自由选择去处,可以回原籍,可以去香港,甚至还可以给足路费去台湾。但黄维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北京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此后,黄维工作努力,曾多次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83年,他还出席了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

  人生有时真是充满了戏剧性。廖运周与黄维当初谁也没有想到,一一○师起义后,他们还能再次见面,不过,那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而且两人的身份都和以前大不相同。那次见面时,黄维已经是认真接受教育、完成思想改造后的国民党战犯,廖运周则由黄维的部属变成了民革中央和台办的领导。当时,分别了几十年之久的两人见面后有感于人世的沧桑,皆唏嘘不已。他们从各自的经历谈起,一直到遭遇,到生活,整整谈了好几天。昔日的恩恩怨怨,在这真诚的交谈中,皆化作消逝的云烟。

  1989年3月20日,黄维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得知噩耗后,廖运周甚感惋惜,老上级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都恍若在眼前,他忍不住慨叹人生的短暂。7年后,即1996年5月11日,廖运周亦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黄维与廖运周长达数十年的交往,至此潸然落幕。

 

来源:宝鸡市人民政府防范办官方账号

 

小宁波♂
欲千北前辈,来指点一下,这样注明来源可以吗?

我私信这家小编,说要作者名字,小编说你注明 转载就可以了,作者自没署名,你打听什么?

 

欲千北
我就一普通人,不必以前辈相称,指点更谈不上。

我的看法,给出链接来源即可,有些文章作者不署名。

小宁波不计前嫌,向你学习。

小宁波♂
嗯 上面一篇也联系小编,小编说不用注明作者,作者是他们签约的,就不和我聊了

可能怀疑我挖他们墙角..  

没有前嫌.... 有共同兴趣爱好也是缘分...  

h
hkzs
黄维愚蠢,跑了一个师就不敢继续突围了?

剩下的部队继续行动么。国军空军也是,只顾着炸叛徒有什么用,赶紧为突围部队开辟通路才是正事。

国民党就是一群窝囊废。

小宁波♂
最好的装备给廖了,气急败坏...要自尽...
刁小山
国军打的相对好的仗都是守得好,守住了再反攻。用傅作义的话:坚决守住就有办法

守不住就崩溃,抗战内战基本都一样。

刁小山
你做小宁波的前辈还是可以的,他最喜欢翻小人书,讨论猪八戒和哪吒谁的武功高

t
tomcat801
这帮家伙斗志不行,十二万人被围了却突不出来,还要别人来救。

此战中国军这边,胡链表现的好,先是孤身入险地,与黄共同努力指挥作战,并且去南京汇报后又返回部队,后坐坦克突围,而且幸运地逃脱,回到国军一侧,还重建十二兵团…………

哈哈哈哈。你应该找黑谁谁的文章,不注明,一点关系都没用,还有点赞